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学昆虫
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生物防治技术

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与生物防治技术草地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的重要场所,然而,草坪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会给草坪带来严重的破坏,影响其美观和使用功能。
因此,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是保护草坪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对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的有效监测,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草坪病虫害的特征和发生规律。
常见的草坪病害有地星病、红蚜和针茅白粉病等;草坪常见的病虫害有草地卷叶蛾、锯嘴跳甲和蚜虫等。
在了解病虫害种类后,可以通过观察病虫害的特征、发病程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病虫害对草坪的威胁程度。
草坪病虫害的监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实地观察。
定期巡视草坪,观察草坪的生长情况和表现病虫害的特征。
同时,还可以利用显微镜等工具对病虫害的生理特征进行观察。
此外,还可以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红外线摄像头和无人机等,对草坪病虫害进行监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及时获取草坪病虫害的信息,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依据。
针对草坪病虫害的治理,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益昆虫、微生物和植物等自然因素来对抗病虫害。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食草昆虫和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施用有益微生物来促进土壤的健康和养分的平衡。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防御机制来抑制病虫害的传播和侵蚀。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在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和生物防治技术中,科学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做好草坪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对草坪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记录。
其次,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注意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对环境的过度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施肥和浇水,使草坪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强其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总之,草地草坪的病虫害监测和生物防治技术是保护草坪的重要措施。
通过了解和监测病虫害的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林草害虫知识

林草害虫知识一、引言林草害虫是指在林业和草业中危害林木和草地生长发育的昆虫。
它们以树叶、树皮、根系或者草地上的植物为食,繁殖能力强,数量多,给林业和草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了解林草害虫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害虫,保护林木和草地的健康生长。
二、常见林草害虫1. 松毛虫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松树的针叶为食。
它们的体形较大,有长长的毛发,外形酷似毛毛虫。
松毛虫的寿命较短,但每年能产下大量的卵,对松树的损害较为严重。
防治松毛虫可以采取喷洒杀虫剂、人工捕捉等方法。
2. 毛虫毛虫是森林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主要以树叶为食,对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毛虫的体表覆盖着细长的毛发,有些种类的毛发还会释放出刺激性的毒液。
预防毛虫的方法包括清除虫卵、喷洒杀虫剂、培育天敌等。
3. 蚜虫蚜虫是草地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蚜虫繁殖能力强,数量多,很容易引起草地的蔓延。
防治蚜虫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调整草地生态平衡等方法。
4. 白蚁白蚁是森林中主要的腐木害虫之一,它们以木材为食,会造成森林的严重损失。
白蚁的口器特殊,可以分解木材的纤维素,使木材迅速腐烂。
预防白蚁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清除腐木、喷洒杀虫剂等。
5. 蚂蚁蚂蚁是森林中常见的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果实或者昆虫尸体为食。
蚂蚁会在树干上挖洞,导致树木腐烂。
防治蚂蚁可以采取喷洒杀虫剂、清除树干上的蚂蚁巢穴等方法。
三、林草害虫的危害林草害虫对林木和草地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们会直接以植物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凋萎、枝条折断甚至树木死亡。
同时,害虫还会分泌各种毒液,对植物造成伤害。
害虫的大量繁殖还会使得它们迅速占领整个林地或草地,破坏生态平衡。
四、林草害虫的防治为了防治林草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巡查林地和草地,及时发现害虫的踪迹,防止害虫大规模繁殖。
2. 混种植物:适当混种一些对害虫有抵抗力的植物,增加害虫的阻碍。
草地保护学(海大草业科学考试重点)

