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金多金属万硐山矿段矿体地质特征新认识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床类型,其中磁铁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矿物之一。
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成矿作用的制约至关重要。
该矿床中的磁铁矿主要由Fe、Mn、Si、O等元素组成,其中Fe含量较高,约占总质量的60%以上,Mn含量次之,约占10%左右,而Si和O的含量则较低。
该矿床中磁铁矿主要是与硫化物矿物共生的,同时也与黄铁矿、铜矿、锌矿等矿物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矿物的共生关系反映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历史,同时也揭示出了成矿作用所涉及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在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中,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磁铁矿的高Fe含量与Mn含量的较低,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富Fe而贫Mn的源岩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磁铁矿中一些微量元素(如Co、Ni、Cu、Zn等)的含量也较高,这些元素也参与了矿床的形成。
此外,磁铁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稀土元素的赋存形式和含量变化也为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总之,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中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成矿作用的制约十分重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及其与大地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同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针对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的研究,我们可以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根据对磁铁矿元素含量的测试,我们发现该矿床中的磁铁矿主要由Fe、Mn、Si、O等元素组成。
Fe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60%以上,Mn含量约占10%左右,而Si和O的含量则较低。
这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富含Fe而贫Mn的源岩有关。
其次,磁铁矿与硫化物矿物共生,同时也与黄铁矿、铜矿、锌矿等矿物有联系。
这些矿物的共生关系反映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历史,同时也揭示出了成矿作用所涉及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云南北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云南北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葛良胜1,郭晓东1,邹依林1,李振华1,张晓辉2(1.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武警黄金十三支队,云南昆明650111)摘 要: 云南北衙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与喜山期富碱岩类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
矿床成矿与区内富碱岩体(脉)形成与分布具有空间上形影相随、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的联系。
研究表明,北衙金矿矿化类型多样,特别是于近期发现的具有特大远景的红土型矿化体,更成为该矿区的一大特色。
矿石中金属矿物复杂,蚀变强烈且分带明显。
对矿床和相关的富碱岩体(脉)开展的金丰度值、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富碱岩体本身并不是矿质的源地,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文章初步讨论了岩浆成岩与流体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岩浆的形成、演化与侵位过程实际上是深部流体上升的载体以及矿质在流体中得以集中并成矿的热机。
关键词: 北衙金矿床;富碱岩体;成因;云南中图分类号: P 611;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21412(2002)0120032209 北衙金矿床是滇西北地区发现较早的与喜山期富碱岩体脉有关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
