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

合集下载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而身体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更能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通过定期体检、测量身高体重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此一来,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同时,良好的体检习惯,还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2.掌握正确的饮食方式饮食是支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方式能够让身体获得必要的营养,减少吃零食的时间,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量并保持体型。

不仅如此,还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等。

建议每日保持三餐,并且选择多样化、新鲜的食品,避免过度食用肉类食品以及油炸等高热量食品。

3.坚持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各种运动方式可选择,如步行、晨跑、游泳、瑜伽等等,每天预留约30-45分钟进行运动即可。

运动可以释放身心的压力,调整身体的协调度,增强人体的耐力和免疫力,锻炼身体机能,改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人们应该坚持并培养长久的运动习惯。

4.减少不良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烟草和酒精会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需要及时戒烟戒酒,减少吸毒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米法让我们刮目相看。

5.保持良好的生活情绪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生活情绪,这样有助于身体状态的调整和身心健康。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护良好的情绪,比如旅行、读书、运动、和朋友聚会等等,让自己摆脱疲惫和压力。

以上是认识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通过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掌握正确的饮食方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情绪等多种方式都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正确的健康观念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健康观念存在偏差甚至错误。

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成为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首先,正确的健康观念应该包括全面的健康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认识到健康的多维度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健康是完整的身心社会福祉,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的正确健康观念。

其次,正确的健康观念应该注重预防为主。

预防胜于治疗,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预防性健康保健,包括定期体检、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良好作息等方面。

只有通过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正确的健康观念还应该包括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态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因为心情愉快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保障,包括戒烟限酒、远离毒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

最后,正确的健康观念还应该包括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正确的态度是积极面对、及时治疗。

不要因为害怕或者忽视疾病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更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总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只有全面认识健康、注重预防、保持积极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正确对待疾病,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享受美好生活。

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爱自己的健康,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第一,人格完整,情绪稳定,有自控能 力,自知之明。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 爱、自信。 第二,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 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和信赖。 第三,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 实际、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 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如:糖尿病、血友病、地中海贫血、色盲等 遗传倾向较大—肿瘤、心血管疾病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3)其他:年龄、性别等因素
* 社会政治体制
* 社会经济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包括立法和社会支持系统,全社 会资源分配制度,就业和劳动制 度、劳动强度等
* 生活方式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有利亦有弊
(2)社会环境
* 社会政治体制
经济 贫穷 对健 康的 影响
经济 发展 对健 康的 危害
* 社会经济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年龄--动脉硬化多发生于成年人,百日咳多见于儿童。 性别--女性胆囊炎、胆石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高。 男性疝气的发病率高。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2.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 ):
如:甲亢、肿瘤、 高血压、胃十二 指肠溃疡、月经 失调等。
⊙最初是社会学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
J.K.Calbraith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

关于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

关于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

关于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关于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迄今发现的对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有病无病都值得读很多遍!太棒了!共100条,条条哲理性都很强,一定要反复多读,提高对健康的正确认识!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迄今发现的对健康问题最正确的认识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像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健康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健康的概念1.健康的微观概念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是一种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

此概念是对健康的消极定义,因为它没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与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

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谋求健康,都没有实际意义。

(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

但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

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人的健康。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

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与上述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心理健康。

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只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健康,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

2.健康的宏观概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人类健康与疾病演讲稿

人类健康与疾病演讲稿

人类健康与疾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人类健康与疾病。

健康是人类最
宝贵的财富,而疾病则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场永恒的较量,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幸福。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
心理和社会的健康。

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心理才会健康,社会才
会和谐。

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石,是实现个人梦想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健康,注重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
良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威胁。

疾病是一种不
可预测的灾难,它可以让人瞬间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

疾病无
情地袭击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痛苦不堪。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
坚强勇敢,积极治疗,不放弃希望,战胜疾病,重拾健康。

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较量中,医生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他们
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重获健康。

因此,
我们应该尊重医生,相信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让医生的良苦用心不致白费。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珍惜健康,预防疾病,关爱生命。

让我们为了健康而努力,为了战胜疾病而奋斗,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谢谢大家!。

如何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疾病问题

如何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疾病问题

如何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疾病问题疾病是人类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无论对于健康者还是已经患病的患者而言,疾病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但是,正确地处理疾病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恢复健康,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并且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疾病问题呢?一、正确认识疾病本质首先,正确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常会认为疾病是一种可怕的威胁,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疾病实际上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它是身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理解疾病的本质,以便更好地处理它。

