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
贵州省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实证研究

1 引言
党 的 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明 确 提 出 , 前 我 国农 村 工 作 的重 点 当 是 如 何稳 定 和 完善 土地 市场 。土 地 流 转 有 助 于 我 国农 业 实现 集 中 经 营 ,有 利 于 促 使 我 国农 业 由传 统 农 业 向 现 代 农 业 转 变 。 提
高 土地 利 用 率 , 使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 进 城 镇 化 发 展 。土 地 流 促 促 转 意 愿 是 指 :在 遵 守 土 地 政 策 的 前 提 下 农 民 根 据 自己 需 要 和 “
土地 流转 情 况 , 望 租 出 或 租 入 土 地 的一 种 愿 望 ” 《 共 中央 希 。 中
1.5 。同 时 贵 州 省 土 地 流 转 方 式 单 一 , 97 % 以农 户 、 业 等 主体 的 企 自发 式 流 转 为 主 ,0 7年 全 省 出租 、 包 面 积 共 77 20 转 . 5万 h 占 m,
流 转 总 面 积 的 7 . , 他 几 种 流 转 方 式 如 转 让 、 换 、 股 等 5% 其 5 互 入 共 占 2 .%。 4 5 目前 贵 州 省 土 地 流 转 存 在 信 息 不 畅 . 转 价 格 机 制 流
3 1 农 民意 愿 .
3 土地 流 转 中农 民意愿 与影 响 因素
“ 地 流 转 是 指 现 阶 段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制 条 件 下 。农 民 土 地 土 经 营 权 的 流 动 , 据 经 营 权 的 流 向 可 分 为 转 包 、 耕 、 换 ( 户 根 代 互 农
一
贫瘠 , 土地 垦 殖 率 低 , 土 流 失 严 重 。可 溶 性 碳 酸 盐 岩 的 出露 面 水
不健 全 , 格普遍 偏低 , 地流转不 规范 , 纷 隐患多 等问题 。 价 土 纠 总 的 来 说 , 州 省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的 比重 小 、 模 小 。 场 不 健 贵 规 市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4期摘要分析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解决生产经营零散,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依据云南省砚山县的问卷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受教育年限、承包地块的面积、承包地块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户所在区位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性影响。
②年龄、职业类别、承包地距离、家庭总人口数以及务农人口数对农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农地转出意愿是受到承包地块特征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为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盘活农地承包流转,提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需要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入,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农户调查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5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asant Household’s Farmland Transfer out Wish—Based on a Survey of Households in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TAO Yan(Geography Department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of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hieving overall prosper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s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from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dopted to analys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The y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the area of contracted land, the number of contracted l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arming househol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②Age, type of occupation, distance to contracted land, total household size and number of people working in agriculture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acted land parcel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in order to enhanc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revitalise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ed farmlan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reduce farmers’ burden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so as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Influencing factors;Binary logistic model;Farm household survey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JJ22-B108)。
巴里坤县奎苏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调查分析

巴里坤县奎苏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调查分析一、调查对象二、调查内容1. 调查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了解程度;2. 调查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和态度;3. 调查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原因和期望;4. 调查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部分农户,而实地访谈则是对一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了解。
四、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土地流转合作社是以集体经营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持积极态度,认为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少数农户表示对此并不了解或者持观望态度,主要是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的利益受损。
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希望在合作社中有更多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对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的权益受损,另外也担心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链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结论2. 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了解程度,解决农户的疑虑和担忧;(2)加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链,确保合作社的长期稳定经营;(3)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为农户参与提供更多的利益保障。