特别是最近在北衙矿区红土型矿化的发现与突破,加大了北衙式金矿床的找矿意义,对该金矿开展地质研究将有助于区域相似金矿床的寻找工作。
矿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北衙乡。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的西部边缘,区域性的NW 向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近SN 向的永胜—程海断裂带和N E 向的丽江断裂带分别在矿区的南、西北和东部通过。
在区域富碱岩体带中,北衙金矿区位于中岩带中部的鹤庆—北衙岩体集中区内[1,2,3]。
1 矿区地质特征北衙矿区总体上受南无山复式背斜东翼的一个NN E 向次级向斜构造控制,地形上为一个小型的SN 向山间盆地,已知的矿化带和主要的矿体分布在该盆地的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图1)。
现有矿区长6.5km ,宽约为3.5km 。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从区域上到具体的矿体,总结出了该矿区的地质规律,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和矿区外围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字]地质特征构造破碎带找矿依据矿化特征1 区域地质特征1.1 大地构造位置北衙矿区属”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环球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东段弧形转弯处,濒临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接部位。
1.2 地层区内发育有元古界-新生界地层。
元古界变质岩,集中出露于大理洱海西侧,构成苍山山脉主体,呈断块出露。
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洱海附近。
下古生代见中奥陶统、志留系的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主要为碳酸盐沉积,次为碎屑岩及硅质沉积。
二叠系玄武岩广泛分布于程海、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为峨眉山玄武岩的一部分。
中生界三叠系为碳酸盐建造及含煤建造,分布于丽江-北衙一带。
侏罗系、白垩系为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红河断裂以西和程海断裂以东。
在北衙地区,上三叠统部分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全部缺失。
1.3 构造北衙铁金矿区位于德格-中甸陆块、扬子陆块与兰坪-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地处扬子陆块西缘的丽江-盐源中生代地块边缘拗陷带的南西缘,被夹持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宾川-程海断裂和丽江-木里断裂之间。
1.4 岩浆岩本区为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的一部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岩类均有。
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华力西期以基性辉长岩、二叠纪玄武岩为主,与区内零星铜矿化有关;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主要为富碱的石英斑岩、辉石正长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岩,并有较多的后期正长斑岩、煌斑岩脉在区内成群成带展布,它们与金、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喜马拉雅期主要为中酸性富碱斑岩的侵入及苦橄玄武岩、橄斑玄武岩、碱性岩的喷溢,分布于金沙江-红河超壳断裂带附近。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北自锅厂河,南至金沟坝-鸡鸣寺大沟,西起红泥塘,东到笔架山-黄坪坝子西侧边缘。
滇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其两阶段成矿过程研究——以万硐山矿段为例

滇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其两阶段成矿过程研究——以万硐山矿段为例牛浩斌;丁俊;李俊;宁括步;王鹏;任飞【摘要】滇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带中南段典型矿床之一,成矿严格受富碱斑岩及其相关的深大断裂控制,伴随多期富碱斑岩脉体侵入、热液交代与围岩蚀变、矿物质富集及次生富集过程,构成了复杂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和地表次生成矿系统.文章以万硐山露天采场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为基础,重新厘定和梳理各地质体及其间相互关系,取得了万硐山矿段详细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原生矿化的两阶段成矿新认识.【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万硐山;滇西【作者】牛浩斌;丁俊;李俊;宁括步;王鹏;任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0 引言滇西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富碱斑岩成矿带内典型的与富碱斑岩相关的多金属矿床,具有超过300吨金、2 600吨银和200万吨铅锌等金属量的超大型矿床。
