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浅谈排水沥青路面的应用研究

浅谈排水沥青路面的应用研究摘要: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提出了排水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排水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1 排水沥青路面的简介排水沥青路面是指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连通排水通道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此外,针对以改善表面抗滑功能为主的开级配表面薄层又称开级配磨耗层(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多孔隙沥青磨耗层(PAWC, porous asphalt wearing course)等。
这些材料的构成特征基本相同,但由于使用功能、描述角度和突出重点有所区别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有时在技术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排水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作表层,将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将雨水横向排出,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减少行车溅水和水雾,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由于排水沥青路面的多孔特征可以大幅降低交通噪音,也被称为低噪音沥青路面。
2 排水沥青路面的适用性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与一般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空隙率大,在使用时需要慎重。
其一是排水沥青路面的空隙特别大,杂物容易进入空隙,如果进入空隙的杂物不能被汽车高速行驶的负压吸走,杂物会越积越多,最终被汽车压实而堵塞,一旦堵塞将很难清除,则其排水和降噪功效将迅速降低,日本的应用经验认为: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功能在3~5年内开始衰减,5~8年基本丧失,但可以继续使用。
其二是由于空隙率大,一旦进水后发生冰冻,冰的反膨胀会影响其耐久性。
所以排水沥青路面一般适用于多雨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线。
排水沥青路面通常采用公称最大粒径19mm和13mm两种级配类型,当特别需要降低噪声时,宜采用公称最大粒径较小的级配。
3 工程实例以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子项为例,通过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段的施工,简单介绍排水沥青路面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以作为参考。
市政道路PE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市政道路PE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发布时间:2023-01-29T07:40:24.7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18期作者:邓彦明[导读] 在目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上,通常都运用PE改性沥青混合料,为了能够掌握准确的掺量,应对沥青混合邓彦明宁夏俊鹏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00摘要:在目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上,通常都运用PE改性沥青混合料,为了能够掌握准确的掺量,应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实行全面分析和掌握。
与此同时,对路用性能有所掌握,最大程度增强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市政道路PE改性沥青概况以及现实意义。
其次阐述了市政道路的具体应用分析,如原材料选用、再生方案设计、添加原材料等。
最后探索了路用性能要点,包括高温平稳性、水平衡性、低温防裂性。
旨在加强市政道路的质量,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PE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引言:伴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量的不断拓展以及车辆重载情况的频繁出现,市政道路路面会出现多种灾害,对路面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周期造成严重影响。
沥青混合料自身的性能能够使路面的寿命有所延长,为了确保沥青及混合料的使用质量,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以便保证品质优质,在沥青改性层面上,有很多种类,应选取匹配的方法对其探究研究。
充分根据气温和性能的基本要点,对沥青混合料的现实应用和性能予以分析,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市政道路路面的质量,对改性沥青施工的深入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和帮助。
1市政道路PE改性沥青概况改性沥青材料是众多基质沥青和改性剂掺杂在一起,以此形成混合物。
在PE改性沥青混合料中,会有很多类型,由于改性剂存在差异,改性沥青材料的整体性质就会明显不同。
一般情况下,通常分为橡胶类、树脂类等,在目前运用改性沥青材料时,PE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较为广泛,与常见的沥青材料在施工模式上存在相似之处,同样都包含运输以及搅拌和后期维护等。
