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2)
口腔综合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部2005年口腔综合(硕士)一、口外部分(共40 分)1、选择(每题1 分,共19 分)1)室性心律失常病员首选的局麻药是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C、的卡因D、布比卡因E、卡波卡因2)口内注射法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器应A、放在同侧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呈45°角,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合面1cm 并与之平行;B、放在对侧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呈45°角,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合面1cm 并与之平行;C、放在同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合面1cm 并与之平行;D、放在对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合面1cm 并与之平行;E、放在对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放在左右中切牙之间,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合面1cm 并与之平行;3)对于拔牙创的处理,不正确的方法是A、拔除乳牙残根后彻底搔刮牙槽窝B、压迫缩小扩大的牙槽窝C、撕裂的牙龈组织应给予缝合D、与骨膜牙龈相连的骨折片应复位保留E、挂净拔牙创内的肉芽及碎片4)以下哪种情况应暂缓拔牙A、高血压血压控制在160/100Hg 以下B、妊娠第4、5、6 月C、糖尿病的血糖8.0mmol/L,尿糖(+),无酸中毒D、急性智齿冠周炎伴嚼肌间隙感染E、甲亢治疗后心率低于100 次/分5)下列间隙感染首先表现为张口困难的有:A、翼下颌间隙B、眶下间隙C、下颌下间隙D、口底蜂窝织炎E、舌下间隙6)嚼肌间隙感染,若未及时引流或引流不彻底,最常引起的并发症为A、败血症B、脓毒血症C、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D、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E、下颌升支中央性骨髓炎7)治疗颌骨骨折的基本标准是:A、解剖复位B、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C、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D、保证良好的咀嚼功能E、保证良好的语言功能8)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有昏迷史,清醒一段时间后出现头痛加剧,不安,进而嗜睡,再次进入昏迷,应首先考虑A、脑震荡B、脑挫裂伤C、蛛网膜下水肿D、硬脑膜外水肿E、脑水肿9)口腔颌面部贯通伤,应先缝合A、颈部的伤口B、皮肤的伤口C、面部的伤口,以保证美观容颜的恢复D、与口、鼻及上颌窦相通的创口E、肌层,以保证面部肌肉的连续性,恢复表情功能10)为防止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的术后复发,手术应A、完整摘除囊肿B、追踪瘘管到舌骨表面结扎C、囊肿在舌骨表面剥离干净D、切除囊肿及舌骨中段,并妥善处理舌骨以上部分E、以上都不对11)原位癌是指12)环磷酰胺细胞类可引起明显的骨髓抑制,应定期复查血象,当白细胞降到一下水平时应停药。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面外形
面观
面外形为斜方形
颊侧近远中轴面角的对比
面观
• 颊侧近中轴面角: 锐角
• 颊侧远中轴面角: 钝角
各个牙尖的大小
面观
近中舌尖> 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斜嵴
面观
近中舌尖与远中 颊尖在 面中央 斜行相连,构成 斜嵴
窝的深度
面观
中央窝的深度> 远中窝的深度> 近中点隙的深度
近远中窝的位置
邻面观
近、远中面比较
• 近中面宽大平坦 • 远中面狭小且圆突
邻面观
颊、舌牙尖的高度对比
近中颊尖> 近中舌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邻面观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落差
• 近中边缘嵴高 • 远中边缘嵴低
邻面观
邻接点的位置
近中邻接点高,远中邻接点低
邻面观
轴嵴走向
邻面轴嵴走向
邻面观
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侧
舌面观
第五牙尖
在舌侧近中轴面角 有第五牙尖的约占 40%。
舌面观
牙颈线
舌侧牙颈线较平
舌面观
舌轴嵴
舌侧有舌轴嵴
舌面观
邻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近中面
远中面
牙冠外形
牙冠外形为梯形
邻面观
颊、舌侧缘的对比
• 颊侧缘较直,在颈 1/3处较突出
• 舌侧缘在接近中 1/3处突出
邻面观
缘外形
缘均成M形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牙体形态特征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 面观
牙体解剖生理习题

打印本页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一、A11、上颌双尖牙与下颌双尖牙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上颌双尖牙的牙冠靠近牙体长轴B.下颌双尖牙的牙冠略偏牙体长轴颊侧C.下颌双尖牙的牙冠方圆D.上颌双尖牙的牙冠较窄长E.下颌双尖牙多位扁圆单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因此B错误。
2、下颌侧切牙与上颌侧切牙的区别中哪点是错误的A.下颌侧切牙唇面较平B.下颌侧切牙边缘嵴较明显C.上颌侧切牙唇面较圆D.下颌侧切牙为扁根E.邻面观上颌侧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中央凹陷成窝,而下颌切牙舌面无明显的边缘嵴,舌窝浅而不显著。
