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文学作品 精选

合集下载

革命传统故事书籍

革命传统故事书籍

革命传统故事书籍
1.《红岩》- 《红岩》是作家罗广斌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军民
英勇抗日斗争的真实故事创作的长篇小说。

它以青年学生赵世炎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行动,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不屈意志。

2.《红楼梦》- 尽管《红楼梦》被普遍认为是一部文学巨著,但
其中也蕴含了一些关于社会和家庭结构变革的革命元素。

小说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革命风潮的兴起。

3.《白毛女》- 《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革命戏剧,由郭沫
若创作。

它以陕北农民白毛女的艰辛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她奋发图强、顽强抵抗地主阶级剥削的故事,体现了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4.《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作家杨朔根据真实故事创
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农民工小二黑和他的同伴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艰苦生活、奋斗拼搏的经历。

小说通过展现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反映了中国农民工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贡献。

中国近代人民抗争书籍

中国近代人民抗争书籍

中国近代人民抗争书籍1、《抗日战争的细节》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本书,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

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

2、《国家记忆》本书精选约500幅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有关二战中缅印战场的珍贵图片,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真实再现了中缅印战场的抗战历史及美、英等国对我国抗战的帮助。

3、《1944:腾冲之围》本书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

4、《1944-1948我的战争》《1944-1948我的战争》为口述历史,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〇七师服役。

《1944-1948我的战争》真实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幸福家庭,是如何在日寇的炮火下家破人亡的,最终走上了同仇敌忾的抗日道路。

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裂和槐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肆友场面。

5、《突破缅北的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

1943年底,中国驻棚培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

爱国主义的经典文学作品

爱国主义的经典文学作品

爱国主义的经典文学作品
中华上下五千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在21世纪的今天,我辈当担负起国家兴盛的责任。

而国家兴盛的前提就是每个人都爱国。

以下是爱国主义的经典文学作品。

1.柳青《铜墙铁壁》
2.孙犁《风云初记》
3.杨朔《三千里江山》
4.杜鹏程《保卫延安》
5.刘知侠《铁道游击队》
6.徐光耀《平原烈火》
7.吴强《红日》
8.梁斌《红旗谱》
9.杨沫《青春之歌》
10.欧阳山《三家巷》
11.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
12.高云览《小城春秋》
13.冯至《敌后游击队》
14.刘流《烈火金刚》
15.曲波《林海雪原》
16.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17.冯德英《苦菜花》
18.周立波《山乡巨变》
19.艾芜《百炼成钢》
20.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爱国体现在身边的一点一滴之中。

我们可以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这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简单的事情。

因为爱国不需要特别伟大,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最大的爱国。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不仅检验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催生了大量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抗战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为题,探讨其中代表性的抗战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对中国抗战历史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明代文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山水田园诗文,尽管不是直接描写抗战的作品,但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有着密切关联。

该作品描绘了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幸福乌托邦,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逃避。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对战争的伤痛和恐惧,更加渴望着回归桃花源的平静。

因此,《桃花源记》在抗战文学中代表着人们对和平世界的向往,为战争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丝慰藉。

二、《红岩》《红岩》是巴金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独具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以四川省广元市红岩村为背景,通过叙述红岩村农民出身的大学生石光明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的经历,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和坚定意志。

小说语言朴实,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描写了红岩村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和抗日斗志。

《红岩》以其深入浅出、感人至深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集结号》《集结号》是巴金的又一力作,描写了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前后,一支由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淞沪地区坚持抗战的故事。

小说通过刻画游击队员的奋斗精神、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不屈斗争。

《集结号》以其激情澎湃的战斗场面和对人性的思考,成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瑰宝之作。

四、《幸存者》《幸存者》是滕传祥的长篇小说,以乌鲁木齐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塞申山抗战英烈赵全生的故事进行叙述。

爱国文学作品摘抄

爱国文学作品摘抄

爱国文学作品摘抄
以下是一些爱国文学作品的摘抄,供您参考:
1. 《红岩》: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抹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2. 《青春之歌》: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青春不是粉面朱唇,它是坚强的意志;青春是活力,是勇于担当与奉献的精神。

