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油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3. 单、双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饱和蒸汽压:是指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液体与其蒸汽处于 平衡状态时,液体上面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力。 该压力是温度的函数,标志了液体挥发的难 易程度。
露点:温度一定,压力增加,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 液滴的压力。
泡点:温度一定,压力降低,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 气泡的压力。
3)单组分烃P-T相图特点
▪ 饱和蒸汽压线为单一上 升的曲线。
▪ 划分为三个区:液相区、 气相区和两相区
▪ 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 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 温度点。
▪ 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 向右下方偏移。
单组分烃的相图 (Standing, 1952)
相图应用:根据P和T,判断单组分烃所处的相态
3)单组分烃P-T相图特点
常见流体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3)单组分烃P-T相图特点
烷烃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1-CH4;2-C2H6;3-C3H8;4-iC4H10;5-nC4H10;6-iC5H12; 7-nC5H12;8-C6H14;9-C7H16;10-C8H18;11-C9H20;12-C10H22
3.2 两组分烃相图
特点: ▪ 为一开口的环形曲线 ▪ C点为临界点,是泡点
分。如地层油和气为不同的两相。 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如天然气 组成: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P-T相图:表示体系压力、温度与相态的关系图
如果一个体系的 组成一定,则压 力(p)、温度 (T)、比容(V) 等都是该体系组 成中相状态的函 数。因此,对于 任一特定的体系, 其状态方程表示 为:F(p,T,V) =0。
低收缩原油:指在地下溶有的气量小,采到地面后体积收缩 较小的原油
线与露点线的交汇点 ▪ 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 CT:临界凝析温度 ▪ CP:临界凝析压力

2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2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饱和油藏
过饱和油藏
泡点线
AC线,液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三线
露点线 BC线,气相区与两相区的分界线 等液相线 虚线,线上的液量的含量相等
液相区 气相区 AC线以上 BC线右下方 油藏 气藏
四区
气液两相区 ACB线包围的区域 油气藏 反常凝析区 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 凝析气藏
泡点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组分 c1 c2 c3 c4 c5 c6 + c7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气藏气 油藏气
凝析气
3、 天然气的分类
矿藏 (> C5H12)
汽油蒸汽含量 酸气 净气
富气 ≥100g/m3 干气 <100g/m3
硫含量
≥1g/m3 <1g/m3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二、石油的组成、商品性质及分类
1、石油的组成
α——溶解系数,其值反映了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的大小,标m3/MPa
亨利定律的物理意义 温度一定,气体在单位体积液体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成正比。 适用条件 ①分子结构差异较大的气液体系。 ②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第三节 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40℃时不同气体在相对密度为0.873的石油 中的溶解度(卡佳霍夫,1956) 1—氮气 2—甲烷 3—天然气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 ●油气的相态 ●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储层烃类
石油
储层流体 天然气
地层水
烷烃、环烷 烃和芳香烃 一些分子结构相似的 碳氢化合物和少量非 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油层物理学 第二章 油气藏流体的物理特性

油层物理学  第二章 油气藏流体的物理特性

§2.1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石油的组成

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C5~C16

含氧化合物:

苯酚、脂肪酸 硫醇、硫醚、噻吩 吡咯、吡啶、喹啉、吲哚 胶质、沥青质
含硫化合物:

其它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Hale Waihona Puke 高分子杂环化合物:§2.1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石油的分类
少硫原油 含硫量 含硫原油 >0.5% 少胶原油 胶质沥青质含量 胶质原油 多胶原油 < 8% 8~25% >25% <0.5%
三区:液相区、气相区、气液两相区
乙烷(占96.83%摩尔)-正庚烷的P-T图
三线:泡点线、露点线、气液等条件线 三点:临界点、临界凝析压力点、临界凝析温度点
§2.1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双组分烃相图 (P-T图)
戌烷和正庚烷(占总重量的52%)的P-V图
§2.1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双组分烃相图 (P-T图)
1.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低分子烃:甲烷(CH4)占绝大部分(70%—80%),乙烷(C2H6)、丙 烷(C3H8)、丁烷(C4H10)和戊烷(C5H12)的含量不多。 非烃类气体:硫化氢(H2S)、硫醇(RSH)、硫醚(RSR)、二氧化碳 (CO2)、一氧化碳(CO)、氮气(N2)及水气(H2O)。
油气藏类型
低收缩原油
液态烃比重
>0.802
原始油气比 (标准米3/米3)
<178
高收缩原油
凝 析 气 湿 干 气 气
0.802—0.739
0.780—0.739 >0.739 /
178—1425
1425—12467 10686—17810 /

