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黑斑蛙、蟾蜍的鉴别

合集下载

蟾蜍和青蛙

蟾蜍和青蛙

蟾蜍和青蛙
青蛙和蟾蜍长得有些像,但区别也很大。

首先,它们在外观上有很多的不同,比如不同的皮肤、颜色和体型。

青蛙和蟾蜍在行为习性上也不一样。

比如,青蛙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而蟾蜍就可以住得离水源远一些。

青蛙跳跃的高度也往往超过蟾蜍。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区分:
1、从身体特征上区别:
2、观察后腿。

青蛙跳跃的频率高于蟾蜍,所以它的后腿非常长。

青蛙的后腿甚至比它的头和身体还要大。

蟾蜍的后腿要小些,因为它倾向于爬着前进。

蟾蜍的后腿比头部和身体更短。

3、检查脚部。

青蛙的脚趾间有蹼,因为它一生中大部分时候都生活在水里。

脚蹼通常出现在后脚,有些青蛙的前脚也有脚蹼。

你还会在青蛙的脚上发现黏糊糊的肉垫。

一般说来,蟾蜍脚趾间不长蹼,也没有肉垫。

4、看体型。

青蛙往往比蟾蜍更苗条,更健美。

蟾蜍则长得五短身材,胖墩墩的。

北京七种蛙类的介绍

北京七种蛙类的介绍

北京七种蛙类的介绍北京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自然资源相对有限,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里仍然生活着7种蛙类。

以下是这7种蛙类的简要介绍:1.黑斑蛙:这是北京地区最常见的一种蛙类,也被称为“青蛙”。

它们通常生活在稻田、水洼等环境中,体型流线型,翠绿色,非常活跃。

2.金线蛙:这种蛙的体型较小,身体呈金黄色,有时背部会有绿色的斑纹。

它们通常生活在静水环境中,如池塘、沼泽等。

3.林蛙:林蛙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蛙类,主要生活在有水的山泉、溪流附近。

它们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清澈、流动的水源。

4.北方狭口蛙: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蛙类,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草丛、灌木丛等。

它们的皮肤较为粗糙,有助于保持水分。

5.中华蟾蜍:中华蟾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蟾蜍种类,体型较大,皮肤粗糙且有很多疙瘩。

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池塘、河流附近。

6.花背蟾蜍:这种蟾蜍的背部呈花斑状,非常独特。

它们通常生活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如草地、灌丛等。

7.东方铃蟾: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蟾蜍种类,皮肤较为光滑。

它们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稻田、水塘等。

这些蛙类在北京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还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这些蛙类也是北京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北京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蛙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北京七种蛙类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以下是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介绍:1.黑斑蛙:黑斑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内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它们一般白天隐伏在草丛和泥泞中,晚上出来活动,在水域附近的草丛、稻田中觅食。

2.金线蛙:金线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栖息环境以湖泊、池塘等静水域为主,白天隐藏在草丛或水底,晚上出来觅食。

3.林蛙:林蛙是典型的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陆栖生活的成蛙期两个阶段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真假林蛙辨别方法