众多改性沥青材料被进一步运用到各类施工中,比如交叉口施工、机场跑道、防水墙面等,但在资金上消耗比较大,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应全面对经济问题实行探索。
机制砂和石屑在沥青混合料生产中应用比较

机制砂和石屑在沥青混合料生产中应用比较摘要: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宜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在缺砂地区,也可使用石屑,如何在保证沥青路面各层沥青混合料质量要求前提下,合理选择机制砂和石屑是保证路面性能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机制砂;石屑;沥青混合料;应用比较1前言砂石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用量最大的产品。
多年的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使得筑路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随着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不少地区面临着可开采天然矿料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的困境。
面对该问题,公路建设者将目光转移至新型材料或可再生材料上。
机制砂的应用正是基于此背景产生的,机制砂不同于天然砂石,只要将硬度相当的石料通过机器破碎轧制就能获得,一旦工艺流程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后就能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我国从 2002 年至 2020 年机制砂的使用比重逐年上升。
2010年以来很多地方标准和规定中中已明确规定沥青路面中、上面层必须采用机制砂。
当然石屑的应用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并没有持否定要求,毕竟合理规范生产出的石屑是符合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指标要求,尤其在中下面层中应用也有较广的适用性。
且石屑作为集料加工的必然产物,加以合理利用也是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2机制砂与石屑应用比较关键点通过机制砂和石屑在沥青混凝土现场应用试验得出影响沥青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指标,其中结合两种细集料应用油石比分析应用成本,进而确定两种细集料沥青面层应用选择,形成企业沥青路面施工比选标准,推进机制砂和石屑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合理应用。
指标合格石屑随着沥青混凝土施工高质量的要求,只能作为有益的补充,使用范围仅限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
结合机制砂和石屑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研究方法,明确对机制砂生产设备的选择、生产方法的完善、以及对机制砂各项指标生产控制。
选择这些重要的环节作重点控制将是生产出合格机制砂最为有效的保证3机制砂生产研究3.1机制砂生产设备选择冲击式破碎机生产机制砂粒型呈圆型颗粒状,粒型较好。
SMA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SMA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公路交通运输的飞速进步,公路大型车辆以及超重车辆不断增多,公路沥青路面上的车辙、泛油以及裂缝等早期病害问题日渐突显。
为了处理好沥青路面前期的病害问题,增强沥青路面的高低温差以及水稳定性,SMA路面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公路项目中,已经变为公路项目的关键路面方式。
可是SMA路面因作业工艺与一般沥青路面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作业管理也提出极高的标准,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联合SMA路面的特征,加强质量管理,以充足展现SMA路面的技术优点,增强公路项目的总体建造水平。
关键词:SMA;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引言SMA全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属于间断级配骨架密实结构,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耐久性以及承载能力。
使用改性沥青的SMA混合料可高效地增强路面的利用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时间以及持久性。
1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特征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主要原材料有改性沥青、粗细集料、矿料、纤维稳定剂等,因其良好的使用性能,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路面施工原材料。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施工情况来确定配合比设计,相较于以往的普通沥青混合料,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抗滑性能。
