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监控红外摄像机如何选配红暴强弱不同的红外激光补光灯

合集下载

红外补光灯测试方法

红外补光灯测试方法

红外补光灯测试方法
红外补光灯是一种常见的安防监控设备,它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提供红外光源,帮助摄像头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为了确保红外补光灯的正常工作和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测试和维护。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红外补光灯测试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台红外感应摄像头和一台红外补光灯。

将两者连接到监控系统中,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接下来,选择一个夜间或低光环境,确保周围没有其他光源干扰。

然后打开监控系统,观察红外补光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图像来检查红外补光灯的照射范围和亮度是否符合要求。

另外,还可以使用红外感应摄像头对红外补光灯进行测试。

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利用移动物体或人员来测试红外感应摄像头是否能够正常捕捉到目标,并触发红外补光灯的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红外补光灯的照射范围和亮度是否均匀,是否存在死角或盲区。

同时还需要检查红外补光灯是否存
在漏光或过度照射的情况。

在测试完成后,及时对红外补光灯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工作。

同时,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对监控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整体的监控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红外补光灯是安防监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通过定期的测试和维护,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红外补光灯测试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控系统红外灯的选择

监控系统红外灯的选择

如何选择监控摄像机辅助“红外灯”?一、普通照明设备电视监控系统使用的光源种类取决于观察时的具体时间,尤其是是外应用场合。

在白天,工作条件会随着天气情况的变化(晴天、阴天、雨天等)而变化,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引起室外光线光谱组成的变化。

辅助照明设备很多,可以使用民用照明设备即可,在夜间,最常用的有钨丝灯、卤钨灯、钠灯、水银灯和高强度放电金属弧光灯等。

每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都有其独特的色谱组成,这可能对某种摄像机有利,也可能对其不利。

大部分黑白系统的图像质量只取决于照明光线的总能量,或摄像机所接收到的能量,而无法辨别光纤中的不同颜色。

如果光源的光谱曲线正好落在传感器的敏感区域内,照明光线就可以得到最高效率的运用。

彩色CCTV系统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对于可以感知可见光谱中所有这些颜色的光。

而为了取得较好的彩色平衡,光源的光谱曲线必须与传感器的灵敏度相匹配。

大多数彩色摄像机都具有自动白平衡控制功能,它可以通过电子电路自动进行调整,以实现合适的彩色平衡效果。

光源中必须包括所有可见光中的彩色,这样才能在监视器上重视这些颜色。

太阳、钨丝灯、卤钨灯、氙灯等宽带光源可以产生相当好的彩色图像,因为它们的光谱中含有所有颜色的频率。

汞弧光灯和钠蒸气灯等窄频光源的光谱不连续,因此颜色再现效果较差。

水银灯发出的红光很小,因此在汞弧灯下,红色物体就会变成黑色的。

同样道理,高压钠灯发出大量的黄色光、橙色光和红色光,蓝色或蓝绿色的物体在这种灯光下也会变成黑色、灰色和褐色。

低压钠灯只产生黄色灯,因此不能用于彩色CCTV系统。

使用人工照明时,还要考虑照明光束的角度和镜头的视场角。

宽束泛光灯能以相当均匀的照度为大面积区域提供照明,从而产生亮度均匀的图像。

窄束光源或聚光灯只能照到小面积区域,照不到的区域会非常暗。

照度不均匀的场景所形成的图像也会具有不均匀的亮度。

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摄像机镜头的视场角最好与光源的光束角相匹配。

如果灯光只能照亮场景的一部分、摄像机的视场角应该调整到观察区域所需要的角度。

红外有效补光距离

红外有效补光距离

红外有效补光距离是指红外灯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为监控摄像机提供足够光照的距离。

这一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红外灯的类型、功率、角度以及环境因素等。

首先,红外灯的类型是影响补光距离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红外灯类型包括LED发光二极管和激光红外灯。

