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89831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8.png)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主观判断、盲目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区域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国民收入的不平均导致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广泛多样性,高、中、低端旅游产品常常 复合存在与同一区域,相互制约,限制区域发展
当前资金缺乏的局面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博敖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区域的分流作用
50% 40% 30% 20% 10%
0%
法国 西班牙 美国
-10%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中国香港
背景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近年来进 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 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未来十年旅游行业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旅游产业研究——海南省旅游发展背景
背景研究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海南省建成中国旅游名省、强省, 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岛度假休 闲旅游胜地。
位于东亚和太平洋旅游板块的中心位置,有自全区 各旅游客源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到这里的 旅游客流;
开辟了极多的国际航空线路,交通可进入性十分便 捷;
当地特色:打开心灵之门的草裙舞; 世界一流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背景研究
旅游产业研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例
城市综合背景研究——三亚市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背景研究
向东发展方向 向西发展方向 向北发展方向
受地形和机场的限制, 城市可拓展和发展方向 (向西和向北)与城市 主导产业的扩散方向 (向东)不一致,由于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城 市产生了向东部跨越发 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经济的升级, 对三亚市城市空间发展 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研究
海棠湾旅游资源以热带滨海自然旅 游资源最为突出,海湾、沙滩、蜈 支州岛、椰子州岛、南田温泉等都 是品质较高的景观资源,且大部分 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些资源是 海棠湾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书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1.1规划背景 (2)1.2规划范围 (2)1.3规划期限 (2)1.4规划目标 (2)1.5规划原则 (2)1.6规划依据 (3)第二章概况 (4)2.1区位 (4)2.2现状基本数据 (4)2.3自然状况 (4)2.4人文状况 (5)2.5资源条件 (5)2.6小结 (5)第三章定位及发展战略 (6)3.1总体定位 (6)3.2旅游产品定位 (6)3.3总体形象定位 (7)3.4空间模式定位 (7)3.5发展目标 (7)3.6发展战略 (8)3.7人口规模 (8)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9)4.1场地现状 (9)4.2规划原则 (9)4.3规划用地布局 (10)4.4居住用地规划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3)5.1现状条件 (13)5.2规划原则 (13)5.3对外交通 (13)5.4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13)5.5公共交通 (14)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15)6.1现状及问题 (15)6.2规划原则 (15)6.3规划用地结构 (15)6.4规划用地布局 (15)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7)7.1现状条件 (17)7.2规划原则 (17)7.3规划构思与结构 (17)7.4规划要点 (17)第八章城市设计及景观系统规划 (19) 8.1现状条件 (19)8.2规划原则 (19)8.3景观设计框架 (19)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21)9.1以政府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9.2以市场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第十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22) 10.1给水规划 (22)10.2排水规划 (23)10.3电力工程规划 (25)10.4电信工程规划 (27)10.5燃气工程规划 (28)10.6环境保护规划 (29)10.7环境卫生规划 (29)10.8防灾规划 (30)第十一章开发管控措施 (34)11.1开发单元划定 (34)11.2总体管控规则 (34)11.3单元管控规则 (36)第十二章实施措施 (50)12.1安置区规划 (50)12.2就业与人才工程 (50)12.3旅游人文环境建设 (51)12.4营销与推广 (51)12.5效益评价 (51)附表一:海棠湾区域一级开发划界建议表 (52)附表二:海棠湾规划道路一览表 (54)附表三:海棠湾规划公园一览表 (56)第一章导言1.1规划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中国数家大型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海棠湾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式展开。
海棠湾分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概述PPT(共-93张)精选全文

滕桥 林旺
村庄的搬迁:
南部:保留安置地块内村
庄及周边部分村庄。 安置人口:5455人,拆迁地 89.38公顷
中 部 : 保留林旺集镇
及周边部分村庄。 安置人口:11372人,拆 迁用地129.07公顷
北 部 : 保 留 高 速 公 路
以北的村镇及部分具有本 土文化特色的小渔村。 安置人口:4094人,拆 迁用地167.12公顷
C、盈科第三轮调整方案
7.27提出的方案(阿特金斯)
➢ 提出了两个划地方案,区域总用地约17平 方公里,海岸线约6公里。
➢ 划界相对完整,兼顾滨海与腹地区域
• 主要问题: • 划地边界存在
不确定性; • 总用地较大;
盈科7.27提出的方案(易道公司) Summary:
Total Land Area: 2100 Ha Preserved Open Space: 600Ha Developable Site Area: 1500 Ha
• 。。。。。 总体开发单元管控包
空间管制规划
• 禁止建设区47.17平方公里,占 总用地的47.75%
• 开发建设条件综合评价确定的“不可建设地区” 为基础,增加为满足生态结构完整性而划定的 生态廊道以及其它规划中判定不可建设的地区。
• 一级限制建设区10.31平方公里, 占总用地的10.44%
• 顶级酒店带
• 海洋公园
• 国家海洋大学 • 国家海洋公园
• 国际游艇港
视廊与建筑高度控制
• 建筑高度确定为五级控制区, 从9米以下到30米以下。设 立高度特别控制区。
人口规模与建设总量控制
总人口:25万人 总用地面积:98.7平方公里