北衙矿区包含万硐山、红泥塘、桅杆坡、金沟坝、炉坪等矿段;其中,万硐山矿段资源量占全区约65%(据2010年10月数据①),并已进入露天开采阶段,岩石露头揭露全面,地质现象丰富,为典型矿床详尽、适时地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条件。
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矿区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工作。
本文在系统梳理与总结前人成果资料①-⑤基础上,依据最新露头揭露情况,着重研究矿床成矿、控矿认识;通过对万硐山采场范围进行了大比例尺(1∶2000)地质调查工作⑥,查明了矿床的成矿、控矿特征,重新厘定了各地质体间的成生关系,进一步确定了岩浆热液成矿体系及其两阶段、两方式的新成矿认识。
云南北衙金矿万硐山脉型金矿体特征及成因

2018年第&7卷第&期298~&02页云南地质CN5&-1041/P ISSN1004-1885云南北衙金矿万硐山脉型金矿体特征及成因王绍波,牛学永(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24)摘要:云南北衙金矿,根据其矿体的赋存部位、控矿因素和产出特征可划分为五种类型的矿体,本文 仅对分布于万硐山石英正长斑岩体围岩中三叠统北衙组(21)碳酸盐岩中的脉型金矿体特征及成因进行讨 论。
该类型金矿体主要沿中三叠统北衙组碳酸盐岩及岩体内的节理、裂隙带充填,形成脉状、树枝状和不规 则囊状矿体;矿体产状与节理、裂隙产状一致,规模小,但品位较高,大多成群出现。
由于矿区内富碱岩浆 的侵人活动,加之构造作用,导致含矿热液上升运移,在北衙组碳酸盐岩节理、裂隙带中热液充填(交代),形成型脉状金矿床。
关键词:构造控矿;充填-交代;热液型脉状矿床;云南北衙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 (2018) 3-298-5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金矿床是一个以金矿为主,同体共伴生铁、铜、铅、锌、银、硫等矿产的多金属 矿床。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对北衙矿区开展了一、二、三、四和五期地质勘查工作,实 现了重大找矿突破,金矿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铁、铜、铅、锌、银、硫等矿产资源储量也分别达 到大-中型规模。
根据矿体的赋存部位、控矿因素和产出特征,将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的矿体%(1)产 于万硐山岩体接触带或接触破碎带中的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2)分布于万硐山北衙组碳酸盐岩层间 破碎带中的层间破碎带型金多金属矿;(3)分布于北衙向斜核部的三叠系中统北衙组碳酸盐岩与三叠 系下统青天堡组碎屑岩的接触面附近虚脱带中的硅-钙面型金-铅(锌)-银多金属矿;(4)发育于万 硐山岩体内部及围岩北衙组碳酸盐岩节理、裂隙中的脉型金多金属矿;(5)由表生作用形成并分布于 第四系更新统蛇山组底、顶与三叠系上统北衙组及C p的不整合接触面附近的残坡积型金多金属矿。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远景北衙金多金属矿位于云南省鹤庆县境内。
综合研究北衙富碱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可为今后工作提供找矿方向,丰富区内资源。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北衙1地质背景北衙金多金属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端,属藏东—滇西碱性斑岩多金属成矿带。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三叠系下统青天堡组(T1q)、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第四系更新统蛇山组(Q1s)、更新统(Qp)及全新统(Q4)。
其中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
矿区构造形态为一近南北向的复式向斜,核部为北衙组灰岩,两翼是下三叠系砂岩。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①成矿前断裂:如马鞍山断裂位于矿区西部,走向NNE,是主要的控矿、控岩构造。
②成矿期断裂:规模大小不一,多为右旋压扭性断层,断面见有擦痕,与矿化作用和成矿阶段关系密切。
③成矿后断裂:多为横断层,性质以压、扭为主,使矿体及早期斑岩体发生位移。
区内是喜马拉雅期浅成斑岩的主要活动带。
浅成斑岩体的分布主要受两条基底断裂控制,一为北北东向的马鞍山断裂,它斜切松桂向斜的西翼,自南而北依次控制老马涧、焦石硐、红泥塘、万硐山、狮子山、铺台山等岩体;另一是隐伏的东西向基底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控制南大坪、马头湾、桅杆坡、白沙井等岩体。
在两条断裂相交的红泥塘地段有次火山角砾岩筒产出。
就北衙矿区内而言,目前已发现13个斑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黑云母正长斑岩、次火山角砾岩及煌斑岩脉五种。
