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

合集下载

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精选21篇)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杜甫草堂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此刻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此刻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

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

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此刻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能够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

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能够去摸一摸,期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那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必须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个性漂亮。

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

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此刻我们就一齐出去了吧。

杜甫草堂导游词篇2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

公元七五九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二百四十余首。

其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2024年杜甫草堂导游词样本(三篇)

2024年杜甫草堂导游词样本(三篇)

2024年杜甫草堂导游词样本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以诗的形式像画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兴及衰的杜甫,在此给我们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畅想。

少年杜甫,正值开元盛世,他“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继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及至青年,其诗歌内容也是充满理想、激情和浪漫。

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写照。

中年杜甫,怀才济天,大量诗歌,志存高远,他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声明其主张。

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其抱负。

然而求官不得,考试落榜的杜甫,初尝生活艰辛,开始趋于现实,贴近生活。

安史之乱,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从“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悲叹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哭诉,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诗人转而成为一个为民间疾苦呐喊的批判现实主意诗人。

“三吏”、“三别”犹如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一面镜子,将历史场景真实、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归纳了杜老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意诗人的至高境界。

流离成都的杜甫,在一种平静的环境里忧国忧民,更深层次地对国家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

此间他大量诗作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操。

我们从“忽闻关军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唱中,读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独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随着唐朝的兴衰。

他在各阶段诗风迥异,但都不同层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除却他在诗歌上独尊天下的艺术魅力,更为可敬的是他用诗的形式,记载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留给我们一幅幅漫长而发人深思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影响巨大,在下一个景点——工部祠我将为各位作进一步的介绍。

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

甫草堂导游词3篇-导游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 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杜甫草堂导游词1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兀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 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他是草堂第一重建筑。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

步入正门,将看到的便是大廨,他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

rh穿过大廨,徐行数十步,就来到了草堂的主厅一一诗史堂。

他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四重建筑一一“柴门”迎面而开。

步入柴门即可见草堂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 ---- 工部祠。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 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 西安市南长安县。

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 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 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

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 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2023年杜甫草堂导游词(15篇)

2023年杜甫草堂导游词(15篇)

2023年杜甫草堂导游词(15篇)杜甫草堂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真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导游__,我将以最好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快乐和更多知识!希望我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

大家现在看到就是草堂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生平简介: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

759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

在此杜甫居住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

游客们,经过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杜甫草堂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无限韵味。

杜甫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非凡成就。

杜甫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历史,折射出唐王朝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苦难。

杜甫草堂导游词10篇_导游词完整版

杜甫草堂导游词10篇_导游词完整版

《杜甫草堂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一):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的帮忙,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此刻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理解。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

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推荐文章•关于四川锦里古街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四川黄龙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四川西昌邛海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四川文殊院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四川西岭雪山的导游词5篇热度: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杜甫草堂旅公司来,大家可以叫我“小郝。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

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希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____年被____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____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生于____年,死于____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

____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

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____年写下了____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的。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

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三篇)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三篇)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三篇)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篇一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眼前这条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

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

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

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的参观。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篇二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参观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为避免“安史之乱”,杜甫举家从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河沿岸建起了一间小屋。

第二年春天,小屋竣工,取名“成都小屋”。

在这里,诗人生活了将近四年,到现在已经写了240多首诗。

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草堂地处农村,所以诗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心境相对宁静,这使得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具有田园风味,如《唐城》、《江村》、《春夜喜雨》。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焦虑总是让他忘记现实。

因此,忧国忧民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写的名篇诗词,如《秋风破草堂之歌》、《永别了》、《病橘》、《干褐》,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神仙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导游词3篇
带来的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篇1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这里还有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

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篇2 今天我们来到成都市杜甫草堂,它是诗圣—唐代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地方。

走进大门,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

淡淡的芳香扑鼻而
来。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

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看着迷人的春色,我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荷塘美如镜,皎月明无瑕。

溪水透我心,盛日在今夕。

妈妈听了,鼓励我说:”不错以后继续努力,有诗人的潜质喔”我害羞地笑了。

经过柴门,我们来到”茅屋”。

这里是杜甫的故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会客厅。

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

我想象着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

该是多么潇洒啊
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们欣赏到了从古到今,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等人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

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叶圣陶爷爷,叶剑英将军,陈毅元帅的大作,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至
”唐风遗韵馆”是我最喜欢的一处。

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

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

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

我记得一句最著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曾经与李白相逢,痛饮了几日,这也是历史上难得的大诗人相聚时刻。

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

我看见了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还有”华清池出浴图”。

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

后来,我们去了”万佛楼”,”工部祠”游览。

这次杜甫草堂游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杜甫有了更多了解,越发敬佩他了。

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诗人啊我会努力的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篇3 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

进入小径后五六米处,有一隔门,两旁挂有郭沫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

”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独自漫步于花径,必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繁花锦簇、春满小径的景
象。

如今,红墙外的几丛翠竹,荫蔽着弯弯的小道;轻风穿过竹梢,似在喃喃细语;偶尔几声鸟鸣,更添几分惬意。

虽没有了锦里花香,却清雅胜似当年,的确可谓“青郊草木四时新”。

穿过幽雅的花径,右转有座小桥,直达柴门。

一听就明白,当年杜甫草堂中此门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称为“柴门”,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出柴门,便来到了青松掩映的“工部祠”。

祠中供奉着杜工部及黄庭坚、陆游的塑像,还有草堂石刻图和碑记。

杜工部头戴羽巾,身着紫衫,腰系朱绶,圆脸红活含情,胸前直垂几绺青须,造型栩栩如生,显得十分庄重,令人敬仰。

工部祠前两侧各有一院,一为“水竹居”,一为“恰受航轩”。

三座分散的建筑组成一座整齐的院落。

院内存有名人墨士留下的字词书法:或雄厚圆润,或清秀健拔,或气势如虹,或清雅玲珑,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院外植有高大的楠木,翠绿的香松,苍健的腊梅,更显出院落肃雅、静谧的风貌。

工部祠东侧的荷池边,有座茅草覆顶的碑亭,亭内一座黑色大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四个苍劲大字,被九条龙环绕。

这些龙如在空中腾跃,又似在云中穿行,活灵活现,显得十分威风凛然。

碑亭四周翠竹林立,随风摇曳,苍健秀拔,实在叫人喜欢。

欣赏着这些“吸翠霞而夭矫”的墨竹,眼中不由得浮现出杜甫当
年所居草堂的景色:“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穿过花径,往前直走,便可到有名的“诗史堂”。

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真实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

诗史正堂中塑有一尊古铜色的杜甫立像:手拈胡须,凝眉深思,深刻地表现出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

诗史堂两端连接着曲折深长的回廊,与东西两座杜甫诗意画陈列厅相连,组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群。

各厅中分别展出了名画家为杜诗所配的诗意画。

这些画线条明快,立意深远,都较好地表现了杜诗中的韵味,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时所留下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画成的,为古朴的杜甫草堂增色不少。

此外,草堂还有浣花祠、水槛、大廨等有名的景点,都是游览的好去处。

杜甫留下的仅住了四年的草堂为何如此盛名?
因为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更重要的是诗圣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令人称颂。

不是吗?杜甫身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心,就连屋顶被秋风卷走后极度窘迫之时还高吟“安得广厦千万间”,为全天下受苦人着想。

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佩服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永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