真假林蛙辨别方法

真假林蛙辨别方法
真假林蛙可以通过外观、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辨别。

1.真林蛙油外观含潮20%状态下是黄色或淡黄色块状半透明,无潮干品林蛙
油是黄色或黄杂褐色,蜡质明显半透状。

而伪品多以牛蛙肠子制成碎油,呈黄至浅黄色,色泽较真品浅,无真品特有黑色血管网。

2.真林蛙头部扁平,吻端尖圆;躯干部短而宽,略扁;肢短,前肢4指,后
肢5趾,无蹼;雄蛙略小,雌蛙略大。

伪品与此不同。

3.真林蛙蝌蚪体形较大,全长100mm左右,棕黑色透绿;眼位于头部背侧;
尾部侧扁;四肢有吸盘。

伪品与此不同。

4.真林蛙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在水边的杂草里或芦苇、苔藓上活动。

伪品
生活在远离水源的环境中。

5.真林蛙以昆虫为食,如蛾类、蝇类、蝉类、蝗虫等。

伪品以植物为食。

区分青蛙和蟾蜍的3种方法

区分青蛙和蟾蜍的3种方法

区分青蛙和蟾蜍的3种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儿个来聊聊怎么区分青蛙和蟾蜍呀。

你可别小瞧了这事儿,好多人还真分不清呢!你看那青蛙,长得那叫一个水灵,皮肤光滑得哟,就像刚剥了壳的鸡蛋似的。

它们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绿油油的,看着就很有活力。

再瞧瞧它们的身形,那叫一个矫健,蹦跳起来别提多带劲了。

再来说说蟾蜍,哎呀呀,那皮肤可就粗糙多啦,就好像长了一层疙瘩似的,看着怪膈应人的。

颜色也没青蛙那么鲜亮,大多是土褐色之类的。

而且它们的身形呢,相对来说就比较笨重一些啦。

第一种方法呢,就是看它们的皮肤。

青蛙的皮肤光滑细腻,而蟾蜍的皮肤粗糙有疙瘩,这差别可大了去了,就好像丝绸和麻布一样,一摸就能感觉出来呀。

你说要是让你摸一下,你还能分不清丝绸和麻布吗?第二种方法呀,看它们的行动方式。

青蛙跳起来那叫一个轻盈,“嗖”的一下就蹦出去老远。

可蟾蜍呢,蹦跶得就没那么灵活了,感觉有点慢吞吞的。

这就好比跑步比赛,青蛙是那敏捷的选手,而蟾蜍就是那个努力追赶的。

第三种方法呢,就是观察它们的眼睛。

青蛙的眼睛鼓鼓的,又大又亮,就像两颗宝石似的。

而蟾蜍的眼睛相对就小一些,也没那么有神。

这就像两颗不同大小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呀。

你想想看,要是在野外看到一只小家伙,你用这三种方法去判断,不就能轻松区分出是青蛙还是蟾蜍啦?这样你就不会把蟾蜍当成青蛙,也不会把青蛙错认成蟾蜍啦。

其实啊,青蛙和蟾蜍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呢。

青蛙可以帮我们吃掉害虫,保护庄稼;蟾蜍虽然长得没那么好看,可也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呀。

所以啊,咱得学会区分它们,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呀。

下次再见到这些小家伙,可别再傻傻分不清楚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咱可得好好爱护这些小生灵,让它们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呀!。

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有哪些?

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有哪些?

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青蛙和癞蛤蟆的区别有哪些?【常见问题】青蛙和蟾蜍(癞蛤蟆)有啥区别?【专家解答】青蛙和蟾蜍区别可以从以下十点来观察:1、比较皮肤和体色青蛙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

中央有一条浅色纵纹。

后肢上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

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

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

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

2、观察毒腺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分皮肤腺和耳后腺。

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所处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

耳后腺在头侧鼓膜的上方。

小心用针刺破耳后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浆液。

青蛙是没有毒腺的。

3、观察声囊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对声囊,发声时口腔内气体压进声囊,使它扩大成球状,雌蛙没有声囊。

而蟾蜍无论雌雄都没有声囊。

4、比较齿和舌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在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叫犁骨齿。

而蟾蜍的上下颌都没有齿。

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观察输尿管和泄殖腔的连结青蛙的2条输尿管分别跟泄殖腔相连,在泄殖腔壁上有2个开口;而蟾蜍的2根输尿管则先合并成一条总输尿管,再进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个开口。

6、观察输卵管跟泄殖腔的连结青蛙的2条输卵管也是分别跟泄殖腔相连的;而蟾蜍则是先合并再跟泄殖腔相通的。

7、比较肩带青蛙的两块上乌喙骨是紧密平行连接而不重叠,不能交错活动,叫做固胸型肩带;而蟾蜍两侧的上乌喙骨则彼此重叠,能交错活动,叫做弧胸型肩带。

青蛙两锁骨内端的前方,有一棒形的肩胸骨,在肩胸骨前方还有一半圆形的软骨,这是上胸骨。

而蟾蜍是没有这两骨的。

8、比较椎体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

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

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

林蛙

林蛙

一、中国林蛙的分类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两种类型的林蛙,即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他们的主要
区别在于中国林蛙雄性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黑龙江林蛙无内声囊。

二、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
中国林蛙生活在海拔1800m以下地带,以海拔1000m以下地带数量居多。


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分为越冬期、生殖期、和陆地生活期三个
阶段。

一般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4月下旬营水栖生活,严冬时群集于深水处的
砂砾或石块下进行冬眠;3月份解冰后进入附近的水泡子或沼泽地带鸣叫抱对,产卵于岸边浅水处水草上;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下旬完全营陆地生活,习居于
阴暗潮湿山坡的树丛下或山间溪流附近。

