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课与旧课;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好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教学的进行打好基础。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介绍一些常见的导入方法:一、复习导入。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法,用于新旧知识有一定联系时,在数学课中用得最多,语文课中也常见。
我在讲授《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时,首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我国的名誉主席宋庆龄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她还有哪些优良品质呢?学习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这段导入并不精彩,但却联系了新旧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兴趣学习新知识。
二、解题导入。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我在教《琥珀》这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介绍:“琥珀是什么?它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解题导入法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三、设问导入。
提出问题导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草船借箭》可以这样导入:先简单介绍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然后问:“诸葛亮明显是用草船骗取曹操的箭,课题为什么不用骗而用借?学习课文后,请把答案找出来,”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他们迫切了解课文的欲望,最后讲出借与骗的区别。
四、猜谜导入。
在上《神秘的小坦克》这课时,我用猜谜导入新课:“名龙不象龙,变化最无穷,草中绿油油,花中双变容。
”这时学生踊跃发言,猜出是变色龙。
“今天我们来研究变色龙和小坦克的关系。
究竟是怎么回事?学习了课文便可知道。
”猜谜语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它最符合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设问导入的方法,所以能引人入胜。
五、故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讲一个与课文有类比点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选择故事时,要有一定的类比点,又不要太相似,要使学生留下悬念。
六、对比导入。
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内容比较平淡,如果老师平铺直叙地讲解,肯定没有什么效果。
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e1d0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6.png)
新课导入的方法[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
”一堂好的科学课必需一起先就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学问的迫切须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教学新学问前,创设生动�开心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爱好。
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先让学生静听四周的声音。
在我们课堂的四周你听到那些声音?学生答复后再问:在家里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上下学的路上你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进而提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感到新颖好玩,急着要了解缘由,于是因势利导,出示课题,顺当地转入新学问的教学。
这样从已有经历或运用已具有的感知事物的实力启程来进展提问,让学生形成求知的“自我须要”,为学习新学问缔造良好的开端。
二、设疑导入法“思源于疑”。
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踊跃动脑思索、探究。
引入新课时,设置一些试验让学生在观看中产生疑问。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选择“瓶吞鸡蛋”的演示试验,在一个锥形烧瓶里倒进一点开水,用手晃几下后,将瓶里的水倒掉,然后将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会渐渐地向瓶内移动,“为什么鸡蛋能到瓶子里去?”疑问油然而生,新奇心使学生急着要了解缘由,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新课的教学。
三、操作导入法心里学认为:“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显明、清楚、正确的表象。
”通过对学生多种器官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其产生剧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老师用一把塑料尺子在一名学生头上轻轻地摩擦几下,然后放在碎纸上,奇迹出现了,尺子把碎纸吸上来了。
在学生惊羡不已时进入新课,此种导入有较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效果。
四、竞赛导入法好胜是学生的一大心里特点,依据这一特点,以竞赛的方法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好,诱发学生踊跃地思索。
如教学《电流》一课,先让学生动手将导线、电池、灯泡等组装起来,比一比看谁能先使小灯泡发亮,使学生带着一种竞争的心态,进入新学问探究的最正确状态。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直观导入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
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在课的开始,展示直观教具和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直观导入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感性的特点,它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观察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直观导入的同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提问或叙述,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采用故事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效果不仅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有关,还与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四)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常常是一种挑战,他们容易在数学课程中感到压力和困惑。
因此,如何在数学课程中引入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的重要议题。
二、数学导入新课方法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导入新的课程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互动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主动积极。
2.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导入新课方法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和思考的学科,通过导入新的学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数学导入新课方法的实践与探索1.情境导入法。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几何学中,可以通过和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尺寸、形状和空间关系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游戏化学习。
结合游戏的元素和任务,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
例如,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拼图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
3.项目式学习。
通过设计和组织数学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统计学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和进行调查问卷,学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4.多媒体和信息技术。
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
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味同嚼蜡。
所以教学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例,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行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谈新课导入的几种做法。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一上课便提出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种方式简捷明快,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如教学“圆的理解”时,教师能够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
二、设置悬念式导入。
教师能够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于最扣人心弦处戛不过止,让听众产生悬念。
利用这种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动手操作式导入。
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9个苹果分放在两个盘子里,当每个盘子放了4个时,还剩多少个?教师可问:“这1个在算式里叫什么?如何表示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四、通过计算式导入。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先让学生计算10÷3=、70÷33=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除不尽,且余数和商持续重复出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以此导入新课。
五、比较归纳式导入。
抓住具体实例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实行观察、比照、分析、综合,最后归纳出性质、法则或定律。
例如乘法的交换律,因为25×8=200、8×25=200,所以25×8=8×25,同理,36×15=15×36、72×18=18×72等,通过对每一组算式实行观察、分析、比较,启发学生归纳乘法交换律,以此引入新课。
