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铁对民航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合集下载

高铁对航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高铁对航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铁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组长:左娇娇 成员:吴玉蓉,宋琳君,王梅,鲁颖英,商贵
目录
一· 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二﹒ 我国高铁运输的发展现状 三· 高铁发展和航空发展的比较 四· 我国高铁发展对航空产生的影响
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现状
1.航空运输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在国家政策支持、航空运输供给能力不 断提高和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等因素的推 动下,我国航空运输在1990年开始进入成长 期,航空运输量与周转量呈现持续、快速增 长态势。1990~2006年航空货运量与周转量 的年均增长速度均达15%以上,近五年来在 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
3.国家政策是航空货运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航空货运业的 政策支持力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成为推动 我国航空货运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货运飞机数量不多,货运能力总体较低。 (2)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公司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技术 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 不强。 (3)航空货运呈现很强的地区间不平衡性、单向性和季节性 . (4)新设立货运航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尤其是飞行员短 缺。 (5)货源以普通货为主,高附加值和快件等高端产品比重偏小。 (6)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面配套与延伸服务存在诸多不 足。 (7)国际货源大量流失到周边机场。
三.高铁发展和航空发展的比较
1.运行速度对比 2.运输能力对比 3.价格对比 4. 安 全系数对比 5.价格对比6.稳定性对比 7.舒适度对比

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投入运营, 在方便人们出行、加快地区间 物流发展的同时,也给民航业 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下面从七 个方面进行比较。

前面我们从七个方面比较了高铁和航空的 发展,下面我们从旅客的角度对比一下高 铁和航空的发展。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机理分析1、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高铁的建设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铁的带动下,城市间的经济 得以加强,城市群的发展也更加迅速。这要求城市规划在考虑地域特色的同时, 也要注重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优势。
2、交通建设
2、交通建设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对交通网络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铁的出现弥 补了传统交通方式的不足,使得长距离的旅游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同时,高铁的 建设也推动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参考内容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 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引言
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中国京沪高铁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一, 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国京沪高铁对区域 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期为未来高铁沿线旅游流的发展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
结论
然而,已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深 化高铁与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拓展不同类型高铁对区域旅游流 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加强高铁网络与旅游流空间结构的耦合研究等。
引言
引言
中国京沪高铁是一条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公里, 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线路之一。它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交通状况,加 强了城市间的经济,也深刻地影响了区域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本次演示将以中国 京沪高铁为例,探讨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自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以来,这条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高速铁路已经 成为中国铁路的一张名片。京沪高铁以其高速度、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特点,改 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1

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1

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年底钦北高铁、明年广西沿海高铁全线以及湘桂、南广高铁的开通,对南宁的航空业影响有利有弊。

经研究,我们就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一、高铁与民航竞争。

高铁与民航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时间和费用。

一是时间,高铁设计时速为300公里至350公里,考虑到中途站点停靠、加减速等因素,预计实际平均运行时速大致在200至250公里。

短途旅客利用铁路的通行时间将大大缩短,特别是在1000公里以内的运输节点间,位于高铁站点城市的旅客将存在弃航空而转投高铁的可能性,但是对于1000公里以上的长航段影响较小,不会分流大量客源。

根据相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运距小于700公里,高铁基本完全占有市场;运距大于1050公里,航空基本完全占有市场;运距介于700公里和1050公里之间,高铁和航空的竞争关系明显,在运距880~900公里时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相当。

二是费用,按照京津城际铁路执行的运价标准一等座为0.575/公里、二等座为0.483/公里,当前民航基准运价为经济舱每座0.75/公里,按照这两项标准进行比较,航空公司必须合理有效的运用折扣,才有可能在价格上与高铁保持竞争。

