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描述
工程流体力学 第二章

只反映 在空间点(x,y,z) 处的时间变化特性 (即不同时刻经过该空间点的流体质点具有不 同的 ),不代表同一质点物理量的变化,所 以不是质点导数。
30
2.2.4 质点导数
( x , y , z , t ) t
反映了物理量在空间点(x,y,z)处的时间变化 特性,故可用来判定流场是否是稳态流场, 若是稳态的,则
或以速度分量表示为: dx vx v x ( a, b, c, t ) dt dy vy v y ( a, b, c, t ) dt dz vz v z ( a, b, c, t ) dt
16
2.2.1 拉格朗日法
一般地,流体任意运动参数或物理量(无 论矢量或标量)都同样可表示成拉格朗日 变量函数:
(a, b, c, t )
( x, y , z , t )
23
2.2.3欧拉表达式变换为拉格朗日
已知欧拉法描述的速度场:u=x,v=-y和 初始条件: x=a,y=b. 求速度和加速度的拉格朗日描述。
24
2.2.3欧拉表达式变换为拉格朗日表达式
已知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为:
xy v vxi v y j vz k i yj ztk t 1 e At 2 p 2 x y2 z2
的有限空间或微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该空间的流体运动及其受力,建立相应动
力学关系。
3
2-1 流场及流动分类
流场的概念 流场所占据的空间。为描述流体在流场内各 点的运动状态,将流体的运动参数表示为流 场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的函数。
v v( x, y, z, t ) vx i v y j vz k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古代诗人曾学下这样一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青山相对出”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B.江岸C.太阳D.地面【答案】A【详解】“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而青山相对于江岸、太阳、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江岸、太阳、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歌词中描写“竹排”与“青山”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竹排B.竹排上的人河岸C.江水河岸D.河岸河岸【答案】A【详解】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指竹排的运动,所以应选竹排之外并且与竹排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河岸或青山为参照物,即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BCD错误。
故选A。
3、下列诗句中,物体(加“”)的运动所选参照物正确的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海”为参照物B.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以“桥”为参照物C.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以——“河岸”为参照物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病树”为参照物【答案】A【详解】A.黄河流入海中,黄河和海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黄河的流动是以海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桥流水不流,意思是桥在运动,桥是研究对象,桥的运动是以水为参照物,故B错误;C.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觉得行舫运动,只看到远处的树在运动,这是以舫为参照物,树为研究对象,树和舫有位置变化,因此树是运动的,故C错误;D.此处千帆为研究对象,千帆的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A。
4、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主题二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学历案-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械建筑类

《运动的描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运动的描述”,是中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以及运动描述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物体运动的特征及运动规律;理解描述运动所需的要素和常用的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如刻度尺、秒表等)来测量和记录物体运动的相关数据;掌握利用图像、公式等方式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基础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等基本概念。
2. 应用评价:学生能够使用工具测量并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拓展评价: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分析,并尝试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来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运动的知识,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的方法及常用的工具,使学生对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实例分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所学工具和方法测量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运动描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和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和思考。
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下次课上进行交流。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2.2运动的描述习题课件教科版

夯实基础逐点练
9.【中考•烟台】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 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比__较__相__同__时__间__内__通__过__的__
______路_,程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 过_____比__较__相__同__路__程__所__用__的__时,间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 得快。物理学上采取_____观_(填众“观众”或“裁判
探究培优拓展练
16.【中考•内江】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 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 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 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中考•镇江】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 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
A.船 B.山 C.河岸 D.山上的树木
夯实基础逐点练
2.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国肆虐,威胁着成千上万的生
命。各国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通过飞机正在向
探究培优拓展练
19.【中考•无锡】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 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运 动员应该( )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速度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接棒运动员在传棒运动员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 跑,当两人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可保证传 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 【答案】B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四句诗中,含有机械运动意境的有()A.一句B.两句C.三句D.四句【答案】C【详解】白日依山尽,这说明太阳和山之间有位置的变化;黄河入海流,说明水和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欲穷千里目中没有位置的变化;更上一层楼,说明人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故有三句机械运动的句子。
故选C。
2、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四句诗中,含有机械运动意境的有()A.一句B.两句C.三句D.四句【答案】C【详解】白日依山尽,这说明太阳和山之间有位置的变化;黄河入海流,说明水和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欲穷千里目中没有位置的变化;更上一层楼,说明人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故有三句机械运动的句子。
故选C。
3、2020 年 7 月 23 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火箭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是静止的B.“天问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C.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运载火箭相对于火星是静止的【答案】B【详解】A.在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位置发生了改变,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故A 错误;B.在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故B正确;C.在升空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C错误;D.在升空的过程中,运载火箭相对于火星位置发生了改变,以火星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4、在田径赛场上,为了及时捕捉赛事的精彩画面和比赛细节,常采用先进的高速轨道摄像装置,俗称“电兔子”,就是一个可以在轨道上来回奔跑的载有高速摄像机的小车,它可以跟随运动员一起运动并同步拍摄该运动员,从而实现拍摄完美的视觉画面。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巩固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章节巩固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机械运动的是()A.麦浪滚滚B.铁水奔流C.五四运动D.万里雪飘【答案】C【详解】A.麦浪滚滚,麦子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铁水奔流,铁水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五四运动”,指社会事件,与物体运动没有关系,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万里雪飘,雪花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沿着观音湖边幽静的小径,小海不知不觉来到九莲洲湿地公园门口。
走上小拱桥,脚下有潺潺的流水经过,发出哗哗的水声。
驻足停留,小海感觉“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小海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小拱桥B.湖边的石块C.小海D.流水【答案】D【详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以湖边的石块为参照物,桥相对于石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海驻足停留,桥相对于小海位置没有变化,以他为参照物,桥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流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它们s﹣t图象如图所示,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答案】C【详解】根据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因此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因此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正确,符合题意,AB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是建党100周年庆典时飞行表演的情景,29架直升机排列成“100”字样,当直升机队形不变时,小明认为直升机是静止的,则他所选的参照物为()A.地面B.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C.天空中的云朵D.站在地面的人【答案】B【详解】ACD.以地面、天空中的云朵和站在地面的人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于地面、天空中的云朵和站在地面的人的位置发生改变,直升机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以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为参照物,直升机相对于队列中的其他直升机的位置没有改变,它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专题二运动学知识