LED发光二极管是最常用的红外补光器件,其性价比较高,监控距离通常在150米以内效果较好。

而激光红外灯的照射距离最远,可以达到200-2000米以上,但发光角度较小。

其次,红外灯的功率也是影响补光距离的关键因素。

功率越大的红外灯,其发出的光强越强,补光距离也就越远。

然而,功率过大的红外灯可能会带来能耗高、发热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红外灯的角度也会对补光距离产生影响。

红外灯的角度越大,其照射范围越广,但补光距离相对较短;而角度越小的红外灯,其照射范围越窄,补光距离相对较长。

因此,在选择红外灯时,需要根据监控场景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角度。

最后,环境因素也会对红外有效补光距离产生影响。

例如,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红外灯的发光效果。

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红外灯的补光距离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红外有效补光距离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

在选择红外灯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红外灯的类型、功率、角度以及环境因素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以确保监控效果的安全可靠。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2010-09-16 15:19有很多用户要求在晚间没有光线的环境下监控,由于CCD摄像头同样是靠光线反射来成像,如果没有光,它的图像只会是一片漆黑再加上很多雪花。

如何得到图像呢?一种方法是加可见光照明,如路灯、探照灯;一种是加红外灯(特别是要求不能安装可见光源的场合),对于彩色CCD摄像头,对红外灯响应不够,有一些日夜两用彩色摄像头在夜间会自动转换成黑白模式。

所以,你的监控系统要求夜间使用,一定要采用黑白CCD摄像头。

红外灯有室内、室外,短距离和长距离之分,一般常用室内10-20米范围的红外灯,由于墙壁的反射,图像效果还不错;用在室外长距离的红外灯效果就不会很理想,而且价格昂贵,不到必要时一般不采用。

红外灯有不同的功率及715、830nM两种波长,波长的选择取决于下列因素:1、如果用户不介意红外灯光线被肉眼所见,715nM的红外灯由于其照明距离远,效果好,应为首选。

2、如果考虑到红暴问题,必需使用830nM的红外灯,应选用低照度的摄像机。

3、选择相对孔径较大的镜头。

4、红外灯的发散角应与镜头的视场角相匹配。

最大照明范围取决于天气条件、物体的反光率和周围的光照水平,红外聚光灯最远的投射范围如下:500W=150-200米300W=80-120米50W=15-30米30W=5-15米红外夜视监控系统的常见技术问题分析市场决定技术,在中国,由于市场的强势需求,在红外夜视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红外技术使用的普及程度令国外同行望尘。

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案提出,但是还没有稳定成熟的产品能够占领高端的市场。

现就红外夜视监控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说明一下,望能为工程商和用户对红外夜视监控的成熟使用提供参考。

首先是距离的表示距离的标识误导用户好像红外灯是有个尺度,有固定照射距离。

实际上光线是一种能量,是随着距离增加而分散开来的,不会到某个距离就突然没有了,只是强度变弱了,不容易被识别和检测了。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

夜视摄像机中的红外灯红外灯选购鉴别一、正芯和散芯的区分灯芯选用正芯还是散芯决定着红外灯的质量,二者之间的价格也非常悬殊,甚至相差五倍以上,这也是市场上红外灯价格三六九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摄像机对发光光谱在850纳米的灯最敏感,即有红爆的红外管,这个频段的红外灯管也是价格最贵的。

将红外灯的灯板取下,再找一只可调的稳压电源。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先将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红外灯的额定工作电压,连接红外灯,此时红外灯正常工作,然后逐渐调低电压至灯管熄灭,看灯管的发光程度是否一致,如果在此过程中灯板上所有的灯管发光一样,则说明灯管用的是正芯;如果有的灯稍亮有的灯稍暗,那么灯芯的质量就让人怀疑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测量法。

在红外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测量每个灯管的工作电压。

目前市场上的LED红外灯大多数用的是小功率灯管,芯片多为12MIL或者14MIL[1密耳(mil)=0.0254毫米(mm)],每只灯管正常的工作电压是1.5V左右。

用一数字万用表,量程开关打至2V档,测量每一个灯管的工作电压,若是正芯管,每一个灯管的工作电压的误差值在0.03V以内,若大于这个数值,特别是普遍较大时就说明这批灯管绝非正芯。