(一)越冬期
1.入水期一般为6个月,天气渐寒,陆地上的昆虫日益减少。

当气温与水
温降至10摄氏度时,林蛙就陆续从陆地进入水中越冬。

这一时期大约从9月下旬持续到十月初,为期半个月左右。

但正常情况下,大约有半数以上的林蛙是在1~2日晚上集入水中的。

由于气温和水温在这一时期极不稳定,林蛙入水的时间和在水中生活也
不稳定,当水温高出10摄氏度时,林蛙重新登岸,在岸上活动或潜伏在水边的石块下面,温度低于10摄氏度,又重新入水。

2.散居冬眠期从10月初至11月初,林蛙分散潜伏于小河、溪流的较浅水域的石块下、沙粒之间,或钻进水下树根及水草间,但此时的栖息地并未固定,林蛙常
出来寻找新的、适宜越冬的隐蔽场所。

3.群居冬眠期从11月初到翌年3月中下旬。

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河水开始
结冰。

(精选)林蛙

(精选)林蛙

长白山林蛙一、林蛙简介一、、关于东北林蛙种级的确证及哈蟆油(雪哈油)作为名贵中药材原动物基源的考证。

长白山林蛙与东北林蛙系同物异名。

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or Salientia)、蛙科(Ranidoae)、林蛙属(Rana)动物。

近几年,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从细胞、基因水平研究探讨林蛙属的分类,才真正地证明散布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域的中国林蛙其分类阶元为一有效物种级,即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uenther),因其要紧散布于吉林长白山脉,故又习称长白山中国林蛙。

当以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式为技术平台,从细胞、基因水平进行比较才真正地揭露了生物体外观表态的调控因子。

其中国林蛙东北长白山居群的细胞核型的第7对染色体为m,而其它散布区域的中国林蛙那么为sm,除此之外,就其形态、生境、散布象限亦不同,而其细胞核型、C带、银染亦存在明显不同,据此各类不同足以说明中国林蛙东北长白山居群应为一独立的有效物种。

长白山中国林蛙,别名哈蟆、雪哈,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动物,系名贵山珍、滋补佳品和美味佳肴与一身,举世闻名。

我国东北吉林长白山区是长白山中国林蛙(即学名东北林蛙)的原产地、主产区,其中尤以东北长白山脉桦甸林区盛产。

并以食用和药用历史悠长,质量之优而闻名于世。

我国最先记载长白山中国林蛙的史书为《本草图经》(宋·苏颂)和《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距现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长白山中国林蛙(哈蟆、雪哈)自明代始即被封为朝廷贡品,被列为“关东三宝”,清朝时期被誉为“水陆八珍”之首,同时也与“飞龙”、“熊掌”、“猴头”并誉为“四大山珍”。

史书记载,哈蟆油(雪哈油)起初是在我国东北民间作为美味食物应用,后来在应用中发觉其具有显著的滋补强壮之功效,达到人所珍视的程度,以致成为名贵中药材和滋补保健品,现今其与长白山原生态野生人参、鹿茸并列,被誉为“东北新三宝”或“吉林新三宝”。

中华常见蛙

中华常见蛙

【中华蟾蜍】中华蟾蜍是一种在国内相当容易见到的蛙类,俗称癞蛤蟆等等说的就是他,其貌不扬但是蛙类当中的捕虫高手,其身体上分泌出来的蟾酥也被经常拿来作为药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接受了中华蟾蜍的外形,中华蟾蜍进入宠物行列之中已经是现在所流行的趋势(网络上的中华蟾蜍)【黑眶蟾蜍】黑框蟾蜍也是一种国内常见的蟾蜍,他与中华蟾蜍体型大致相同,黑眶蟾蜍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自吻部开始有黑色骨质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睑并直达鼓膜上方,形成一个黑色的眼眶,故命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花背蟾蜍相比较其他蟾蜍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雄蟾蜍背面橄榄黄色,皮肤粗糙,密布大小瘰疣,上有许多小白刺。

雌蟾蜍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稀疏,皮肤较光滑。

腹面乳白色,满布扁平小疣。

总的来说看到有着“花背”斑纹的蟾蜍一般都是花背蟾蜍【东方铃蟾】东方铃蟾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也有叫做朝鲜蛙,特点是肚子是橘红色的,所以又叫火腹铃蟾、红肚皮蛤蟆,也是宠物市场上常见蛙类,不过大部分都是野生捕捉来的。