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MDS ARCHITECTUREDSA ARCHITECTS INTERNATIONAL2007.12.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第2条规划依据...................................................................................................................................................第3条功能定位...................................................................................................................................................第4条规划原则...................................................................................................................................................第5条规划期限...................................................................................................................................................第二章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6条总体结构...................................................................................................................................................第7条功能布局...................................................................................................................................................第三章发展规模 ..........................................................................................................................................................第8条人口规模...................................................................................................................................................第9条用地规模...................................................................................................................................................第10条建筑容量...................................................................................................................................................第四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11条居住用地...................................................................................................................................................第12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13条绿化用地...................................................................................................................................................第14条道路广场用地...........................................................................................................................................第15条市政设施用地...........................................................................................................................................第16条水域及其他用地.......................................................................................................................................第17条空间管制...................................................................................................................................................第18条近期建设...................................................................................................................................................第19条土地使用兼容性.......................................................................................................................................第五章开发强度规划 ..................................................................................................................................................第20条建筑高度控制...........................................................................................................................................第21条开发强度控制...........................................................................................................................................第22条地块变更原则...........................................................................................................................................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23条综合交通规划策略...................................................................................................................................第24条规划原则...................................................................................................................................................第25条道路交通系统...........................................................................................................................................第26条交通设施...................................................................................................................................................第27条交通组织...................................................................................................................................................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28条供水 ..........................................................................................................................................................第29条排水 ..........................................................................................................................................................第30条燃气 ..........................................................................................................................................................