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难点: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梳理新闻“六要素”,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等角度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

2、找出文中带有作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加以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部分消息只有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背景隐含在主体中),学生结合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理清行文思路,体会写作特点。

4、运用“换词法”体会词语含义的不同,分析本文语言准确性特点。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一、导入新课

1948年,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8年4月,国共双方谈判,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

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摧枯拉朽.(xiǔ)溃.退(kuì) 荻.港(dí)

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败退。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明确:何时:四月二十一日(1949年4月20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芜湖、安庆之间(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本文的重点,在“何故”上)一方面是解放军(顺应民心),摧枯拉朽,突破敌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如何:人民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默读文章,找出本文中带有作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

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神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出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褒贬之情强烈。

【教师点拨】:从理论上说,消息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客观、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主观的立场和观点往往渗透在对事实的叙述、议论之中,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

3、这则短小精悍的消息集中表现了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自豪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1、试着找出本文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表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句中的“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明确:不能换。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突破敌军防线的英勇形象。“溃退”指失败后毫无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更能够表现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的狼狈之态。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就可以体会句中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颂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豪迈之情。

四、课堂小结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堪称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