这种方法对940纳米的红外灯同样适用。

正芯灯管的优点是工作稳定,新时一样新,老时一样老,工作上三五年以后再看灯板上的灯,他们发光也非常一致。

如果是嫌照度低,适当调整工作电流即可使其恢复青春。

散芯灯管就不一样了,工作半年以后灯板上有的灯亮有的灯暗,一年以内不出故障就是万幸了。

即便是换掉坏管子,不长时间后仍然出故障,因为整体质量太差了。

二、灯芯芯片大小的区分正规的方法是用化学溶剂将胶体溶解后测量灯芯的大小。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你可以溶解胶体也无法测量出准确数据,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精确的测量工具[1密耳(mil)=0.0254毫米(mm)]。

通常是看工作电流。

一般来说12MIL的灯管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60毫安,14MIL的不超过70毫安。

红外摄像机灯的选择及应用

红外摄像机灯的选择及应用

关于红外摄像机红外灯的选择和使用红外摄像机红外灯的选择最重要的问题是成套性,即红外灯与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供电电源等的成套性。

在设计方案时对所有器材综合考虑设计,把它作为一个红外低照度夜视监控系统工程来考虑设计。

有的人买完了摄像机、镜头、防护罩、电源之后甚至安装之后才去考虑购买红外灯,这是不正确的,在考虑成套性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黑白摄像机或特殊彩色摄像机CCD图象传感器具有很宽的感光光谱范围,其感光光谱不但包括可见光区域,还延长到红外区域,利用此特性,可以在夜间无可见光照明的情况下,用辅助红外光源照明也可使CCD图象传感器清晰的成像。

而普通彩色摄像机为了能传输彩色信号,从CCD器件的输出信号中分离出绿蓝红三种基色视频信号,然后合成彩色电视信号,其感光光谱只在可见光区域。

2.要求选用低照度摄像机摄像机的最低照度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

测定此参数时,还应特别注明镜头的光圈F的大小。

例如使用F1.2的镜头,当被摄影景物的照度值低到0.02Lx时,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为标准幅值700mv的50%-33%,则称此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为0.02Lx/F1.2。

有的摄像机生产厂家给出不同光圈F时的最低照度。

当选择摄像机最低照度高于红外灯要求时,红外防水摄像机红外灯的有效距离将受到一定影响。

应当提醒用户的是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技术性能标出的最低照度有两种不正常情况,一种是摄像机制造商所标的最低照度是所谓的靶面照度,即CCD图象传感器上的光照度,它比景物照度低10倍左右;另一种是有个别摄像机制造商或销售商虚报最低照度。

目前市场上比较经济的黑白摄像机(售价在700元左右,有的最低照度标为0.01~0.02Lx)红外防水摄像机的实际最低照度仅为0.1~0.2Lx,如果,使用的红外防水摄像机红外灯要求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为0.02Lx,必然影响红外灯的有效照射距离,而购买最低照度0.02Lux的摄像机,价格可能比0.1~0.2Lx摄像机最少高一倍左右。

如何选择红外摄像机.

如何选择红外摄像机.

如何选择红外摄像机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在监控摄像机中具有夜视距离远、隐蔽性强、性能稳定等突出优势,因而在CCTV夜视监控中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

如何在纷杂的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市场中辨别优劣呢?性能优良的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必须能够具备以下性能:1.红外灯工作条件一般来说,其红外灯辐射功率与正向工作电流成正比,但在接近正向电流的最大额定值时,器件的温度因电流的热耗而上升,使光发射功率下降。

红外二极管电流过小,将影响其辐射功率的发挥,但工作电流过大将影响其寿命,甚至使红外二极管烧毁。

当电压越过正向阈值电压(约0.8V左右电流开始流动,而且是一很陡直的曲线,表明其工作电流要求十分敏感。

因此要求工作电流准确、稳定,否则影响辐射功率的发挥及其可靠性。

辐射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包括其本身的发热所产生的环境温度升高会使其辐射功率下降。