3. 《红旗谱》:他们从大革命的高潮中走来,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走来,一直昂头挺胸,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无畏的革命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4. 《林海雪原》:这是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剿匪斗争的历史故事。

作者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

5. 《保卫延安》:保卫延安的英雄们以无比的勇敢和机智,舍生忘死,重创敌军,创造了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绩。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文学作品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泪、英勇与坚韧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壮丽篇章。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反映抗日主题的文学作品,它们以文字的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呼唤和平。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老舍的《四世同堂》。

这部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北平沦陷后的众生相。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尊严被践踏。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屈服,而是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抗争。

老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祁瑞宣的矛盾与挣扎,钱默吟的坚贞不屈等。

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以及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

再来看看萧红的《呼兰河传》。

虽然这部作品并非直接描写抗日战争,但其中对于家乡人民在苦难中的生存状态的描绘,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在封建愚昧与战争的阴影下艰难地生活着。

萧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暗含了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还有茅盾的《腐蚀》,以日记体的形式,揭示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与腐败。

主人公赵惠明在特务机构中逐渐迷失自我,但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下,最终觉醒并走向了抗争的道路。

这部作品不仅批判了反动势力的丑恶,也展现了在民族危亡时刻,人们内心的良知与正义的觉醒。

而在诗歌领域,田间的《给战斗者》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强烈的战斗精神,鼓舞着无数抗日志士。

诗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和对同胞们的战斗召唤,“我们/战斗的/呼吸,/不能停止;/血肉的/行列,/不能拆散。

”这样的诗句,如战斗的号角,激发着人们的抗日决心。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也是一首经典之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愿意为这片土地奉献一切的决心。

在小说方面,杨沫的《青春之歌》以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一代青年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觉醒与奋斗。

中国现代关于战争的文学名著

中国现代关于战争的文学名著

中国现代关于战争的文学名著
中国现代关于战争的文学名著,包括著名的《红岩》、《活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中国人》、《烽火连三月》、《和平的河流》、《英雄儿女》等。

《红岩》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抗日军人在红岩山下坚守信念、战斗顽强的故事,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活着》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抗日将士在战火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了人们的斗志。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中国人》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新中国人在战火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抗争的故事,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烽火连三月》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抗日将士在战火中坚守信念、不败不屈的故事,激励了人们的英雄精神。

《和平的河流》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抗日将士在战火中坚守信念、拼搏奋斗的故事,激励了人们的和平精神。

《英雄儿女》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情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抗日将士在战火中坚守信念、不畏艰险的故事,唤起了人们的英雄梦想。

中国现代关于战争的文学名著,用优美的文字勾勒出英雄抗战的壮丽画卷,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梦想,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在抗日战争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和对抗侵略者的斗争,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以下是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

《群英会》是由作家巴金所著,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

该小说通过描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各类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反抗日寇而团结一心的形象。

巴金的笔法简练明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他们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抗日英雄。

《八子》是萧红的抗日战争长篇小说。

小说以贫苦农民的家庭为背景,通过描绘三代人的命运,展示了普通人在战乱年代所遭受的苦难和磨难。

小说主要通过八个弟兄和他们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为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精神。

《红岩》是作家巴金的又一力作,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

小说主要描写了四川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奋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小说通过描述战士们的斗争和磨难,以及他们为了抵抗日寇而付出的牺牲,展示了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细雨霏霏》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农民的家庭和他们在战乱年代中的生活,反映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如何坚持抵抗侵略者和保全自己尊严的故事。

贾平凹的笔触细腻,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几部中国抗日战争小说的简要介绍。

这些小说通过描绘普通人的努力与奉献,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精神。

它们帮助人们传承和铭记抗战年代的历史,激发人们爱国情怀,勉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不屈不挠地追求正义和自由。

这些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中国人民勇敢斗争精神的珍贵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1937年12月28日夜间成都,让我把你摇醒何其芳的确有一个大而热闹的北京,然而我的北京又小又幽静的。

──爱罗先珂一成都又荒凉又小,又像度过了无数荒唐的夜的人在睡着觉,虽然也曾有过游行的火炬的燃烧,虽然一船一船的孩子从各国战区运到重庆,只剩下国家是他们的父母,虽然敌人无昼无夜地轰炸着广州,我们仅存的海上的门户,虽然连绵万里的新的长城,是前线兵士的血肉。

