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

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

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经济增长战略

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

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贫富不均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1.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教育、健康、总的生活

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遇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1.3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

2.1.1 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忧患意识

“和谐”与“中道”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绿色意识互动共济的人伦观

2.1.2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

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的“静态经济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

《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

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2.2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至V 1972年第一次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们对环境的问题日益忧虑和关心。而从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Brown)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可持续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著作、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要义:

2.2.1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

发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发展道路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而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岔路一一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岔路一一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以保住我们的地球。但这“另一个岔路”究竟是什么样的道路,卡逊没有确切地提出,但作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卡逊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自身行为和观念的深入反思。

222 —服清醒剂一一《增长的极限》

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等聚会罗马,成立

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一一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它的工作目标是:研究和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国际社会对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现有全部知识的基础上推动采取能扭转不利局面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受俱乐部的委托,以麻省理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一一《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关系。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如果目前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

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也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报告在促使人们密切关

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同时,因其反增长的观点而遭受到尖锐的批评和责难。

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学术之争。一般认为,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增长的极限》的结论和观点,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但是,报告指出的地球潜伏着危机、发展面临着困境的警告无疑给人类开出了一服清醒剂,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增长的极限》曾一度成为当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的环境运动,其中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觉醒和关注。它向全球呼吁:现在,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会给地球环境造成巨大而无法换回的损失,因此,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世界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艰巨责任,也是人类的紧迫目标,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为着全体人民及其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尽管大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

粗浅,也尚未确定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途径,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

但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使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