①由于SMA改性沥青中掺入一定的水泥、纤维和矿粉,使得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黏结性较大,玛蹄脂可有效包裹集料周围,使其水稳定性更好;②高速公路车流量、行车荷载较大,高温情况下车辙病害严重,路面变形程度高,而SMA本身具有良好的嵌挤结构,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改善病害问题;③SMA因其良好的嵌挤性,具有优异的摩擦系数,可有效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2SMA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要求2.1沥青胶结料为增强总体路面结构的承重力与整体沥青面层的防车辙水平,SMA沥青混合料通常使用SBS改性沥青,对于沥青质量关键点保证针入度、延展性、软化点、闪点、溶解度、弹性复原、老化性能等技术指标达到作业技术标准的要求。
2.2粗集料的选择因粗集料在SMA混合料中充当着支撑的作用,所以粗集料的质量与物理特性对路面的使用性产生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SMA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SMA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研究摘要:SMA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滑性、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主要应用在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上面层。
但是其施工工艺尤为复杂,施工时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并高度重视施工质量控制。
本文以某公路工程项目为例,对SM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木质纤维;配合比;碾压;引言:路面作为公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前阶段,大多数的公路路面施工采用的是沥青材料,而改性沥青混凝土能有效提高路面的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改性沥青SMA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市政道路SMA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概述市政道路直接接触车辆,承担着巨大的通行压力。
道路道路的强度、抗压性会直接影响通行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使市政道路的整体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确保车辆可以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通行,必须对市政道路施工更加关注和重视。
针对于目前的市政道路现状来说,部分路段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彻底规避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高市政道路的承载力,必须以SMA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施工的主要技术。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中的各项要点有正确的把握,确保市政道路中的SMA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和价值,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从根本提高施工质量。
2.原材料2.1沥青SMA-13选择的是针入度较小、软化点较高、温度稳定性良好的SBS改性沥青。
通过试验检测表明,此沥青技术性能指标稳定,质量良好,能够直接拌和使用。
2.2粗集料粗集料选择的是辉绿岩碎石(规格范围为5~10、10~15mm)、石灰岩碎石(规格为3~5mm),工程项目现场的石场可以供应,但是必须选择大型反击式多级联合碎石机进行加工制作,同时在反击破碎与振动筛选时通过真空吸尘设备降低碎石粉尘量。
2.3细集料细集料选择的是石灰岩机制砂(规格为0~3mm),由表面干净、硬度坚硬的石灰岩制备而成。
抗凝冰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

抗凝冰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选用抗凝冰性能更好的缓释抗凝冰剂,使抗凝冰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经济性,总结出抗凝冰技术的配合比设计、铺装施工工艺,以期对今后抗凝冰沥青路面的施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凝冰;沥青路面;施工应用辽宁省受气候影响,全年降雪次数多,降雪量大,对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为降低这种影响,目前辽宁省高速公路常用的除冰雪方法为降雪前预撒融雪剂、降雪中撒布融雪剂、降雪后机械除雪。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造成结构腐蚀、铺装层损伤,增加后期维护费用。
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沥青层在不损失路用性能的前提下,拥有主动抗凝冰功能,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除雪除冰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消耗,缩短封闭时间,降低对附属设施和铺装层造成的腐蚀和损伤,受到了越来越多道路从业者的关注。
综合考虑材料成本、使用寿命、混合料性能和铺装层本身抗滑性能等因素,用缓释型抗凝冰填料替换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在不损失路用性能的前提下,使得沥青混合料兼具抑制结冰与抗滑表层的特点,且相比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应用的成本得到明显降低。
1抗凝冰改性剂性状及除冰原理1.1抗凝冰改性剂性状抗凝冰改性剂技术参数见表1所示。
