宏观经济讲义

宏观经济学01

引用经济学家撒缪尔森的话

课程的三大需求

教师安排

学时安排

主要参考书

学习理论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出决策?

引用动力学中的一段话

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的内容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学指标度量

第二篇总需求分析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总供给分析

第六章对劳动力市场做的度量

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

第八章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

第四篇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考试

考试以及成绩评定

宏观经济学02

宏观经济学引言

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问题?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1.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鸟看图

西方经济学演化遵循的规律

(一)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边际革命

1.经济学史前

什么是财富

2.经济学的创世纪

亚当斯密的著作

著作的内容

古典经济学的意义

3.约翰穆勒的综合

4.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5.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价值论

门格尔改革的矛头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先行者的悲凉

戈森的不幸

戈森的思想

戈森定律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说法的含义

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如何解释老酒比新酒贵?

边际分析

宏观经济学03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6.对经济学中革命的反思

从表象看

劳动价值论

为什么社会科学中的革命与自然中的革命不等价?(二)马歇尔的综合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马歇尔的理论

物理学中的均衡

经济学中对立的、变动的力量

马歇尔理论的意义

危机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化图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亚当斯密的理论

名言中对人的本性的描述

结论

2.信息完全假设

价格机制的作用

价格机制作用的总结

宏观经济学04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2)控制论

例子

看不见的手理论

价格机制的三种作用

3.市场出清假设

亚当斯密描绘的理想图景

马歇尔论证的局部均衡

这种结果包含两种市场含义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把价格机制构想成拍卖人

两个经济学家

我国改革开放的含义

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的变动

对于市场出清做出的比喻

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图示

市场万能论

政策主张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凯恩斯理论

政府干预万能论的图示

凯恩斯的非均衡论

宏观经济学05 第一章

(四)萨缪尔森综合和新古典综合凯恩斯主义的形成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的贡献

1.理论上的综合

2.形式上的综合

对于政府干预的作用

萨缪尔森的思想的意义

新古典综合论的意义

总结

凯恩斯的《通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

三次综合

二.课程设置

1.工具类课程

2.从历史学的角度

3.核心理论

4.建立在核心理论基础之上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的分支理论

宏观经济学06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

图示

怎样从非均衡恢复到均衡的道路上?

2.宏观经济增长问题

二.度量宏观经济的量化指标

2.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有两种用途

3.就业率

4.国际收支状况

政府政策的4个最终目标

宏观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三.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

宏观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图

四.宏观经济学的特征事实

两个美国经济学家

2.美国经济波动的8个特征事实

顺周期

消费和投资周期性波动曲线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按交易市场划分

货币市场

劳动力市场

生产要素的划分

二.按市场参与者划分

厂商或者称为企业、政府

国外的消费者

三.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图

1.总需求

2.总供给

四.具体分析方法

四类变量

四个部分的关系图

分析思路

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

宏观经济学07 第二章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2.1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核算对象

1.两者的相同之处

两者相同之处中需要强调以下五点

计算期

最终产品

例子

总结

市场价值

缺陷

总和

生产

2.两者的不同之处

(1)GDP

(2)GNP

GDP与GNP的差别

宏观经济学08 第二章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我国的GDP、GNP的资料

中国近20年来的GDP增长

二.核算方法

例子

1.个人消费支出

图示

2.私人国内总投资

支出法:来源

3.政府购买支出

4.净出口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三.核算方法之二

社会经济主体的分类

国民收入核算框图

四.国民收入核算衡等式

1.国民收入核算衡等式

2.计算GDP的不同方法

3.GDP的各种名称

GNP、GDP为什么等于总供给又等于总产量?

4.收入核算是事后分析,均衡分析是事前分析。

宏观经济学09 第二章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它总量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净值之间的关系

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差别

六.GDP(GNP) 的缺陷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

2.反映的只是产品的数量

3.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没有考虑闲暇对人们福利的影响

幸福指数

2.2价格指数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例子

GDP减缩指数

二.消费品价格指数

1.GPI的定义

2.GPI与GDP Deflator的区别

数据图示

三.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10 第二篇总需求分析

包括哪几章?