二、高铁对南宁机场的影响。

㈠区内高铁的影响。

1、可能形成客运喂给市场。

明年随着湘桂线,南广线,相继开通,届时将有8个城市为南宁一个小时交通圈,城市运输时间票价南宁-钦州35分钟38元南宁-贵港35分钟38元南宁-来宾40分钟42元南宁-防城45分钟50元南宁-柳州56分钟60元南宁-北海60分钟61元南宁-梧州1小时20分钟88元南宁-桂林1小时50分钟110元南宁-平南55分钟56元南宁-腾县1小时10分钟73元按照机场二期工程规划,高铁将在南宁机场设立站点,由于柳州、白色、梧州、北海机场航线网络欠发达,高铁开通使旅客更有可能选择乘坐高铁到达南宁机场选择航班出行,高铁将改变柳州、北海、来宾、防城、钦州等地旅客的出行习惯,南宁机场成为广西航空旅客集散地的优势地位更为明显。

(4.19修改)京沪高速铁路对民航业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分析

(4.19修改)京沪高速铁路对民航业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分析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民航业的冲击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京沪高铁开通后必然会对其沿线各城市的民航客运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旅客时间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京沪高铁开通后会对民航客运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运用敏感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京沪高铁开通后会对京沪航线及其沿线的民航客运市场以及各机场收入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京沪高速铁路,航空公司,机场,总旅行时间,时间价值,敏感性分析,影响,对策。

一、背景为了研究京沪高速铁路对民航的冲击及影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速铁路以及北京上海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的基本情况。

所谓高速铁路,一般把运营时速超过l60公里的列车划归为高速铁路。

但众多进入高速铁路时代的各国的高速列车一般最高时速均在200公里以上,因此人们又习惯把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线路视作高速铁路。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的东海新干线正式投入运营,时速达到210km,突破了保持多年的铁路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从东京到大阪只须运行3小时10分钟(后来又缩短到2小时56分)。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法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开通了自己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极大的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到上海这条运输通道的具体情况。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文化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上海的经济意义又是不容忽视的。

而这两座城市间的运输通道的运输能力低下却大大的桎梏了两座城市进一步的合作发展,进而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

京沪通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运输通道之一,京沪铁路是其中的主干运输线路。

虽然其营业里程仅占全国的铁路2.8%,但历年所完成的客运周转量占全国铁路总周转量的15%左右。

该线路具有运距长、客流量大的特点。

京沪线这条运输通道内货运客运的运能都十分紧张,我国准备把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成为客运专用通道,原先的京沪线改做货运专用通道,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缓解这条通道内的运力紧张,并且极大的促进北京上海沿线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

浅谈高铁对民航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浅谈高铁对民航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高速铁路凭借其自主研发技术、解决铁路运力紧张等研究论证获得国家政策支持,1.6万公里的客运专线规划已获批准,“十二五”期间客运专线的建设步伐、投资力度还将加大,在地方政府的积极争取下,客运专线的范围和里程有可能进一步扩展。

已投入运营高铁以“同质竞争”形式分流民航旅客市场份额,民航各单位都在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本文以实际案例分析为基础,客观分析高铁运营对民航发展的现实影响,提出着力巩固民航“快捷性”优势、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固化消费者航空偏好,将是民航应对高铁竞争的核心。

一、高铁运营对民航发展的具体影响(一)与高铁线路重叠航段占全部航段比例虽较小,但对航空旅客市场影响大(二)城际高铁为航空网络调整带来机遇二、扬长避短直面高铁竞争(一)清醒看待民航与高铁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二)努力实现与高铁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互动三、高铁时代民航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民航各部门形成合力,应对高铁挑战(二)提升航班正点率水平,推动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三)积极融入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改善民航机场的衔接性(四)多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固化航空需求偏好(五)细分需求偏好,推动航空产品创新(六)利用成本优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七)紧握长线优势,寻求合作共赢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武广高铁全长1068.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穿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武汉到广州行车时间,直达列车耗时3.13小时,经停列车耗时3.92小时。

武广铁路运营后,航空承运人在武广航线与长广航线上的客座率和收入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1年6月,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

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将于2011年6月通车。

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浅谈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资料