专题二运动学知识一、运动学知识1运动学总论1-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①运动形式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
②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③时间与时刻时间是指一段时间,也叫时间间隔,时刻对一个点,也叫时间点。
1-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判断什么可以作为质点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会的技能之一,也是考点之一。
1-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这里的标量和矢量是两种概念,矢量等同于数学中学的向量,向量的运算法则就是矢量的运算法则,不过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的;标量等同于数学中的实数,但是他不完全等同,实数中的运算性质标量也满足。
注: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在三维空间内路程与位移的关系,x 是位移大小,s 是路程。
则S x ≤1-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 tS v = (适用范围最广)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也就是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即 )(lim 0t x dtds t s v t ==∆∆=→∆ (高中学了导数就明白瞬时速度就是位移的一阶导数)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 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③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3)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方法
① 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 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 的物体是静止的。
例: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
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总结: 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时,用通 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速度v
①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
②表示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v ③速度公式: t
;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对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相对于运动的列车,乘客是静止的; 相对于静止的地面,乘客是运动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空中加油机和歼击机 相对静止,可以实现空中加油。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 谁运动得比较快? s/m 90 甲 乙
此运动为匀 速直线运动
10
30
t/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④速度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⑤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练习: 36 10m/s=____________km/h 72 20m/s=____________km/h 108 30m/s=____________km/h 30 72 km/h =____________ m/s 25 90km/h =____________ m/s 100 360 km/h =____________ m/s
汽车风洞实验赏析
点评:汽车没有动,风在动,就可以 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多么实际 而又多么有创意的方法啊… …
新型汽车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 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形。
国庆阅兵场景欣析 相对天安门城楼,检阅方队在 向前运动 ; 相对检阅方队,天安门城楼在 向后运动 相对其它检阅方队,其中的任一方队都是 相对 静止 的;
s 解:利用公式 v ,可以算出刘翔的运动速度为 t s 110 m v 8.52 m / s t 12 .91s
例2: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
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解:
s1 100m 10m / s 运动员的速度: v1 t1 10s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小明 却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
把书平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 推动书使它沿桌面缓慢移动,请你 思考:
1、选取桌子作标准,笔和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都是运动的
2、选取书作标准,笔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笔静止,桌子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花样跳伞运动员在空中 相对静止完成各种漂亮造型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地球同步卫星相对 地面静止不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宇航员和哈勃望远镜相 对静止,宇航员可以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正常维修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完成飞行队列特技表演
试一试
m 子弹的速度: v2 s2 1600 800m / s 2880 km / h t2 2s
因为v1 <v2所以两者中较快的是子弹.
40
160
注意:单位是
km/h
速度不超过40km/h
汽车的驾驶仪表盘上都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 路程是多少? 时 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上的指针如图所示, 间 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后能行驶多远?
⑥速度单位表示的含义:
汽车的速度是20m/s,表示:
汽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 ⑦变形公式:
S vt(求路程) tS ) v (求时间
小资料
约1.2m/s
约20m/s
约5m/s
约250m/s
s t
例1: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 会中,以12.91s获得了男子 110m栏金牌,试求这项奥运 会记录的速度是多少?
相对静止
位置关系不变
选定的参照物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运动
研究对象Βιβλιοθήκη 试一试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参照物是(船 )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以( 青山 )作参照物 青山在走以( 竹排 )作参照物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 云 )
观察图中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 哪几种可能?
1.静止 2.向左运动
风
3.向右运动(船速小于风速)
3、运动的快与慢: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
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 去比较呢
汽车的速度:
s2 72km v2 36km / h 10m / s t2 2h
因为v1 =v2所以运动员和汽车一样快.
例3:飞机在1.5h内飞行2700km,子弹在2s
内飞行1600m,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解:
s1 2700 km 飞机的速度:v1 1800 km / h t1 1.5h
3、选取笔作标准,书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书静止,桌子运动
1、参照物:事先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1)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
根据它们在照片上的位置是否变化,请判断哪辆汽车 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
(2)参照物的选择:根据需要和方便选择
怎样分析解答物理计算题呢 四步走: A、 找一找:题上告诉了什么信息?
B、问一问:题上需要我们求出什么? C、想一想:求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D、答一答:写出你的答案。
?
速 度
解:汽车速度v=80km/h 行驶时间t=3h
汽车行驶路程为:
S=vt = 80km/h×3h=240km
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方法----图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