经磁参数测定,铁矿和含磁铁矿斑岩具强磁性,灰岩具中等磁性,其它为弱磁性或无磁性。
金矿体主要产于褐-磁铁矿体(层)中,与围岩具明显磁性差异,磁异常与矿化对应较好。
1:20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矿区异常以Au、Ag、Pb为主,伴生As、W、Sb、Hg等异常。
金异常浓集中心常与矿(化)段相对应。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经近年勘查北衙金多金属矿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达超大型,共伴生矿产铁、铜、铅锌、银、硫分别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
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

4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滇西北衙金矿矿床特征及成因初探谭 帅(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2)摘 要:滇西北地受板块挤压和地质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北衙金矿是其典型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地质科研意义和找矿远景指导价值。
通过对该矿床的特征与成因的分析,可以对该区域内的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北衙金矿;矿床特征;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3-0040-2收稿日期:2019-03作者简介:谭帅,男,生于1986年,汉族,吉林松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区是一个以金为主,伴生矿众多,与喜山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近年来很多地质研究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矿体的浅部,即-1700m 以上的地表。
随着对中深部的勘查力度的加大,先后发现一些新的热液矿体,累计探明金矿储量超过100T 左右。
北衙金矿的矿床类型和成矿地质环境在三江地区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1]。
1 矿床特征阐述北衙金矿矿床是一个具复合成矿作用的斑岩型金矿,成矿地质环境优越,矿床规模大,勘探和开采条件好,是一个理想的大型金矿靶区。
该区域位于德格-中甸陆块、扬子陆块与兰坪-思茅陆块结合部东侧之扬子地台西缘,面积约20平方公里。
该矿床长期受到印度板块的冲击碰撞形成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
该岩带对喜马拉雅期为主的岩浆-构造-成矿作用,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北衙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在其抑制下形成了稳定的金属矿床[2]。
1.1 区域地质矿床所属的区域地层发育比较完善。
下元古界由片麻岩、片岩、变粒岩构成的苍山山脉主体,集中出露于大理洱海西侧。
而古生界地层分节于洱海附近,其中二叠系海相、海路交互相玄武岩广泛发育期间,是本区金矿化的初期矿源;中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了北衙成矿区的有利地层。
北衙铁金矿区区域地质特征简述

北衙铁金矿区区域地质特征简述作者:蒋光元雷碧东赵川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北衙铁金矿位于德格-中甸陆块、巴颜喀拉-扬子陆块与昌都-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之扬子陆块西缘。
以丽江-剑川大断裂及金沙江-红河大断裂为界,东部属扬子地块,西部为昌都—兰坪—思茅陆块,北部属德格—中甸陆块。
其中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被认为是扬子板块的俯冲带,该断裂规模巨大、活动历史久远的超壳断裂,长期以来,严格控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各类矿产的形成与分布。
关键词:北衙铁金矿区域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区域地质背景1.1 地层:区内地层发育较全。
下元古界苍山群,集中出露于大理洱海西侧,构成苍山山脉主体,呈断块出露,主要由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及少量混合岩,大理岩等组成;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洱海附近,下古生代见中奥陶统、志留系的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主要为碳酸盐沉积,次为碎屑岩及硅质沉积;二叠系玄武岩广泛分布于程海、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
中生界三叠系为碳酸盐建造及含煤建造,分布于丽江-北衙一带,侏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红河断裂以西和程海断裂以东;新生界第三系则主要分布于沿区域构造控制的小型山间盆地中,就单个盆地而言,地层往往发育不完全。