浅谈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资料

目录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高铁的优势 4 第二章民航的优势 5 第三章高铁对民航的竞争现状分析8 第四章民航应对高铁发展的应对措施 104.1采用经济性能更好飞机114.2 优化航线结构,合理编排航班 124.3提高地面运营效率,减少旅客在地面停留的时间 134.4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134.5 空地联运,合作双赢 14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浅谈高铁对民航的冲击中文摘要:近年来,高铁的快速发展已经对航空运输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高铁已经开始投运的路线上,航班大量的减少,有的航空公司甚至已经停飞了一些线路上的航班。

但是即将来临的高铁的大规模的,全面的进入运营将会对航空运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的观点是:中国未来的铁路建设不会对民航产生重大冲击,而是对民航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促进因素。

关键词:高铁民航冲击票价服务Abstract:Keywords:High Speed Rail Civil aviation Impact Service ticket price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iron for air transport industry has cause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High in iron has begun to put into operation on the line, a large number of flights to reduce, some airlines have even some lines grounded flights. But the upcoming high iron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into operation on air transport what influence?The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future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of a civil aviation won't create a significant impact, but the civil aviation operation efficiency, servic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sitive factors.前言近年来,随着高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并且也不断的向民航学习,渐渐的发展成和民航分庭抗礼的趋势,由于高铁的提速,对民航的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引起了民航的恐慌和不安,并让无数民航人不得不深思如何去发展未来的民航,如何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下生存,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自己……第一章高铁的优势自从中国铁路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系统,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高铁与民航的报告

高铁与民航的报告

高铁与民航的报告一、引言高铁和民航都是现代交通工具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形式。

高铁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而民航则以其快速连接各地的能力成为了国际交流与商务往来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分析高铁与民航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它们在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二、速度与舒适度高铁和民航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

高铁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以高速行驶在铁路上,能够实现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

高铁列车通常设有舒适的乘客座椅、空调系统和餐车等设施,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乘坐体验。

而民航则依靠航空器以空中飞行的方式,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航程。

尽管乘坐飞机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感,但航空公司通常也会提供舒适的座椅、娱乐系统和餐饮服务,以增加乘客的舒适度。

三、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高铁和民航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监管和检查,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高铁在设计和操作上都考虑了安全因素,例如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紧急制动系统和防撞装置等。

民航也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措施、机场安全检查和机组人员的专业培训来确保飞行的安全。

由于其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定,高铁和民航都被认为是可靠的交通方式。

四、环境影响高铁和民航在环境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铁是一种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相对于燃烧化石燃料的机动车辆来说,其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同时,高铁的运行也不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也较小。

而民航使用的飞机燃料是化石燃料,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尽管民航的环境影响较高,其运输能力和跨国连接的能力也为国际交流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便利。

五、未来发展高铁和民航在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铁的速度和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新的高铁线路也将不断建设,使得高铁网络更加完善。

高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应用,提升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民航方面,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突破,飞机的燃料效率将得到提高,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铁时代:民航业如何与高铁共生共赢——以沪昆高铁为例

高铁时代:民航业如何与高铁共生共赢——以沪昆高铁为例

高铁时代:民航业如何与高铁共生共赢——以沪昆高铁为例毕晓青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650211摘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当一种运输方式发生改变时,必然会给其它运输方式带来影响。

高铁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也给民航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本文通过对高铁和民航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既是竞争也是互补关系,建议民航调整市场定位,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程前程后时间,发展空铁联运,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旅客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高铁;民航;空铁联运;发展策略一、引言各国对于高铁的解释不尽相同,欧洲指时速高于300公里的客运专线或时速高于250公里的客货混运线。

日本指时速高于200公里的客运专线。

我国指时速2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大于200公里的客运专线铁路。

截止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2.2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

2016年,中国高铁运送旅客约1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4%;中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4.8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8%。

根据国家铁路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9月30日,中国高铁累计运送旅客已突破70亿人次,年均增长35%以上。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铁将增至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高铁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也给民航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国内外高铁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在国外,日本新干线开通后,从东京到大阪的出行时间从6.5小时缩短 至3小时,日航只得停飞东京-名古屋等航线,收益大幅度降低。