表1抗凝冰改性剂技术参数技术指标技术参数密度 1.8g/ml粒径0.1-3mm熔点≥260℃溶液PH值中性偏弱碱性硬度≥100N1.2抗凝冰机理分析(1)降低路表冰点抗凝冰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可溶性盐,具有吸湿性,表面经常被薄膜状的饱和盐溶液所包围,当薄膜溶液的蒸气压低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时,盐易吸附大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盐颗粒表面逐渐聚集形成水膜,盐水可降低路面冰雪的冰冻点,减少路面结冰现象。
(2)降低路面和冰层间的粘结力降雪时,抗凝冰沥青路面表层存在薄层盐水,盐水在结冰后期充当冰雪层和沥青路面之间的缓冲带,减弱了两者之间的粘结力,有利于后期的公路除冰雪作业。
1.3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的释放机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由于抗凝冰沥青路面有一定的空隙,路表水分渗入到沥青路面内部,抗凝冰材料被水分包围,盐分的吸湿作用下,表面被盐水包围。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研究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以及对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的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艺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引言:公路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确定级配范围、优选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各项性能参数合格的试验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后才能用于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是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规范的核心内容,保证路面使用的性能和安全。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原材料控制1.1.1粗集料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可以采用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且无风化、不含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当使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岩石轧制的粗集料时,若达不到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等级的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
工程中常用的抗剥落剂;用干燥的生石灰、消石灰粉或水混作为填料的一部分;或将粗集料用石灰浆裹覆处理后使用等。
1.1.2细集料用于拌制沥青混凝土的细集料,可以采用天然砂、机制砂或石屑。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用量不超过20%。
机制砂或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范围,应与沥青有良好的黏结能力,如采用粘附性较差的天然砂或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细集料时,应有抗剥落措施。
1.1.3填充料沥青混凝土中常用的填料大多采用石灰岩或憎水的强基性岩浆岩,加工经磨细得到的矿粉。
填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沥青和填料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组成的沥青胶浆,是沥青混合料中生要的组成部分,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有直接影响。
1.1.4沥青沥青是一种典型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混合料中起黏结作用,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感温性材料,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等级标号的沥青。
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机制砂技术规

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机制砂技术规大家都知道,咱们平时走在路上,最常见的就是沥青马路了,对吧?每天早上出门,车子唰唰地开,脚下的路平得像镜子似的,心情也跟着舒畅。
可你知道吗?其实咱们平常走的路,并不是完全由咱们想象的那种天然材料做的,背后可有一番“玄机”呢。
这不,最近沥青混合料里面有个新“搭档”——机制砂,它可不简单,简直是道路界的小巨人,啥意思呢?它就是利用机器打碎的石头,变成砂子,这样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提升路面质量,真是“点石成金”的好手。
说起机制砂,嘿,大家可别小看它。
你知道,过去咱们做沥青路面,常常用的是天然砂,但天然砂嘛,毕竟资源有限,一旦开采过度,不仅环境受损,连路面质量都有点儿“捉襟见肘”。
所以,咱们的工程师们聪明了,发明了机制砂。
通过机械的力量,把大石头打成小砂粒,然后再把它们掺进沥青里,哎呀,路面更加坚实了,也更能应对那些咱们大卡车啊、重车啊、暴雨啊的挑战。
简单来说,机制砂让沥青路面硬了不说,还更耐用,真是“质优价廉”的好选择。
不过,机制砂的好处可不止这些。
你想啊,以前天然砂的开采让环境受损,不仅沙丘逐渐消失,生态也遭了殃,然而机制砂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可持续的希望。
想象一下,工程一做完,路面平整,开车行驶中不再有那种“吱呀”声,路上的颠簸感也大大减少,甚至连那些久经考验的老爷车,开起来都像坐进了豪华轿车。