红外灯特别是远距离红外灯,热耗是设计和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因此,红外灯的使用必须有良好的恒流电源供电、良好的散热设计。

中晖公司的变焦系列摄像机都安装了大功率红外灯(最多可达24颗,且采用了大功率恒流电源供电,内部循环散热设计,因而能达到远距离夜视(最远可达220米和红外灯寿命长的效果。

2.红外光的利用率和红暴问题什么是红暴呢?红暴是由于所发射的红外线中包含可见光的成分。

红外灯可以做到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

中晖公司采用美国奥克斯特(AUCSITER红外技术,通过在保证红外灯功率的前提下,降低红外灯自身热耗,调整红外光线角度,使红外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90%。

在红外灯的选择上,挑选波长较大(910nm的红外灯,严格降低红暴,达到了微红暴效果.3.红外摄像机的起雾结霜问题雾、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因冷环境的强、弱分别凝结成霜和雾。

红外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室外摄像机常常会因四季变化、昼夜温差、以及雨雪环境等原因在防护罩视窗玻璃上形成雾或霜,导致摄像机无法看清物体,直接影响监控效果。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

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红外灯波长及功率值的选择2010-09-16 1519 有很多用户要求在晚间没有光线的环境下监控由于CCD摄像头同样是靠光线反射来成像如果没有光它的图像只会是一片漆黑再加上很多雪花。

如何得到图像呢一种方法是加可见光照明如路灯、探照灯一种是加红外灯特别是要求不能安装可见光源的场合对于彩色CCD摄像头对红外灯响应不够有一些日夜两用彩色摄像头在夜间会自动转换成黑白模式。

所以你的监控系统要求夜间使用一定要采用黑白CCD摄像头。

红外灯有室内、室外短距离和长距离之分一般常用室内10-20米范围的红外灯由于墙壁的反射图像效果还不错用在室外长距离的红外灯效果就不会很理想而且价格昂贵不到必要时一般不采用。

红外灯有不同的功率及715、830nM两种波长波长的选择取决于下列因素1、如果用户不介意红外灯光线被肉眼所见715nM的红外灯由于其照明距离远效果好应为首选。

2、如果考虑到红暴问题必需使用830nM的红外灯应选用低照度的摄像机。

3、选择相对孔径较大的镜头。

4、红外灯的发散角应与镜头的视场角相匹配。

最大照明范围取决于天气条件、物体的反光率和周围的光照水平红外聚光灯最远的投射范围如下500W150-200米300W80-120米50W15-30米30W5-15米红外夜视监控系统的常见技术问题分析市场决定技术在中国由于市场的强势需求在红外夜视这个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红外技术使用的普及程度令国外同行望尘。

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案提出但是还没有稳定成熟的产品能够占领高端的市场。

现就红外夜视监控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说明一下望能为工程商和用户对红外夜视监控的成熟使用提供参考。

首先是距离的表示距离的标识误导用户好像红外灯是有个尺度有固定照射距离。

实际上光线是一种能量是随着距离增加而分散开来的不会到某个距离就突然没有了只是强度变弱了不容易被识别和检测了。

红外灯的距离真正有红外灯决定的只是一个部分检测识别系统的作用给大红外灯的功率增加一倍体积耗电成本重量都会成倍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视监控红外摄像机如何选配红暴强弱不同的红外激光补光灯——红外光波长越长,红暴越弱,红暴距离越近近几年来,高清晰的红外激光夜视监控在为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化安防监控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有力武器。

在某些特定夜视监控应用场景中,对监控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但是,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红外摄像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红暴现象。

甚至乎,市场上不少商家直接把有无红暴作为一种技术水平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红外激光夜视监控设备厂家又该如何选用不同红暴强弱的红外激光补光灯?红外光属于人眼不可见,早已成为科学定论。

