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无特殊情况不得打开常闭门。
2、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3、严重呼吸道感染者,一律禁止进入手术室,必要时戴双层口罩,方可入内;手术间应区分为感染手术间、无菌手术间和污染手术间,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进行。
4、感染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同时必需按感染手术常规处理房间及一切物品。
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明显的标识。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必须严格消毒。
5、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并设两名巡回护士完成手术间的内外供应工作。
6、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穿手术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取用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7、手术室内使用平车保持清洁,铺单保证一人一换。
8、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
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9、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10、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标识、灭菌日期、有效期、包装的完好情况以及执行者的签名。
护士长及质量控制人员定期检查其工作。
11、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养。
12、术前30分钟打开手术间的净化系统,做好登记。
13、定时对手术室的回风口进行清洁处理、做好登记。
14、每季度必须对手术室物表、消毒剂、灭菌剂、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
15、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6、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XXXX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手术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满足手术室感染控制的要求,应设隔离手术间。
二、建筑与布局的要求1.1手术室应独立成区,与临床手术科室相邻,与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间路径便捷,出入路线应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
2.2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手术室应分设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3.3每个手术间应设1张手术台。
4.4应设置外科洗手设施。
三、手术间基本要求3.1墙面应平整,应采用防潮、防霉、不积尘、不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
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踢脚与地面交界的阴角应做成R230mm的圆角,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应成小圆角。
3.2地面应平整、防水采用耐磨、耐腐蚀、易清洁、浅色材料,做防水,不应有开放的地漏。
5.3吊顶不应采用多缝的石膏板。
3.4门窗密闭性好,不应随意开启。
四、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4.1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4.2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
4.3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
4.4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
4.5手术中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手木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发生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手术结束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4.6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物体表面进清洁消毒。
6.7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7.8每周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4.9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五、空气的控制4.1手术进行中手术间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5.1洁净手术间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独立设置。
5.2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口应设低阻中效或中效以上过滤设备。
5.3隔离手术间应采用独立空气净化系统,新风口和排风口间距离不少10米,应采用零泄漏负压高效的排风设备。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全程控制、全员参与。
第三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第四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注重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持续改进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组织管理第六条手术室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麻醉科主任等组成。
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及时处理感染相关问题。
第七条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手术室感染风险,制定并更新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手术室应配备充足的感染控制专职人员,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执行。
三、人员管理第九条手术室医务人员应具备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第十条手术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到术前、术后手卫生,佩戴手套,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手术室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人员,应暂时禁止进入手术室。
第十二条手术室外来人员应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限制参观人员数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
四、环境管理第十三条手术室应合理布局,分为无菌区、半无菌区和污染区,明确各区域的标识和界限。
第十四条手术室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空气消毒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有效运行。
第十五条手术室地面、墙壁、手术台、器械等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六条手术室应配备有效的消毒灭菌设施,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医院手术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手术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严格执行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2. 建立健全手术感染监测、报告、分析和处理机制。
3. 提高医务人员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手术感染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2. 手术科室负责本科室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实施。
3. 医务人员负责遵守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四、手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术前准备(1)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感染风险。
(2)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包括皮肤消毒、口腔护理等。
(3)对特殊感染患者,如肝炎、艾滋病等,需提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手术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手术器械、敷料等。
(2)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3)手术室环境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3. 术后处理(1)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
(2)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发生。
(3)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降低感染风险。
4. 医务人员手卫生(1)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
(2)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定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3)手术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进行手卫生。
5. 医疗器械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
(2)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监测与报告1. 手术科室每月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手术感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发生手术感染事件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全程、综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第三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手术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共同负责,协同推进。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领导工作。
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医学专家组成。
第五条手术室应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人员、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代表组成。
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应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三、人员管理第七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接受特殊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一)新进工作人员;(二)工作职责发生变化;(三)出现新的感染病原体或者感染控制策略发生变化;(四)其他需要接受特殊培训的情况。
第九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携带感染病原体时,应遵循相关规定,采取措施,避免传染。
四、环境管理第十条手术室应符合国家关于手术室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对空气、温度、湿度、物品表面等进行监测,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感染废物收集和处置区域,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五、无菌操作管理第十三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第十四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穿戴消毒口罩、帽子、手术衣、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五条手术室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确保工作人员手部清洁。
六、消毒灭菌管理第十六条手术室应使用经过消毒灭菌的器械、敷料和其他物品,确保其无菌状态。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定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预防与控制手术室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条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落实。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二、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第七条手术室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第八条手术室应当加强人员管理,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应当遵守卫生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制度。
第九条手术室应当加强物品管理,实行一次性使用物品与重复使用物品的分类管理制度。
第十条手术室应当加强环境管理,保持手术室清洁、干燥、通风,实行空气质量监测制度。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当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按照规定对手术器械、物品、环境进行消毒灭菌。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当加强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第十三条手术室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十四条手术前应当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当在手术前进行手卫生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手术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包括合理使用手术器械、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
第十七条手术后应当对手术器械、物品、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培训与教育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依据1. 卫生部《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2. 卫医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四、内容(一)手术前预防措施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应少于3天。
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血糖过高导致免疫力下降。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由内向外擦拭,作用2分钟。
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6.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不应参加手术。
7. 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 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术前患者抵抗力。
(二)手术中预防措施1. 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2. 手术人员穿戴无菌手术衣、口罩、帽子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4. 手术用物品应放置在无菌区域内,避免交叉污染。
5. 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应保持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6. 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术中污染。
7.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应适宜,避免患者体温过高或过低。
(三)手术后预防措施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伤口感染。
3. 术后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体位,避免手术部位受压。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全程、全员管理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第三条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纳入医院整体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成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决策和协调。
第六条手术室应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感染监控员等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本科室感染风险,制定和修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进行培训和监督。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八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第九条手术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洗手和手消毒,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条手术室应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手术间。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合理布局,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和无菌区,设置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二条手术室应加强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手术室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手术室应加强患者管理,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预防感染发生。
第十五条手术室应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第十六条手术室应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监督与考核第十七条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手术室应定期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情况,接受指导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限制区、
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2、手术室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
考核。
3、患有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
处于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
4、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参观人数每手术间不应
超过3人。
5、应配备放置血液、体液渗透的手术衣,防护眼镜,面罩及全遮
盖式手术帽等防护用品。
6、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沐浴并清洁手术部位,更换清洁手术专用
服装;需备皮的患者宜在当日临近手术开始前,选择安全的备皮器,于病房或手术室限制区外(手术准备间)进行。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外科手消毒制度。
8、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参照《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9、仪器设备应由厂家提供有效消毒灭菌方法。
10、手术器械和无菌物品应遵循《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的规定。
11、医疗废物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手术间按要求进行空气细菌培养,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灭菌
物品(如器械、敷料等)及环境等进行细菌学监测,菌落数符合《医疗感染管理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