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农户参与合作社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希望巴里坤县奎苏镇的农户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入土地流转合作社,共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农村经管视角下基于安

政法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期134㊀㊀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农村经管视角下基于安徽省2278户农民土地流转调查数据殷㊀粲㊀杨天坛(镇江市京口区谏壁街道,江苏镇江212006)摘㊀要:利用安徽省入户调查土地流转的2278份问卷有效数据,用两分类多元逻辑回归方法(B i n a r y L o g i s Gt i c),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意愿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转入意愿和实际转入行为存在很大相关性,而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面反映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为促进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结果.关键词: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差异性中图分类号:D 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01.062㊀㊀土地流转是指通过合法方式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而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的关系决定着土地流转的机制.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研究是近几年土地流转的一个热点议题,但目前的研究很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更缺少对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更精确的实证分析.分析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与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探寻这个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无疑对推动土地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㊀文献综述对于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土地流转是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土地流转的行为是由市场调节的,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因素相对一致.我国的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则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家庭类型,家庭农地经营的劳动力状况㊁农田水利基础条件㊁耕作制度与农业经营效益㊁当地农地租赁价格㊁政府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㊁农户的土地流转心态等几个方面.关注农户资源禀赋和土地租赁价格这些影响因素.研究政策制度㊁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影响农户选择耕种农地的行为.从农户自身特征㊁农户家庭特征㊁农户生活感知㊁农村社会保障认知㊁农地政策制度认知㊁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六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2㊀研究数据样本和数据描述性统计2.1㊀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上考量有二:一是选择对农用地依赖程度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该地区近年来存在大量农用土地地征用的情况.遵循以上两条原则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六安㊁淮南等地区作为样本点,通过中科大暑期三下乡服务团队对安六安㊁淮南㊁安庆进行土地流转的入户调查.直接进入农户的研究方式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具体方法为随机抽样.调查时间是2013年7月,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739份,剔除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2278份,并采取电子表格统计当今进度,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存量.2.2㊀模型选择及模型设定(1)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根据合理推测,在实证之前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第一,家庭劳动力状况对农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家庭人口数量㊁受教育程度㊁以及是家庭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这几个要素影响最大.与此对应,外出务工的周期长短与务工人员的人数同样也对家庭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影响.第二,农田水利基础状况与农业经营效益对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土地规整状况即土地的集约情况影响最甚.第三,当地农地的租赁价格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起到示范作用,同样是显著的.第四,政策环境方面.政策的扶持会直接对农村农户流转土地行为产生影响.其中政策实施方式㊁政策的实施的到位程度也会对行为产生影响.(2)变量选取与分析方法.主要使用两分类多元逻辑(B i n a r y L o gi s t i c )回归方法.试图从农民家庭状况㊁土地条件㊁政策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和集体干预)㊁农户本身意愿和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入手,通过建立L o gi s t i c 模型,研究探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显著因子以及显著程度,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求解,描绘变化趋势,理清各要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与作用机制.一般来说,在分析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并且要求因变量为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由于本文所讨论的因变量显然不是连续的,因此选择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离散变量模型,即因变量为二级计分或二级评定的回归分析,得到l o gi s t i c 回归模型形式:L o g i t (p )=β0+β1x 1+β2x 2+β3x 3+ βm x m P 代表农户实际流入土地或流出土地的概率,x i (i =1,2,3 m )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变量因子.以调研地区为实证,模型因变量与自变量:y =是否流转,x 1=户主年龄,x 2=受教育程度,x 3=家庭总人口,x 4=农业劳动力比重,x 5=非农劳动力比重,x 6=总收入,x 7=农业收入比重,x 8=非农业收入比重x m .