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列举体现出的道理。

2、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

1、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

二、关于作者及文体

三、解题

1、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2、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3、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文本探究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小组展示(一人为代表,其他人补充)

探究论题一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1)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2)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什么?你还能列举类似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补充: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探究论题二王若虚改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

(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总结补充: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探究论题三贾岛吟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

(3)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能列举诗歌中炼字的例子吗?教师总结补充: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探究论题四苏轼写诗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4)用的修辞手法?

5)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教师总结补充: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三)小结四个例子。

(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2)看了朱先生对这些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

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四)套板反应

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