下颌中切牙:全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辨左右,边缘嵴较明显。
3、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的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上颌侧切牙唇面较窄小、圆突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C.上颌侧切牙切缘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D.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似锐角E.上颌侧切牙根长与冠长相近【答案解析】:上颌侧切牙切嵴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似于远中面连续。
上颌侧切牙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特点是体积稍小,形态窄而长。
与上颌中切牙形态的主要区别:(1)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舌面的边缘嵴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并延续到根面。
(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比中切牙距切角远。
(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4、下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可见近中面沟B.唇面五边形C.颊尖明显大于舌尖D.可见横嵴E.牙冠舌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5、上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可见近中面沟B.唇面五边形C.颊尖偏近中D.颊侧宽于舌侧E.(牙合)面六边形【答案解析】:上颌第一前磨牙面外形轮廓为显著的六边形。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一、名词解释1.轴嵴:在牙体的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位于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位于后牙颊、舌面者分别称为颊、唇轴嵴。
2.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3.楔状隙:4.斜嵴:面上的两条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此斜嵴是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解剖特征。
5.邻间隙: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其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骨,正常情况下该间隙为龈乳头所充满6.覆: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7.覆盖: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8.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
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9.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10.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11.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12.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
磨牙外形(本)

(2)类三尖型: 颊面宽大,舌面小于颊面,依远中舌尖退化程度不 同,又分三种类型:
1)远中舌尖虽退化仍占据舌侧较小的位置。 2)远中舌尖虽退化显著仅占舌侧远中很小的位 置。 3)远中舌尖全部退化呈典型的三尖牙冠形。 牙合面:圆三角或方三角形,近远颊尖相等,近舌 尖特大或1个舌尖而圆突,斜嵴不清楚或消失,中 央窝,发与沟形态分布不规则,副沟多。
上颌第一磨牙在上颌磨牙中体积最大,由5个面、4 个牙尖、3个牙根组成。
•呈梯形,近远中径>牙合颈高度,牙合1/3处最宽,牙颈1/3窄 •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突 •牙合缘由两颊尖的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近 中颊尖的颊轴嵴较远中颊尖颊轴嵴突,两侧斜面平,无发育沟。两 颊尖间有颊沟,与颊轴嵴平行或偏远中达中1/3处,末端有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1/3处。颈曲线低平,有时在颈曲线的中间有根向突 起或釉珠(可位于根分叉处)。
牙根:
3根,分叉较小,偶见近颊根和舌根或两颊根融合为一根。 根颈1/3横剖面:长椭圆形。
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 (1)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宽度为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 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近中颊轴 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 (3)舌面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远中舌尖 更少,极少有第五牙尖
2.牙根
双根,扁圆而厚,分叉度小。 两根融合成一锥形根; 两根颊侧部分融合,舌侧仍 分叉的所谓“马蹄根”,牙根 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 极小可近中根分成近颊、近 舌2根的3根者。
(六)下颌第三磨牙
