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分析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分析作者:李楠员韩昆霖来源:《中外企业家·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评价区土地的特定用途,对土地进行分析的过程,而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则是对受损毁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应程度做出的判断分析。
本文以永发煤矿为例,依据永发煤矿土地利用现状,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分析,提出适合永发煤矿的宜林、宜草的复垦方式。
关键词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1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与依据1.1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1)最佳效益原则。
在充分考虑国家和煤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土地利用受周围环境条件制约,一种利用方式必须有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特征相适应。
根据破坏前后土地拥有的基础设施,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向。
(4)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时,要根据已有的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确定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但结论是否正确还需通过实践检验,着眼于发展的原则。
(5)与黑河市区土地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协调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2土地适宜性评价2.1评价范围和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1)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内全部复垦责任范围,工业场地内部包括原煤堆、井口及构建筑物等,面积4.4063hm2。
(2)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
自然和社会经济分析:黑河市永发煤矿的矿区开采损毁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和植被,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和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损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09526

积水无法排 水源利用不 里内,无道
出
足,会产生 路系统
季节性缺水
塌陷深度 /
40cm
2)以土地用途分,如将金属开采复垦适 宜性评价划分成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 和其他场地等;
2.1.3评价体系的建立
►初步确定复垦方向 ► 定性分析,找出限制因子 ► 复垦措施改变限制因子 ► 土地适宜性评价 ► 评价结果若不适宜则降级评价 ►
至复垦方向
(一)初步确定复垦方向
(1)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分析 (2)政策分析 (3)群众意愿
区位条件 0.16/0.14 离居民点3公不方便
塌陷深度在50公分以下,修复较容易
塌陷深度(仅 针对塌陷地区)
0/0.14
塌陷深度在50公分~100公分,经修复后勉强适宜 农作物生长
塌陷深度大于100公分,影响严重,难以修复
对应分 值 100 80 60 40 20 100 70 40 20 100 70 20 100
2.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
2.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2复垦方案类比分析及复垦方向 的确定
2.1.1 评价对象的确定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对象是破坏 的土地,是人工恢复的原有地貌。
对于保留的部分不列入评价范围, 预测塌陷区应纳入评价范围。
2.1.2 评价单元的划分
(1)评价单元划分的基本要求 1)地块相邻、单元内部性质相对均一或相
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相互对应,不同的评价方 法,其评价标准表述方法和框架不同。不同的 复垦方向,其影响因子的权重和分级标准应有 不同,建议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影响因子的权 重和分级标准。
(以宜耕方向为例):耕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得 分值60分以下的不适宜复垦耕地;得分值在 60-80分之间的较适宜复垦为耕地,得分值80 以上的适宜复垦为耕地。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参考)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根据方案具体情况增减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依据根据国家要求和方案具体情况,编写。
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基本流程明确评价方法及评价基本流程。
评价基本流程,参考《编制实务》基本流程图。
(1)调查与资料收集:参考《编制实务》P 284。
(2)划分评价单元:遵循评价单元为一个复垦方向的原则。
(3)确定初步复垦方向:对每个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复垦方向,能够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可以明确,如建设用地、道路、水面、渔业养殖、生态保护等。
不能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要进一步分析评价,主要为农用地宜耕、宜林、宜草的最终确定。
对此适宜类实行二级评价体系,最后确定最终复垦方向。
(4)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过程:根据不同损毁类型、区域特性等情况选择适宜性评价指标,参考《编制实务》P288,结合项目实际。
塌陷、挖损要有填埋平衡分析、土源平衡分析,与周边高程差异、积水、灌排情况,压占要考虑废弃物及石砾等清除、土地平整等严重影响复垦方向、土地质量的因素。
用选择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注意分析的是采取了复垦措施后的状况),明确采取复垦措施后每个评价单元土地达到的质量(对应等级评定因素)。
适宜性评价指标与适宜性等级评定因素不相同。
(5)适宜性等级评定的方法及等级确定适宜性等级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法、综合因子评价与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主要限制因素评价法、类比分析法。
评价标准:主要限制因素等级的制定参考(《编制实务》P289)。
指数和法要有因子指数和权重表、分级表。
选定的评定因素一定要与农用地应具备的土地质量要素相衔接,如土体厚度、地面坡度、质地、有机质含量、砾石含量、地形坡度、灌排条件等。
分级必须合乎有关规定及当地实际。
也可以根据当地耕地林地质量情况制定等级。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3.4.2.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目前,从国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项目区,同一行政单元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露天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初探