疾病的本质是人体机能受到干扰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包括发热、病毒感染、细胞受损、炎症反应等。

虽然这些反应可引起不适、疼痛和其他症状,但它们实际上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自我防御的一种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将疾病视作威胁或积极追求疾病治疗。

而是要敬畏疾病,把疾病看作生命与健康的提醒和警钟。

二、及时发现并积极寻求帮助当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寻求帮助。

可以找相关医生进行检查、确诊、治疗。

此时,不应该轻信网上或自行购买药品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治疗,因为这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误和疾病恶化,最终付出更高的代价。

如果不清楚病情是什么,可以在线咨询或电话咨询相关医生并详细告诉病情,也可以去医院进行体检或诊断。

确诊后可以结合医师的建议制定治疗方案,只需执行方案和遵守医嘱即可。

三、正确对待疾病,心态平和当我们确诊罹患疾病之后,首先需要保持心态平和。

身体疾病不仅是健康问题,还与身心健康紧密相关。

当一旦心态紧张、情绪激动或者抑郁失望时,都会对身体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从而加重疾病的症状和恶化进程。

因此,正确对待疾病,心态平和,是很重要的处理疾病问题的方法之一。

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适合的调节活动,如旅游、运动、看书、看电影等。

四、坚定信心,积极治疗治疗疾病的方法和药品有很多种,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如何正确看待健康演讲稿

如何正确看待健康演讲稿

如何正确看待健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正确看待健康”。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正确看待健康更是
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健康,健康不仅仅
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身体健康是我们身体各
个器官和系统正常运转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心理状态健康,社交健康是指我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这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称得
上是真正的健康。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健康。

要认识到健康是靠自己去守护
和维护的,只有自己珍惜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我们要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这
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社交方面,我们要学会与
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保持社交健康。

最后,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健康问题。

要有预防意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不要盲目追求完美的身材,不要过度追求健康,要有适度的放松和
享受生活的态度。

总之,正确看待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正
确理解健康,正确对待健康,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享受生活。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
李哲浩中医师
上海市乐善源公益服务中心
Health & Illness
现在的您健康吗?
Health & Illness
健康定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 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心理健康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躯体健康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中医所说的”内生邪气“。
分类: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Health & Illness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主要是看在致病因素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机体所处的状态来确定。
- 如果机体自稳调节功能运行良好,那么就处于健康状态; - 如果自稳调节功能处于不稳定期,也就是说中医角度说的”未病“,那么就处于亚 健康状态; - 如果自稳调节功能紊乱,那么处于疾病状态。
Health & Illness
常见病的防治 - 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
全血 静脉 正常 空腹 负荷后2小时 空腹血糖受损(IFG) 及 空腹 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 糖耐量受损(IGT) 及 空腹(如行检测) 负荷后2小时 空腹 负荷后2小时 <5.6(<100) <6.7(<120) >=5.6(>=100) ~<6.1(<110) <6.7(<120) <6.1(110) >=6.7(>=120)~<10.0(< 180) >=6.1(>=110) >=10.0(>=180) 毛细血管 <5.6(<100) <7.8(<140) >=5.6(>=100)~<6.1(<1 10) <7.8(<140) <6.1(<110) >=7.8(>=140)~<11.1(< 200) >=6.1(>=110) >=11.1(.=200) 静脉 <6.1(<110) <7.8(<140) >=6.1(>=110)~<7.0(<1 26) <7.8(<140) <7.0(<126) >=7.8(>=140)~<11.1(< 200) >=7.0(>=126) >=11.1(.=200) 血糖浓度(mmol/L(mg/dl)) 血浆
右,喝了中药睡着,第二天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发热,第二天本来要过来按摩的因为孩子 没有发热所以没有过来,第三天孩子体温35.3度 精神状态良好停止喝中药而治愈。
Health & Illness
常见病的防治 - 高血压I
类别
正常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mmHg)
< 120 120~139 >=140 140~159
7 Health & Illnes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 行为。 其主要特点与类型:
特点: 危害性:行为对自身、他人、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如吸烟行为。 明显和稳定性:行为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偶然发生。 习得性:行为多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 类型 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 不良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危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致病性行为模式:导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 相关;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 不良疾病行为:指在个人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健康的行为。不良 疾病行为的常见表现:疑病、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求神拜佛、自暴 自弃等。 违规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等。违规行为既直接 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
糖尿病 或 或 两者
- 四种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防治资料收集项目(DCDCP)于1997年在亚洲6个地区开始展开,1998年扩展到12个地区,我国共 有49个中心参与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处于发生糖尿病并发 症的危险或高危状态,已经有36%的患者有神经病变,23%患者有眼底病变,32%患者出现白内障,11%的患 者并发中风。 - 治疗只依靠西药是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或者防治并发症出现。所以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审判了“无期徒刑”, 是无法根治的终身服用药物的疾病。但是实际上可以通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氧运动,中医理疗,中药 等方法有机结合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表现为:
躯体方面: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 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 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 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 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8 Health & Illness
获得健康方法探讨
发病原因:
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 等。中医认为:外因(外感六淫),内因(七情),不内外因(外伤,毒物,化学等)。