特点: 1)形态、大小、位置均可发生变异,尤以牙的阻生最常见。 2)五尖者类似下第一磨牙。 3)4尖者类似下第二磨牙。 4)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均在中1/3,牙合面缩小似球形。 5)牙合面尖、嵴、窝不清晰,副沟多 6)牙根:数目、大小不一、形态多变异,常融合或锥形,也有 分叉成多根,细小,弯曲,肥大等。
牙体解剖生理习题

打印本页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一、A11、上颌双尖牙与下颌双尖牙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上颌双尖牙的牙冠靠近牙体长轴B.下颌双尖牙的牙冠略偏牙体长轴颊侧C.下颌双尖牙的牙冠方圆D.上颌双尖牙的牙冠较窄长E.下颌双尖牙多位扁圆单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因此B错误。
2、下颌侧切牙与上颌侧切牙的区别中哪点是错误的A.下颌侧切牙唇面较平B.下颌侧切牙边缘嵴较明显C.上颌侧切牙唇面较圆D.下颌侧切牙为扁根E.邻面观上颌侧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中央凹陷成窝,而下颌切牙舌面无明显的边缘嵴,舌窝浅而不显著。
下颌中切牙:全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离体后难分辨左右,边缘嵴较明显。
3、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的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上颌侧切牙唇面较窄小、圆突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C.上颌侧切牙切缘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D.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似锐角E.上颌侧切牙根长与冠长相近【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上颌侧切牙切嵴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似于远中面连续。
上颌侧切牙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特点是体积稍小,形态窄而长。
与上颌中切牙形态的主要区别:(1)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舌面的边缘嵴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并延续到根面。
(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比中切牙距切角远。
(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4、下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可见近中面沟B.唇面五边形C.颊尖明显大于舌尖D.可见横嵴E.牙冠舌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5、上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可见近中面沟B.唇面五边形C.颊尖偏近中D.颊侧宽于舌侧E.(牙合)面六边形【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颌第一前磨牙面外形轮廓为显著的六边形。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萌出顺序
通常是最先萌出第二磨牙, 然后是第一磨牙,最后是 第三磨牙。
萌出特点
上颌第一磨牙的萌出过程 相对缓慢,且萌出时通常 伴随着一定的不适感,如 牙龈肿痛、发热等。
替换特点
乳牙脱落
恒牙替换
上颌第一磨牙的萌出通常伴随着乳磨牙的 脱落,这是儿童换牙期的正常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颌第一磨牙逐渐替换 原有的乳磨牙,完成恒牙列的建立。
牙周膜
牙周膜是牙齿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具有连接牙齿与牙槽骨、传递牙齿负荷和 维持牙齿位置的作用。
牙周膜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能够缓冲牙齿受到的冲击,并维持牙齿的 稳定性。
牙周膜受到损伤或炎症影响时,会导致牙周膜变薄或增厚,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
牙槽骨
牙槽骨是包围和支撑牙齿的硬组 织,具有保护牙齿和维持口腔形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面有两条边缘 嵴,分别为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 两者之间形成近远中间隙。
发育沟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面有两条发育 沟,分别为颊发育沟和舌发育沟,两 者之间形成颊舌间隙。
03
牙根形态
单根形态
总结词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具有一个较长的单根,根尖呈圆锥形。
详细描述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只有一个主根,该根较长且较为粗壮,有助于承受较大的咀 嚼力。根尖呈圆锥形,即根尖逐渐变细,这种形态有助于牙齿的稳固性。
舌窝
舌窝是上颌第一磨牙舌面的重要特征, 其深度和宽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 异。
边缘嵴
上颌第一磨牙的舌面有两条边缘嵴, 分别为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两 者之间形成舌间隙。
颈缘线
上颌第一磨牙的舌面颈缘线呈弧形, 位于舌窝的近中边缘嵴处。
近远中面形态
近远中面形态
口腔解剖学题库

口腔解剖学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口腔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髁突:又称为髁状突或关节突。
髁突上端膨大有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盘相邻。