我不能不像爱罗先珂一样悲凉地叹息了:成都虽然睡着,却并非使人能睡的地方,而且这并非使人能睡的时代。

这时代使我想大声地笑,又大声地叫喊,而成都却使我寂寞,使我寂寞地想着马耶可夫斯基对叶赛宁的自杀的非难:“死是容易的,活着却更难。

”二从前在北方我这样歌唱:“北方,你这风瘫了多年的手膀,强盗的拳头已经打到你的关节上,你还不重重地还他几耳光?“北方,我要离开你,回到家乡,因为在你僵硬的原野上,快乐是这样少而冬天却这样长。

于是马哥孛罗桥的炮声响了,疯瘫了多年的手膀也高高地举起战旗反抗,于是敌人抢去了我们的北平,上海,南京无数的城市在他的蹂躏之下呻吟,于是谁都忘记了个人的哀乐,全国的人民连接成一条钢的链索。

在长长的钢的链索间我是极其渺小的一环,然而我像最强顽的那样强顽。

我像盲人的眼睛终于睁开,从黑暗的深处看见光明,那巨大的光明呵,向我走来,向我的国家走来……三然而我在成都,这里有着享乐,懒惰的风气,和罗马衰亡时代一样讲究着美食,而且因为污秽,陈腐,罪恶把它无所不包的肚子装饱,遂在阳光灿烂的早晨还睡着觉,虽然也曾有过游行的火炬的燃烧,虽然也曾有过惨厉的警报。

让我打开你的窗子,你的门,成都,让我把你摇醒。

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一九三八年六月,成都炮火的洗礼茅盾我遇到了许多的眼睛,都异样的睁得很大:这里虽然有悲痛,但也有钢铁似的冷光;有忿怒,但也有成仁取义的圣哲的坚强;有憎恨,但也有"自度度人"的佛子心肠;乃至亦有迷惘,有焦灼,然而也有“余及汝偕亡”的激昂。

这都是十天的恶战,三昼夜沪东区的大火,在中国儿女的灵魂上留着的烙印,在酝酿,在锻炼,在净化而产生一个至大至刚,认定目标,不计成败——配担当这大时代的使命的气魄!惋惜着悲痛着沪东区的精华付之一炬么?不错,那边有我们同胞血汗的结晶,有我们民族工业的堡寨,我们不能不悲痛。

但是敌人的一把火烧得了我们的庐舍和厂房,却烧不了我们举国一致的抗战的力量!不,敌人这一把火,将我们万万千千颗心熔成一个至大无比的铁心了!不错,那边有我们同胞血汗的结晶,有我们民族工业的堡寨,然而那边也正是敌人的巢,也正是敌人经济侵略的悍强的前哨;惋惜么?我们决不!我们敌人一起倒下,然后在火净了的废墟上再建起我们的市廛和厂房。

三日三夜的赤焰是敌人的毒火,然而也是我们出地狱升天堂的净火!在炮火的洗礼中,中国民族就更生了!让不断的炮火洗净了我们民族数千年来专制政治下所造成的缺点,也让不断的炮火洗净了我们民族百年来所受帝国主义的侮辱。

古老的伟大的中华民族,需要在炮火里洗一个澡!大炮对大炮,飞机对飞机,我们有我们抵抗侵略的爪,抵抗侵略的牙!尤其因为我们有炮火锻炼出来的决心和气魄!四万万人坚决地沉着地接受炮火的洗礼了!四万万人的热血,在写出东亚历史最伟大的一页了!无所谓悲观或乐观,无所谓沮丧或痛快,我们以殉道者的精神,负起我们应负的十字架!1937年8月23日还我缘缘堂丰子恺二月九日天阴,居萍乡暇鸭塘萧祠已经二十多天了,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人迹少到,静寂如太古。

加之二十多天以来,天天阴雨,房间里四壁空虚,行物萧条,与儿相对枯坐,不啻囚徒。

次女林先性最爱美,关心衣饰,闲坐时举起破碎的棉衣袖来给我看,说道:“爸爸,我的棉袍破得这么样了!我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子。

