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质淡,脉虚弱——阳气虚寒之征。
治法:温肺益气。温肺寒与益肺并举,结合具体情况所侧重。 如肺寒著者,温肺散寒为主;肺寒不著者,润养肺气为主。
方药: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8
(1) 方解: 甘草甘姜汤:甘辛合用,辛以散寒,甘以滋养,为温肺复 气之剂。用治肺寒久咳,痰稀而有白沫者。炙甘草温润肺 脾,润燥化痰,淡主药;干姜温肺脾之气,使气能化津, 水谷归于正化,则吐沫自止。 生姜甘草汤:补肺助脾,益气生津,适用于虚寒肺痿,咳 唾涎沫,生姜辛荼寒饮,温宣滞气,能使胃中津液及时灌 注于肺,为主药;人参、甘草、大枣补肺脾之气而生津液, 为辅药。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5
(1)方解: 麦门冬汤:滋养肺胃之津,降逆下气。主治肺胃 阴伤,气火上逆,咳嗽气急,咯痰粘浊不爽,口 喝咽喉干燥不利者。麦门冬(重用)生津润燥; 太子参、甘草、粳米、大枣补养胃气;姜半夏降 逆下气。 清燥救肺汤:养阴润肺,清金降火,主治阴虚燥 伤肺,呼吸短促,干咳少痰,口鼻干燥,舌干苔 少,或痰中带血者。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 阿胶、麦冬、胡麻仁润养肺阴;太子参、甘草补 益肺气;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 以上两方,功用与主治大致相同。但前者以润肺 生津为主;后者是清泄肺热与润养肺阴相结合, 适用于燥火较甚者。
上述两方,皆用于阳虚肺痿。前者润养与散寒并用,适用 于肺中冷偏重者;后者补脾助肺,益气生津,适用于肺脾 气虚为著者。对于心口泛泛欲吐的虚寒肺痿,用后方颇合。
中医内科学
2013-9-13
19
(2)加减:脾气虚弱,纳少神疲,加白术、茯 苓健脾益气,兼化痰湿;肺虚失约,唾沫多而 尿频者,加举国智仁,银杏肉等味,以敛气摄 涎;肾虚而不能纳气者,加钟乳石、五味子, 另吞服蛤蚧粉(每次2克,一日2次),收敛肺 气,摄纳肾气。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7
病因病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赖胃(脾)输津 以濡润,且为水之上源,主持全身水津 的输布。若津气亏耗,肺失濡养,则肺 虚致痿。究其病理成因,可分肺燥津伤 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而以前者为主。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8
一、病因
本病多发生于许多慢性肺系疾病久治不愈以后,其病理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一)肺燥津伤 1、肺痨久嗽——痨虫蚀肺,虚火灼津 2、肺痈延久——热毒腐脓,溃后伤阴 3、上消日久——虚火伤肺,阴津耗竭 4、其他热病——邪热伤津,或因误治 肺燥津伤所致的肺痿,多由于肺脏自病,气阴重度耗伤而致,如肺痨、肺痈、上消(消渴病) 等。也可因其他温热病证,邪热伤津,灼伤肺叶,或因误治,如过汗亡津,过度呕吐重 伤胃液,或过度利小便而伤津,或由便秘而过用泻下之药,重伤肺胃之津,以致病叶干 槁失荣,形成肺痿。 (二)肺气虚冷
总的治则是补肺生津。
虚热肺痿:润肺燥,生肺津。
虚寒肺痿:温肺益气生津。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4
四、证治分类 (一)虚热证 症状及分析: 咳吐虽唾涎沫,其质较粘稠——虚热灼津成痰; 或咳痰带血——阴虚火旺,灼伤肺络; 气急喘促——火逆上气,肺失肃降; 咳声不扬,甚则音哑,口渴咽燥——燥热伤肺,津液不能濡润上承; 午后潮热——阴虚则生内热; 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肺胃津液耗作,不能洒陈脏腑,充身泽毛。 舌红而干,脉虚数——津液亡失,阴虚热灼之征;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滋阴润肺生津以治本,辅以清热,复其清 肃之职。 方药:麦门冬汤、清燥救汤加减。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7
(二)虚寒证
症状及分析: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聚 为痰;
不咳不渴——因非阴虚火旺,无火逆上气之征;
短气不足以息,小劳则喘息更著——肺虚不能主气; 神疲乏力、纳少——脾肺气虚;
头眩形寒——清阳陷而不升,阳虚不能卫外;
小便数、或遗尿——肺为水之上源,上焦阳虚,不能制下, 膀胱失约;
系统了解掌握,故予专篇论述。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6
范 围
本篇所论范围,包括肺部多种疾病导致肺 叶痿弱不用的慢性病变,西医学中某些慢 性肺实质性病变属本证,如肺纤维化、肺 硬变、肺不张等。凡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 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笔花医镜●虚劳》“肺金痿者,其受病不 同,及其成劳则一也。”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6