昆虫各个目特征总结原尾目:体微小,细长,柔软。
内口式,无眼无触角,但有一对假眼器。
前足特别长,行动时前举。
腹节12节,1-3腹节有腹足痕迹存在。
增节变态,怕光喜湿。
总结为:体微内口原尾目,独无触角举前足。
无眼却有假眼器,十二腹节增节变。
弹尾目:体小,1-3mm,长形或近球形。
色多变。
内口式、无复眼,触角丝状,4节。
腹部6节,腹部有粘管和弹跳器。
表变态。
总结为:善跳弹尾目,腹节不过六,基部有腹管,跳器有前端。
缨尾目:体小无翅,细长扁平,密被鳞片。
复眼分离,触角长丝状。
腹末1对细长尾须和1条细长中须。
腹部7-9节有成对刺突。
表变态。
总结为:前口缨尾目,触角长如丝,尾须有中须,二九泡刺突。
蜉蝣目:中型,细长柔软。
口器退化,触角刚毛状,翅膜质,前翅很大,后翅小或退化,休息是竖立在身体前面。
腹末端有2-3条细长尾须。
原变态。
总结为:朝生暮死蜉蝣目,触角如毛口若无,多节尾须两三根。
翅膀二四背上竖。
蜻蜓目:体中大型,细长,触角刚毛状,复眼大而突出。
翅膜质狭长,翅脉网状,翅痣与翅结明显。
雄虫的交配器在第二腹节腹面,而生殖孔在第九腹节。
在昆虫中,独一无二。
半变态。
总结:飞龙捕虫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
四驰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
蜚蠊目:中到大型,体宽扁,触角长线状。
前胸背板宽大,常盖及头部。
前翅复翅或短翅、无翅,足长刺毛,爬行迅速。
渐变态。
总结为:惧光喜暗蜚蠊目,盾形前胸盖头部。
体扁椭圆触角长,扁宽基节多刺足。
螳螂目:中到大型,头呈三角形,复眼发达。
前胸延长,能活动。
前足为典型捕捉足,前翅复翅。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
总结为:蜷腿祈祷螳螂目,挥臂挡车猛如虎。
头似三角复眼大,前胸处长捕捉足。
等翅目:小至中型,体柔软,多乳白色,触角念珠状。
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序相似。
多型性和社会性。
渐变态。
多型性的社会性昆虫。
总结为:筑巢白蚁等翅目,四翅相同角念珠。
工蚁兵蚁繁殖蚁,婚飞脱翅土木栖。
竹节虫目:体中、大型,前口式,体躯细长似竹,或体躯宽扁,如阔叶,称叶*。
常见牧草虫害的防治方法

常见牧草虫害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1.杀虫灯:在牧草地区悬挂杀虫灯,利用光线的诱导作用将虫害昆虫吸引到灯光源处,再通过电击、粘附等方式将其消灭。
2.挖深坑穴:将坑穴挖深并垂直,在坑底铺设凡纳滤网或净纱布,这样可以阻挡从土层深处上来的虫害昆虫,并将其困在坑穴内。
3.清除虫害部位:对于已受虫害的牧草,应及时清除虫害部位,避免虫害蔓延和扩大。
4.消毒土壤: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对牧草生长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其中的虫害昆虫及其卵。
生物防治方法:1.引入天敌:选择对害虫有一定捕食作用的天敌物种,如天牛、蝇蜂等,通过引入并繁育这些天敌来控制牧草虫害。
2.发布昆虫杀菌病原体:利用昆虫病原菌对虫害昆虫进行防治,如使用诺氏烟霉菌、白僵菌等对牧草虫害进行灭杀。
3.施用生物农药:使用对虫害昆虫有一定毒杀作用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菌制剂等,通过喷施等方式对牧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1.使用杀虫剂:在牧草上喷洒适量的杀虫剂,将其喷洒均匀,以达到杀虫效果。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安全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2.拮抗剂施用:使用能对虫害昆虫产生抑制作用的拮抗剂,如杀虫剂的拮抗剂等,通过喷洒等方式施用,以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3.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改变牧草生长环境,破坏虫害昆虫的生长条件,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方法,对于牧草虫害的防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巡视:定期检查牧草地的虫害情况,及时发现虫害昆虫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牧草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其免疫力;3.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牧草地的卫生环境,及时清除牧草地上的死叶、杂草等,减少虫害昆虫的藏匿地;4.培养健康牧草: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措施,培养健康的牧草,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5.合理使用防治方法:在使用防治方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防止虫害昆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草原保护学实验

草地保护学实验指导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使用(修订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保护研究所编写2012年3月目录目录 (I)说明 (II)实验一、草地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肉眼直接观察) (1)实验二、草地植物病原菌主要类群及其形态观察(借助显微镜观察) (4)实验三、真菌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病理学研究方法) (6)实验四、昆虫外部形态、变态和虫态观察(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 (8)实验五、昆虫主要类群观察1(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分类学) (10)实验六、昆虫主要类群观察2(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蛛形纲中的蛛目和蜱螨目)(昆虫分类学) (11)实验七、种子健康检验(人工检查、洗涤法、PDA培养) (12)实验八、草地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技术和昆虫饲养与鉴定(榆中校区病虫普查) (15)实验九、榆中校区草地植物病害调查 (18)实验十、榆中校区害虫调查 (20)实验十一、啮齿类动物外部形态观察 (22)实验十二、啮齿类动物的内部构造解剖观察 (25)参考文献 (28)说明一、总体目的:通过亲自观察,增加对草地有害生物的感性认识,达到认识有害生物的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实验要求:实验指导每人1份或2人1份;实验前阅读实验指导,熟悉实验内容;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根据实验内容,参考教材或相关资料,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报告。
每班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每组由组长负责统一领取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统一收缴,破坏或丢失责任自负。
严格考勤,缺席者无本次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统一计入学期总成绩。
不迟到、不早退。
实验台卫生由每组自己完成,实验结束后,将桌面收拾整齐,拔掉显微镜和解剖镜光源,清洗培养皿、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玻璃器材,整齐晾于实验台上,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离开。
实验室地面、超净工作台和水槽等处的卫生由班级统一安排(每次1个组,共5组),完成后请实验室管理员验收。
探索自然认识草地上的昆虫教案