【林蛙】在中国有许多种林蛙的分布,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的林蛙,相对而言北方的林蛙比较耐寒,并且广泛应用于药材,又叫蛤什蟆,是一种擅长跳跃的蛙类(本人饲养的林蛙)【花姬蛙】这种蛙类的体型非常小,常被用为做药材,非常精致的小型蛙类【饰纹姬蛙】也是一种非常小型的蛙类,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云南省分布于滇南,滇中,滇西和滇东北部分地区。

体型较小的蛙类,体长一般在3厘米以下。

背部比较光滑,只要少量分散的小疣粒。

背部有对称排列的灰棕色斜纹。

【花臭蛙】鼓膜大,约为第三指吸盘的2倍;上眼睑、体后背部及后肢背面均无小白刺,体侧无背侧褶;指、趾具吸盘,纵径大于横径,均有腹花臭蛙(学名:Rana schmackeri)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多见于较开阔的山溪及附近潮湿处以及常蹲在有苔藓的岩石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 淤 泥 里 或 者 烂 草 里 , 有 在 陆 上 土 壤 里 越 冬 的 J 也 。
3 蝌 蚪 的 鉴 别
35 0粒 , 浮于水 面 , 径 17~2 0m 0 多 卵 . . m。受精 卵动物 极呈
黑 棕 色 , 物极 呈乳 黄 色 。与 中 国林 蛙 卵 团 不 同 的 是 黑 斑 蛙 植
药 用 动 物 淡 水养 殖 的生 产 及 教 学 研 究 工 作 。E—ma :h n ig @ i cu qnw l
雄蛙随即选择适宜 的静水域做产 卵池 , 占区呜叫 , 招引雌蛙 ; 雌 蛙 闻声 人 内 , 之 抱 对 准 备 产 卵 。产 卵 后 , 龙 江 林 蛙 再次 与 黑
生 活 在 海拔 1 0 以 下地 带 , 海拔 1 0 以下 地 带 0m 8 以 0m 0
数量居多。完全 营陆地生 活 , 习居 于阴暗潮湿 山坡 的树 丛下 或山间溪流附近。每年 的活 动极有规 律性 , 一般在 每年的 9
月 下 旬 至 翌 年 4月 下 旬 营 水 栖 生 活 , 冬 时 群 集 于 深 水 处 的 严 沙 砾 或 石块 下进 行 冬 眠 ; 份 解 冰 后 进 入 附 近 的 水 泡 子 或 3月 沼 泽 地 带 呜 叫抱 对 , 卵于 岸 边 浅 水处 水 草 上 ; 产 每年 4月 下 旬 至 9月 下旬 进 入 森 林 生 活 。 中 国林 蛙 从 5月初 至 9月 末 为 陆