第31条供电 ..........................................................................................................................................................第32条通信、邮政...............................................................................................................................................第33条环卫 ..........................................................................................................................................................第34条 市政设施设置要求 (9)第八章 防灾规划 (9)第35条 消防 ........................................................................................................................................................................................................................................................................................................ 9 第36条 易燃易爆设施 . (9)第37条 消防管网 (10)第38条 消防取水 .............................................................................................................................................................................................................................................................................................. 10 第39条 消防通道 . (10)第40条 抗震标准 (10)第41条 抗震疏散 .............................................................................................................................................................................................................................................................................................. 10 第42条 减灾防护 . (10)第43条 防风工程 (10)第44条 人防工程 .............................................................................................................................................................................................................................................................................................. 10 第45条 防洪标准 . (11)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 (11)第46条 规划原则 .............................................................................................................................................................................................................................................................................................. 11 第47条 绿地系统组成 .. (11)第十章 城市设计 (12)第48条 城市设计原则 ...................................................................................................................................................................................................................................................................................... 12 第49条 总体城市设计 .. (12)第50条 滨水界面控制 (12)第51条 道路景观控制 ...................................................................................................................................................................................................................................................................................... 12 第52条 公共开敞空间控制 (12)第53条 建筑形体与色彩控制 (13)第54条 广告与标识物的控制 .......................................................................................................................................................................................................................................................................... 14 第55条 无障碍设计 (14)第十一章 竖向设计 (14)第56条 道路竖向设计 ...................................................................................................................................................................................................................................................................................... 14 第57条 场地竖向设计 .. (14)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亚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_84PPT

实、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有效操作平台,更是城市政府平
衡多方利益、最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多赢,保障海棠湾健 康持续开发的主要支点。
2)分区规划编制中的五个问题:
总体定位与定量深化 统筹核心项目功能 统筹基础设施与配套 统筹整体景观形象 控制与协调各利益主体
➢ 市场格局:从欧美
为主变成欧洲、亚太 、美洲三足鼎立的态 势。
➢ 旅游模式:散客旅
游、地区性旅游、中 程旅游将成为主体。
•两个需求——国内度假旅游的需求特征
➢ 需求旺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高速上升。 ➢ 档次提高——高端豪华旅游市场逐渐形成,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 ➢ 模式转变——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 ➢ 类型多样——融合传统的、现代的和国外元素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 体验深化——提供人们娱乐性、独特性、冒险性和具有刺激性经历的深度体验型产
喜来登03年开业,04年 收入突破1亿,05年收 入突破2亿,上缴税收 突破1千万,06年预计 收入2.6亿。
星级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酒店数量
17 29 117
客房数量(间/套) 平均客房数(间/套)
6374
354
6077
210
11271
97
占总量比例
26.9% 25.6% 47.5%
•六大趋势——旅游房地产市场趋势
•80% •75%
•五一
•初夏
•70%
•50%• 夏季
•45%
• 盛夏 •40%
•酷暑 •30%
• 夏季 •暑假 •50%
•夏季 •45%
•月
份
关注实施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三亚海棠湾风貌规划实践引发的思考