六、利用迁移式导入。
数学知识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够从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课上来,这样既沟通知识间联系,又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依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先复习比、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再复习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此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自我介绍法自我介绍导入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缩短距离,又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一节成功运用自我介绍法导入的课堂,一定是授课教师很好地将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介绍中来,这样会显得自然,流畅,产生一箭双雕的作用,比生硬地为了介绍而介绍要好得多。
复习导入法在每堂课开始,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做练习、复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
也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先复习,再引入新课。
这样即复习了上一课,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预习导入法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验证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其中要有能让学生充分拓展的问题。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但是,教师要注意布置的预习问题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趣味导入法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教九年级 A great inventor时,可以以猜谜语来导入:“He is an American. He was born in 1847 and died in 1931. He liked making things. He made many things all his life. He made the first electriclight in the world. Do you know who he is?”学生积极思考回答:“Thomas Edison.”老师紧追不放:“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him?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学导入是一个帮助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下面我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1. 引发学生兴趣: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数学谜题或者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的数学问题。
2. 讲述故事: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有关数学家发现的故事来介绍一个数学公式或定理。
3. 视频或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使用多媒体展示,以图表、图片或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前给他们一些直观的概念。
4. 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经验,借此引出新课的主要概念。
例如,在教学线性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了哪些线性方程。
5.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一系列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新课的核心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导入的内容与新课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导入新课的方法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的 几种方法

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新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保证授课效果,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衔接作用。
那么,如何使新课导入得好?一、新课的导入原则1.新课的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学习后续知识所起的作用。
2.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3.导入要做到直观化,并富于启发性,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4.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境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5.导入要能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方法,主要应从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根据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而定。
常见的主要方法有:1.提问导入提问导入,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复习提问中,通过提问或自问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提问导入要求教师在确立提问的问题时,能够紧密联系授课内容,引入要自然。
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还会有助于知识的相互迁移。
2.实践导入实践导入,就是教师动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常识,联系本节教学内容而导入新课的方法。
但选用的例子要具有普遍性,被多数学生所熟悉,忌用生僻事例。
3.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化学实验、实物图表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4.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亦可称为开门见山导入。
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开宗明义的讲授本章节的教材内容、重点及难点。
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
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
5.悬念导入悬念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前一节课,在讲课中有意留下悬念问题,以作下一节课讲述新课的“引子”,或是在前节布置作业时,留下待下节要讲述的思考题,作为新课的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的导入方法(一)谈话导入法语言交流就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手段,谈话导入法就就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谈话,使她们产生亲切感,激发她们学习的欲望,让她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与答来实现。
它的特点就是直接、明确,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布谷》,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喜爱的小鸟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及生活中对小鸟的感性认识来导入新课。
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布谷鸟,并观察其形象特征获得鲜明的印象,并通过想象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布谷》,并进行教唱、赏析。
(二)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不仅就是传统教学的常规方法,而且就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惯用的基本引导方法之一。
具体策略就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新授课题做好铺垫。
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知识的链接点,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纳到旧知识结构中,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教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前四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旧课的同时导入新课。
具体导入如下:老师提问:“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生回答……),那您们说大雨的声音就是……(生回答……),小雨的声音就是……(生回答……)。
”由此引出第一首歌曲《大雨与小雨》。
利用这种方式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继续提问:布娃娃高兴地弹起了琴,您们听就是什么声音?(生回答……)。
然后继续复习《大鼓与小鼓》,师说,音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大鼓声就是(生回答……),小鼓声就是(生回答……)……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导入新课《小白兔盖新房》。
(三)提问导入法提问就是课堂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
如何提问,提何种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准确的提问导入,就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比如,在教学《动物说话》一课时,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同学们,您们知道小鸡怎么叫不?”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
”老师进一步问:“那小鸭怎么叫呢?”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
”师再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呢?”“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如此反复深入,就能把下面的歌词创编环节都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四)谜语导入法猜谜语就是小学生都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歌曲内容或者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的导入。