饮食习惯:定时、适量;避免油炸类、动物蛋白、加工食品、过度肥甘。 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都需要,但是不能太过或不及;六欲都需要也是不可太过。 科学运动:运动后不能有肌肉酸痛的量和次数;运动量太多太强都不好要适量。根据每
物质转化质量不变规律等等。
Health & Illness
常见病的防治 - 感冒
病因:西医- 病毒、细菌;中医-风寒暑湿燥火。 病机:病原菌或外邪侵入人体,机体第一道免疫系统启动。 预防:预防平时提高机体免疫。中药调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治疗:体温不超过39度以上,多喝温水,保暖;超过39度以上适当物理降温。尽
Health & Illness
常见病的防治 - 高血压II
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数据表明,双亲中有一人或均有高血压病者,其子女患 高血压的几率要比普通人群高1到2倍。 2、年龄因素: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性更年期前的患病率低于男性,而更年期后 则高于男性。 3、地域因素:一般来说,寒冷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要高于温暖地区,海拔高的地区发病率高于海 拔低的地区。 4、季节因素:在同一人群中,冬季高血压的发病率要高于夏季。 5、饮食因素:吃盐多的人群比吃盐少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压,习惯吃动物脂肪的人群比不吃的 人群发病几率要高。 6、饮酒因素:饮酒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成正比的关系,饮酒越多,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 7、环境因素: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噪声刺激等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8、体质因素:肥胖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与其血脂高有非常大的关系。 9、疾病因素:肾脏疾病、妊娠、动脉狭窄、颅脑病变均可引起高血压。
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

心灵修养:内外一致不做亏心事,心灵真善美,遵守公共道德,体谅别人,乐于助人,
坦坦荡荡,多积德等。

创造健康环境:安定、整洁、和谐、文明、无污染的社会环境,还有幸福、美满、快乐、
干净的家庭环境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尊重敬畏大自然规律,如得与失不变的规律,阴阳平衡规律,善恶果报规律,
量不用西药,使用按摩,针灸或中药治疗为宜。老年人因为免疫功能低下一般很少
发热,所以平时需要通过中药或有氧运动的方法提高免疫力。
上个月有一位舟山来的6岁患者,父母带他在当地,上海三甲医院等西医方式治疗20天,但 始终提问不降39度上下,后来从哪里听说小儿按摩就到我们门诊部过来治疗,就真的时候孩子
口唇发干,精神有点萎靡,发热,我做了一次按摩,然后开了3付中药,当天晚上发热38度左
舒张压(mmHg)
< 80 80~89 >=90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60~179
>=180 >=140
100~109
>=110 >=90
对于≥60岁的老年患者,当血压≥150/90 mmHg时可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年龄<60岁者和(或)糖尿病与慢性 肾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即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2014年新指南继续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在降压治疗 中的基石地位。60岁以上血压<150/90 mmHg,合格;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140/90 mmHg, 即可. β-受体阻滞剂被剔出5大类首选药物之列。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钙通道阻滞剂(CCB)和 β-受体阻滞剂(BB)这些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 但2014年新指南认为,BB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但其预防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卒中)的效果弱于其他4类 药物,因而不建议其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