三章通用前提假设

四个层次含义

生产能里闲置的两层含义

2.假定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价格刚性两个体现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图示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

萧条经济学

体现了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1从国民收入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

一.从核算的角度看

二.均衡条件

总支出AE与总需求AD

总支出

图示

总需求

四.均衡的调节机制

1.当AE大于AD

2.当AE小于AD

3.当AE等于AD

存货调节机制

宏观经济学11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2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示

国民收入核算框图

两部门的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边际量

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

美国某些产品的需求收入

案例

图例1

图例2

图例3

图例4

图例5

宏观经济学12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2.储蓄函数

(1)自发储蓄

第一:短期

(2)引致储蓄

取值范围

图示

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

1.模型

2.几何图形

图例

均衡的国民收入图

(1)45度线法

3.均衡点的移动

紧缩缺口

膨胀缺口

自发消费的经济含义

几何图形

消费致富论

宏观经济学13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三.节俭的悖论

节俭的反论

3."节俭的悖论"

孟迪维尔的观点

凯恩斯的观点

4."节俭是美德"与"节俭的悖论"的争论

合成谬误

分解谬误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5.根源于宏、微假设的不同

6.节俭的悖论对当今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都市"负翁"

举例:单身"负翁"

一个爱巢,造就两个"负翁"

按揭消费的前提

(2)对企业、厂商带来的影响

(3)对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

浓缩人生的案例

四.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之二投资储蓄法

1.模型

2.几何图形

图示

3.均衡点得移动

(2)投资得变化

图示

(3)S的变化

图例

增加自发消费的经济含义

改变斜率的经济含义

五.AD--AS法与I--S法

总需求总供给法和投资储蓄法

收入支出模型

相同之处

3.3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

一.政府的收入

几何图形

(2)转移支付TR

2.政府的收入行为

(1)固定税制

(2)变动税制

二.固定税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模型

2.几何图形

宏观经济学15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第三节

三.固定税制下的乘数

1.乘数的定义

自变量

因变量

2.乘数的各种求法

乘数效应

第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

乘数过程的启示

摆脱的两种方法

例子

(2)乘数的第二种求法

图示

(3)乘数的第三种求法

一个结论

3.固定税制条件下的各种乘数

投资乘数

三种乘数的总结

第三节

(4)转移支付乘数

例子1

结论

(5)政府的固定税收乘数

例子2

(6)边际消费倾向乘数

总结以上6个乘数

(7)平衡预算乘数

预算盈余

平衡预算的含义

案例

平衡预算乘数与前6个乘数的不同

平衡预算乘数的经济含义

四.变动税制条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模型

2.几何图形

宏观经济学17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五.变动税制条件下的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自发消费乘数

3.投资乘数

4.转移支付乘数

5.政府的固定税收乘数

6.边际消费倾向乘数

7.税率乘数

以上7个乘数共同的特点

8.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的含义

平衡预算乘数的经济含义

六.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对预算盈余带来的影响

1.财政政策工具

2.政府的预算盈余

直接影响

前提假设

3.政府购买支出变化对预算盈余带来的影响

4.转移支付变化对预算盈余带来的影响

5.自发税收变化对预算盈余带来的影响

6.税率变化对预算盈余带来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18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节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四部门