可是它在东战场的家里——缘缘堂楼上的朝外橱里——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去拿得来,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可恶的日本鬼子!”我被她引起很深的同情,心中一番惆怅,继之以一番愤懑。

她昨夜睡在我对面的床上,梦中笑了醒来。

我问她有什么欢喜。

她说她梦中回缘缘堂,看见堂中一切如旧,小皮箱里的明星照片一张也不少,欢喜之余,不觉笑了醒来,今天晨间我代她作了一首感伤的小诗:儿家住近古钱塘,也有朱栏映粉墙。

三五良宵团聚乐,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生小偏遭破国殃。

昨夜客窗春梦好,不知身在水萍乡。

平生不曾作过诗,而且近来心中只有愤懑而没有感伤。

这首诗是偶被环境逼出来的。

我嫌恶此调,但来了也听其自然。

邻家的洪恩要我写对。

借了一枝破大笔来。

拿着笔,我便想起我家里的一抽斗湖笔,和写对专用的桌子。

写好对,我本能伸手向后面的茶几上去取大印子,岂知后面并无茶几,更无印子,但见萧家祠堂前的许多木主,蒙着灰尘站立在神祠里,我心中又起一阵愤懑。

晚快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我一张明片,严肃地说:“新房子烧掉了!”我看那明片是二月四日上海裘梦痕寄发的。

信片上有一段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部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下面又说:“近来报纸上常有误载,故此消息是否确凿不得而知。

”此信传到,全家十人和三个同逃难来的亲戚,齐集在一个房间里聚讼起来,有的可惜橱里的许多衣服,有的可惜堂上新置的桌凳。

一个女孩子说:大风琴和打字机最舍不得。

一个男孩子说: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最肉痛。

我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器和一箱垫磁器。

她说:“早知如此,悔不预先在秋千架旁的空地上掘一个地洞埋藏了,将来还可去发掘。

”正在惋惜,丙潮从旁劝慰道:“信片上写着‘是否确凿不得而知’,那么不见得一定烧掉的。

”大约他看见我默默不语,猜度我正在伤心,所以这两句照着我说。

我听了却在心中苦笑。

他的好意我是感谢的。

但他的猜度却完全错误了。

我离家后一日在途中闻知石门湾失守,早把缘缘堂置之度外,随后陆续听到这地方四得四失,便想象它已变成一片焦土,正怀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了。

况且,沿途看报某处阵亡数千人,某处被敌虐杀数百人,像我们全家逃出战区,比较起他们来已是万幸,身外之物又何足惜!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

丙潮以空言相慰,我感谢之余,略觉嫌恶。

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

此堂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

形式朴素,不事雕琢而高大轩敞。

正南向三开间,中央铺方大砖,供养弘一法师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西室铺地板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

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

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室,亦有书数千卷。

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东间及后楼皆家人卧室。

五年以来,我已同这房屋十分稔熟。

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历历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儿女们曾统计过,我家共有一百二十五只抽斗)中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

现在这所房屋已经付之一炬,从此与我永诀了!我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如今和房子永诀,实在值不得感伤悲哀。

故当晚我躺在床里所想的不是和房子永诀的悲哀,却是毁屋的火的来源。

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

我家幸未死人,我屋幸未被毁。

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

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

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

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

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

料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

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帐!1938年五四之夜老舍五四。

我正赶写剧本。

已经好几天没出门了,连昨日的空袭也未曾打断我的工作。

写,写,写;军事战争,经济战争,文艺战争,这是全面抗战,这是现代战争:每个人都当作个武士,我勤磨着我的武器——笔。

下午四时,周文和之的罗烽来了。

周文来自成都,刚下车,即来谈文艺协会成都分会今后会务推动的办法。

谈了没好久,警报!到院中看看,又回到屋中,继续谈话。

五时,又警报,大家一同下了地洞;我抱着我的剧本。

一直到六点多了,洞中起了微风——天空上必有什么变动;微风从腿下撩过去;响了!响了!洞里没有光,没有声,没有任何动静,都听着那咚咚的响声,都知道那是死亡的信号,全咬上牙!七时了,解除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