3 2一 1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1年第 3 9卷 第 4期
王春清, 王海玉.中国林蛙 与黑龙江林蛙、 黑斑蛙 、 蟾蜍 的鉴别[ ] J .江苏农业科学,0 13 ( ):1 3 3 2 1 ,9 4 3 2— 1
中 国林 蛙 与 黑 龙 江林 蛙 、 斑 蛙 、 蜍 的鉴别 黑 蟾
王春 清 ,王 海玉
4 —7月 为 生 殖 季 节 , 卵 的 高 潮 在 5月 上 旬 至 6月 上 产
句, 选择不流动或微 流动 的小 水面产 卵 , 如水坑 、 水沟 、 池塘 、
稻 田 。 黑 斑蛙 产 卵 时 间 较 中 国林 蛙 的 晚 , 个 团卵 20 0— 每 0
生存 和繁殖 , 白天多 隐蔽 , 以防太 阳的照射 , 少皮肤水 分的 减 蒸发 , 只在夜晚或雨后 出来活 动觅食 。大 蟾蜍冬 季多潜 在水
地 生 活 期 。 在此 期 间 , 国林 蛙 不 再 进 入水 中 , 中 而是 栖 息 于 冬 眠 场 所 附 近 的 山林 、 田 、 农 草丛 中 , 潮 湿 的 山林 阴坡 居 多 , 以 特
中央有 3条宽窄不一的黑色纵线 , 背侧褶及 背部疣上或 附近
有 黑 色 斑 点 。鼓 膜处 的 三 角 黑 斑 大 而 显 著 。咽 、 部 及 腹 部 胸 有 朱 红 色 与 深 灰 色 花 斑 。 四肢 背 面 有 黑 横 纹 , 肢 腹 面多 为 四 深 灰色 , 问有 少 量 朱 红 色 小 点 。雄 性 前 肢 较 粗 壮 , 指 内 侧有 拇 灰 色婚 垫 , 内声 囊 , 雄 性 线 … 。 无 有
2 生态 习性 鉴 别
2 1 中 国林 蛙 .
肚 田鸡 、 山狗子 、 臭迷子 , 东北当地称草蛤蟆 。其体形中等 , 体 长6 7 O一 0舢 , 体重 2 6 , 形似 中国林 蛙 , 0~ 9g外 皮肤为林蛙
群 中最 粗糙 者 , 侧 褶 间 有 分 散 的 疣 , 致 成 行 排 列 , 部 的 两 大 后 疣 多而 小 , 般 不 成 行 。体 侧 、 部 两 侧 及 后 肢 背 面 有 许 一 腹 多 小疣 。颜 色 变 异 颇 大 , 面 棕 灰 色 或 深 灰 色 带 有 绿 色 。 背 背
(. 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吉林吉林 12 0 ; . 3 1 1 2 吉林省蛟河市 白石山畜牧兽 医站 , 吉林蛟河 120 ) 3 50
摘要 : 中国林蛙及各种蛙 的形态特征 、 从 生态 习性 、 蝌蚪生物学及 卵团 四方 面来 阐述 中 国林蛙 与黑龙 江林 蛙 、 黑
斑蛙和蟾蜍的鉴别 。
属于无尾 目蟾蜍科动物 的总称 , 最多见 的蟾蜍 是中华大
蟾 蜍 , 称 癞 蛤 蟆 、 蟾 蜍 、 肚 子 。 中 华 大 蟾 蜍 外 形 似 蛙 而 别 大 癞 较 大 , 长 一 般 在 7 10mm。头 两 侧 有 大 而 长 的 耳 后 腺 , 体 9~ 2
皮肤粗 糙 , 分布大小 不等 的圆形瘰疣 , 中沿体侧 之瘰疣更 其 大 。其体色变异很大 , 在生殖季节 , 雄性背 面多为黑绿 色, 体
大 中 国林 蛙 养 殖 者 及 有关 人 士 参 考 利 用 。
1 形 态 鉴 别
不规则的数量不等 的黑斑 , 中央常 有 1条宽 窄不 一的浅色 背 纵脊线 , 由吻 端 直 到 肛 门 , 肢 背 面 有 黑 色 横 斑 , 面 皮 肤 光 四 腹 滑, 白色无斑 。雄性有 1 对颈侧外声囊 , 前肢第 1 指基部有粗
将 中 国林 蛙 与 黑 龙 江林 蛙 、 蛙和 蟾 蜍 的鉴 别 总 结 如下 , 广 青 供
13 .
黑斑 蛙
黑斑蛙属于无尾 目蛙科蛙 属 的两 栖动 物 , 称青 蛙 、 别 田 鸡 。体长 7 0~8 m, 0m 眼后 方有 圆形 鼓膜 , 而明 显。前肢 大
短, 指端 钝 尖 , 肢 较 短 而 肥 硕 , 关 节 前 达 眼部 , 间几 乎 为 后 胫 趾 全 蹼 。皮 肤 光滑 , 面 为 黄绿 色 或 深 绿 色 或带 灰 棕 色 , 背 上面 有
侧 有 浅 色 的斑 纹 ; 性 背 面 颜 色 较 浅 , 疣 乳 黄 色 , 时 自眼 雌 瘰 有
垫, 呈灰色或黑 色。雄蛙咽侧下有 1 内声囊 对
1 2 黑 龙 江林 蛙 .

