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的常见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一、传统的方法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它是教者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菩萨兵》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可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菩萨兵》,这篇文章记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藏民同胞居住地区的事情。
同学们知道菩萨兵指的是谁吗?他们为藏民做了哪些事?现在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又如:小学语文第三册《青蛙看海》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篇课文就是《青蛙看海》,它主要讲的是青蛙去看海的经历。
同学们想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吗?它在途中遇到哪些动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看看《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很快就会进入到对课文中心的探求,教学效果很好。
2.插图导入法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识字6》,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有各种动物的图像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图上有猴子、狮子、孔雀等等,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动物的,看着这幅图画学生就产生了兴趣。
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识字6》,图画揭示了所要学习的动物名称,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美好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又如: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打开课本124页,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画上是美丽的丹顶鹤在水中嬉戏,学生看着图片,这时教师就说:“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想不想认识它们呢?”利用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故事引路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上新课之前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e1d0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6.png)
新课导入的方法[浅谈科学新课导入六法]“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
”一堂好的科学课必需一起先就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学问的迫切须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教学新学问前,创设生动�开心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爱好。
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先让学生静听四周的声音。
在我们课堂的四周你听到那些声音?学生答复后再问:在家里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上下学的路上你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进而提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感到新颖好玩,急着要了解缘由,于是因势利导,出示课题,顺当地转入新学问的教学。
这样从已有经历或运用已具有的感知事物的实力启程来进展提问,让学生形成求知的“自我须要”,为学习新学问缔造良好的开端。
二、设疑导入法“思源于疑”。
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踊跃动脑思索、探究。
引入新课时,设置一些试验让学生在观看中产生疑问。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选择“瓶吞鸡蛋”的演示试验,在一个锥形烧瓶里倒进一点开水,用手晃几下后,将瓶里的水倒掉,然后将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会渐渐地向瓶内移动,“为什么鸡蛋能到瓶子里去?”疑问油然而生,新奇心使学生急着要了解缘由,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新课的教学。
三、操作导入法心里学认为:“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显明、清楚、正确的表象。
”通过对学生多种器官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其产生剧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老师用一把塑料尺子在一名学生头上轻轻地摩擦几下,然后放在碎纸上,奇迹出现了,尺子把碎纸吸上来了。
在学生惊羡不已时进入新课,此种导入有较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效果。
四、竞赛导入法好胜是学生的一大心里特点,依据这一特点,以竞赛的方法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好,诱发学生踊跃地思索。
如教学《电流》一课,先让学生动手将导线、电池、灯泡等组装起来,比一比看谁能先使小灯泡发亮,使学生带着一种竞争的心态,进入新学问探究的最正确状态。
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课程导入是在学术平台或者教学软件上将课程的内容导入的过程,它是课程服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信息传输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导入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教师提供便捷的课程导入方式。
课程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文本文件格式的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将数据转换为文本文件格式,然后使用支持此类数据结构的课程管理平台平台或教学软件,将文件上传到平台上,即可完成课程导入。
二是数据库格式的导入。
这种课程导入方法可以通过将数据转换为数据库格式,然后将数据库格式的文件导入到数据库中,最后直接读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内容,将它们导入课程管理平台或者开发的教学软件,完成课程导入。
三是api接口的课程导入。
api接口的课程导入方式,是指通过接口的形式,将需要导入的课程内容,以接口的形式发送到相应的平台,再将课程内容完成导入,完成课程的导入。
四是zip文件格式的导入。
zip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其实也是文本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只不过是将需要导入的文件以zip压缩文件的形式上传到相应管理平台或教学软件,然后解压文件,完成课程导入。
上述提及的课程导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用。
如果要导入更多内容、大量数据,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格式的课程导入;如果只需要少量内容,可以使用文本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如果需要自动生成课程内容,可以使用api接口的方法;如果要同时传达多类型的数据,可以使用zip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
另外,当要导入课程时,还应该注意对数据格式和材料内容进行检查,以免破坏原有数据结构,进而影响课程的正常使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情景导入,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游戏或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意义和用处。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进行加法运算,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 数学游戏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新课导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地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一款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乘法的乐趣和运用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3. 引入问题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逐步了解新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4. 图形展示对于一些需要图形展示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图形展示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利用精美的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并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具体的图形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5. 故事讲解借助故事讲解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通过一个关于面积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对面积概念的兴趣和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新课导入的十种方法

新课导入的十种方法
1.问题导入法:引出问题或情境,导入课题。
2.引言导入法:利用名言、典故等进行课题导入。
3.图片导入法:利用图片、绘画等视觉元素进行课题导入。
4.音乐导入法:利用音乐、声音等进行课题导入。
5.故事导入法:利用寓言、故事等进行课题导入。
6.实验导入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进行课题导入。
7.比喻导入法:通过比喻、类比等进行课题导入。
8.示例导入法:通过引用实例、案例等进行课题导入。
9.互动导入法:通过互动、讨论等进行课题导入。
10.游戏导入法:通过游戏、竞赛等进行课题导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将新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在讲解关于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将一个水果分成几份然后让他们体验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提出“如何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或选择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故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在讲解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如“小鸟妈妈每天飞到森林里找食物,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她总是准时回到巢穴喂小鸟们”。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感受和认识新知识。
在讲解重量的概念时,可以使用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重量来理解重量的概念。
六、问题反思法问题反思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问题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和理解新知识。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和宽度的概念,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常见的19种教学导入方式

常见的19种教学导入方式1.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①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
②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
教学案例如下↓↓↓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
(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
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
”这样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③直接解题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
教学案例如下↓↓↓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什么是“开元”;什么是“贞观之治”,什么是“开元盛世”。
