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_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分析平抛运动;(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实验,完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替代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运动规律及用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推理、实验验证、总结归纳等【教具】自制平抛竖落仪、弹射器,平抛水平仪、小钢球、粉笔头、多媒体【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等相关知识,为《抛体运动》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逐步将目光由一维情景转向二维情景,由直线运动过渡到平面运动,但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要耐心讲解指导。
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但他们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都还不够成熟,教师要合理的引导他们。
认识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个新问题。
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后的几点反思【推荐下载】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后的几点反思一、本节教材的分析处理,及教学过程:(一)、教育教学目的:1、知识要求:掌握平抛运动的条件、性质、运动规律和公式,并会根据运动的独立性质解决有关平抛运动的问题。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物理思想教育要求:渗透物理方法(实验的方法、辩证的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重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性质和规律,并用有关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2、难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运动规律。
3、关键:从实验及多媒体演示中分析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4、创思设想:教材直接提出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并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加以证实,再用频闪照片分析后给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解例题,教材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设计了三个创思点:①.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什幺方向的运动,由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实,并让学生亲自动手。
②.例题一只提出部分条件,让学生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③.例题二实验性强的题目,让学生用一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逆向思维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安排:1平抛运动的条件具有水平初速Vo只受重力(a=g,匀变速)复习引入:(为探索新知识作好基础知识准备、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学生易接受。
)提问: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幺?2.曲线运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有何办法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生:1.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办法,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当成多个简单的直线运动的合成。
师: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物理研究中常见的重要方法,下面用这种方法研究一种常见的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教学反思正式版

《平抛运动》教学反思宜昌市十三中齐克军顾名思义,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但是本人年近五十,有幸参加市级“比教学”活动,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有些体会有不吐不快之感,所以,请允许我以谈参赛体会的方式,谈我的教学反思。
更新了自己。
对于我们来说,新车新房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新观念。
这次参加“比教学”活动,促使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感悟新课程理念,更新了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就是改变我们几十年教育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这不像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汽车的惯性很大,但轻轻转动方向盘,汽车的运动方向就迅速改变。
但我们思维和行为上的惯性,要改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节前夕,学校通知我参加市“比教学”活动,我感觉压力很大。
春节期间,我重新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的理论,在网上观看了一些中外不同学科的名师教学视频,也阅读了一些物理教学文章,很多新观念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提法几乎达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的高度。
在《平抛运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课堂始终。
引入新课时,以学生投篮球和气球为例,结合学生生活,认识阻力。
对平抛运动的研究,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
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错误并讨论,再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自己找到研究平抛运动的正确方法,然后由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通过这一探究过程,比较好的实现了课前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对平抛运动的教学,有两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一种是“实验探究+理论说明”,另一种是“理论探究+实验验证”。
传统的教学是采用第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体现物理学的实验特点,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当初我也是按这种模式设计的。
但是当我再次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的相关书籍之后,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二种模式。
因为这种模式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开展的有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本节内容是“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抛体运动”,也就是说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也是符合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教学,物理学的研究并不是只有实验研究,演绎推理也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研究方法,高中学生应该学会学习这种方法。
《第五章 3 实验_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

《实验_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抛运动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匀加速运动的原理。
3. 能够独立进行平抛运动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独立思考、动手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总结。
2. 教学难点: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掌握其分解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斜槽、小球、木板、记录纸、铅笔等。
2. 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环境安全,避免干扰因素。
3. 教材与课件:准备相关教材和课件,辅助讲解。
4. 讲解与示范:教师提前准备好讲解和示范视频,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常见的平抛运动实例,如投掷铅球、飞行导弹、小球做斜下抛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特征,并引出平抛运动的观点。
设计提问: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都是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教师总结:这种运动我们称之为平抛运动。
2. 介绍实验目标和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教师提问:我们该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回答:应用频闪照相或视频分析等方法,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
3. 实验操作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记录数据。
教师提示: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正确应用仪器?学生回答:注意仪器的正确应用方法,如调整角度使小球能准确落在镜面中,注意频闪的频率等。
4. 数据分析与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特点,并得出结论。