(2)加减: 肺胃火盛,虚烦呛咳,加芦根、竹叶以清热;咳 唾浊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 以清热化痰;津伤较著者,加北沙参、天门冬、 玉竹等以益阴生津;潮热较著者,加胡黄连、银 柴胡、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此外,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亦可考 虑选用王海藏紫菀散方。本方用紫菀为主药,辛 散苦泄,化痰之力较强,辅以贝母、桔梗润肺化 痰,茯苓健脾利湿,助紫菀以化浊痰。人参、甘 草补养肺气,知母坚阴清热,阿胶润养肺阴,五 味子敛肺气而止咳逆,合而为止咳痰下气及养阴 散热之方。张路玉《医通》中治疗虚热肺痿,善 用此方,认为随证加减收效颇佳。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
学习提纲
• • • • • • •

肺痿的定义是什么? 肺痿证候特征是什么? 肺痿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如何诊断肺痿? 肺痿辨证要点为辨标本虚实与辨脏腑阴阳,其主 要内容有哪些? 肺痿治疗原则是什么? 肺痿分几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其主证、治法、 方药是什么? 肺痿病应如何预防及调理
(一)肺系证 1、咯吐虽唾涎沫; 2、唾呈细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 3、咳嗽,或竟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二)全身证
1、面色白或青苍; 2、形体瘦削,神疲、头昏;
3、或时有寒热。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3
二、辨证要点
(一)总属肺虚、阴气亏耗 肺虚、阴气亏耗,故发病缓,病程长,正虚体弱。 (二)区别寒热 1、虚热证 肺津干枯,阴虚火旺。 2、虚寒证 肺气虚冷,气不化津。 三、治疗原则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4
历史沿革
本病病名首见于东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
气病脉证并治》篇,篇中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 辨证、治疗,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历代医家多在 金匮的基础上予以引伸阐述,明确指出总属肺虚不 足之疾,认为该书篇中的麦门冬汤即为治虚热肺痿 而且设,《千金●肺痿门》出甘草干姜汤、生姜甘 草汤以治虚寒肺痿,《外台秘要●肺痿门》倡用炙 甘草汤以治肺痿涎唾多,心甘情愿中温温液液者, 喻嘉言《医门法律》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原则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有的医家主张用他创制 的清燥救肺汤治疗虚热肺痿,张璐《张氏医通》列 有肺痿专篇,详述证治方药,对临床颇多启迪,叶 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肺痿门》对本病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提出了精辟的论述,指导实践颇有裨益。
此外,若虚寒肺痿,痰涎壅盛,咳逆上气,不能 平卧,本虚标实明显,当采用急则治标之法, 暂予《千金方》“治肺痿吐沫法”,用桂枝去 芍药加皂荚汤,温肺补中,开壅涤涎。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20
肺痿辩证论治简表
虚热证 虚寒证
肺燥津伤
肺气虚冷
咯痰
咳吐浊唾涎沫,质较粘稠,或带血
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
咳嗽
咳声不扬,或音嗄
不咳或少咳
呼吸
气急喘促
鉴别诊断
一、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两者同属肺脏疾患,多为肺中有热,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 痿。 (一)病因 肺痈为风热壅结于肺,热壅血瘀,化脓溃破;肺痿为虚热内灼,或肺气虚寒,肺叶枯槁。尤
在泾在《金匮要略收典》中注本节云:“萎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灼而肺焦也;
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 也。” (二)证候 肺痿为“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或为“其人不渴或遗尿,小便数”;而肺痈为“口 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而咳唾脓血也。”在脉象上,肺痿“脉数而虚”,肺痈“脉 数而实”。 (三)联系 两病在一定条件下,亦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如肺痈溃后久而不已,阴伤肺槁,可转成肺痿。
中医内科学 2
2013-9-13
一、定义
二、历史沿革
三、疾病范围
四、病因病机 五、鉴别诊断 六、辨证论治 七、证治分类 八、医案分析 九、课堂练习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3
Baidu Nhomakorabea
定 义
[定义]