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1.1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少量烃类的氧、硫、 氮化合物。 其中:CnH2n+2最多。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高分子杂环烃的氧、硫、 氮化合物。 对原油的颜色、密度、粘度影响较大。 油井中的蜡=石蜡+原油+胶质沥青质+泥沙 含蜡量越高,结蜡温度越高,凝固点越高。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⑶单组分烃P-T相图的特点
①单一上升的曲线(饱和蒸气压线); ②曲线上方为液相区,右下方为气相 区,曲线上任意点为两相区; ③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共的最高压力 和最高温度点。 ④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向右下方偏 移。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用途:可以从数量上确定某一压力、温度下从油中分出的油、气量 的多少及油、气组成;判断油气藏的相态。
2.1 推导:
混合物组成已知,且 在某一压力温度下达到 平衡: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⑵单组分烃p-v相图的特点
随温度升高,由气→液时, 体积变化减小; 临界点C处:由气→液,体 积没有明显的变化。
临界点处:气、液的一切性 质(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 。其压力、体积、温度记为: Pc、Vv、tc。 当t>tc时,气体不再液化。
取1mol油气混合物,使其在 某一温度t、压力p下达到平衡: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教学课件PPT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教学课件PPT



9.6 11.8 9.5 89
5
21.8
0.15 0.26 6.4 —


——— —


— 2.35 — 148


第二节 油气的相态
相: 某一体系或系统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 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部分。
相态:物质在一定条件(温度和压力)下所处的状态。 油藏烃类一般有气、液、固三种相态
相图
油藏烃类的相态通常用P-T图研究。
亨利定律的物理意义 温度一定,气体在单位体积液体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成正比。
适用条件 ①分子结构差异较大的气液体系。 ②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40℃时不同气体在相对密度为0.873的石油中的 溶解度(卡佳霍夫,1956)
1—氮气 2—甲烷 3—天然气
2. 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因素
天然气的溶解曲线不是线性的
沥青 含硫 残碳
馏分组成(质量百分数)
%
%
% 初馏点 <200℃ <300℃
— 0.15 2.5 88
14
28
3.1 0.47 5.5 79.5
9
20
6.6 2.25 8.95 15.8 1.9
11.2
6.27 0.13 4.81 97
4.0
20.5
0.01 0.13 3.7 58
18
35
——— —
液相区 AC线以上 气相区 BC线右下方 气液两相区 ACB线包围的区域 反常凝析区 PCT线包围的阴影部分
油藏 气藏 油气藏 凝析气藏
泡点 AC线上的点,也称饱和压力点 露点 BC线上的点 临界点 C点,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临界凝析压力点 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 临界凝析温度点 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

2-1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2-1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2)温度的影响:温度↗粘度↘ (3)溶解气的影响: Rs↗粘度↘ (4)压力的影响:P<Pb,P ↗粘度↘ P>Pb,P ↗粘度↗
P=Pb,粘度最小
§2-4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一、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二、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三、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四、天然气的粘度
一、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不计分子的体积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nH2n+2 环烷烃:碳链:单键、环状链;分子式:CnH2n 芳香烃:分子中具有苯环结构。 少量其它化合物,如氧、硫、氮等的化合物:沥青、 脂肪酸、环烷酸等。
2. 石油馏分:
汽油(C4~C10); 煤油(C ~C12); 柴油(C13~C20);
11
润滑油(C21~C40);残渣(C41以上);
3. 石油的分类
不计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为弹性碰撞
PV理想 nRT
(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PV实际=ZnRT
Z= V实际 V理想
Z-压缩因子
压缩因子的物理意义?
二、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of natural gas)
定义:一定质量天然气在地下的体积与其 在地面标准状况(20℃,0.1MPa)下的体积 之比。 V
u Boi Bo
Pb
P
地面
Vs =1m3
Vs Rs
Vs Rsi
三、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Co: (Isothermal Compressibility of oil)
定义:温度一定,单位体积地层油的体积随 压力的变化率。 1 Vof Co 1 MP a V P
of
一般用某一压力区间的平均压缩系数表示, 如Pi与Pb之间: 1 Vob Vof 1 Bob Boi Co Vof Pb Pi Boi Pi Pb Vof—高压下体积