二.进口函数

三.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模型

2.几何图形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乘数

五.乘数小结

列表

2.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3.乘数的特点

4.财政政策的初步

第五节本章小结

一.宏观经济学流程图

二.收入-支出模型

三.波动的根源

四.乘数是收入支出模型的关键

五.循环影响中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六.所有影响基本上都从消费中传导过来

七.固定税制条件下和变动税制条件下相比乘数会发生变化

宏观经济学19 第四章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比较第三章与第四章

4.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分析思路

一.投资的决定

1.自发投资

2.引致投资-bR

图示1

二.引入投资函数条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模型

2.几何图形

3.均衡点的移动

(1)波动根源和传导机制

(2)坐标转换

图示2

IS曲线

4.IS曲线的表达式

三.决定IS曲线位置

图示3

图示4

图示5

四.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

图示6

图示7

图示8

图示9

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20

五.IS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

图示:IS曲线以左点的经济含义

图示1

2.IS曲线以右点的经济含义

图示2

六.IS曲线的特殊情况

图示3

图示4

七.推导IS曲线的另一种方法

1.用I-S法推导三部门变动税制条件下的储蓄函数

图示5

图示6

2.四个第一象限法

图示7

八.IS曲线中蕴涵的因果关系

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21

4.2货币市场均衡LM模型

一.资产的种类和选择

1.货币

2.金融资产

3.实物资产

4.重要假定

二.货币需求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图示1

3.投机动机

债券未来价格的确定

(2)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和利率的关系

总结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类边际量

图示2

4.总的货币需求函数

图示3

(1)决定L曲线位置

图示4

(2)决定L曲线斜率的因素

图示5

图示6

宏观经济学22

三. 货币供给

图示1

四.货币市场的均衡

1.均衡条件

(1)模型

图示2

(3)流程图中的扩展

2.均衡点的移动

波动根源

传导机制

图示3

LM曲线

3.LM曲线的表达式

五.决定LM曲线位置

图示4

图示5

图示6

思考题

六.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

图示7

图示8

图示9

图示10

七.LM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

1.LM以左点的经济含义

图示11

图示12

2.LM以右点的经济含义

图示13

八.推导LM曲线的另一种方法---四象限法

图示14

宏观经济学23

上节课得问题

均衡条件

图示1

为什么用斜边来表示货币供给?

图示2

九.LM曲线的特殊情况

1.h趋向于0

古典特例情况下的LM曲线

图示3

图示4

2.h趋向于正无穷

凯恩斯特例下的LM曲线

图示5

图示6

流动性陷阱

图示7

图示8

图示9

十.LM曲线中蕴涵的因果关系

从LM曲线的表达式看

思考题

十一.小结

图表

第三节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IS-LM模型的来源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

希克斯

革命者和综合者的关系

2."两个剑桥"之争

图示1

英国经济学家洛宾逊

双方争论什么是凯恩斯理论的灵魂?

图示2

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图示3

三.三大心理规律之一_边际消费倾向低贱

图示4

图示5

图示6

2.三大心理规律之二_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

三.三大心理规律之三_流动性陷阱

图示7

图示8

2与3结合在一起的结论

1与2与3结合在一起得到的结论

图示9

三.IS-LM模型中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图示10

实现均衡的路径

图示11

宏观经济学25

(2)对调整速度的假设

图示1

四.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五.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大小的因素

六.关于财政政策效力的命题

结论

关于财政政策效力的正确表述

命题2

命题3

七.关于货币政策效力的命题

关于货币政策效力的正确表述

命题4

命题5

命题6

宏观经济学26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图示1

实现充分就业的方法

第一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工具

图示2

1.关于银行的几个概念

(1)准备金

(2)法定准备金

(3)超额准备金

(4)高能货币H

2.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过程

两个假定

例子

3.高能货币H与货币供应量M的关系

图示3

宏观经济学27

4.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

(1)法定准备金比例

(2)公开市场业务

(3)再贴现率

5.三大政策工具的比较

6.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原则

图示1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图示2

图示3

图示4

宏观经济学28

图示1

图示2

宏观经济学流程图

1.初始效应

每一步骤的经济含义

初始效应的几何图形

2.引致效应

走消费路径的影响

图示3

走投资路径的影响

假定

引致效应的几何图形

3.总效应

总效应的几何图形

思考题

结论

4.重要推论

宏观经济学29

三.货币政策效力分析之一

图示1

宏观经济学的流程图

(2)政策效力分析

引致效应

走投资路径的负影响

总效应

命题5

图示2

初始效应

图示3

命题6

3.流动性陷阱

图示4

图示5

4.古典特例

图示6

宏观经济学31

(4)如果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确定,可以通过利率来控制投资.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图示1

(5)货币政策效力分析的前提条件

图示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其他路径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