其一:模型因变量的确定.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两种情况:情况1:是否(已经)流入;情况2:是否(已经)流出;因而,模型的因变量可以选择为农户土地流入行为㊁农户土地流出行为㊁农户土地流入意愿和农户土地流出意愿.并分别加以研究,故设定:实际流入土地的变量值为1,不转入农地的取0;实际流出的变量取值1,不流出的取值为0.其二:模型自变量的确定.(1)农户家庭状况:选取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家庭总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期135㊀人口㊁农业劳动力比重㊁总收入㊁农业收入比重㊁承包地面积㊁流转地占承包地比重㊁劳动力健康状况㊁家庭收入结构等为指标;(2)土地条件:选取土地区位条件(距离)㊁水利条件㊁地块规整程度㊁地形地势特征等指标;(3)政策环境:选取政策扶持情况㊁税收减免㊁补贴政策㊁流转纠纷㊁土地调整频率指标;(4)农户自身意愿:选取农户对于农业生产的态度㊁土地本身对其意义等为指标;(5)其他因素:选取农户对法律法规认知程度㊁种粮面积占承包地的比重等为指标.3㊀模型估计结果分析模型1为流入模型,模型1的-2L o gl i k e h o o d =391.972,M o d e l C h i -s qu a r e =145.113,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2为流出模型,模型2的-2L o gl i k e h o o d =979.709,M o d e l C h i -s qu a r e =387.074,同样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3为流入意愿模型,模型3的-2L o g l i k e h o o d =1272.648,M o d e l C h i -s q u a r e =250.002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4为流出意愿模型,模型4的-2L o g l i k e h o o d =924.821,M o d e lC h i -s q u a r e =162.059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情况中的家庭人口数㊁收入情况㊁土地条件㊁政策环境㊁自身意愿均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1)实证验证并修正了已有的研究结论:土地地流转意愿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流转意愿部分决定了土地流转行为,转入意愿和实际转入行为之间关联性显著,而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与实际转出行为则没有明显关联.(2)土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影响因素:家庭情况中的收入结构㊁农田水利条件中的排灌和种粮面积占土地总面积㊁政策环境中的纠纷解决对土地转出的意愿和行为都特别显著.差异在于:家庭状况中的家庭人口数㊁农业劳动人数指标和劳动力健康状况对转出行为影响显著而对转出意愿没有影响;土地的规整零散度对土地转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不显著;土地年租金和支付次数对土地转出行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相关的一致性:在对意愿和行为影响同样显著的因素中排灌条件㊁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纠纷解决对意愿和行为的相关性关系相反.(3)土地转入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影响因素:家庭状况中的农业劳动人数指标㊁补偿满意度和土地租金支付次数对土地转入意愿和行为影响显著.差异性在于:农田水利基础条件中的承包地与村镇及主干路距离,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和年租金三种因素对土地流入行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流入愿望影响不显著.而对土地流入愿望影响显著的家庭情况的家庭务农人员教育程度㊁家庭类型㊁人员健康状况和外出务工,农田水利条件的土地规整㊁种粮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政策环境的纠纷解决,农业态度和租金的支付方式这些因素对土地流入行为影响不显著.相关的一致性:其中对土地流入愿望和行为都显著的影响因素就是年租金的支付次数,然而它与流入愿望正相关,与流入行为负相关.4㊀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4.1㊀土地流出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分析表1㊀影响土地转出的意愿与行为的统计数据推动土地转出的因素阻碍土地转出的因素缺乏劳动力118447.04没人愿意转入92249.44种地太辛苦65726.10转出后难以收回19210.29流出比自己耕种收入高39315.61等待政府或集体安排44023.59跟风763.02手续繁琐1678.95其他原因2078.22情感寄托1447.72㊀㊀(1)劳动力短缺和农业基础条件落后是推动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因素.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劳动力和农业基础条件落后,远比提高收入的比例要高.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事实.此次研究地点多数是安徽南部,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农业基础条件的落后和种地太辛苦加强了土地流出的行为.(2)市场需求短缺和政府政策支持是阻碍土地流出最重要的因素.阻碍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没有人转入,正说明土地流转需求的匮乏,而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文可以推断现有市场需求的短缺出于交易费用㊁租金的不合理,制度保障和政府政策,随着土地改革的加深,相信阻碍土地流出的客观因素很容易能得到解决.4.2㊀经济利益是影响土地流入最主要的因素表2㊀影响土地流入的意愿与行为的统计数据推动土地流入的因素阻碍土地流入的因素有多余劳动力41825.96转入价钱太高49431.51增加收入82751.37转入手续麻烦,容易受到干涉15710.01给亲戚朋友帮忙1459.01当地没有好的项目31420.03跟风432.67没有人转出,担心没保障23414.92其他原因17710.99其他原因36923.53㊀㊀土地流入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于增加收入,占51 37%,其次是家庭有多余劳动力占25.96%.流入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利益的考虑,其次劳动力的供给剩余也对流入土地产生推动作用.由于传统人情社会的文化因素,选择给亲戚帮忙转入土地占有部分比例.另外,政策保障和交易费用也是影响土地流入的客观因素.正如以上实证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流转意愿确实和流转行为具有相关性且情况复杂.随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提出,相信土地流转将更加快速的进行.在具体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的愿望和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将为探寻农民满意且乐意的土地流转机制做出必要的贡献.参考文献[1]徐谦.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2]陈灵肖.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3]时俊丽.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1.。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他人或单位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涉及到多方利益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背景与意义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而土地是中国农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导致了大量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农村土地资源。
因此,推动土地流转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效利用和配置资源也是至关重要。
