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鉴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句意味深远的古语,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规矩,有秩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规矩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规矩的个人和社会,就像没有了方圆,生活变得渐渐地无法无天。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规矩一直都被视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
它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也是对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
没有规矩,社会就会失去秩序,生活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教导子女遵守家规家纪,是培养孩子遵守规矩的重要途径。
从小培养孩子们守纪律、守规矩的观念,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懂得遵守规矩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遵守规矩,不仅可以维护家庭和睦,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律,自尊和自爱。
在学校中,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也是培养学生遵守规矩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们在这里接受知识的也需要接受规矩的教育。
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校的管理制度都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在校园内外成为遵纪守规的好学生。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规矩,才能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社会中的规矩包括法律法规、社会习惯和文明礼仪等,这些规矩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和标准。
一个人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才能融入社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否则,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在生活中,遵守规矩既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责任。
遵守规矩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更加理性和成熟。
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只有遵守规矩,人们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遵守规矩,就是在向社会和他人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换一个角度来看,规矩也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律。
不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不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一句中国古代的谚语,它强调了规则和规范的重要性。
这句话中的“规矩”指的是规则、标准或规范,而“方圆”则代表了完美、圆满或完整。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规则和规范,就无法达到完美或圆满的状态。
这句谚语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个人生活、社会行为和组织管理等。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没有规矩,人们可能会变得放纵自己,失去自律和责任感。
而在社会行为中,如果没有规则和法律的约束,社会秩序将会混乱,人们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在组织管理方面,规矩同样重要。
一家企业或机构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员工可能会各行其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目标无法实现。
总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组织,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规范来指导行为,确保秩序和稳定。
只有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达到圆满的状态。
无规矩不成方圆

若生活没有圆面积,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我们要说的是
不是表面的上圆,而是深刻的圆。生活中若没有圆,没有一 个规则,一个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的会怎样? 社会又怎样?人与人又怎样?国与国又怎样?也许我们很多 人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或是根本没过这种问题,只是每 天按照自己的方式而生活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制度国家 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但得依靠一个规矩处事,作为 行为准则和标准。有一套制度,有一套规章,有一套做事处 事的程序规范。那就是一种法律,那就是一种圆满完成。法 律是唯一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准则。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人人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无规矩不成方圆
Hale Waihona Puke 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
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 方圆。” 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 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 不成方圆的” 示例:这样做有~的感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规则等;规、矩,校正圆 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 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 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 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 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 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 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 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 凳必备的角尺
揭示道理
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 守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 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 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大到国 小到邻里间的日常相处,无时无刻不受到法律,约束。约束 这就是一种圆。历史上没有一种单纯依靠法律和道德教化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坚持依法治 国,同时也要大力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既要公民自觉遵守 社会公德,做到文明诚信,同时也通过加强和完善的法律制 度建设,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把自己和他律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才会圆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的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没有规矩就无法建立方圆。
方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完善和和谐的象征,而规矩则代表着秩序和规范。
这句话的含义是,缺乏规范和秩序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与完善。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天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引导和培养。
在他的哲学中,规矩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的基石。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
规矩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可以使社会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没有规矩,人们的行为就无法被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
规矩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着正义、公平、诚实和善良的方向发展。
在个人层面上,规矩也是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的重要工具。
遵守规矩可以帮助个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只有通过遵守规矩,个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孟子的这句名言提醒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和个体,我们应该遵守规矩,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循社会规范,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
谐发展。
只有在有规矩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方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什么意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什么意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汉语词汇,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上》。
[1] 这是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
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经》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1)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2)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岁比孔子小,比墨子大。
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
(3)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事迹见于《左传》、《礼记》、《国语》等。
(4)六律: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律、阳律两部分,各有六种音,六律即阳律的六音,分别是太簇、姑洗、获宾、夷则、无射、黄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成语解释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成语解释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标准发音】: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繁体写法】: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什么意思】:规:圆规;矩:曲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成语接龙】:进可替不→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圆冠方领
【用法分析】: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矩① jǔ 矩形;② ju 规矩。
【出处说明】: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经典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经典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经典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
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经》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无规矩不成方圆翻译

无规矩不成方圆翻译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ú guī jǔ bù ch éng fāng yuán。
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上》。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
不过,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
“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
“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
中国有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说的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简单的的事例加以说明。
如有些人就不明白,就拿乱占交通要道的事情来说,就是有人不顾交通要道的划分,不守规矩,自行其是,乱闯交通要道,不仅阻碍他人出行,还有可能也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没有交通法则,事情就不会圆满。
假若生活没有圆面积,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我们要说的是不是表面的上圆,而是深刻的圆。
生活中若没有圆,没有一个规则,一个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的会怎样?社会又怎样?人与人又怎样?国与国又怎样?也许我们很多人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或是根本没过这种问题,只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方式而生活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鉴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大意】
孟子说:“就算是有离娄那样的好眼力,有鲁班那样的好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就算是有师旷那样好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就算是有尧、舜的道义,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
【注释】
离娄:相传是黄帝时期的人,目力极强,能在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
公输子:即鲁班,春秋末年的能工巧匠。
规矩:规,圆规,画圆形的工具。
矩,曲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盲人乐师。
六律:即古代乐器的音调标准。
五音: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启示录】
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常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如果我们只顾自己,任意而为,彼此间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只有按照规矩办事,树立守纪律的意识,才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