图示3

货币主义的首领弗里德曼

(6)对货币政策效力的颠覆性研究

2.货币政策效果的不对称性

关于货币政策运用的经验和教训

图示4

3.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图示5

宏观经济学32

第二节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流程图

1.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

财政政策工具的共性

2.财政政策工具运用的原则

图示1

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图示2

1.初始效应

图示3

图示4

2.引致效应

图示5

走消费路径的影响

图示6

走投资路径的影响

图示7

总效应的几何图形

思考图

两个推论

4.重要推论

宏观经济学33

三.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

图示1

(2)政策效力分析

初始效应

引致效应

总效应

命题1

图示2

命题2

四.财政政策效力分析之二

图示4

命题3

3.流动性陷阱

图示5

宏观经济学流程图

宏观经济学34

4.古典特例

图示1

(2)政策效力分析

走投资路径的影响

图示2

五.财政政策自身的特点_自动的稳定器

自动的含义

1.税收制度

图示3

图示4

(2)萧条时期

总结

图表

图示5

2.转移支付制度

图示6

图示7

六.财政政策的缺陷

1.财政政策的时滞

图示8

2.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

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图示9

图示10

图示11

宏观经济学35

第三节产出的构成和政策组合

一.产出的构成

图示1

1.G

公共物品的特征

(1)消费的非排他性

(2)具有提供的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供给方式的差别

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

图示2

图示3

3.投资津贴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选择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对政策的主张的不同三.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效果

表格1

图示4

图示5

表格2

图示6

图示7

宏观经济学36

政策搭配

3.松财政

图示1

图示2

4.紧财政

图示3

图示4

结论

第四节总需求曲线

AD和AD曲线

1.AD

2.AD曲线

二.AD曲线的推导

1.传导机制

图示5

2.几何图形

3.代数式

图示6

宏观经济学37

三.财政政策(以政府购买支出为例)

表格

财政政策对AD影响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中对应的关系

结论

政策效力变化的几何图形

一个市场均衡到三个市场均衡的公式

图示1

四.AD曲线斜率的决定

1.货币政策对AD曲线斜率的影响

图示2

结论:

图示4

2.h上升

3.k上升

4.b上升

思考题

五.本章小结

1.宏观经济流程图

2.需求管理的政策

3.对IS-LM模型的质疑

华人经济学家蒋硕杰

宏观经济学38 第三部分总供给分析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差别

第六章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

第一节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一.总供给与总产量的关系

1.总供给

2.总产量

二总产量与总投入量

图示1

第二节有关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几个概念

一.失业

1.含义

2.周期性失业

图示2

3.摩擦性失业

4.结构性失业

5.自然失业率

二.就业

1.工作年龄人口

2.劳动力LF

图示3

3.充分就业

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一节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基础

一.菲利普斯曲线

图示4

图示5

宏观经济学39

一.菲利普斯曲线

图示2

水平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图示3

菲利普斯曲线垂直说明

图示4

菲利普斯曲线简化为线性

推导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步骤

二.W-N线

(一)在短期内如果名义工资具有粘性的情况

图示5

图示6

图示7

图示8

W-N线的斜率

图示9

(二)长期内,W可以较快的变动时

2.从斜率来看

3.从方程来看

长期W-N线的几何图形

三.生产函数

一个公式

图示10

宏观经济学40

四.产品的定价原则

公式

图示1

垄断厂商的收益函数

图示2

垄断厂商的成本

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式

(一)在短期内P具有粘性

图示3

图示4

图示5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图示6

(二)长期内P可以较快的变动

2.从斜率来看

3.从方程来看

图示7

第二节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价格粘性的解释一.原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宏观经济讲义

宏观经济学01 引用经济学家撒缪尔森的话 课程的三大需求 教师安排 学时安排 主要参考书 学习理论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出决策? 引用动力学中的一段话 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的内容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学指标度量 第二篇总需求分析 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总供给分析 第六章对劳动力市场做的度量 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 第八章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 第四篇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考试 考试以及成绩评定 宏观经济学02 宏观经济学引言 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问题?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1.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鸟看图 西方经济学演化遵循的规律 (一)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边际革命 1.经济学史前 什么是财富 2.经济学的创世纪 亚当斯密的著作 著作的内容

古典经济学的意义 3.约翰穆勒的综合 4.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5.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价值论 门格尔改革的矛头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先行者的悲凉 戈森的不幸 戈森的思想 戈森定律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说法的含义 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如何解释老酒比新酒贵? 边际分析 宏观经济学03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6.对经济学中革命的反思 从表象看 劳动价值论 为什么社会科学中的革命与自然中的革命不等价?(二)马歇尔的综合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马歇尔的理论 物理学中的均衡 经济学中对立的、变动的力量 马歇尔理论的意义 危机 西方经济学发展演化图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亚当斯密的理论 名言中对人的本性的描述 结论 2.信息完全假设 价格机制的作用 价格机制作用的总结 宏观经济学04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2)控制论 例子 看不见的手理论 价格机制的三种作用 3.市场出清假设 亚当斯密描绘的理想图景 马歇尔论证的局部均衡