第二章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油藏包括两个部分: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

油藏流体是指油藏岩石孔隙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油藏流体的特点是处于高温高压下,特别是其中的石油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使其与地面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别。

由于地下压力温度各油藏十分不同,因此油藏中流体处于不同的相态,可能为单一液相,也可能是单一的气相,可能处于油气两相等。

油藏流体在什么压力、温度条件下出现什么相态,各相态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如何?这就是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节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一、天然气的组成及特点1、定义:1)地下采出来的可燃气体统称为天然气。

2)是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生成,并以一定压力储集在地层中的气体。

2、组成以石碏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化学组成:甲烷(CH4)占绝大部分,乙烷(C2H6),丙烷(C3H6),丁烷(C4H10)和戊烷(C5H12)含量不多。

此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少量非烃气体,如硫化氢、CO2、CO、N2、He、Ar等。

3、天然气分类1)按矿藏特点气藏气、油藏凝析气、油藏气。

2)按组成干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烷液体含量<13.5cm3。

湿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烷液体含量>13.5cm3。

富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烷液体含量>94 cm3。

贫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烷液体含量<94 cm3。

3)按硫含量净气(洁气):每m3天然气中含硫<1g。

酸气(酸性天然气):每m3天然气中含硫>1g。

4、天然气组成的表示方法重量组成体积组成,摩尔组成。

二、天然气的分子量和比重1、分子量天然气是多组份的混合气体,本身没有一个分子式,因此不能象纯气体那样,由分子式算出其恒定的分子量。

视分子量:把0ºC,760mmHg,体积为22.4ml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定义为天然气的分子量。

天然气的视分子量是根据天然气的组分和每种组分的含量百分数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天然气的组成不同,其视分子量也不同,天然气的组成相同,而各组分的百分数比不同,其视分子量也不同。

第二章 储油气层中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  储油气层中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储油气层中流体的物理性质储集岩的孔隙空间中总是储集有流体,包括天然气,石油,以及地层水。

油层流体的特点是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特别是其中的石油常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从而使处于地下的油层流体的物理性质与其在地面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伴随油藏开采的进程,油层的温度、压力要发生变化,油层流体,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相态也会随之改变,与此同时,油气组成也要改变。

另外,储油(气)层是包括岩石-油-气-水的复杂系统,其中的表面现象和毛细管效应,也与储层岩石和储集层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所以研究油气水在地下的物理性质,及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分布;对于油气勘探的评价和油、气储量的计算;对于油气田的合理开采与开发;以及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

本章将讨论油-气系统的相态特征;油(气)储集层中的天然气、石油和地层水的物理性质;地层油的高压物性研究方法;以及相态方程等内容。

第一节油层烃类的相态特征石油和天然气是多种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的混合物。

在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在同一油气藏构造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油气藏构造上,其产出物各不相同,有的只产纯气,有的则油气同产。

在油气藏条件下,有的烃是气相,而成为纯气藏;有的是单一液相的纯油藏;也有的油气两相共存,以带气顶的油藏形式出现。

在原油从地下到地面的采出过程中,还伴随着气体从原油中分离和溶解的相态转化等现象。

那么,油藏开采前烃类究竟处于什么相态,为什么会发生一系列相态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描述烃类的相态变化?按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则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可以发现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是构成相态转化的内因,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则是产生相态转化的外部条件。

因此,我们从研究油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入手,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压力温度变化时对相态变化的影响。