u r b a n d e s i g n t o 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c o r p or a t e d i n t o p l a n n i n g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i n k i n g a n d p r a c t i c i n g o f S a n y a H a i t a n g B a y s c e n i c
实 施 的 管 理 语 言 可 以 说 城 市 设 计 导 则 是 理 想 和 “ 现 实 之 间 的 重
建筑种
类 多 样 .这 为 城 市 形 象 整 体 塑 造 提 供 了 良 好 机 遇 .同 时 也 给 建 设 管 理 带 来 了 挑 战— — 个 别 建 筑 单 体 过 于 突 出 .建 筑 与 环 境 不 能 充 分 协 调 、公 共 空 间
Ab s t r a c t No wa d a y s C h i n a ’ S c i t y d e v e l o p me n t n o t o n l y c a l l s f o r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e l a b o r a t e u r b a n d e s i g nb u t a l s o s e t s h i g h e r r e qu i r e me n t s f o r
gui del i n es ,an al ys es t he de s i gn gui del i ne s i m pl e me nt a t i on s t a t us i n Chi na ’ S c i t y pl ann i ng ma na gem en t s y s t em 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项目策划报告及原方案

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项目策划报告及原方案目录1. 项目策划报告总览 (2)1.1 项目概述 (3)1.2 项目背景与定位 (4)2. 市场分析 (5)2.1 目标市场分析 (7)2.2 竞争对手分析 (8)3. 项目规划与设计 (9)3.1 总体规划布局 (10)3.2 产品规划与设计 (11)3.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13)4. 建筑设计与建筑方案 (14)4.1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 (15)4.2 单体建筑设计 (17)4.3 配套设施设计 (19)5. 运营管理计划 (20)5.1 运营目标与策略 (21)5.2 营销推广计划 (23)5.3 客户服务与体验 (24)6. 财务分析 (25)6.1 投资估算 (27)6.2 融资计划 (28)6.3 财务预测与评估 (30)7.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1)7.1 项目风险识别 (33)7.2 风险分析 (35)7.3 风险应对策略 (36)1. 项目策划报告总览本项目策划报告旨在全面阐述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的定位、发展目标、项目内容、市场分析、投资估算、融资计划、实施步骤和风险评估。
以下是报告的总览概述: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滨海旅游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区域正具备成为国际一流养生度假目的地的潜质。
本项目的开发旨在打造一个集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度假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高端国际养生休闲目的地,引领健康旅游趋势。
具体目标包括:市场分析方面,我们将调查国内外养生度假市场的需求趋势,分析潜在的目标客户群,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不足,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额为XX亿元人民币。
融资计划将结合项目投资结构和市场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私募融资、政府扶持资金等。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时间:2011-05-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3年4月29-5月5日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长沙天心城市设计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一、项目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国内外数家大型开发企业的认同和参与,为加快推进海棠湾开发建设进程,2006年3月,三亚市政府委托中规院编制该区域的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从项目组首次进入现场开始,到过程中多次向三亚市和海南省政府进行沟通汇报,直到2006年12月下旬,规划成果顺利通过海南省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项目组的高效率、高质量工作获得了包括政府、专家、开发企业等多方面的认同和好评。
二、海棠湾概况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距市区28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
虽然和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洲湾并列三亚五大名湾,海棠湾的沙滩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阳光下沉睡。
区域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临海为较宽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3.8万人,海岸线总长度21.8公里,其中沙滩岸线长18.7公里。
三、定位及功能布局本次规划对海棠湾的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
海棠湾应当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包括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游艇休闲社区和国家级海洋科研博览中心。
海棠湾总体规划结构为:“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
其中:一点:蜈支洲岛——构建成为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海岛热带雨林公园。
一带:沙坝酒店带——世界顶级酒店及海滩公共设施集中区。
三区:南、中、北三个大区,分别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区、高端休闲度假区和多元文化度假区。
六片:是指从南到北结合场地特征划定的各个功能片区,分别是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心、现代旅游服务小镇区、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和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服务于中高端旅游 客户
主题型
•? •?
近三年开始起 步,目前配套缺 乏。
完善公共配套, 提升活力,未来 的主题休闲度假 区。
目前配套成熟,
但档次低端,环 境杂乱,生态环 境有待改善。
目前配套成熟, 富有活力。但功
目前一期已成规
能混杂,环境较 模,相应配套不足,
差。
功能单一,公共性
➢ 发展趋势:休闲经
济在旅游产业体系中 将会占据首位。
➢ 市场格局:从欧美
为主变成欧洲、亚太、 美洲三足鼎立的态势。
➢ 旅游模式:散客旅
游、地区性旅游、中 程旅游将成为主体。
两个需求——国内度假旅游的需求特征 SANYA HAITANGBAY 2006
➢ 需求旺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高速上升。 ➢ 档次提高——高端豪华旅游市场逐渐形成,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 ➢ 模式转变——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 ➢ 类型多样——融合传统的、现代的和国外元素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 体验深化——提供人们娱乐性、独特性、冒险性和具有刺激性经历的深度体验型产
品,将会深受欢迎。
观光
观光
观光
度假
度假
度假 商务
商务
商务
初期
发展期
成熟期
•度假区客户组成阶段变化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北京+东北山东半岛沿海 城市
长三角
西南地区
海南海口、三亚
三亚
•中国中产阶层滨海度假迁移路线
三个阶段——三亚市主要海湾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 SANYA HAITANGBAY 2006
80年代:观光型
90年代:度假型 21世纪:?