宏观经济学讲义-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参考教材:P606-610 第二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的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 ..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如下图所示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of wages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13-1948 based on data from A W Phillips (1958)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1-1957”, Economica , Figure 9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改造(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 – 劳动生产增长率”这一关系,若劳动生产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若以f u 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f u u --=επ,0>ε;即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f u u >),价格水平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f u u <),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据吻合很好,如图所示2:

宏观经济规划讲义(一)

宏观经济规划讲义(一) 第一讲 一、内容提要 1、宏观经济; 2、经济总量平衡; 3、经济增长 二、重点、难点 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及增长方式。 三、内容讲解 第一节概述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概念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仍以单个微观经济主体为基本单位,但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序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日益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特征。个人财富、家庭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增加,已经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必然要依赖于整体经济状况,整个经济运行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总量、综合和全局性特征。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但宏观经济并非微观经济的简单相加总和,而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和运行调节机制组织起来的极其复杂的有机大系统。 例题1:下列关于微观经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中以单体的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 B.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 C.市场经济中以个人、家庭和企业为单位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即是微观经济 D.以小经济主体进行的区域性经济活动即为微观经济 答案:C. 例题2:下列关于宏观经济的叙述中最合适的解释为()。 A.宏观经济是非区域性经济,是微观经济的有机组合

B.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大范围的总体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 C.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 D.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答案:B. 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例题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叙述中最合适的选项为()。 A.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与调控 B.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从整体、全局出发,对大范围的经济活动实行的适合性指导与监督 C.宏观经济管理是从全局出发,发挥立体职能,积极有效的实行有对象性的指导方针和调控 D.宏观经济管理是人为的一种对经济的全面指导和调控,以谋求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答案:A. 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是要处理好经济总量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平衡与发展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一方面,经济总量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经济总量(确保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一旦出现大的失衡,将会导致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损失,甚至导致经济发展过程的中断和倒退。另一方面,由市场支配的微观经济是异常活跃的,经济发展总会不断地突破原有的总量关系,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平衡。市场经济虽然同时具有自动恢复平衡和促进增长的内在机制与功能,但这一过程是缓慢和滞后的,甚至会在短期内失效。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平衡总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宏观经济管理所追求的经济总量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基本平衡,使国民经济在平衡、不平衡、更高水平上平衡的对立统一运动中求得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例题4: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是()。 A.处理好经济总量平衡 B.处理好经济发展稳定

2023注册咨询宏观经济讲义

2023注册咨询宏观经济讲义 引言: 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进入了严重衰退的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但复苏速度不均衡,一些国家面临通胀压力和供应链短缺等问题。此外,全球化进程逐渐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给全球经济合作带来了挑战。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根据预测,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增速预计在6%左右。政府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此外,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 三、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为了应对当前的宏观经济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并提供流动性支持。财政政策方面,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刺激措施,增加政府支出以促进经济复苏。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

的协调,推动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四、宏观经济风险与挑战 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在逐步改善,但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首先,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变异病毒的出现可能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冲击。其次,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也需要引起关注。 五、个人投资和理财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个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风险和机会。首先,要保持投资组合的分散,降低风险集中度。其次,要关注长期价值,选择具有稳定盈利和成长潜力的资产。此外,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结语: 2023注册咨询宏观经济讲义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并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在应对宏观经济挑战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个人投资者也需要理性看待风险和机会,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应对宏观经济挑战,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市场资金供需 状况,调节经济波动的一种政策。它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 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水平,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可 以对经济进行刺激或抑制。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引导和调控的一种政策。通 过制定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一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则 1.经济稳定原则: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经济稳定包括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和就业稳定等。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 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秩序以及促进就业等 措施。 2.适度调控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严厉 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通货膨胀。 3.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这包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等。 4.保证公平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性,防止贫富差距 拉大。政策调控应注重弱势群体,提高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发展规划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国家的发展目标、 战略和政策。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和稳定性。它为国家制定宏观 经济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可以明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优先 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目标。这将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协调发展各项政策:发展规划可以协调各项政策,使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政策框架。 3.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发展规划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制定发展规划可以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客观、稳定,避免频繁调整产 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心。 4.引导社会预期:发展规划可以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预期,增强 市场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心,促进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四、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发展规划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根据国家实际情况、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状况加以制定。 2.预见性原则:发展规划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对未来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等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3.可操作性原则:发展规划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政策和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分解。 4.发展与稳定并重原则:发展规划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稳定,保持经济 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 1、就业水平 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 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 4、本币汇率是否稳固,国际收支是否平稳。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采纳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进展: 1、宏观经济学建立 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3、新自由主义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截了当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截了当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确实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确实是其支出总量,即: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那么: 第一、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五、GNP按国民原那么,而不按国土原那么运算。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一、课程性质 《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 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 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 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 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所以,宏观 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