法国TGV开通后,从巴黎至里昂的出行时间从3小时50分缩短至2小时,法航停飞巴黎-里昂、巴黎-里尔、巴黎-马赛、巴黎-布鲁塞尔等航线,随着法国高铁网络的快速铺开,法国航空运输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德国I C E开通后,汉莎航空停飞法兰克福-科隆等航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铁对民航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如何应对高铁挑战,成为建设民航强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标签:高铁发展对民航影响对策
2011年6月,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

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于2011年6月通车。

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根据铁道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覆盖民航主要航线的高铁网络。

高速铁路凭借其自主研发技术、解决铁路运力紧张等研究论证获得国家政策支持,1.6万公里的客运专线规划已获批准,“十二五”期间客运专线的建设步伐、投资力度还将加大,在地方政府的积极争取下,客运专线的范围和里程有可能进一步扩展。

已投入运营高铁以“同质竞争”形式分流民航旅客市场份额。

因此,如何应对高铁挑战,成为建设民航强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1 高铁发展对民航的影响
高铁与民航运输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相比而言,高铁的历史比较短,航空从喷气式飞机开始已有百年历史,现代航空运输历史与高铁运输相当,这两种运输方式都是快捷、方便、舒适、经济的优点,但在市场条件、建设投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运输质量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

快捷指的是旅客从出发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所乘交通工具旅游时间;方便指的是旅客所选交通工具的便利程度;舒适是指旅客所乘的交通工具的舒适环境和服务水平;经济是指旅客出行所花费全部最低,一般而言,出行的时间越短费用越低,舒适和方便性越高,旅客出行效用越高。

各种约束间是相互制约的,过高的快捷、方便、舒适必然带来过高的费用支出。

由于经济收入、出行目的等各类原因,旅客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观不同,不同人群对以上偏好程度不同。

高铁与航空中短旅程竞争而言,两者在舒适度上的差别不大,高铁乘坐的空间大,但航空速度快,弥补了空间小的缺点。

机场一般都离市区较远,客运专线枢纽站点离市区较远,降低了旅客乘坐方便程度。

高铁为航空网络调整带来机遇随着近年来航空运输流量的迅速增长,受制于现有的空管体制、空管设施和技术,空域紧张日益成为制约中国民航业增长的瓶颈,突出表现为主要枢纽机场日益频繁的流量控制和由此带来的航班延误。

如北京首都机场,2010年2月至4月,航班正点率仅为77.5%。

流量控制已经成为影响航班正点的最主要因素。

京津、京石、沪宁、沪杭、广珠等城际高铁开通后,从天津到北京,从南京、杭州到上海乘坐高铁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航空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地面运输条件,将天津、石家庄、南京、杭州、深圳、珠海等地的机场作为航线网络的次级枢纽,通过调整航线网络,缓解枢纽机场时刻
资源不足的矛盾。

2 扬长避短直面高铁竞争
2.1 清醒看待民航与高铁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高速铁路优势在于:车站距离近,中短途运输便利;受天气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运输能力大。

不足在于:需要巨大客流的支撑;投资巨大;通车地点受地形地貌影响大;票价不菲;运营成本高。

民航优势在于:速度快,受地形影响小,远距离或跨洋、跨洲航线优势明显;投资相对少,且航线开辟调整方便;不需要太大客源支撑。

不足在于:易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机场离市区一般较远,值机、安检等手续相对复杂。

2.2 努力实现与高铁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互动。

在200-1000公里距离内,高铁具有明显优势;在1000公里以上,民航具有明显优势;而800-1200公里范围,则是民航与高铁竞争最激烈的区间。

因此,民航应果断退出或减少在200-800公里距离内的运力投放,把竞争重点放在800-1200公里距离上,继续保持好1200公里以上距离的优势。

在800-1200公里距离内,民航大有可为:一是充分发挥民航对客源需求量小的优势(往返在200人甚至90人左右,即可开通航班);二是全力减少可控因素造成的航班不正常,在飞机利用率与正点率间取得平衡,强化航班正常性考核;三是大力推行网上订票、手机订票、电子登机牌等,强化信息化优势;四是提升查询、购票、候机等各环节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优势。