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小动物的歌曲,例如,《堆雪人》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就是:“一种白色花,只从天上下;不怕天气冷,不怕北风刮;日出化成水,麦苗需要它。
”以此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
在学习《快乐的音乐家》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就是:“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小燕子》一课可以设计成这样的谜语:“一条飞鱼空中飘,脑袋圆圆向上翘,翅膀弯弯尖又长,尾马分开像剪刀。
”再如歌曲《小青蛙找家》这一课,可以设计成:“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由此,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引出新课,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五)情境导入法所谓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预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极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如一年级《大树妈妈》一课,教师可以实现创设这样的情境:利用事先准备好好道具,让学生进行角色装扮,生扮小鸟,师扮大树妈妈,身披绿叶,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摇摆。
在一阵风雨中,大树妈妈张开双臂,亲切地对迷路的小鸟说:“别哭,别哭,我就就是您的妈妈。
”在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有的树叶丛中快乐地飞舞,歌唱。
然后,播放《大树妈妈》的音乐。
由此,在这种预定环境下,学生学习并领会到了新课的内容,以及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六)故事导入法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新课,也就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法。
小学学生,特别就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这样学生就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如第六册《快乐的歌唱家》一课,这就是一首具有谜语式的歌曲,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比较常见,但同时也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教学:一天,在大树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正在开音乐会呢。
它们的歌声多动听啊!听,一号选手小狗正在得意洋洋地唱歌呢(狗叫)。
谁愿意跟她一起唱歌呢?现在二号选手小猫正从容地站在台上唱歌呢(猫叫)。
小朋友,让我们也随着小猫唱起来吧。
这时候小鸭子也不甘示弱,您们听(鸭子叫)。
(七)肢体表演导入古人常说:“言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肢体语言就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也就是最佳方式。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常常高兴起来就手舞足蹈,且越就是年龄小的同学肢体语言越就是丰富。
由此,为了贯彻新课标审美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导入。
以期通过形象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她们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进行肢体表演,从而融入音乐之中。
如第三册《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教师可以先设定一段简洁柔美的傣族舞蹈,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合着音乐为老师拍手伴奏,并根据时机让学生也随着音乐与老师一起模仿孔雀舞蹈。
随后再让她们欣赏一段由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在这种动静交替的氛围中让她们充分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
当然,律动也就是肢体语言的一种,在讲课过程中,也可借助律动节拍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进行导入。
尤其就是在讲授节拍如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侧重体验节奏的课程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再如,小马跑、大家走、开火车、开飞机、打雷声、划船等都可以让学生们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去活动。
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就是最佳的。
(八)悬念导入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问为什么?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
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悬念导入法,抑或称为设问导入法。
即实现预设某一问题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预设一种悬念,让学生根据悬念自己去探索,从而进入新课的方法。
如,第五册《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小朋友,上次我们到小熊家里去,小熊特别的热情,我们玩得多开心啊!现在小熊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手艺了,它学什么手艺啊?您们想去瞧瞧不?(学生:想。
)不过,路途遥远,中途要经过音乐王国,还要有许多关卡要过,有许多有关音乐的问题要问小朋友,您们怕不怕?(学生:不怕。
)这样一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学习状态。
当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方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境施教。
因此,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
只要就是能够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特征,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实现新课标的审美价值的导入法,就就是优秀的导入法。
美术方面:1、故事导入法: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就就是听故事,故事对儿童创造力的启发非常有帮助。
不管多么喧闹的课堂,一个小故事就能让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
故事也可以由学生来讲,但时间不要长,故事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有些小故事里的智慧或教育意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经常爱讲故事的老师所教的课就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讲故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只讲开头,让孩子自己续结尾。
2、谜语导入法:有的课讲起来比较枯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猜谜语的形式。
例如:《火花的设计》一课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
一上课就出示谜语:“小小一方城,内住千百僧,用头去撞墙,全身就着火。
”让学生猜一物,从而引出火柴,再让学生说说对火柴及火花的认识。
3、悬念导入法:好奇心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去思考。
好奇心就是学生对那些新异的、有趣的事物的探究反映。
教师要创造一个具有悬念的环境,让学生能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她们对美术课充满好奇的向往。
4、描述导入法:在欣赏课中,有几张世界有名的画家画的画,非常抽象,学生一下难以理解。
例如:毕加索画的《多拉玛尔肖像》、梵高的《星月夜》、克利的《喜歌剧航海者中的战斗场面》等。
在欣赏这些画的时候,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
画面描述完了以后,让学生们把书打开,瞧瞧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一样,当书上的画面与学生们脑海里的写实的画面互相撞击时,学生们都惊讶不已。
从而打破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固定模式,启发学生了解绘画大师的构思。
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5、图片导入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她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表现偏弱,如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中利用热情洋溢的导语,凭借多媒体设备用幻灯片或用挂图刺激她们的感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启发她们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高涨情绪与作画的强烈欲望,促进她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6、观察导入法视觉能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丰富同学们感官,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吸引她们的注意力。
人的智力活动的门户就是观察。
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得到的。
没有良好的观察,智力就是不会提高的,美术课更需要学生观察。
如小学美术课本《精彩的足球赛》(记忆画)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来设计:先让学生瞧一段世界杯足球赛的录像或有关的资料图片。
并认真观察运动员的表情与动作,重新体验一下赛场上的气氛。
这种导入,把同学们注意力一下就吸引到录像中去,唤起她们对生活的回忆,调动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再把当时的情景画出来。
又如:课本中《近大远小的现象》一课,为了让学生对近大远小现象理解得更充分,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让同学们分别站在操场远近不同的位置上,教同学们伸出一个指头作比例来观察我的身高,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离我近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用一个手指头比不下您的身高,离我远的同学笑着说:老师平时瞧您那么高,今天您只有我的一个手指那么高了。
以此类推,高墙、房屋、树木、地面的方砖等等都成为学生观察的实物。
回到教室,学生根据各自的观察体验就总结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7、实践导入法:实践需要想象,实践也可以发展想象力,能够使学生的想象更合理、更现实、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