2. 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教学案例如下↓↓↓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乌龟。
”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生:“像。
”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生:“比乌龟大。
”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可达1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直观导入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
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在课的开始,展示直观教具和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直观导入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感性的特点,它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观察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直观导入的同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提问或叙述,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采用故事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效果不仅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有关,还与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四)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引入新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引入。
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重视起来。
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很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它一切。
如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精采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它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
这样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问题上,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精神准备。
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
所以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了,但由于教师引课枯燥无味,讲解晦涩难懂,因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
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讲向心力这节课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来表演一个小杂技,叫作‘水流星’。
你们要认真看、仔细想,考虑这里面的奥妙!”于是把水灌满塑料杯,使劲地转了起来,“水流星”上下左右飞舞,而杯中的水却一点也不洒落,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
这时教师才说:“我们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后,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
”此时学生们都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瞪大眼睛听着讲课。
可见这样的引课,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人造地球卫星一节时,可以用这样一道题引入:”如果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的速度应该是多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们会运用前面讲过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说明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在地球上的物体如果超出这个速度,就会脱离地球的吸引而进入太空,人造地球卫星就是用这个速度被送上轨道的。
这样的引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理解宇宙速度做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授的知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本节课的内容更易被理解。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课时,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分成两半的马德堡半球,向学生们说:“这是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你们谁也别想把两个半球分开。
”说完便把两半球合拢,在讲台后用抽气筒将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找两个大个同学到前面来拉。
学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拉开,教师再叫两人来帮忙,还是无济于事。
学生们沸腾了,都跃跃欲试。
这时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只要我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于是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
同学们更惊讶了,纷纷议论着、揣测着其中的奥秘,全班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
大家就是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学习,怎能不全神贯注地学习新课呢!这样的课还能上不好吗!二、怎样搞好新课引入(一)新课引入的一般方法1.直接引入法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如“今天我们讲第九章、第二节、电功率”。
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
它不能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缺乏学习的心向。
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往往可通过问题的提出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所以这种引入法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直接引入的效果好得多。
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
这样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
如在讲球面镜一节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一般的镜子为什么是平面的?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凸的?手电筒的聚光碗为什么是凹的?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和“解答”,这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解答”的评述引出“凸、凹面镜统称球面镜,它的成像规律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讲完课后,同学们就能对上述问题给予圆满的解释了。
”这样由于引课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现象,可他们却都说不清其道理,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所讲述新课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
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对“收获”的喜悦。
3.复习引入法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
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
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题教学,通过对基本规律的复习运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
如对于振动和波一章新授课的引课,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系统的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复习,提出新问题;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方向均变化的力作用,则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呢?这样既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振动内容的新课,又将尚未完善的知识框架摆在了学生面前,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此课题的积极性。
</P< p>4.实验引入法即通过实验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
正是由于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
所以教学中应多用、常用该法。
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每节课,多少都做点小实验。
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单易行,以排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
如初中讲大气压强时可做如图9-1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一起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下落呢?同学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掉下来的。
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未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
学生们简直惊呆了,真是不可想象,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
这时,教师将话题引向课题,指明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并引出大气压强这一课题。
5.资料引入法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科学幽默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
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
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的追求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纳入学习物理的轨道。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
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引课,在一定程度上讲更适宜初中的物理教学,因为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通过故事情节造成悬念,可使他们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讲浮力时,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让学生带着为什么阿基米德进入浴缸后,看到水从缸中溢出就大声喊出:“我想出来了”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能解释前面的“为什么”,做到首尾呼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6.文娱引入法即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
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物理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尝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文娱引入法一般用于比较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的引课,在上课开始时设下有关的问题和悬念,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悬念的消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消除疲劳。
如在讲平衡的种类一节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坐姿起立”的游戏,教师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注意听我的口令:坐直!背部贴紧椅背,不许向前倾斜,起立!”这时同学们就觉得像有人在向后拉自己一样,说什么也站不起来,弄得大家哄堂大笑。
教师借机说:你们为什么站不起来呢?因为有个东西在拉着你们!它就是‘重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