同时,高铁发展也有利于通过铁路向大型枢纽机场输送航空旅客。

民航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交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机场与高铁、地铁无缝对接,形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运输格局。

3 高铁时代民航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民航各部门形成合力,应对高铁挑战。

现阶段,航空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了能够体现航空运输快捷性优势的快线运作模式应对高铁挑战,然而快线模式的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求民航各部门密切配合,否则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航空公司应对高铁挑战的过程中,民航主管部门要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可以支持和推进航空公司形成快线市场联盟,通过市场联盟,共享客户资源,购买不同航空公司的旅客可以在联盟中各个航空公司之间实现灵活签转;第二,千方百计提高航班正点水平,比如可采取允许快线航班优先放行的措施;第三,支持各地机场为航空快线的运营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比如可以鼓励机场设立专门的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等,以简化和提高地面服务和航班运行各环节的效率。

3.2 积极推进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逐步改善民航机场的衔接性。

民航需要积极参与地方和区域交通规划,充分考虑机场地面可达性、衔接性。

及时掌握交通运输市场格局变化,进一步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实现空、地、铁联运,建设立体交通体系。

进一步加强航空、铁路、公路、航运等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加快枢纽建设速度和质量,促进全省民航业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各种交通方式在战略发展上加强协同力度,共同规划发展蓝图,汇聚资源和能力,促进交通运输航业持久健康发展。

3.3 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优势。

应对高铁竞争,民航应当逐步找到自身优势之所在,充分挖掘民航服务的潜力,从服务链条全流程的角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比如在订票环节,可以通过网上售票、手机短信售票等,提高售票服务水平;在值机环节,可以通过城市候机楼、行李提前交运、易登机、网上值机等服务,减少旅客值机等候时间;在机上服务环节中,通过改善顾客服务体验,提高顾客忠诚度。

此外,在旅客乘机信息提供上,也有很多文章可做。

3.4 打造多样增值产品,提升客户黏性。

加快上下游产品与航空产品的结合,
打造新型航空产品:推进地空联运产品上线,实现跨交通便捷产品的销售突破,与火车、汽车建立有效联运网络;完善商家联盟建设,通过创新客户价值,实现新的利益增长点。

如方便高频次商务乘客的“年票月票”、吸引旅游客源的“自由行”等等。

3.5 利用成本优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相对高铁建设的高昂费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则低得多。

李家祥曾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建1公里的高速公路或铁路都在1亿元以上,高铁平均1公里在一亿五千万元左右,建一座民航机场的投资仅是建一个3公里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费用。

一个机场一般2年左右就可建成并发挥效应。

3公里的公路、3公里的铁路在一个地区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一个机场建起来就等于是和世界联系起来了。

对近距和中距运输来说,高铁是很重要的交通方式。

但并非所有的近距和中距运输都需要高铁,必须要经过详细论证,而不能盲目发展。

3.6 紧握长线优势,寻求合作共赢。

机场与航空公司、民航局必须大力拓展中长途航线网络,特别是国际长途航线,以利用完善的航线网络和高铁强大的辐射能力,吸引中转客源,实现“失之东篱,收之桑榆”。

同时,航空公司、机场和高铁可相互合作,整体营销,以方便快捷的“空铁联运”提高对中转客源的吸引力,挖掘客运市场潜力,扩充市场容量。

如中华航空与高铁以优惠的价格联合推出“空铁联程票”,吸引台中、嘉义、台南和高雄地区的旅客通过台北桃园机场转机。

而德国汉莎航空也与高铁合作推出“免费中转服务”,旅客只须出示汉莎航空的机票便可由斯图加特、科隆等地免费乘坐高铁至法兰克福机场乘机。

总之,应对高铁竞争,对民航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铁的冲击有利于民航进一步改善管控,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运转流程,为旅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