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高中语文 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散文阅读精选练习

【散文阅读练习1】人在草木间周晓枫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

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

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

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

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

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

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

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

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

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

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

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

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

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

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

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

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

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

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

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

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典型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典型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典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聊马汉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

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

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

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

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

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

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

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

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

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

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

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

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

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

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

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

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

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

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

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

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

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

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领陈蔚文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

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

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

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

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

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

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记叙性散文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记叙性散文

文学类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含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含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含答案)精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练习1】人在草木间周晓枫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

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

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

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

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

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

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

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

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活——万能地再生。

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

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

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

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

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

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滚水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

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

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

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

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

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

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

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

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

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

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

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

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

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

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

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

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

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

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此时,在山岭中。

周围是高起来的地势,底端是铁观音的茶枝。

冷冽的空气浸泡,让我清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如是,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里的领悟、回甘里的安慰。

(2018年01月1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托物言志手法,通过茶被采摘,被切割,死于炒制,复活于滚水的经历,表现作者对人生况味的领悟。

B.作者说“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认为茶作为超越生活需求的精神象征,是高于生活需求的。

C.作者说“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认为人生的五行是生命的烙印,凝聚永不改变的人生滋味。

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而有气势,生动的描述性文字里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命感悟。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断枝插条,仍能成活,施以酷刑,报以繁茂;但如果小心呵护,反而会促其死亡。

B.“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这反映出茶具有柔韧的精神特质,它能从伤害里汲取成长的力量,于死而复生中张扬生命的个性。

C.经过茶农精心浇灌下的茶,饮用之后,能清除人们体内的毒素。

这反映出茶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

D.茶中凝结着乡愁,能让我们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人生,更容易体会到古人曾经的乡愁。

【散文阅读练习2】人在草木间刘梅花人在草木间,说的是“茶”,可是不单单指茶,也是禅。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令我这个北方人羡慕不已。

而且,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呢,不曾见过南方的嘉木。

总是想,茶树,是怎样一种禅意的树呢?嘉木在野,诗经里一样风雅了。

那百年的古茶树,老得禅意,老得孤独,动不动还要开花吧?茶树一直长在我的梦里,从童年一直开花到现在。

我的梦都是茶树的枝枝叶叶里长出来的。

你以为我喝了多少好茶,对茶叶如此痴迷?其实也没有。

穷人家的孩子,最先想的是要吃饱饭才好。

至于茶,当然也是喝的。

穷到连茶都不能喝到,人生就没有意思了,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来尘世呢。

我喝茶,一直喝那种黑茶,也叫砖茶。

很大的一块,坚硬,可以拿来打狗,砌墙。

从小,喝清茶。

茶块在炉火上烤一烤,变得酥软了,很轻松地撬成碎块儿,盛在匣子里。

煮茶的时候,取一块。

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

清早,生了火,先熬一壶茶。

要熬得酽一点,不要太淡。

茶熬得有了苦味儿,好了。

伸长脖子灌下去一杯,上学去了。

这样的一天,神清气爽。

若是哪天缺了这一杯,总是蔫,打盹,头疼。

冬夜里,写完作业,爹熬着的茶已经清香扑鼻了。

若是有钱的话,还能买了红枣,在清茶里下几枚,喝枣茶。

没钱就丢几片姜,抗寒,暖胃。

一家人围着火炉喝茶,任凭我说一些废话,狼筋扯到狗腿,没来由地乱说一气。

我说,茶树应该很高,都长到半天里去了,仰头看,那茶花儿就开在蓝天里,和我一样大的花儿呢。

爹听着,黄瘦的脸上还是笑容,吸一口烟,慢慢喝下去枣红颜色的老茶。

有时候,弟弟谴责我说:爹啊,梅娃子最能胡诌,你信她做什么?爹一笑,不说话。

漫长的冬夜,煮沸在一壶茶水里。

炉火红红的,照在我脸上。

爹笑着说,你看,我的黄毛丫头,红脸蛋。

又说,梅娃子刚生下来,猫儿一样大。

我隔着门看了一眼,脸上皱皱巴巴的,很难看,谁知道长大了这么让人心疼的。

那样的日子,像茶,慢慢熬着,吸溜吸溜喝着,慢慢长大了。

天祝藏区的人唱酒曲,最有名的真兰歌是这样唱的:对有恩的犏(piān)乳牛要知道报答。

你如果没有喝过淡茶,你就不知道犏乳牛的恩情,你喝过淡茶才知道了犏乳牛,犏乳牛却在哪儿呢?对有恩的父母要知道报答。

你如果还没有接近暮年,你就不知道父母的恩情,你如果到了暮年才想起父母,父母亲却在哪儿呢?我的朋友是一位藏族诗人,他最喜欢唱这首歌,他先用藏语唱,再用汉语唱,一遍一遍,歌声清亮真挚。

唱到最后,我常常泪流满面。

我的父亲,一直喝清茶。

等我煮好满满一碗奶茶的时候,我的父亲又在哪里?他去世那么早,还未来得及给我筹备两麻袋砖茶的嫁妆。

草木是有气脉的,所以茶才有灵魂。

有些草木,成了草药。

有些草木,却成了茶,真是世事玄机啊。

水煮草木,你知道哪个是药,哪个是茶?草木不会泄露天机。

草木也不说话,却把味道交给你,心交给你。

人在草木间,天地自有玄理。

至于做茶做草药,都行,在于自己喜欢哪个。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3. 标题“人在草木间”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概括解读(6分)4. 第④段写到“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

作者为什么说“茶叶”像“我的日子”?(6分)【散文阅读练习3】消逝的灯火张炜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一层荧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破坏。

③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们。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颈上喷一口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⑦看林人的铺子比鱼铺高大,主人个个有枪。

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

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景象让人永远难忘。

看林人的身体比鱼铺老人的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猎物。

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们睡觉。

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声音,大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

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一声,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

”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⑧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不怀好意的人。

他们吝啬至极,这是职业的特征。

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

”“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答:“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他整个人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瓜。

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

不规则的瓜块格外甜。

看瓜老头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绝对不能沾铁器。

”⑨桅灯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

它被挂在木柱上、被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