嗯,这不就是咱们说的“以车为马”的感觉吗?不仅环保,而且实用,让咱们的出行更加舒心。
更妙的是,机制砂还有个“隐藏技能”,就是它能帮助沥青混合料更好地粘合。
过去那种天然砂,表面光滑,沥青往上粘得不牢,常常遇到温度变化、压力过大,沥青就容易脱落。
可是,机制砂经过加工,颗粒表面多了些粗糙感,哗啦一声,沥青在上面稳稳地“粘住”了,仿佛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搭档”,搭配得那叫一个默契。
说白了,机制砂就是个“好搭档”,它是“工程界”的小超人,既能减轻自然资源的压力,又能提升路面质量,让咱们的行车体验越来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路用机制砂与细集料
路用天然砂一般为河砂, 属有限自然资源。 由 于其颗粒圆滑, 对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十分 有利, 但与沥青粘附性差会造成混合料水稳定降 低, 限制了其用量不应过多, 如A C 类沥青混合料 常用于 10% 左右。 严格上讲, 石屑是其他粗规格料生产过程中 的副产品[ 4 ] , 即边角料, 显然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 保证, 表现为强度差, 片状颗粒含量多, 泥土及粉 尘含量高, 由此配制的沥青混合料不仅无法保障 级配的稳定性, 还有可能给混合料带来质量隐患。 机制砂相对于天然砂来说, 具有理想的颗粒 表面纹理, 可增加颗粒间的摩擦力, 为路面提供更 好的稳定性, 同时能够增强与沥青的吸附能力, 提 高沥青膜厚。 相对石屑而言, 机制砂颗粒规整, 片 状颗粒少, 粉尘含量少及不含泥土等特点, 由机制 砂配制的沥青混合料可以获得更理想的路用性 能[ 4 ]。 目前限于我国大部分路用碎石加工场实际应 用的技术水平落后、 管理上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现 状, 短期内还无法改变石屑作为沥青混合料主要 细集料来使用的现状, 但尽早认识机制砂的生产 及其对提高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贡献, 对于推动我 国沥青路面的技术进步, 增强人们的质量改进意 识十分必要。
部分调查结果见表 5 及图 1 ~ 2。 调查中主要对路 面的坑槽和车辙等主要路面破损评价指标进行了 比较, 结果显示, 品质较好 ( 经水洗和除尘处理) 石 屑沥青混合料铺筑路段路面优于一般石屑路面, 机制砂沥青混合料铺筑路段路面明显优于石屑沥 青混合料路面 ( 如表 5 所列) , 无疑, 机制砂可为沥 青混合料提供更强的路面性能。
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李 智 张肖宁 邹桂莲 王 琦
99
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李 智1 张肖宁1 邹桂莲1 王 琦2
( 华南理工大学1 广州 510640) ( 广州华惠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 广州 510640)
摘 要 细集料是沥青路面不可缺少的材料组成部分, 由于天然砂的粘附性较差又是一种有 限资源, 品质较差的石屑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致使机制砂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介绍 了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 应用及与其他细集料的性能差异, 实验研究了机制砂及石屑对沥青 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工程应用状况的跟踪, 证明了机制砂是优良的沥青路面用细集料, 可显 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力。 进一步的经济性分析表明, 机制砂的价格因素不应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制 约条件。 关键词 机制砂; 石屑; 沥青路面 中图法分类号: U 416. 217 文献标识码: A
冲击值
8. 6
表 3 A K 216A 级配组成
结构层 石屑 目标配合比 机制砂 通过下列筛孔 ( 方孔筛, mm ) 集料的质量百分数 %
19 100 100 16 93. 2 98. 7 13. 2 80. 4 80. 4 9. 5 65. 1 60. 8 4. 75 37. 5 36. 8 2. 36 27. 1 26. 4 1. 18 20. 9 20. 9 0. 6 16. 9 17. 5 0. 3 11. 8 12. 3 0. 15 8. 6 8. 4 0. 075 6. 3 6. 5
% 0. 06 cm > 100 % 73. 1
表 2 石料试验结果
压碎值
% 14. 5
磨耗值
% 14. 3
视密度
( g ・cm - 3 ) 2. 670
吸水率
% 0. 3
粘附性 与改性沥青 与A H 270 4级 3级
针片状
5. 4
软石含量
% 0. 6
0. 075 mm 含量 % 0. 4
坚固性
2. 8
3. 3 工程应用调查
为了了解细集料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的影 响, 从 2000 年开始, 对本文依托的某高速公路工 程, 分别铺筑了一般质量石屑、 较好质量以及机制 砂 3 种情况的路段, 并进行了 2 a 多的跟踪调查,
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李 智 张肖宁 邹桂莲 王 琦 表 1 沥青试验结果
0 引 言