一、油层烃类的化学组成及烃类相态表示方法1.油层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尽管组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元素主要是碳和氢,但由它们化合而形成的烃类却种类繁多,再加上烃类与氧、硫、氮所形成的各种化合物,从而决定了地层烃类组成和性质的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m V
Mgp ZRT

pM RT
g
实际气体:
g
1


3484 . 4
gp
ZT
式中 g——天然气的密度,kg/m3;
m——天然气的质量,kg; V——天然气的体积,m3。 空气:p=0.101MPa,T=293K,则 air =1.205kg/m3; 此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为 g=1.205g; p=0.101MPa,T=273K,则 air =1.293kg/m3。
2 2
5 2 f ( pr ) 6 A 5 A 6 pr 3 ( A 4 T pr A 5 ) pr 2 ( A1T pr A 2
A3 T
2 pr
) pr
T pr
A 7 pr
2
T pr
2
[ 3 A8 pr ( 3 2 A8 pr )] exp( A8 pr )
f ( pr )
(i) (i) f ( pr )
3
f ( pr ) A5 A 6 pr ( A 4 T pr A5 ) pr ( A1T p r A 2
6
A3 T pr
2
) pr T pr pr
2

A 7 pr
3
T pr
2
(1 A8 pr ) exp( A8 pr ) 0 . 27 p pr
三、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在恒温条件下,单 位压力变化引起的单位气体体积相对变化率
Cg 1 V ( )T V p
)T nRT p
2
对理想气体: (
V g p
Cg
1 p nRT 2 p p nRT
对真实气体:
2 2 2
例:已知干气相对密度g=0.64,p=16.548MPa,T=138.9℃,计算
Z系数。
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步骤如下: ①利用式相对密度计算公式计算Tpc和ppc(或校正后的T pc和ppc)。 ②根据给定的p=16.548MPa,T=138.9℃,计算Tpr、ppr。 ③赋初值Z(0)=1,计算pr。 ④代pr入上式,分别计算f(pr )和f '(pr ); ⑤利用式计算 pr(i+1) 值并比较其结果,两者相差较小则可认为求 得了pr值。否则,重复以上计算,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⑥将满足精度要求的pr带回到式或,打印得Z=0.9232715。
K
4
K exp( X )
y g
1 .5
( 9 . 4 0 . 02 M g )( 1 . 8 T ) 209 19 M
986 1 . 8T
g
1 . 8T
g
X 3 .5
0 . 01 M
Y 2 .4 0 .2 X
在大气压下天然气的粘度
在不同的ppr下,Tpr与/1的关系
Cg
1 p

1 z Z p
四、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天然气地下体积VR与同数量 天然气在地面标准条件下体积Vsc的比值
Bg
VR V sc
4
B g 3 . 447 10
ZT p
Eg 1 Bg 2891 . 7 p ZT
膨胀系数Eg:
图2-3
Bg
- P 关系曲线
五、天然气的粘度 定义:
120 ( A
0 .9
A
1 .6
) 15 ( B
0 .5
B ) / 1 .8
4

式中 ppc-校正的后拟临界压力,MPa; T pc-校正后的拟临界温度,K; A-天然气中H2S和CO2摩尔分数之和; B-天然气中H2S的摩尔分数; -拟临界温度校正系数。
二、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式
图1-1 天然气拟临界参数
Witchery和Aziz提出了一种非烃校正方法,步骤如下: ①用查图或计算方法确定ppc 和Tpc 。 ②用式(1-17) (1-19)计算校正后的拟临界温度T pc 和ppc 。
T pc T pc
p pc p pc T pc T pc B (1 B )
M
g


yi M
=28.97g
式中 Mg——天然气的视分子量,g/gmol或kg/kmol; yi ——组分i的摩尔组成,%; Mi ——组分i的分子量,g/gmol或kg/kmol。 一般天然气视分子量约为16~18。
3.天然气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1)天然气密度 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称为天然气的密度, 用符号g表示,则
p——气体压力,MPa;
Mg——天然气视分子量; T——天然气温度,K; R——通用气体常数,R=0.008314 。
(2)天然气相对密度 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 称为相对密度,常用符号g 表示
g
g
M M
g air
g air