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 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 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 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带* 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四、教学时数 54学时 五、教学方法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 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 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 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南开大学 刘晓峰教授-罗默的教材)--5-总供给模型【完整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南开大学刘晓峰教授-罗默的教材)--5-总供给模型【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第五章

总供应模型 一、概述 1.总供应理论是当代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不同的总供应模型基于对价格与工资的伸缩性〔或粘性〕程度以及产品或劳动力市场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程度的假设。 2.尽管假设和推理不同,但是不同的总供应理论都共同认为在短期内总供应曲线是右上倾斜的,而长期内那么是垂直的。 3.总供应理论的核心反映了“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况。 4.总供应曲线反映了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由于产量与就业〔或失业〕、价格与工资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表达工资与就业〔失业〕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总供应曲线的等价形式。 二、劳动力市场无摩擦的新古典模型 1.新古典生产函数Y=f(L)具有报酬递减的特征,即0

当名义工资具有充分伸缩性时,劳动力市场将通过实际工资率的变化使劳动力市场出清,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并由此决定了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W/P d L s L L Y )(L f Y = L 三、总供应曲线的两种极端形式:古典情况和凯恩斯形式 1.古典形式 古典供应模型假设劳动力市场是“无摩擦的〞,即名义工资可以瞬时调整以使劳动力市场维持均衡。充分就业可以通过工资的调整来实现。 即:) /(P W W P = ,其中P W /保持不变,那么P 与W 等比例变化。因此,古典供应曲线是垂直的。 价格变化不影响产出,表达了长期中的“货币中性〞。 W P AS 曲线 W/P Y d L s L )(L f Y = L 2.凯恩斯形式

宏观经济学 人大讲义 吴汉红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I=S,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为I+G=S+T,而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G+X=S+T+M。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按货币价值衡量的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价值总和,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及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 一、GDP折算指数 一国的价格总水平由价格指数加以表示。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又被称为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二、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指数。了解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 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凡是用当前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变量被称为名义变量,用不变的价格衡量的量就称为实际量,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价格总水平。

宏观经济学讲义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发展历程 (2) 重点注意的问题 (2)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3)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衡量—国民经济核算 (4)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乘数模型 (9) 第四章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15) 第五章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16)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18)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21) 第八章经济增长的进程 (22) 第九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23)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24)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28)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30)

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点注意的问题 ⏹短期和长期 ⏹宏观和微观(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曲线的移动与沿曲线的移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问题 (一)对象:整个经济,也即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二)核心问题 1.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3.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宏观经济的目标与工具 三、宏观经济学的参与者:四个经济体(四部门)。 消费者(居民)——产品市场的需求者(购买商品等);要素市场供给者(提供劳动等)。 厂商(企业)——产品市场的供给者(提供商品等);要素市场需求者(购买劳动等)。 政府: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 国外:国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四、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AD-AS)分析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支出等。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劳动、技术、成本等。 宏观经济均衡:总产量和价格水平的一种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五、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方法 (一)文字表述法:由定义、假设、假说、预测构成定义,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 四类变量 内生变量:可以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可以看成是未知数)。例如价格、总产量。 外生变量:由体系以外的因素决定,影响内生变量,但无法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可以看成是已知数)。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变量变动的数值。时期分析:GDP ,投资、消费等。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时点分析:人口数量、总资本量。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 导论+短期篇 第一章,世界之旅 【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 一、总产出 【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 t Y t=$Y t 二、失业率 【计算】u=U/L,L=N+U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 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 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 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 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