设计提问:通过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发现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且在竖直方向上速度增加,水平方向上速度不变。
教师总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运动规律;3.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4.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理解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二、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设计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抛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给出自己对于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30分钟)在理论讲解中,我们将首先讲解平抛运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然后介绍平抛运动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加速度大小、方向、速度、位移等。
最后,我们将讲解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方法。
3. 实验操作(60分钟)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将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运动的数据。
实验数据的记录需要协商合作,互相协助,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30分钟)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中,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得到运动学中的重要参数并讨论实验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并且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对平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通过不同角度下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解决运动学中的问题。
教师通过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六、附录1. 实验材料1.直尺;2.计时器;3.尺子;4.轻木与铅垂;5.小球。
平抛运动反思

平抛运动反思
用新型实验,在描绘轨迹时采用闪光照片,在将水平和竖直两方向运动合成起来研究时,利用2物体做对比实验,这是一个传统实验,但在此基础上我又将它们拍成了闪光照片。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比如:
1、试验仪器可以改进。
2、学生可以亲自拍照。
3、可以用计算机线性拟合分析图像
同学们感触最深的是:只有自己亲自参与了,才知道困难有多大,点子有多重要,创新有多不容易,过程有多艰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体会到成功是最美好的,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创新设计中来,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新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行为中,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高中物理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选用人教版必修教材一,对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第三节内容《平抛物体的运动》进行教学设计。
《曲线运动》这一章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如何描述曲线运动,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对不同的机械运动是普遍适用的;并体会到研究不同的运动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将知识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迁移和灵活应用。
《平抛物体的运动》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作为《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巩固、深化、应用,是曲线运动的最典型实例,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在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比如:用功能观点、动量观点解决问题,甚至带电粒子的类平抛运动,都用到本节知识。
本节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教学中属于较高层次要求,要求理解掌握两个分运动及规律并熟练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对知识渴求高,喜欢新颖、刺激的事物。
喜欢做实验,上网,课堂讨论等。
但在学习上恒心不足,不喜欢沉闷的、老套的、老师一味喋喋不休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许多人都是网络高手,在学科知识方面,已初步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但刚刚接触曲线运动,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认识比较肤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哲学思想。
《平抛运动》课后反思

《平抛运动》课后反思作者:侯广军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3期一、课堂引入〖情景:〗展示多媒体Flash有声动画(请你来当飞行员):在屏幕右上方事先设置好三个参数: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速度v机,海面上敌船匀速航行速度v船飞机离海平面高度h。
教师演示:当飞机飞至敌船正上方时,点击“投弹”按钮。
观察到炸弹在敌船前方远处水面上“轰——”一声爆炸巨响。
教师;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投弹时,能否击中敌船?学生:(笑声)不能!教师:知道如何调整战术吗?学生:提前投弹!教师:请哪位来试一试?(学生热情高涨,踊跃举手,教师请一个比较积极的学生到讲台,学生连续操作几次,结果都没有击中敌船。
注意:这里教师有意设置v机≠v船,大大降低了学生“盲目”投弹的命中率。
)学生:哎——(多数学生表示遗憾,刚才的热情“急剧降温”)教师:看样子做一个飞行员可不容易,投弹要百发百中则更难!因为炸弹的运动是一种复杂的曲线运动,今天我们把所看到的炸弹的运动(不考虑阻力)就叫做“平抛运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及条件教师:炸弹受到哪些力作用?学生:重力和空气阻力。
教师:但一般情况下空气阻力相对于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炸弹的运动相似?……教师总结:1、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条件:①具有水平初速度;②只受到重力作用。
(二)、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提出问题]教师: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分析猜想]学生: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应是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论证]教师: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分析讨论)让两个物体同时开始运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一个做平抛运动,看它们是否同时着地;同时落地则证实猜想。
教师:启发性问题:实验的关键是要解决两物体同时开始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反思2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反思2今天在高二(12)班上了一节高三一轮复习概念研习课,以下是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1、先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及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再从学生自主看书入手,使学生认识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并清楚平抛运动的条件。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平抛运动呢?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水平、竖直两方向的运动性质。
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对于复杂的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可根据水平、竖直两方向的运动规律,研究、合成平抛运动的规律。
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学生必须掌握。
4、例题是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考查位移偏向角、速度偏向角与斜面倾角之间的关系,比较经典。
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平抛运动知识,并学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具体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平抛运动)的话,可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课堂容量将更大,效果可能更好。
篇二:《探究:平抛运动》教学后记与反思《探究:平抛运动》教学反思盲部中学组孙宝《探究:平抛运动》是一节实验课,希望通过本节课做两方面的尝试:第一、如何提高盲生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对物体的运动有所认识,特别是对有物体的真动知觉、空间知觉的建立提供核实有效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些简单的物理情景对于许多的同学(特别是全盲的学生)无法准确的还原为头脑中的景象。
这种感知觉的素材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有效的运动表表象,所以概念无法建立,思维无法形成。