黑 龙 江 林 蛙 属 于无 尾 目蛙 科 蛙 属 , 称 田 鸡 、 蛤 蟆 、 别 油 红
沿体侧 有斜行 的黑色纵 纹 ; 面乳黄 色 , 棕色或黑 色细花 腹 有 纹 。雄性较小 , 前肢内侧三指具黑色指垫 , 无声囊。
多 , 内声 囊 。再 结 合 分 布 和 生态 并 不 难 区 别 。 具
别 是 郁 闭 度 大 、 枝 落 叶层 厚 以及 多 岩 石 的 阔 叶林 , 是 中 国 枯 更 林 蛙 生 活 的好 环 境 , 活动 半 径 为 100— 0 。 0 200m
22 . 黑龙 江 林蛙
卵 期 亦 延 长 。9月 下 旬 至 翌 年 3月 在 塘 底 及 湖 、 缓 流 的 深 河
一 3 3 一 1
卵 期 亦 很 集 中 , 7~1 在 0d内 产 完 , 几 乎 不 见 有 零 散 卵 团 出 便
现 。 中 国林 蛙 的 产 卵 期 要 较 黑 龙 江 林 蛙 提 前 5 d左 右 , 蛙 雌
黑 龙 江 林 蛙 与 中 国林 蛙 的区 别 在 于 : 者 体 型 小 , 肤粗 前 皮
糙 , 部红 斑 及 后 肢 短 , 右 跟 部 仅 相 遇 , 跗 关 节 前达 肩 部 ; 腹 左 胫 而后 者 体 型 较 大 , 肤 光 滑 , 部 橙 黄 色 , 肢 长 , 部 重 叠甚 皮 腹 后 跟
入 湖底 淤 泥 中休 眠 1 1 , 0~ 5d 待气 温升 高 和 昆 虫 出现 后 复 出 。
王春 清 等 : 国林 蛙 与 黑 龙 江林 蛙 、 斑 蛙 、 蜍 的鉴 别 中 黑 蟾 黑 龙 江 林 蛙 出蛰 时 卵 发 育 不 完 全 , 呜 叫 和 抱 对 时 间 较 长 , 故 产
4 3 黑斑 蛙 .
蟾蜍除生殖外 , 多穴 居 在 泥 土 中或 栖 息 在 石 下 或 草 间 , 能 长久在陆上生活 , 菜 园 、 如 田边 、 园 、 边 、 塘 边 及 水 沟 、 庭 路 水 小 溪 边 等 地 , 耐 旱 性 很 强 。对 生 活 及 繁 殖 场 所 无 严 格 要 求 , 其 易
关 键 词 :中 国林 蛙 ;黑龙 江林 蛙 ; 斑 蛙 ; 蜍 ;鉴 别 黑 蟾 中图 分 类 号 : 8 5 9 ¥ 6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1 0 0 1 0 10 3 2 2 1 )4— 3 2— 2
中国林 蛙是集食 、 、 药 补三者 于一体 的经济蛙种 , 养殖 在 中常与黑龙江林蛙、 青蛙及蟾蜍相混淆 , 特别是其蝌蚪及卵团 之 间 的鉴 别 。笔 者 在从 事 多 年 中 国 林 蛙 的研 究 及 所 见 闻 中 ,
肥 的灰 色 婚 垫 , 布 细小 白疣 。 满
1 4 蟾 蜍 , 别称黄 蛤蟆 、 油蛤蟆 、 金
鸡蛤蟆 。雌蛙体长 7 9 m, 1~ 0m 雄蛙较小 , 其显著特征是 眼后 缘有三角形黑色斑 , 背部及体侧为黑褐色或灰褐色 , 少数为土
水 中冬 眠 。
2. 3 黑斑 蛙
多 在 凌 晨 将 卵 产 在 岸 边 浅 水 处 , 次性 产完 , 产 出的 卵 团 是 一 刚
球形 或椭 圆 形 的 , 粒 大 呈 黑 色 , 包 卵 胶 膜 。 依 年 龄 不 同 , 卵 外
每 只 雌 蛙 每 次 可 产 卵 13 0~ 0 0 2 3 0粒 不 等 。 。 。
的卵粒大而呈黄绿色 , 卵团的外表有 1 层黄胶膜 。
4. 4 蟾蜍
3 1 中 国林 蛙 蝌 蚪 .
产 卵 时 间 最 晚 , 5
月 份 为 蟾 蜍 的 产 卵 季 节 , 约 在 大
出膜 后 即进 入 开 口期 , 均 体 全 长 为 1 .8m 平 16 m。 当 后 肢 芽 明 显 时体 全 长 约 4 l 。 蝌 蚪 呈 黑 色 , 别 蝌 蚪 种 类 的 0i r m 鉴 主要 依 据 是 口 的构 造 , 蛙 下 唇 乳 突 1排 , 口 角 处 有 副 突 , 林 在 口部 有 唇 齿 , 唇 有 3排 长 齿 列 , 中 间 断 开 的短 齿 列 ; 下 1排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