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里内阁因此垮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北洋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对战争缺乏预见性,战前缺乏准备。

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朝廷分成帝后两党,一班文臣拥戴光绪皇帝,但并无实权。

“阴主朝政”的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也不放松自己的祝寿庆典。

掌握北洋海军指挥权的李鸿章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忽视和放弃制海权。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磨刀霍霍,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里内阁因此垮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却屡次遭到侵略。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本论文就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中国近代反侵略失败原因及教训一、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最后中国战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内外因素的交织:反侵略战争失败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素可能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的薄弱和不足,外因素则是指敌对势力的强大和侵略行为的残酷性。

内外因素的不利交织导致了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2.军事力量的不匹配:战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参战双方的军事实力和优势。

反侵略战争失败往往是由于敌对势力的军事力量远超过自身,无法抵抗或克服对方的优势所致。

这表明了军事实力的现代化和提升对于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性。

3.内外团结与协作的缺失:在反侵略战争中,内外团结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国家的内部团结和政治稳定对于成功抵御外敌的入侵至关重要。

此外,与反对侵略的各方建立紧密的外交和军事合作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战略与战术的不当:战略和战术的不当也是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敌方的战术,精确分析形势和制定合适的战术指导是反侵略战争成功的基础。

5.政治和社会动力的不足:政治和社会动力对于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政治动力可以激励人民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社会动力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

缺乏政治和社会动力可能导致失败。

教训是反侵略战争失败后的经验教训。

其中一些重要的教训包括:1.积极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现代化建设,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防御能力。

2.加强国内的政治稳定和团结,形成内部的统一战线,以应对外敌的侵略。

3.深化国际合作和外交关系,争取外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对敌对势力的有效反制。

4.不断学习和吸收战争的教训,在指挥和决策层面实施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战术改善。

5.加强对社会和政治动力的培养和引导,增强在困难时期的韧性和坚持精神。

最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实施合理的改革和调整,以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政治:封建君主统治黑暗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思想:中国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综合国力: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力日趋衰落。

国民素质: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国际: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从经济侵略至政治侵略。

落后就要挨打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 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 大都昏庸愚昧 不了解世界大势 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 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 妄自尊大 骄奢淫逸 盲目进攻 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 不适应于近代战争 不少将帅贪生怕死 临阵脱逃 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 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 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 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 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 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 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 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 甚至压制人民群众 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 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 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一、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指从1840年到1949年期间,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失败。

这些战争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在这些战争中,中国军队往往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领土和主权也受到了严重侵犯。

二、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经济落后:近代中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使得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同时,中国经济的不发达也使得政府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军事建设。

2.政治腐败:近代中国的政治腐败现象严重,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地方官僚贪污受贿,导致国家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有效的国防体系。

3.社会动荡:近代中国的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使得政府无法集中精力应对外部威胁。

同时,社会动荡也使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4.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也对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对于外部威胁往往采取妥协和退让的态度,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缺乏坚定的抵抗意志。

5.外交孤立:近代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缺乏国际支持和援助。

这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无法有效地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抵抗。

三、历史教训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1.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必须坚持政治清明:只有政治清明了,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必须坚持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了,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必须坚持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创新:只有弘扬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与合作:只有对外开放与合作,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广阔的国际空间。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的原因: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2、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4、民族意识与民族意志不强。

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伯力量。

3、思想观念与文化落后。

失败的教训:1、在中国近人苛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秒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一、历史概况与背景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首先发动了军事侵略,众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夺去了中国大量的钱财和领土;对中国政治上的控制使清政府几乎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对中国经济上的掠夺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中国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文化的渗透预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奴役化,摧毁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如此的侵略,再加之清政府无止境的搜刮,中国人民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面对侵略与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的反侵略斗争。

其中著名的有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等。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而不亡。

这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最终都以中国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

期间的原因与教训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

二、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国际情况,不懂得御敌之策,还总以天朝大国自
居,严重缺乏忧患意识。

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制假造假,十分影响军事力量的储备。

还有不少的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军队纪律较为松散。

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朝统治者害怕人民群众反抗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常常打击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更有统治者主张“防民胜于防寇”,严重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和睦与团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不是带领人民群众一起抵抗,而是一谓地主张“求和”,消极应战。

战争不管是输还是赢都要向帝国主义列强割地赔款。

对于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是支持而是镇压。

国家陷于危难,统治者仍旧挪用军费,大搞庆典,置国家和人民而不顾。

如此腐败的政府让国家的处境更为艰难。

正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的腐败,才阻碍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上下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势力,对外力量不统一,使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了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闭关锁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经济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

军事装备、军队素质、指挥作战能力、战略思想都与西方列强国家相差悬殊。

更由于受鸦片的毒害以及许多其它社会原因,清军在战争中整体的战斗力与综合实力都较差。

相对而言,帝国主义军队训练有素,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在战争占必然的优势。

虽然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统治的错误。

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而且反对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由此,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除了这两个根本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历次战争与革命的局限性与不彻底导致了近代历代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成为了必然。

三、失败的教训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这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可以从
中得到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1、从本质上看,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

只有将两个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当时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祸端,以进一步进行改革和发展。

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社会制度。

也只有彻底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才能将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人民群众广泛组织和动员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最终把国家建设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2、从表面上看,落后就会挨打,妥协注定必败。

正是因为近代中国在清王朝腐朽的统治下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军事力量等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各个资本主义列强才对偌大的中国虎视眈眈。

中国的落后让帝国主义列强觉得有机可趁,中国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有能力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树立一定的国际地位。

面对外来者的侵略,要怀有国家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不惜流血牺牲。

妥协只会让国家和民族永远陷于危难,失去重新振作的机会。

3、对于要领导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领导者来说应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能为一己之私、短暂利益陷人民于危难而不顾。

更不能与自己的民众为敌,只会剥削与压迫。

古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结局。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弃人民不顾。

4、在国家和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中,对外来文化与技术我们不能一概地排斥,也不能一概地接受和依赖。

应该结合中国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先进文化,并积极创新以达到独立与强大的效果。

借鉴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找出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让国家和民族逐步富强起来。

四、综述
清政府的腐败让近代的中国遭受了无限的痛苦,国家的落后让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无数的侵略战争。

面对压迫与侵略,多少中国人民本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目的,前仆后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战争,虽
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了,但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为了谋求国家的未来与独立,只有将反封建的阶级主义斗争与反侵略的民族主义斗争统一起来,彻底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状况,才能让国家和民族找到新的出路,找到新的希望。

而历史事实证明,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