探索自然认识草地上的昆虫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探索自然认识草地上的昆虫,提高他们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活动,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概念,掌握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引导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昆虫的特征和分类:a. 昆虫的特征:六足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有触角。
b. 昆虫的分类: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
2. 草地上常见的昆虫:a. 蝴蝶和蛾:盛行在花丛中,以花蜜为食。
b. 蜜蜂和黄蜂:属于社会性昆虫,有明显的社会分工。
c. 蜈蚣和蚂蚁:属于节肢动物,有复眼和触角。
3. 昆虫的生活习性:a. 交配和繁殖:昆虫通过交配繁殖后代。
b. 迁徙和种群行为:一些昆虫具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
c. 食性和食物链:昆虫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4. 昆虫与生态环境:a. 植被的传粉媒介:昆虫对植物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b. 生物防治:一些昆虫具有杀虫或防治害虫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草地上观察昆虫的生活状况,记录所见所闻。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不同的昆虫,讨论其特征和分类。
3. 制作标本:引导学生制作昆虫标本,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记录。
4. 视听资料:播放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视听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昆虫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草地上进行昆虫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昆虫和相关生活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研究所观察到的昆虫,讨论其特征和分类。
4. 制作标本: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昆虫样本,制作昆虫标本,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视听资料:播放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视听资料,扩展学生对昆虫的认识。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 种植抗性作物:选择种植对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抗性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通过种植抗性作物,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
2. 调整播期: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作物的播期,使作物易受害期与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期错开,从而减轻危害。
3. 清洁田园: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枯枝落叶等残留物集中处理,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越冬虫源。
二、物理防治1. 灯光诱杀: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同时,可配合使用色板诱杀,提高防治效果。
2. 性信息素诱捕:在草地贪夜蛾成虫期,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干扰雌虫交配,降低繁殖率。
三、生物防治1. 天敌昆虫: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茧蜂等,通过天敌昆虫的寄生和捕食作用,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数量。
2.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核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草地贪夜蛾。
这些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
四、化学防治1. 选择合适农药: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 科学施药: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采用喷雾、灌根、撒施等多种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
五、综合防治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调查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推进统防统治:积极推进草地贪夜蛾的统防统治工作,通过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施药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3. 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护昆虫小妙招