关于红暴的成因,网络上众说纷纭,却难有个让人信服说法。

更甚者,有人认为红暴说明了红外光是人眼可见的,只是因为红外光剂量大小的问题,造成有的看不见,有的能看见;808nm红外光比940nm的红暴更明显,说明了波长越短红外光的剂量越大,波长越长红外光的剂量越少。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为博取眼球的谬论。

有实验证明,一束1550nm的红外激光与650nm的红色激光,同样能在瞬间击穿一块薄铁板,而人眼却仍无法看见这束1550nm的红外激光。

如按这谬论计算,人们根本无法想像究竟需要多大剂量的红外光,才能被人眼所见。

因此,在决定如何选用红外激光补光灯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先明确这几个问题:什么是红暴现象?红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红暴的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什么是红暴现象?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其中620-780nm为红色光范围,当直接观察780nm的光波时,仍可看见一个非常暗淡的樱桃红色光。

800nm-1000um范围的光波,因在光谱中可见红色光的外侧,被人们称之为红外光(线)。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使用808nm、850nm甚至940nm的红外激光灯时,依然能看见出光口有一块明显红色光点——这就是红暴现象,是因为所发射的红外光中含有可见光的成分而导致。

红暴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所谓的纯正单色,都只是一个理论值,是人眼及当前技术无法再分辨的色值。

即使是具有极高的准直性、单色性的激光,由于光波本身的特性(波粒二象性)和受现有的光源、滤光等技术水平限制,人们尚无法完全地表现出单色值是多少,更别说要控制激发出具有明确色值的单色光。

因此,光波实际上是一个色域,具有一定的带宽,用宽度、范围值来表示,如40nm、808nm±10nm。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波长越短(靠近红色可见光)的红外光,红暴现象越明显;而波长越长(远离红色可见光)的红外光,红暴现象越少;中心波长1000nm以上的红外光基本看不到红暴现象。

红暴的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清楚了红暴现象是因为光波特性与发光、滤光技术限制而引起,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红暴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了。

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红暴距离”测试。

将“红暴距离”定义为红外激光器的光轴与眼睛视场的光轴在同一条直线上,人眼不能观察到红外激光灯出光口有明显的红暴时,人眼与红外激光光源之间的直线距离。

因为每个人对光波的视觉,会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确保测试结果更具客观性,我们邀请了老年(50岁)、中年(35岁)、青年(20岁)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视力正常的男、女性共6人,在漆黑的田野间进行实地测试,并以最小值为标准作为结果输出。

分别使用了808nm、850nm、940nm和1550nm四种不同波长,5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四种不同有效补光距离,总共12台不同规格型号的红外激光补光灯进行对比测试。

红暴距离测试结论:1、光波波长越长,红暴距离越短,不同波长红外激光灯的红暴距离比较●808nm波长红外激光灯的红暴距离为850nm的5倍以上●808nm波长红外激光灯的红暴距离为940nm的100倍以上●1550nm的红外激光灯完全没有红暴现象2、红暴距离与出光功率成正比,出光功率越大,红暴距离越远3、红暴距离与偏离光轴角度成反比,光波波长越长,能观测到红暴的角度越小4、几种常用红外光波长的红暴现象视觉比较:850nm 940nm808nm红暴大小大中小红暴亮度高中低红暴可见角度大中小最小红暴距离≥500米≥90米≥4米夜视监控红外摄像机如何选配红暴强弱不同的红外激光补光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红外激光补光灯分别为808nm、850nm、940nm三种波长。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观点,有无红暴只是个对红外光源波长的选择问题,波长较短,红暴则强;波长较长,红暴则弱,甚至没有红暴。

而且,红暴越强,红外摄像机图像传感器的感应效率就越高,因为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

红暴视觉分类红暴强红暴轻微无/微弱红暴红外激光灯波长808nm 850nm 940nm 其实,这个观点半对半错。

前面部分“波长与红暴强弱的对应关系”说法是对的,后面部分“红暴越强,图像传感器的感应效率越高”却是错误的,明显混淆了红暴与红外光的概念。

究其原因,是对红外摄像监控系统与红外夜视监控市场应用发展了解不够深透。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同一台X红外摄像机使用808nm红外激光灯,补光距离达到500米;更换成850nm的红外激光灯,补光距离同样达到500米;更换为940nm的红外激光灯,补光距离却只有300米左右。