高中阶段作为中学生训练空间思维的最后一个关键期,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注意让同学们多参与、多触摸、多感知,才能弥补从婴幼儿时期就滞后的运动感知觉的思维素材,完善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二、在低视力、全盲生混合编班的背景下,物理教学遇到了教学挑战,其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是有许多不便,比如从设计、分组、实施等方面都是这样的,怎么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是互相配合好,高效的实施实验方案,讲究团队合作,不用对每个同学都进行细致的讲解,只需要分工、计算、记录,做好分工呢,还是尽量让同学们多接触感知,为每位同学提供平等的体验的机会,细致的讲解实验步骤和仪器、原理等内容,这些都是通过本节课让我深思的地方。
另外、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许多反思、商榷和改正的地方。
比如,课堂语言混乱,应在课前对课上的语言有所设计,什么时候引入高潮,承前启后,循循善诱都应有实现的设计,最好能写一下详案,效果会刚更好;在就是在课堂实验的组织方面也存在实验前分工不明确,平时训练少,两组实验不协调,教师指导不够能问题,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公开课、常态课中需要完善和规避的问题,在课后的教师评课中也获得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收获很大。
篇三: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教学反思: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辨别平抛运动时,利用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的图片(高一篮球赛投篮图片---自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突破难点时,用自制仪器,并用数码相机自己拍摄,用视频解霸播放器当场慢放,让画面全屏,利用快捷键控制,(ctrl+alt+8 八分之一速度慢放,ctrl+0 正常速度播放,/ 连续播放;回车键—暂停/播放)保持整个画面连续性,效果非常理想。
3、课堂中设置了一道描绘初速度为5m/s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巩固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描点作图的能力,使整个课堂更充实。
并利用投影仪当场投影解答纠正不足的地方。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知识点结束时设置了一个小游戏(请你当飞行员),不但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5、小结部分总结了本堂课的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
也展示了学习物理的一种思想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以为不足的地方自以为不足的地方自以为不足的地方自以为不足的地方::::1、引入部分不够精彩,我是以仍粉笔头作为引入,可以用课件(请你当飞行员)引入,效果会更好。
2、在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时,没有把为什么要分解这个道理讲清楚。
这里应该多花些时间,学生会更好理解。
3、语言不够精练,有待提高篇四: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抛物体的运动”是第五章“曲线运动”的一个重点内容。
因为这一章是以平抛物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来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因此本节内容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因为“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曲线运动第一个具体实例,其研究思想和方法是研究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而课标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因此把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怎样得出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也即是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由于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过程中牵扯到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等,高一学生对这多方面问题的联系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不仅是重点,同时也本节的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和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教学目标一. 学习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3.学会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效替换、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平抛运动的实例,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教法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因此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全有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启发,实验、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讨论、练习为主的综合性启发式的教法。
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因此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全有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启发,实验、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讨论、练习为主的综合性启发式的教法。
学法经上述所分析高一学生的情况,本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深更熟练的去体会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布置教学程序复习提问:1、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怎样?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3、在一个具体问题中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4、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温故而知新)作用:师总结:由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话题引入平抛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在于他对其的学习兴趣,据抽样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军事常识和当今世界发生的事件有浓厚兴趣,故此课可从此引入。
例如:从美国对他国的战争中可知美国的飞机相当先进,像f22,b2等,特别是b2隐形轰炸机,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轰炸效果,借此情景引入飞机与炸弹模型(注意点到为止)以此给学生感性认识(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重点讲解1通过飞机与炸弹模型进行提问,得出炸弹离开飞机后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2给出平抛的概念: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3进行提问,完善平抛的特点及规律。
(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特点:①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这两个运动并不互相影响。
③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规律:1水平方向不受力,根据牛顿定律,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s=vt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s=(1/2)at2,v=at演示实验:小粉笔头沿水平桌面弹出;小球水平抛出与在同一高度竖直做比较(增加学生对平抛的理解)自主提问: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提问做图1-3实验,多找几个不同材料的“小球”,体验到“泡沫球”、“棉花球”、“树叶”等的运动比较复杂的原因是空气阻力不可以忽略。
篇五:平抛运动教学反思平抛运动教学反思反思一:平抛运动>教学反思在上学期学习的直线运动中,处理的问题都是合力和速度在同一条直线的情况,而在本学期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曲线运动,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复杂运动,我们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化曲为直,化繁为简。
即:将一个复杂的曲线运动转化为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将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这样就将方向不断变化的物理量转化到两个不变的方向上,将曲线运动的问题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问题,而对于直线运动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处理方法。
最后,在将两个直线运动的位移或速度进行合成,最终得到曲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要注意的问题是,位移和速度都是矢量,所以结果中不仅要计算出的大小,而且也要确定它们的方向,方向的确定一般用物理量与坐标轴间的夹角来表示,对于各类复杂的曲线运动处理的基本方法都基本类似。
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规范性的作图,无论是解决小船渡河问题还是平抛运动的问题,如果能把图作出来,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形,再运用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就可以把题解出来,所以在这里尤其要重视学生解题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