通过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农村土地流转给有能力开发利用者,在提高资源有效配置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因此,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土地流转、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证。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目前,关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收益、支持、社会关系等。
2. 模型构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经济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数据不准确:由于缺乏可靠和全面的数据来源,现有研究中很多数据都是基于小样本或个别案例进行分析。
这导致了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2. 研究方法不足: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上,缺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这限制了我们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3. 研究视角有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个体层面,缺乏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背后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深入探讨。
巴里坤县奎苏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调查分析

巴里坤县奎苏镇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调查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流转合作社成为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形式。
巴里坤县奎苏镇作为该县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农户对于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参与意愿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奎苏镇农户的参与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了解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态度和顾虑,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奎苏镇农户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愿,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涵盖了农户的基本信息、土地流转意愿、参与合作社的原因和顾虑等内容,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0份。
我们还对10户农户进行了深入访谈,就他们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看法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农户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奎苏镇农户的年龄普遍在40岁至60岁之间,以中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家庭人均收入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
农户的基本情况表明,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2. 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60%的农户表示愿意将自家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其中主要原因是自己无法充分利用土地,希望通过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0%的农户表示不愿意流转土地,主要原因是担心土地被流失、租金收益不高和合作社管理不到位等。
3. 参与合作社的原因对于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农户认为合作社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收入;60%的农户认为合作社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在参与合作社的顾虑方面,调查显示,60%的农户担心合作社管理不善,导致土地被荒废;超过50%的农户担心合作社无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还有40%的农户担心合作社无法按时支付租金。
三、调查总结通过对奎苏镇农户的参与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大部分农户愿意将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但也存在一部分农户对流转持谨慎态度。
农户缘何不愿流转土地行为背后的解读

2、供求关系:土地流转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农户的流转意愿。在供大于 求的情况下,农户可能会认为流转土地的经济收益较低,进而不愿意参与流转。 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农户可能会面临土地价值升值的风险,也不愿意轻易 流转土地。
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农户最为的一个因素。如果土地流转价格过低,农 户可能会认为流转土地不划算,从而不愿意参与流转。而如果价格过高,农户 又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也不愿意进行流转。
三、政策因素
1、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推动 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
2、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也会影 响农户的流转意愿
综上所述,农户不愿流转土地的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具体而言,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
1、提高农户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普及,让农 户了解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应充分考 虑到这种关系,在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时,要兼顾保护农户权益和促进农业发展 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农户和受让方的合 法权益;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技能和素质;
除了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外,辽代妇女还在政治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 一些情况下,妇女可以担任官职,参与朝政决策。例如,辽代有一些皇后和皇 太后直接参与了政治决策,甚至临朝听政。此外,一些贵族妇女也在政治上有 着一定的影响力,她们可以通过影响丈夫或儿子的决策来间接地参与政治。
四、辽代妇女在经济领域的作用
形式:土地流转形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不同形式适用于不同的 情况,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农户在选择流转形式时,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预 期目标来做出决策。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的几点思考