M
g
28 . 97
4.天然气的临界参数 有以下几种方法计算天然气拟临界参数: ①已知天然气的体积组成,可由下式计算 ppc=∑yipci Tpc=∑yiTci 式中 ppc:天然气的拟临界压力,MPa; Tpc:天然气的拟临界温度,K; yi:天然气中组分i的体积组成; pci、Tci : 天 然 气 中 组 分 i 的 临 界 压 力 (MPa)、临界温度(K),可由查表得。
③计算校正后的拟临界参数:
由式(1-13)得
T pc 206 . 54 5 . 78 200 . 76 K
由式(1-14)得
Ppc 4 . 81 200 . 76 206 . 54 0 . 042 1 0 . 042 5 . 78 4 . 67 MPa
第二章 油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油藏烃类的分类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与分离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1.气藏: 2.凝析气藏: 3.临界油气藏: 4.油藏: 5.重油油藏: 6.天然沥青矿
油藏烃类的分类
第二节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一、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1.天然气的组成表示方法 天然气所包括的烷烃系列从 CH ~ C H 。其中甲 烷含量高达70%~98%,非烃类气体有氮气、 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时还有微量稀有气体,如硫醇(RSH )、硫醚( RSK )等。 (1)天然气的组成:组成天然气的各组分在天 然气中所占数量的比率,称为天然气的组成。 (2)天然气的组成表示法:体积组成、质量组 成和摩尔组成。
④计算拟对比参数:
ppr=17.24/4.67=3.69 Tpr=361.1/200.76=1.798 ⑤查图1-2得:Z=0.88。
2.直接计算天然气偏差系数 (1)Dranchuk-Purvis-Robinson方法
Z 1 ( A1 A 2 / T pr A 3 / T pr ) p r ( A 4 A 5 / T pr ) pr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pv nRT
(2-10)
在已知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时, 可用上式求天然气的分子量: 式中 p ─ 气体压力,MPa;
v ─ 在该压力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m3;
T ─ 绝对温度, K° n ─ 气体的摩尔数; R ─ 气体常数,0.08025升0.01兆帕/度.摩尔。 2.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式 对于非理想气体,气体状态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
在任意温度、压力下的粘度

1

1
• 若有非烃类,则应进行非烃类效正。其方法是
pr
0 . 27 p pr ZT pr
A3=-0.57833 A6=-0.10489
其中
为无因次对比密度,其它符合同前。
由于上式为非线性方程,欲计算 Z 系数,可采用牛顿迭 代法。在已知ppr和Tpr的情况下,需经过一个迭代过程求 解,其公式如下:
pr
(i 1)
pr
(i)
pv ZnRT
(2-11)
3.偏差因子偏差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际占有 体积Va 与在相同条件下作为理想气体应该占有的体积Vi 之比。
Z Va Vi
Z=f(yi ,p,T)
天然气的偏差系数计算 (1)根据Standing和Katz图表确定天然气偏差系数 确定天然气偏差系数的步骤如下: ①根据已知的天然气组成或相对密度,求ppc和Tpc; ②如含有非烃(H2S和CO2),应对ppc、Tpc进行校正; ③根据给定的p、T值和ppc、Tpc值,计算ppr、Tpr; ppr=p/ppc Tpr=T/Tpc ④从图1-2上查得Z值。
4 5 12
(3)用途:1)气田分类的依据之一; 2)地面处理的重要数据 天然气的分类 (1)按矿藏特点分类
①气田气: ②油田气; ③凝析气田气 (2)按天然气的烃类组成分类:干气、湿气 (3)按天然气中酸气含量分类:净气、酸气
(2)天然气的组成表示法
天然气组成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体积组成、质量 组成和摩尔组成。 1)体积组成 在标准状态下, i 组分的体积 Vi 与总体积 V 之比值, 称为该组分的体积组成,用yi表示,即

k

Ni N
Ni
i 1
质量组成和体积组成(摩尔组成)之间可以互相换 算,换算时所用的基本公式为:
yi wi / M
i
(w
i
/ M i)
i i
wi
yiM
i
(y M
)
式中 Mi —— i组分的分子量。
2.天然气的分子量 将标准状态下(0℃,0.101MPa)下体积为22.4L天 然气所具有的质量定义为天然气的视分子量或平均分 子量,其计算公式可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