特征1:旅游市场形成规模,旅游方式从纯观光团体消费向 重复购买的度假散客转变,度假会议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度假区家宅散客与旅游团回头率比较
100% 80% 60% 40% 20% 0% 散客回头率
团客回头率
散客度假
散客度假
旅行团
旅行团
现状
后期
•度假区家宅散客比例变化
•2006年春节黄金周三亚接待散客和团队游客比例
海坡片区
岸线长度 约12公里
三亚湾(市区) 大东海片区
约4公里
约2.5公里
亚龙湾片区 约6公里
海棠湾片区 约22公里
功能定位 开发模式 发展状况 发展潜力
以旅游配套服 务为主并辅以居 住功能的超大型 新社区
城市社区型
城市中心与旅 游服务基地 服务三亚本地 人居民与游客
综合型
大众休闲主题 的中部城市旅游 区,01年定位为 国际社区 服务国内外旅 游客户
SANYA HAITANGBAY 2006
1)分区规划的两大任务:确立法则
建立支点
开发的法则——分区规划不是简单的发展规划。作为
国家法定规划,在整个海棠湾现在与未来20年的动态开发 过程中,既是城市政府的管控公共资源和保障公共利益的 法则,也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准入门槛与游戏法则。
利益的支点——面对海棠湾众多强势利益主体的介入,
SANYA HAITANGBAY 2006
2.海棠湾定位
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 两个需求 • 三个阶段 • 六大趋势
两个需求——世界度假旅游的需求特征 SANYA HAITANGBAY 2006
欧美发达国家每年一半以上家庭会外出度假1次以上,沿海 岸带是美国度假区最密集的区域,滨海度假地是美国人度假 目的地的第一选择
47% 散客
53% 团队
29%
回头客
71% 新游客
•2006年春节黄金周三亚接待新老游客比例
六大趋势——旅游度假客户特征 SANYA HAITANGBAY 2006
差。
目前尚未开发, 远离城市、生 态需要修复。
结合规划,整 治公共空间,提 升环境品质,未 来国际一流的旅 游服务中心。
旅游商服发展 潜力较大,未来 的国际性旅游休 闲综合区。
三亚五大名湾
二期发展潜力较大, 中唯一的处女
未来的主题型高端 地,发展潜力
休闲度假区。
巨大
六大趋势——三亚旅游度假市场的六大趋势特征 SANYA HAITANGBAY 2006
向三亚市政府\规委会汇报 评审成果\各单位控制条件确定
• 06年11月 • 06年12月
向海南省厅汇报\控规展开 最终成果编制\海南规委会汇报
SANYA HAITANGBAY 2006
分区规划汇报八要点
1.认识 2.定位 3.定式 4.定量
5.定规 6.定型 7.定序 8.定责
SANYA HAITANGBAY 2006
1.项目认识
1.1海棠湾的共识
SANYA HAITANGBAY 2006
1)概念规划4个共识:2006.4省规委通过概念性总体规划
总体定位: “国家海岸” ——国际休闲度假区
国际品牌:世界级品牌的引入 开发理念: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双赢 划定三区:划定北、中、南三区
阿特金斯
SASAKI
关于国家海岸
SANYA HAITANGBAY 2006
三亚海棠湾分区规划
及城市设计
项目过程
SANYA HAITANGBAY 2006
• 05年5-8月
概念性总体规划国际竞赛
• 05年8月-06年4月 概念总规综合方案通过
• 06年5月 • 06年7月初
分区规划项目组进入现场 企业开发地界划定\方案确定
• 06年8月 • 06年8-10月
➢ 国家公园包括国家自然公园、国家历史公园、国家海岸公 园和国家湖岸公园等。
➢ 国家公园应是一片未遭破坏的永久保留的地域;早期在国 家公园内可开展的游憩活动范围很广,现在开始限制在开 展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户外游憩方面。
同济
霍克
SANYA HAITANGBAY 2006
1.2 分区规划的两大任务 五个问题
Homestea d 南卡罗纳州
夏威夷 佛罗里达
Bintan
土福湾
加利福利亚 美国人对度假地的位置的偏好情况*
度假地 海边 百分率 30.8%
湖边 山地 赤道 30.1% 26.2% 9.3%
高尔 夫
5.6%
有吸引力 地区
5.4%
滑雪 4.7%
沙漠 1.5%
其它 8.6%
➢ 产业规模:规模最
大,就业人口最多。
本次规划不仅是城市政府确保海棠湾整体战略构想的落实、 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有效操作平台,更是城市政府平衡多 方利益、最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多赢,保障海棠湾健康持 续开发的主要支点。
2)分区规划编制中的五个问题: SANYA HAITANGBAY 2006 总体定位与定量深化 统筹核心项目功能 统筹基础设施与配套 统筹整体景观形象 控制与协调各利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