大家就会认为,越接近可见光的红外光光能量越强,红外摄像机图像传感器对它的感应效率也越高,因此,补光效果也越好。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更换一台Y红外摄像机,同样使用这三款不同波长的红外激光灯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是940nm、850nm的补光距离都达到了标称的500米,而808nm的补光距离却不到300米。

如下表所示:红外激光灯规格型号IR-808-500 IR-850-500 IR-940-500 红外激光灯波长808nm 850nm 940nm 标称有效补光距离 500米 500米 500米X红外摄像机实测距离 500米 500米 300米Y红外摄像机实测距离 260米 500米 500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截然相反的结果呢?首先,同样是额定功率为2W的808nm、940nm的激光器,在同样的电流、电压的条件下,出光功率940nm的会高一点,因为它的电光转换效率比808nm的更高。

既然940nm比808nm的出光功率较高,而且对气雾的穿透力也较强,那为什么在使用X红外摄像机实测时, 808nm激光灯比940nm的补光距离较远?这就是影响红外激光夜视监控补光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点。

同一红外摄像机图像传感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波的感应效率都不同。

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夜视监控设备会使用不同波长的红外激光灯,不同型号的摄像机传感器却对相同波长的红外光感应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照度越低的红外摄像机,感应940nm红外光的效率就相对越高。

由于LED红外发光二极管成本低,工艺简单而成熟,在红外夜视监控发展初期就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红外摄像机图像传感器(如CMOS、CCD)的技术发展自然取向与之相适应。

LED红外的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主流的红外摄像机传感器对808nm、850nm的红外光感应效率高达80-90%,而对940nm红外光的感应效率只有35-45%,甚至一些普通的CMOS只能采用850nm的红外光补光,前面所使用的X红外摄像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正属于此类,这也是导致很多红外夜视监控设备商都误认为红外摄像机对940nm红外光感应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市场对视频监控高清晰、高速传输需求的日益猛增,摄像机图像传感器技术也随之发展,逐渐出现以940nm、980nm为中心波长的CCD,甚至能感应1100nm、1550nm 波段红外光的MCCD,如前面所使用的Y红外摄像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它们具备更高的灵敏度,感红外光的能力也更强,低照度下的信噪比也更为优良,特别适用于“平安城市”全天候监控,户外中远距离大范围的夜视监控和高端无红暴的专业监控摄像机系统。

红外激光灯的波长808nm 850nm 940nm X红外摄像机传感器感应效率85% 80% 45%X红外摄像机实测补光距离 500米 500米 300米Y红外摄像机传感器感应效率40% 80% 85%Y红外摄像机实测补光距离 260米 500米 500米综合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2个结论:1、红暴的强弱及红暴距离,与红外光的波长、光功率相关。

红外光波长越短或光功率越大,红暴越强,红暴距离越远;红外光波长越长或光功率越小,红暴越弱,红暴距离越近。

2、影响安防夜视补光的红外照明距离、补光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在红外光波长的长短,而在于红外摄像机图像传感器感应的红外波段与所采用的红外激光补光灯中心波长的匹配度。

由于不同的安防夜视监控设备商,对红外激光补光灯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应用要求,如补光距离、补光效果、有无红暴、安装要求、配置成本等,若要取得最有效的建议,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对于普通的红外摄像机配置需求,可根据有无红暴、匹配的便捷性及匹配成本来进行简单考量,在此建议: 850nm波长的红外激光灯,红暴轻微,摄像机选配范围较广,成本较低,拥有更好的综合优势,可作为红外摄像机的首选项。

如下表:夜视监控应用需求不介意红暴强红暴轻微,远无/微弱红暴完全无红暴处不明显>1000nm 红外激光灯波长选择808nm 850nm 940nm摄像机传感器选配成本低低中高红外摄像机匹配便捷性便捷便捷较少极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