保护昆虫小妙招概述昆虫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昆虫种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保护昆虫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利益的需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和措施,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昆虫。
1. 增加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维持昆虫种群的关键。
为了保护昆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生态多样性:•种植花卉:花卉为昆虫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我们可以在园林、公园和自家庭院种植花卉,尤其是具有花蜜的植物。
这不仅可以吸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还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花园。
•保留自然草地:自然草地是许多昆虫的栖息地。
不要过度修剪草地,让其自然生长,可以提供昆虫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
•保护湿地:湿地是昆虫繁殖和成长的重要地点。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湿地,避免湿地的干扰和破坏,以维持昆虫种群的稳定。
2. 使用环保农业方法农业是昆虫最受威胁的领域之一,传统的农业方法常常依赖农药和化学肥料,对昆虫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昆虫,我们可以采用环保农业方法,如下所述:•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农业方法。
通过有机农业,我们可以减少对昆虫的杀伤,保护昆虫的生存环境。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昆虫的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例如,使用寄生虫对抗昆虫害虫,既能控制害虫数量,又不对其他昆虫造成伤害。
3.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是对昆虫最直接的威胁之一。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昆虫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较低毒性的农药:选择低毒性的农药替代高毒性的农药,将对昆虫的伤害降到最低。
•合理使用农药:使用农药时,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农药,以减少对昆虫的伤害。
4. 增加公众意识和教育保护昆虫需要增加公众的意识和教育。
以下是一些方法:•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公众演讲和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播保护昆虫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
总课时:24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草地昆虫学是草业科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
一。
3.学习并掌握牧草害虫的种类、分布、危害及防治方法。
4.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讲授与实习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
能力。
二、大纲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地昆虫学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前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草地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草地昆虫学在草业和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草地昆虫学的进展和展望。
(三)教学要求
了解草地昆虫学的发展历史,熟悉草地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和难点:草地昆虫学的概念及作用。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能够从外观上,对昆虫种类进行初步的判断,进而了解其生活方式、习性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基本构造和区分;头部的形式;头部的附器;
昆虫的胸部:胸部的基本构造;翅;
昆虫的腹部: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尾须;
昆虫的体壁:体壁的基本构造和特性;体壁的衍生物;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三)教学要求
1. 掌握草地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体壁的基本构造。
2. 掌握昆虫纲的特征。
3. 了解草地昆虫的口、眼、翅的各种形态。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草地昆虫的头部形态特征和附器,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翅的功能和类型。
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
教学建议:结合模型进行讲解,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章昆虫内部器官解剖与生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内部器官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为进一步学习昆虫生态学、生物学、害虫预报和防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昆虫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位置
昆虫的消化系统:前肠、中肠、后肠、食物的消化;
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气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管呼吸及其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分泌系统:昆虫的内激素和外激素;
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神经传导;
昆虫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受精和交配;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位置;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
统,受精和交配;
2.了解气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管呼吸及其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位置,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难点: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
激素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教学建议:结合解剖模型进行讲解,配合实验进行实物观察,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史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为其在害虫控制昆虫的利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殖、幼体生殖;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年生活史及世代:生活史;休眠和滞育;
昆虫的主要习性: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昆虫的趋性;昆虫的假死性;昆虫的群集性和迁移性;拟态和保护色;
(三)教学要求
1.掌握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殖、幼体生殖的表现形式
2.掌握昆虫的变态过程和特点;掌握昆虫的个体发育时期的特点及规律
3.了解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昆虫的生殖方式和昆虫的习性。
难点:昆虫的习性。
教学建议: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结合实践教学,逐步了解各类草地昆虫的特殊习性和生活特点。
第四章昆虫生态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学特性以及昆虫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内容
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
昆虫的地理分布: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我国昆虫的地理区划;
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境;分布区和为害区;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三)教学要求
1.掌握温度、湿度、光、土壤湿度等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2.了解昆虫的地理分布区划。
3.理解昆虫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气象因子中温度因子、湿度因子的作用特点,土壤因子中温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难点:。
昆虫群落生态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草地害虫调查方法及预测预报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调查方法,并在实践进行应用。
(二)教学内容
害虫调查的一般原理:调查方法、取样方法、取样单位、调查时间、统计与计算;
草地昆虫的调查:区系调查:种类的组成,优势度的概念及数量级;数量调查:夹日法,统计洞口法,开洞封洞法和标志回收法;生态调查:繁殖,雌性周期,雄性周期;食性和食量的调查:集中经典的方法;灾害情况调查:抽样、填图、测算、估计与评价。
害虫的预测预报:预报的类别、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草地害虫的调查方法、取样方法、取样单位、调查时间、统计与计算。
2. 掌握区系调查的内容极其一般方法。
3. 了解害虫预报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草地害虫的调查方法、区系调查、生态调查。
难点:草地害虫的预测预报。
第五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为指导工作时间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植物检疫:范围、对象、步骤;
农业防治:合理利用、保护草地;耕作制度;合理施肥;播种、收获期与收获方法;
植物抗虫品种的选育:
物理及机械防治方法:器械扑杀、诱杀、温湿度的应用;
生物防治:食虫昆虫的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应用;其他动物的应用;昆虫不育原理的应用;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保幼激素的应用;性外激素的应用;
化学防治法:农药;杀虫剂;杀虫剂的药效试验;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了解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农业防治方法、陕甘宁物防治方法的应用,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
难点:正确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
教学建议:害虫的防治是一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的发展和应用,与科学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国际国内的研究,讲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六章昆虫分类学
(一)教学目的
在普通动物学的学习基础之上,重点了解草地昆虫的分类系统,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工程中,鉴定昆虫种类,命名和分类建立基础。
(二)教学内容
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昆虫的分类系统: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有翅亚纲:外翅类;内翅类;
草地昆虫重要各目概述: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膜翅目;
双翅目;蜱螨目;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目的形态特征
2. 各科昆虫的形态特征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各目的形态特征。
难点:各目的形态特征。
教学建议:结合本地区草地昆虫的存在状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述。
第七章天然草地害虫
(一)教学目的
在普通动物学的学习基础之上,重点了解草地昆虫的分类系统,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工程中,鉴定昆虫种类,命名和分类建立基础。
(二)教学内容
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昆虫的分类系统: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有翅亚纲:外翅类;内翅类;
草地昆虫重要各目概述: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脉翅目;膜翅目;
双翅目;蜱螨目;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目的形态特征
2. 各科昆虫的形态特征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各目的形态特征。
难点:各目的形态特征。
教学建议:结合本地区草地昆虫的存在状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述。
三、学时分配
四、主要参考书目
宋恺,刘荣堂等.草原保护学,第一分册,草原啮齿动物学.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7.
郭全宝,江诚信、邓址;中国鼠类及其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五、主要编写人员
鞠晓峰草业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