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也会 影响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
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决策过程
信息收集与分析
风险评估与规避
农民在做出土地流转决策前,需要对相关信 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如土地市场价格、政策 法规、市场需求等。
农民需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 取措施规避风险,如选择可靠的土地流转方 式、签订规范的合同等。
农村土地流转实践
近年来,各地农村纷纷开展土地流转实践,探索适应本地区 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可 以为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分析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以及农民在土地流 转过程中的行为特征。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选择进行深入研究。
02
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分析
土地流转意愿的内涵
01
土地流转意愿是农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期望,是农民对土地流 转的主观态度和决策意向。
02
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农民自身特征、土地状况、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03
土地流转意愿的度量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定性方法主要采用问卷 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定量方法则通过建立模型对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
农民个体特征
农民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都 会影响其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态度。
土地状况
土地的位置、质量、用途等也会影响农民 的土地流转意愿。
政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流转农户意愿与行为差异性实证分析利用安徽省入户调查土地流转的2278份问卷有效数据,用两分类多元逻辑回归方法(Binary Logistic),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意愿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转入意愿和实际转入行为存在很大相关性,而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与转出行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全面反映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为促进土地流转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结果。
标签: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差异性土地流转是指通过合法方式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而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
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的关系决定着土地流转的机制。
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研究是近几年土地流转的一个热点议题,但目前的研究很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更缺少对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更精确的实证分析。
分析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与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探寻这个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无疑对推动土地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综述对于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土地流转是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土地流转的行为是由市场调节的,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因素相对一致。
我国的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则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家庭类型,家庭农地经营的劳动力状况、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耕作制度与农业经营效益、当地农地租赁价格、政府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农户的土地流转心态等几个方面。
关注农户资源禀赋和土地租赁价格这些影响因素。
研究政策制度、基礎设施和人力资本影响农户选择耕种农地的行为。
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六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
2 研究数据样本和数据描述性统计2.1 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上考量有二:一是选择对农用地依赖程度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该地区近年来存在大量农用土地地征用的情况。
遵循以上两条原则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六安、淮南等地区作为样本点,通过中科大暑期三下乡服务团队对安六安、淮南、安庆进行土地流转的入户调查。
直接进入农户的研究方式保证了调查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具体方法为随机抽样。
调查时间是2013年7月,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3739份,剔除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2278份,并采取电子表格统计当今进度,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存量。
2.2 模型选择及模型设定(1)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
根据合理推测,在实证之前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第一,家庭劳动力状况对农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
其中,家庭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家庭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这几个要素影响最大。
与此对应,外出务工的周期长短与务工人员的人数同样也对家庭农地流转行为具有影响。
第二,农田水利基础状况与农业经营效益对流转行为影响显著。
其中,土地规整状况即土地的集约情况影响最甚。
第三,当地农地的租赁价格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起到示范作用,同样是显著的。
第四,政策环境方面。
政策的扶持会直接对农村农户流转土地行为产生影响。
其中政策实施方式、政策的实施的到位程度也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2)变量选取与分析方法。
主要使用两分类多元逻辑(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