路用机制砂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沥青路面用细 集料之一, 以其颗粒规整, 片状颗粒少, 表观纹理 丰富、 粉尘含量低等优良物理特性, 以及对沥青混 合料路用性能的改善显著等原因, 已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路用细集料还包括天然沙和石屑, 其生产成 本低价格便宜, 是当前工程中使用较多的细集料。 天然砂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 不宜大量使用, 多雨 地区更是限制其应用, 此外, 我国各类建筑业的快 速发展, 作为有限资源天然砂时常供应紧张 [ 122 ]。 石屑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用细集料, 但 质量差及其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十分突出[ 325 ]。 同 时, 细集料又是路面建筑材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 道路等级越高对其质量的要求就越高。 寻找质 量好、 供应稳定的新型细集料, 以保证沥青路面材 料设计和施工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制砂显然具备了这些特性, 丰富的石灰岩、 花岗岩、 辉绿岩、 玄武岩等是其稳定生产的料源, 日趋完善的加工设备及工艺使其生产质量得到保 证, 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为此, 本文从机制砂与其他细集料物理特性的差 异、 生产工艺及其工程应用等角度探索了机制砂 应用的必要性, 并进行了机制砂与石屑的经济效 益分析。
( 万辆・d - 1 )
备 注
0. 7 ~1
A K 216A , 通车 2 a
面层
4 机制砂的经济性分析
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 虽然机制砂对提高 沥青混合料性能十分重要, 但价格偏高, 影响机制 砂推广应用。 为此本文对广东地区某花岗岩石料 石场生产的机制砂、 石屑以及当地的天然砂的出 场单价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表6。 实际上, 对于沥青
3. 1 试验方案
以A K 216A 沥青混合料为例, 采用A 270 ( 124) 沥青和花岗岩石料, 从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等 方面, 开展了车辙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 裂试验等对比研究。 原材料和矿料级配组成见表 1 ~ 3 所列。
3.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评价机制砂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进行了 A K 216A 沥青混合料确定最佳油石比试验及其相 关检验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 机制砂沥青混合料的 最佳油石比比石屑提高 0. 2% ( 如表 3 所列) , 机制 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比石屑大5. 6% , 浸水 马歇 尔 试 验 增 加 14. 6% , 冻 融 劈 裂 试 验 增 加 16. 2% ( 如表 4 所列) 。
油石比
% 4. 5 4. 7
表 4 AK- 16A 检验试验结果
细集料类型 机制砂 石屑 相对石屑的变化 车辙试验结果 浸水马歇尔残 冻融劈裂残 ( 次・mm - 1 ) 留稳定度 % 留稳定度 %
1 431 1 358 5. 6% 95. 2 83. 1 14. 6 93. 8 80. 7 16. 2%
路面用细集料的经济性分析, 仅看这些数据来否 定机制砂的应用是不合理的, 应从整个施工过程 及路面使用寿命以及环境污染等社会影响的角度 来综合评价。
表 6 某地区沥青路面用花岗岩细集料的工程单价
元 t 细集料 出场单价 机制砂 40 ~ 60 石屑 10 ~ 20 天然砂 ( 河砂) 20 ~ 30
2 路用机制砂的生产
收稿日期: 2006210225
道路用机制砂的生产, 按照制砂机破碎原理
100
交通与计算机 2006 年第 6 期 第 24 卷 总 133 期
可分为: 颚破、 圆锥破、 反击破等; 按照碎石破碎次 数可分为: 一级、 二级和三级破碎等。 发达国家对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研究了几十年, 这方面 的技术比较先进。 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 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由于公路建设的各级部门对 机制砂应用未能给予足够重视, 致使机制砂在路 面工程中使用量少, 产量不高, 加之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缓慢, 绝大部分石场的机制砂生产工艺单一、 设备陈旧。 推广多级多工艺破碎技术是提高我国 路用细集料生产质量的必然趋势。 显然, 目前人们对路用机制砂的认识不够准 确, 以为对石料进行简单破碎加工, 增加除尘或水 洗工艺, 即可获得机制砂, 实则不然, 真正的沥青 路面用机制砂应当是利用特定规格的粒料作为原 材料, 采用专门工艺的机械设备加工生产的具有 粗糙、 洁净、 棱角性好等特点的细集料。 比较规范 的做法一般为: 块石经一破颚式破碎后, 再对大粒 径碎石进行二级锥破, 这样获得的规格碎石, 如10 ~ 20 mm , 20 ~ 30 mm , 20 ~ 40 mm 才可以用来作 为制砂机的原料, 最后至少有一道工序使用专门 的制砂机 ( 一般为反击式破碎原理) 生产机制砂。 目前, 我国路用机制砂生产质量不理想的主要问 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设备落后, 工艺不合理。 如多采用两级一 闭路式破碎流程, 第一、 二级破碎设备均为颚式破 碎机, 其他破碎方式 ( 圆锥破或反击破) 较少采用, 所产机制砂粉尘含量大、 片状颗粒多。 虽然近些年 有些地区引进吸收了部分国外先进技术, 如采用 三级破碎, 并增加了圆锥破碎机和先进的反击破 破碎机, 但由于生产管理不力, 除尘和水洗工艺得 不到有效保证, 反击破破碎板等关键设备不能及 时更换等原因, 导致机制砂生产质量一直无法令 人满意。 2) 对制砂生产质量的认识不够。路用机制砂 不同于建筑用机制砂, 其颗粒特性、 筛分质量等对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影响很大, 而影响其加工 质量的主要是制砂机采用的原料。 严格意义上讲, ( 路用机制砂应采用专门规格 一般 10 ~ 20 mm 或 10 ~ 30 mm ) 的粒料来加工, 这样会增加破碎、 筛 分转运等工序, 成本随之增加。 现在大多数石场采 用闭路式生产流程, 原料规格和质量变异较大, 造 成机制砂的筛分等指标波动很大。 此外, 还存在着 回破率较高的现象, 即采用较大粒径规格料加工 机制砂, 经一次破碎后未能符合要求的大粒径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