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至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翼从上颌结节:上颌体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成为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附着处。
颏孔: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骨孔,称颏孔。
牙槽嵴:牙槽窝入口的边缘。
下颌孔:下颌升支内侧面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开口朝向后上方,向下通入下颌管。
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深窝。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成为固有牙槽骨,包被于牙周膜周围,因骨面上有许多小孔,又称筛状板。
第四章前牙: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成为前牙。
牙列: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和规律紧密地排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个弓形整体,称为牙列。
髓腔:牙本质内部有一容纳牙髓的腔隙称为髓腔。
根干:多牙根的未分叉部分称为根干或根柱。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其冠部表面覆盖牙釉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覆盖,不如牙釉质坚硬。
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称槽生牙。
临床牙冠:指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龈缘为界。
解剖牙冠:指牙体表面有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恒牙列期: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12-13岁以后,乳牙已全部被恒牙所替代,称为恒牙列期。
乳牙列期: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至6岁左右,口腔内只有乳牙,称为乳牙列期。
第五章牙尖:尖牙的切端及后牙合面上的近似椎体形的显著突起成为牙尖。
中线: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称为中线。
横嵴:两个相对牙尖的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细长的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
斜嵴:牙合面上斜行相对的两条三角嵴相连形成的长条状隆起,称为斜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观
近中窝在中轴上 远中窝偏向舌侧
边缘嵴的清晰度
面观
近中边缘嵴较远中边缘嵴清晰锐利
边缘嵴的长度
面观
近中边缘嵴长 远中边缘嵴短
牙根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
舌面
近中面
远中面
根尖的走向
牙根
所有根尖都偏向远中
根尖的方向
牙根
根尖略内聚
根分叉处
牙根
• 近中根分叉处的起源比远中高 • 近中根分叉处比远中根分叉处更偏向舌
邻面观
近、远中面比较
• 近中面宽大平坦 • 远中面狭小且圆突
邻面观
颊、舌牙尖的高度对比
近中颊尖> 近中舌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邻面观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落差
• 近中边缘嵴高 • 远中边缘嵴低
邻面观
邻接点的位置
近中邻接点高,远中邻接点低
邻面观
轴嵴走向
邻面轴嵴走向
邻面观
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舌面观
第五牙尖
在舌侧近中轴面角 有第五牙尖的约占 40%。
舌面观
牙颈线
舌侧牙颈线较平
舌面观
舌轴嵴
舌侧有舌轴嵴
舌面观
邻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近中面
远中面
牙冠外形
牙冠外形为梯形
邻面观
颊、舌侧缘的对比
• 颊侧缘较直,在颈 1/3处较突出
• 舌侧缘在接近中 1/3处突出
邻面观
缘外形
缘均成M形
侧
面外形
面观
面外形为斜方形
颊侧近远中轴面角的对比
面观
• 颊侧近中轴面角: 锐角
• 颊侧远中轴面角: 钝角
各个牙尖的大小
面观
近中舌尖> 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斜嵴
面观
近中舌尖与远中 颊尖在 面中央 斜行相连,构成 斜嵴
窝的深度
面观
中央窝的深度> 远中窝的深度> 近中点隙的深度
近远中窝的位置
颊面观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
• 近中邻接点高 • 远中邻接点低
颊面观
牙颈部的宽度
牙颈部的近远中径 显著变窄
颊面观
舌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牙冠外形
外形为倒梯形
舌面观
与邻面的衔接
近中缘及远中 缘与邻面的界 线不显著
舌面观
舌沟
二个舌尖之间有舌沟 偏向远中位置
舌面观
牙尖高度
• 近中舌尖较高 • 远中舌尖较低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 面观
五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面观
颊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牙冠外形
牙冠外形为: 梯形
颊面观
牙尖高度
能目测到3个牙尖 近中颊尖> 近中舌尖> 远中颊尖
颊面观
牙冠的长、宽比例
牙冠宽度> 牙冠长度
颊面观
缘外形
缘成宽大的M形
颊面观
近、远中根冠连接特征的对比
• 近中缘较平直 • 远中缘圆突 • 远中邻面突度大
颊面观
颊沟
颊侧两个牙尖之间 有颊沟
颊面观
牙颈线
• 牙颈线大致水平 • 在根分叉部有根间
突起
颊面观颊轴嵴颊侧来自颊轴嵴颊面观近远中轴面角
• 近中轴面角锐利 • 远中轴面角圆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