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著作

合集下载

毛概整本书概括

毛概整本书概括

毛概整本书概括导言《毛概》是中国青年教育出版社于1951年出版的一本政治教材,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的出版,旨在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理论指导。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经验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总结。

本章还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联盟和人民战争等。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章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作者从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实践开始,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随后,作者重点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贡献,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最后,作者谈到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背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随后,作者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任务。

本章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本章着重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作者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重要的延续性,又有创新性发展。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影响,并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大学毛概有几本书目

大学毛概有几本书目

大学毛概有几本书目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中,毛泽东思想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一些经典的书籍被广泛引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以下是大学毛概课程中常见的几本书目。

1.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著作的一部集成。

它由毛泽东思想和政治理论的核心著作组成,涵盖了从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文字。

这本书是大学毛概课程的基础读物,其中的核心思想被老师用作主要教材。

《毛泽东选集》涵盖了诸多重要著作,例如《实践论》、《矛盾论》、《美国佬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这些著作详尽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核心观点以及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编写的一本重要教材。

它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本书主要面向大学政治理论课程。

它由十章组成,包括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等内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详细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想,并将其与当前的中国国情结合起来。

3. 《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本较为全面的毛泽东思想导论性教材。

该书中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革命实践中的应用。

它涵盖了较为全面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

《毛泽东思想概论》根据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划分了不同的章节。

其中包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观点”、“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等重要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毛概著作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毛概著作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毛概著作3篇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毛概著作1“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毛概著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

他所著有的一系列著作,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是《毛泽东选集》中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四本书籍。

《毛泽东思想万岁》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宣言。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毛泽东起草的《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希望,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的严酷现实和特殊性。

这本书文笔清新、言辞生动,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总体框架,宣示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堪称是毛泽东思想的辞典和教科书。

《矛盾论》被誉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矛盾的普遍规律和矛盾的特殊规律,阐述了矛盾的双重性和矛盾的解决。

这是一本深奥而又实用,循序渐进的理论书籍。

它不仅对政治领域的实践有重要意义,也对生产、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同时,《矛盾论》也为探索解决新时期我国面临的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践论》被誉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金科玉律”。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推动发展的动力,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这本书教育人们勇于实践、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这本书启示我们切实发挥群众的力量,深入基层,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本小而精的著作。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类型、方向和解决方法。

这本书特别重视人民民主运动,旨在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这本书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毛泽东思想体系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这四本书不仅成为中国高校必读的政治教材,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国际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作用。

毛概所有版本

毛概所有版本

毛概所有版本一、1917年第一版《毛泽东同志在聂荣臻同志追悼会上的祭文》这是《毛泽东选集》中第一版的篇目。

1917年,毛泽东在刚刚逝世的聂荣臻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篇祭文,向聂荣臻同志致以深切的哀思和悼念之意。

毛泽东在祭文中回顾了聂荣臻同志的革命历程和贡献,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无尽缅怀之情。

二、1920年第二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毛泽东在1920年撰写的一份重要报告,详细记录了他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和研究成果。

在报告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农民问题的本质和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和政策。

此文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1935年第三版《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于中国革命艰苦时期,具体地在1935年5月25日至6月3日期间撰写的重要著作。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深刻阐述了持久战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持久战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中的重要性。

这部著作对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1940年第四版《新民主主义论》这是毛泽东的一篇重要著作,于1940年写成。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任务和道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大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方针。

这部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1967年第五版《矛盾论》这是毛泽东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撰写的一篇理论论文,于1967年发表。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对矛盾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提出了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以及矛盾质量转化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这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1968年第六版《实践论》这是毛泽东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撰写的一篇重要著作,于1968年发表。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深入探讨了实践在认识和实现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实践决定论的原则,提出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的紧密联系。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黑体字为毛泽东的著作)【注: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经典性论述,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复习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考生们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脉络,加深对重要理论和观点的理解。

近年来,在考研政治中直接考到毛泽东著作的试题就为数不少,如2002年文科第7题、理科第8题、第22题、2003年第23题、2004年第7题、2006年第10题、第25题等;涉及的著作有《〈共产党人〉发刊词》、《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

另外,在题干中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表述进行命题的情形更是常见,如2005年第10题、2006年第8题等;涉及的著作有《为人民服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在复习中,考生们当然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盘掌握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

根据考研政治的考察要求与特点,我们只须就与大纲和考试内容有关的著作进行概要地了解。

梁峰老师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为依据,将相关的著作及其观点和论述简要整理如下,相信对考生朋友们会有所帮助。

可以有把握的说,07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将考到的著作文献,基本上都在其中。

】(零)毛泽东思想萌芽前大事记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爆发,这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巨变。

第二次是建国(毛泽东),第三次是改革开放(邓小平)。

1915年《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毛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毛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毛概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是为了系统概述和阐明毛泽东思想而编写的,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本文将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第一章:概况本书的第一章主要是简介毛概的由来、作用和意义,介绍该著作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概况,让读者对该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从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回顾开始,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本章重点讨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特殊实践等内容。

例如,阐述毛泽东对中国特殊国情下革命策略和道路的重要思考。

这些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第四章主要探讨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之处,揭示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使读者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第五章: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指导作用最后一章主要详细讨论毛泽东思想在当代具体的指导作用。

重点介绍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包括领导思想、建设和治理社会等方面。

同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将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应用。

特点系统性毛泽东思想概论具有较高的系统性,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通过逐章逐节地论述,读者可以系统而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理论性该书着重解析思想理论,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剖析和解读,使读者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进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它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普及读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者和理论学习者的重要参考书。

毛概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毛概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一、经典文献类: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1、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全五卷),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权延赤著:《走下上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

5、黄允升等著:《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李君如著:《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君如著:《毛泽东与后毛泽东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沙健孙:《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经典著作毛泽东著作: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1卷)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形成及主要著作(毛概核心)

毛泽东思想形成及主要著作(毛概核心)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1928--1930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关于革命新道路的文章。
2.《反对本本主义》是关于思想路线的文章。
3.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首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
1930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1933年8月
战争环境中加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洛川会议
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12月30日
“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
系统、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3.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12月27日
1.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运动规律
2.提出了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
3.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
4.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扩大的中央全会上的讲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92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012.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5.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942.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0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①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②敌人的强大③人民军队的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02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93.02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95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论持久战》1938年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94.99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99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994.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995.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956.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04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3.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4.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3.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925.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2.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3.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4.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03《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主工商业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1.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3.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4.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005.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1.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2.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3.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4.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955年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十大关系》1956年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2.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3.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4.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5.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6.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4.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5.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6.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7.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主持1.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3.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4.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中国改造日本政府社会主义民族革命湖南领导报告高潮人民纠正持久矛盾干部通知目前决议发刊本本关系延安分为六句话,每句话的首词连起来是:“中国社会,湖南人民干部发刊”(有点象报社),记住首词后就可以把整个内容会议串起来。

每个词语代表一本书,标题代表两本书,具体如下:战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改造:《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日本:《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政府:《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主义:《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民族:《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革命:《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湖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领导:《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8年高潮:《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1955年人民:《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纠正:《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持久:《论持久战》1938年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干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通知:《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目前:《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主持1981年发刊:《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本本:《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关系:《论十大关系》1956年延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下面按照我做的顺序具体介绍:《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①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②敌人的强大③人民军队的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02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