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临床以咳吐 浊唾涎沫为主症。《金匮要略●肺痿肺前程咳嗽上所病脉证并治》 说:“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为肺痿之病。” [病名释义] 肺指肺叶,痿义同萎。草木枯槁不荣曰“萎”,引伸到肺病,肺 叶失润,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者曰“肺痿”,属于人体生病之萎证, 故去“”从“疒”,名为“肺痿”。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注云:“痿者萎也,如草木之枯而不 荣。”用形象比拟之法以释其义。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11
肺痈肺痿尖证鉴别表
病名 病因 病机 性质 症状
肺痈
风热舍肺 蕴结不解
热壅血瘀 成痈化脓

咳剧、胸 痛、吐脓 血痰、腥 臭 咳轻、胸 不痛、吐 浊唾涎沫、 而不腥臭
12
肺痿
1、热在 上焦 2、肺中 虚冷
肺叶枯萎 不用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一、一般症状
中医内科学 5
2013-9-13
由于仲景及后世医家,共同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 性转归,故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单独立论者较少,并 且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炒肺 痿的可能。如《外科正宗●肺痈论》中说:“久嗽劳伤, 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 其候转为肺痿。”指出肺痈溃后,热毒不净,伤阴耗气, 可以转为肺痿;《外台秘要●咳嗽门》引许仁则论云: “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其状不限四时冷热,昼夜嗽常不 断,唾白如雪,细沫稠粘,喘息上气,乍寒乍热,发作有 时,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 颜色青白,毛茸,此亦成蒸。”说明肺痨久嗽,劳热熏肺, 肺阴大伤,进一步发展则成肺痿;他如内伤久咳,或经常 喘哮发作,伤津耗气,亦可形成肺痿。为了有利于对本病的
2013-9-13 中医内科学 9
二、病机
(一)发病机理为肺虚,津气亏损,肺叶干萎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肺脏虚损,津津有味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因津伤 则燥,燥盛则干,肺叶弱面不用则痿。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 说:“肺痿者,肺气萎而不振也。”“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 枯转燥……”“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指出肺脏虚损、津 液亡失,则肺叶枯萎而不用。 (二)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 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第七节》注云:“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 而痿;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痿也。”是以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 1、虚热 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因热在上焦,消 亡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清肃之令不行,脾胃上输之津液转化热化, 煎 而成涎沫;或因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遂致肺叶枯萎。 火逆上气则喘咳气促,虚火灼津炼液而成浊唾涎沫。 2、虚寒 其病理成因:一为气虚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一为 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肺气虚冷,不能温 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则反而聚为涎沫;肺气失于治节,“上虚不能制下”, 膀胱失于约束,则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三)病理转归 一般地说,肺痿属内伤虚证,难治之疾,若见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 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者,预后多不良。如张中路玉《医通●卷四》 云:“肺痿属热,咳信肺瘪,喉哑,声嘶,咯血……多不可治。”又云:“肺 痿,六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脉口皮肤枯干,而气高息粗者死。”均为肺 2013-9-13 10 中医内科学 痿的恶化征候。
1、大病久病(如内伤久咳,喘哮等)耗气伤阳
2、虚热肺痿(久延)阴伤及阳 肺气虚冷所致的肺痿,较虚热证少见,形成因素大致有二:其一为本脏自病,多生于大 病久病之后,如久咳、久喘、久哮,积年累月不已,不仅伤肺气,且伤肺阳,以致肺中 虚冷而成。其二为原属虚热肺痿,久而不愈,积损不复,进一步阴伤及阳,以致肺虚寒 从中生而成,此即金匮所谓“肺中冷”之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