区内热液矿化,对地层、岩性无明显的选择性。
1.2构造:本区处于板块构造的结合部位,区域构造形式复杂,以陆块中的褶皱为主,以区域骨架构造为界,形成三个不同特征的构造区。
①西部构造区:位于金沙江-红河断裂以西,属昌都-思茅陆块,主要发育北西和东西向断裂,褶皱多为不对称状,发育不完全。
②中部构造区:位于金沙江-红河深断裂与程海-宾川断裂之间,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构造线以南北向为主的断裂和褶皱,代表性褶皱有阿拉山背斜,大安、炼硐河、松桂向斜,褶皱为两翼对称,平缓开阔的短轴褶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矿化带特征 通过 2 0 — 0 0 的地质勘 查工 作 , 矿 08 2 1 年 在
合 面分布 , 另在 Qs 与第四系更新统 Q 分界面 p 靠 近 Qs 。顶部 也 有矿 化 , 两个 矿 体群 (T 、 有 I 4 ( K3 T) , 3 体( 分布 于矿化 层( 上部 , 分布 K 矿 群) T 带) K4 T 矿体 汾 布于矿化带下部。 洋 矿化带 内矿矿 体 呈层状 、 似层状及透镜状 。 含矿岩石 主要 为含 砾砂 ( 褐铁gC合 体) - g 粘土 部分 为褐铁 矿( 体) 等- 为岩金多金属矿体或含金岩石的风化搬运沉
组地 层(b F ) 叠系下统 T 地层 的内 、 2及三 。 外接 触 蚀变带 一 矽卡岩化带 、 岩体旁侧北衙组f b I】 ’ 地层 及 T地 层蚀裂隙变带及层 问虚脱带 中 , ” 而 红 土型 ” 金多金属矿体分布 于丽 江组下段 ( 1 E ) 地 层 中。 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万硐山矿段 《 详查报告( j期 ) 》 共圈定矿体 6 余个 萁 中参 与 0 资源 / 储量估算 的矿 体有 1 个, 8 以岩金多金 属 矿体 K 4 、T 2 ” 土 型 ” T 8K 5 及 红 金多 金属 矿体 K4 T A为主矿体, 其余为次要矿体 及小矿体 。探 获金 金属资 源 / 量 ( 2 + 3 + 3 1 7 2千 储 1 b 32 33 7 1 2 5 克, 品位 2 6 1 平均 . × O 伴生金金属资源量 4 9 1 07 千 克,平 均 品位 0 l 0 6 . ×1 — 。共 生铁 矿石 量 7 2 4 8 9 吨, 均品位 3 . %; 生铁矿石量 530 9 平 64 伴 7 6 6 2 6 平均品位 1. %。金矿 床规模 达到 2 7 4 吨, 9 3 0 大型 注 铁矿规模达中型。 由于受 勘探深度所限 ,万硐 山矿段以往地 质勘查工 作主要 揭露控制 10 米 标高 以上 的 70 矿体 。随着地 质 工作 的不 断深入 , 2 0 年 从 08 7Z 1 6 K 4 6 K 、 Z 1 孔揭露控制 了深 部矿体后, 时 5 及 调整 了矿 山地质 勘查 工 作方 案 。在揭 露 控制 10 米标高 以上 的矿体 , 70 进行资 源升 级和扩边 增储 的同时, 进行 10 70米标高 以下的深 部探 索 性找矿 。 通过 2 0 年 一 0 9 的矿 山地质勘查 08 20 年 T _作万 硐山矿段在三期报告的基础上地质找矿 取得 了新 突破 。除在矿段北部 P 0 10 8 — 0 线取得 了一 定的找矿效果外 ,特别是在露 天采 区东部 P 6 8 线 10— 60 5— O 4 0 1 3 米标 高段 发现新 的原 生 厚大黄铁矿化矽卡岩型金磁铁矿体, 而且除已对 金 、铁两个元素进行了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外, 在 P 6 8 线铜等元素都 已成片分 布, 以相互 5— 0 可 连接( 铜品位 0 %以上 的 7 Z 1 厚度为 6 女 口 L 5 6 K 孔: 9 米, 品位 0 2 7 Z 1 孑 : 度为 3 . 米, 平均 . %; K 3 L 9 2 厚 96 4 平均品位 3 9 . %等。 品位 1 8 铅 %以上的 8 Z 9 0 K 孔: 厚度 为 5 0 平 均品 位 14 . 米, 9 . %等 8 行成 了一定 规模的共[ ) f 生资源量 。 半 今后应对铜 、 、 银 铅三个 元素进行共 伴生资源进行综 合评 价。 通 过 20 —0 9 的矿 山地质 勘查 工作 , 0 820 年 新探获 (3 ) 3 3 以上金金 属量 1 吨 ; 9 为了给矿 山 生产提供 资源保 障 ,云金集 团加大 勘查 力度 , 2 1 年继续投入 300 00 30 余米 的岩芯钻探 工作 , 年底力 争保 有金金属量 10吨 , 0 金矿 床规模将 达到特大型 。
至
Q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ia N w T c n lge n r d h n e e h oo isa d P o u
工 程 技 术
北衙 金多金属万硐 山矿段 矿体地质特征新 认识
杨 锐 吕庆 松
( 南省 黄金 矿 业 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保 山 分公 司 , 南 保 山 6 8 0 ) 云 云 70 0
关 键 词 : 衙 金 多 金 属 矿 ; 质 特 征 ; 庆 ; 南 北 地 鹤 云 中 图 分 类 号 : D1 文 献 标 识 码 : T A
成群 ) 出。现将 通过 2 0 — 0 0 产 0 8 2 1 1 . 矿床规模 北 起 8 线’ 4 线, 8 南至 4 长大于 80 。 总体走 不 同部位, 8米 其 北衙金 多金 属矿区万硐山矿段岩金 多金属 向近南北 向, 向随古风化 剥蚀 面而变 化, 倾 西侧 年 的地质 勘查工作后矿体 赋存层 位 、 态特征 形 T 7K 5 矿体 分布于石英正长斑岩体与 i叠 系上统北衙 还呈 ” 楔状 ” 插入 Tb 2 地层 中, 矿化主要沿不 整 发 生变化 的 K 4 、T 2号矿体 及深 部新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