宏观经济学全文本讲义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一国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其基本结论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恰恰认为经济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相反,出现了资源的闲置。因此,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怎样克服资源的闲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微观经济基础问题。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总和是影响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因素。诸如市场结构这样的体制因素极大地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微观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微观经济规律不一定等同宏观经济规律,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产出,研究怎样使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减少失业,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降低通货膨胀,实现物价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第一节政府的经济作用 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如国防、警察、司法、经济调节、教育、卫生等。 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私人产品的两个特性: (1)这些产品具有“排他性”。就是说,是否能够获得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按一定的价格付款。那些按价付款的人即能获得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不按价付款的人就得不到该产品。 (2)对某个消费者来说,他在消费某种产品的受益过程中具有“争夺性”。就是说,如果某个消费者消费了某一个特定产品,即意味着他人无法消费该特定产品。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南开大学 刘晓峰教授-罗默的教材)【完整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南开大学刘晓峰教授-罗默的教 材)【完整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第二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1.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3.为什么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收入差异? 4.穷国能否赶上富国? 二、生产函数 1.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形式 A t t F Y t K )(t ( L )( )) ( ( ), 其中,Y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为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t表示时间 注意:AL为有效劳动,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为“劳动增进型〞或“哈罗德中性〞 思考:如果知识进入的形式不是Y=F(K,AL)〔哈罗德中性〕,而是Y=F(AK,L)〔索洛中性〕或Y=AF(K,L)〔希克斯中性〕,结果会有何不同?[只有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被证明与稳态的存在相一致]

2.生产函数的特性假设 〔1〕规模报酬不变: F(cK,cAL)=cF(K,AL),对于c ≥0 含义:经济足够大,专业化收益被穷尽;其他投入品〔如自然资源〕相对不重要 令c=1/AL,那么),(1)1,( AL K F AL AL K F = 令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k=K/AL ,有效劳动人均产量y=Y/AL ,那么y=f(k),总产量Y=ALf(k) 〔2〕边际产品递减: f(k)满足f(0)=0,f ’(k)>0,f 〞(k)<0,f ’(k)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证明】 Y=ALf(k)两边分别对K 、L 求导数: 资本的边际产品为: )('1 )('k f AL k ALf K Y ==∂∂ 有效劳动的边际产品为: )(')(]) ()[(')()(2 k kf k f AL K k ALf k f AL Y -=-+=∂∂ 〔3〕稻田条件: ∞=→)('lim k f o k ,0)('lim =∞→k f k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讲绪论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 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 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 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

学分为三大块: 1.制度经济学 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 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精讲讲义(DOC 209页)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精讲讲义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概要 【考情分析】 章节单选多选合计 2012年4题4分1题2分5题6分 2011年2题2分1题2分3题4分 2010年4题4分1題2分5题6分 2009年4题4分2题4分6题8分 2008年6题6分2题4分8题10分【前六章分值分布】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发展观及其演变(六个阶段) 1.1经济增长论(传统发展理念)(一心一路一指标一缺陷) 一心:核心是经济增长 一路:走工业化的道路 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优势:对促进经济增长,迅速积累财富起到积极作用 一缺陷:有增长无发展 【典型例题】 经济增长论把(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 A.生态环境保持率 B.人的自然发展度 C.资源综合利用率 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D 【解析】经济增长论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发展观,认为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最重要指标,形成了以GDP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理念。参见教材P1。 1.2 增长极限论

【典型例题】 下列观点和理论中,( )的局限性,即它以“增长-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命运和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A.增长极限论 B.经济增长论 C.综合发展观 D.循环经济的发展观 【答案】A 【解析】增长极限论的缺点。参见教材P2。 综合发展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多因素的综合发展) 1.3 1983年联合国推出( )一书,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综合发展观 A.《我国共同的未来》 B.《21世纪议程》 C.《新发展观》 D.《里约热内卢宣言》 【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 1.4 循环经济的发展观

宏观经济学讲义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因此说,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2. 三种市场划分 为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学把各种各样的市场划分为金融市场、产品和劳务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和资产的交易场所;产品和劳务市场包括所有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交易;要素市场则是居民户和厂商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 3. 行为主体的划分 市场经济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据此,宏观经济学将它们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主体:家庭、厂商与政府。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研究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