试图从农民家庭状况、土地条件、政策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和集体干预)、农户本身意愿和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入手,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探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显著因子以及显著程度,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求解,描绘变化趋势,理清各要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与作用机制。
一般来说,在分析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并且要求因变量为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
由于本文所讨论的因变量显然不是连续的,因此选择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离散变量模型,即因变量为二级计分或二级评定的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形式:P代表农户实际流入土地或流出土地的概率,xi(i=1,2,3…m)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变量因子。
以调研地区为实证,模型因变量与自变量:y=是否流转,x1 =户主年龄,x2=受教育程度,x3=家庭总人口,x4=农业劳动力比重,x5=非农劳动力比重,x6=总收入,x7=农业收入比重,x8=非农业收入比重……xm。
其一:模型因变量的确定。
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两种情况:情况1:是否(已经)流入;情况2:是否(已经)流出;因而,模型的因变量可以选择为农户土地流入行为、农户土地流出行为、农户土地流入意愿和农户土地流出意愿。
并分别加以研究,故设定:实际流入土地的变量值为1,不转入农地的取0;实际流出的变量取值1,不流出的取值为0。
其二: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1)农户家庭状况: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人口、农业劳动力比重、总收入、农业收入比重、承包地面积、流转地占承包地比重、劳动力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结构等为指标;(2)土地条件:选取土地区位条件(距离)、水利条件、地块规整程度、地形地势特征等指标;(3)政策环境:选取政策扶持情况、税收减免、补贴政策、流转纠纷、土地调整频率指标;(4)农户自身意愿:选取农户对于农业生产的态度、土地本身对其意义等为指标;(5)其他因素:选取农户对法律法规认知程度、种粮面积占承包地的比重等为指标。
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模型1为流入模型,模型1的-2Loglikehood=391.972,Model Chi-square=145.113,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
模型2为流出模型,模型2的-2Loglikehood=979.709,Model Chi-square=387.074,同样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
模型3为流入意愿模型,模型3的-2Loglikehood=1272.648,Model Chi-square=250.002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
模型4为流出意愿模型,模型4的-2Loglikehood=924.821,Model Chi-square=162.059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情况中的家庭人口数、收入情况、土地条件、政策环境、自身意愿均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1)实证验证并修正了已有的研究结论:土地地流转意愿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流转意愿部分决定了土地流转行为,转入意愿和实际转入行为之间关联性显著,而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与实际转出行为则没有明显关联。
(2)土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影响因素:家庭情况中的收入結构、农田水利条件中的排灌和种粮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政策环境中的纠纷解决对土地转出的意愿和行为都特别显著。
差异在于:家庭状况中的家庭人口数、农业劳动人数指标和劳动力健康状况对转出行为影响显著而对转出意愿没有影响;土地的规整零散度对土地转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不显著;土地年租金和支付次数对土地转出行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关的一致性:在对意愿和行为影响同样显著的因素中排灌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纠纷解决对意愿和行为的相关性关系相反。
(3)土地转入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影响因素:家庭状况中的农业劳动人数指标、补偿满意度和土地租金支付次数对土地转入意愿和行为影响显著。
差异性在于:农田水利基础条件中的承包地与村镇及主干路距离,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和年租金三种因素对土地流入行为影响显著而对土地流入愿望影响不显著。
而对土地流入愿望影响显著的家庭情况的家庭务农人员教育程度、家庭类型、人员健康状况和外出务工,农田水利条件的土地规整、种粮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政策环境的纠纷解决,农业态度和租金的支付方式这些因素对土地流入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关的一致性:其中对土地流入愿望和行为都显著的影响因素就是年租金的支付次数,然而它与流入愿望正相关,与流入行为负相关。
4 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4.1 土地流出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分析(1)劳动力短缺和农业基础条件落后是推动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因素。
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缺乏劳动力和农业基础条件落后,远比提高收入的比例要高。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事实。
此次研究地点多数是安徽南部,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农业基础条件的落后和种地太辛苦加强了土地流出的行为。
(2)市场需求短缺和政府政策支持是阻碍土地流出最重要的因素。
阻碍土地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没有人转入,正说明土地流转需求的匮乏,而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文可以推断现有市场需求的短缺出于交易费用、租金的不合理,制度保障和政府政策,随着土地改革的加深,相信阻碍土地流出的客观因素很容易能得到解决。
4.2 经济利益是影响土地流入最主要的因素土地流入的首要考虑因素在于增加收入,占5137%,其次是家庭有多余劳动力占25.96%。
流入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利益的考虑,其次劳动力的供给剩余也对流入土地产生推动作用。
由于传统人情社会的文化因素,选择给亲戚帮忙转入土地占有部分比例。
另外,政策保障和交易费用也是影响土地流入的客观因素。
正如以上实证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流转意愿确实和流转行为具有相关性且情况复杂。
随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提出,相信土地流转将更加快速的进行。
在具体的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的愿望和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将为探寻农民满意且乐意的土地流转机制做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1]徐谦.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2]陈灵肖.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3]时俊丽.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