作者简介 : 王卫卫( 1 9 8 1 一 ) , 男, 高级 工程 师, 2 0 0 2 年 毕业
-
破坏状 况等 因地 制宜 确定其 可行性 ,有 条件 的情况 下, 要 优先 复垦 为农用 地 , 补充 占用耕地 与基 本农 田 但不 能强求 一致 。
t -  ̄ h 京林业 大学水土保持 专业 , 现在 中国煤炭科 工集团沈阳
2 研究 区概况
建 设发展 。 柳树 河 3万 t 页 岩油 中试 先 导基地 ( 矿 山部 分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9
4 ) 因地制 宜和 农用地 优先 。在确 定待 复垦 土地
的利用 方 向时 , 应 根据评 价单 元 的 自然条 件 、 区位 和
矿 最终产 品供 给炼 厂 。
项 目区地势 总体 属于低 山丘陵地 带 ,为寒 温带 大 陆季 风气 候 ; 土壤 主要 为 暗棕 壤 、 草甸 土 ; 区域 植 被 属长 白山植 被 区系 , 植被 类 型为草甸植 被 , 在地 形 较 高 地 区 以 中生 植 物 占绝 对 优 势 。林 草 覆 盖 度 为
露 天矿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方法初探
王 卫 卫
( 中国煤炭科 工集 团沈 阳设计研 究院,辽 宁 沈 阳 1 1 0 0 1 5 )
摘
要: 土地 复垦适宜性评价 对确定被破坏土地最适 宜的复垦利用方 向和构 建土地最佳 复垦模式具有 重要
意义 , 是土地 复 垦工作 的基础 。 本 文 以柳树 河 3万吨 页岩 油 中试 先导基 地( 矿 山部 分 ) 的待 复 垦土地作 为研 究 对象, 将其 划 分为 内排 土场 平 台、 外排 土场平 台、 外排 土场 边坡 、 最终 采掘 坑 平 台、 最 终采 掘坑 边坡 等 5个评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_王欢

2. 中国机械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 以土地复垦适 宜性评价研究的发 展为主线, 着重介绍了 5 类 方法, 即: 极限条件法 、指数和 法、模糊综 合
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 不同方 法的优 缺点进 行分析 比较, 并对土 地复垦 适宜性 评价研 究
ap 2 , bp2 。
( 8)
cn apn , bpn
式( 8) 中: N p 表示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的全体划分; Vpi 为 N p 关于 ci 所取的量值范围, 即 N p 的节域。
( 3) 确定待评物元
23
24 。
( 5)
91
92
93
94
式( 5) 中: ij 的取值范围为 0 ij 1, 它表示从某参
评因子 Ui 着眼, 该评价单元被评为 V i 级的可能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度( 即隶属度) 。
当因子模糊向量 A i ( 权重) 和模糊关系矩阵 R
为已知时, 即可进行模糊推论计算, 求得 B 1:
B1= A 1 R 。
适宜性评价因子论域 U。U= { E, F, G, H , I , J , K , L , M } , 其中 E~ M 表示选取的评价因子。 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实践中, 常选的评价因子 有: 塌陷深度、土壤状况、坡度、土源保证率、灌溉条 件、排水条件、污染状况、土地稳定性、自燃状况等。
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实际上就是研究论 域 U 和 V 这两个模糊子集 A 1 和 B1 之间的关系。
+
b4 D
,
(
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概述

2.4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分 析
复垦方 向遵循到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符合的原则 。综 2 3 1合 l 以上 3 N 因素 1 l 2
等 等 等 等 等 等 等 等
分析 ,复垦方 向初步确定 为耕地 。
或 或
3 N
3 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评定
等
3.6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 价结果及复垦方向确定
根据 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各评价单元 复垦方 向详见 F表。
3.2 评 价 体 系
表 4土地 复垦 方 向 表
采用二级评 价体系 ,分为适宜类 和适 宜等 ,适宜类 分适宜 和不
有效土层厚度
< 50 :>40 aTl
N 1等
土源土壤质地
40~ 30 < 30 壤 土
2等 2等或 3等
1等
粘 壤 土、 粘 土 2等
砂 土
3等 或 N
地面坡度 (。)
0。~6。 6。~ 15o 1 5o~ 25o > 25。
l等 2等 3等或 N N
1等 2等 3等 3等或 N
l等 1等 2等或 3等 3等
利用方式为采矿用地 。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同时具有很强的 3.5土地复垦适宜 l生等级评定结果与分析
社会责任感 ,这将为保 障复垦方案顺利实施 奠定 坚实 的基础 。
在复垦 区土地质量调查 的基础上 ,将参评单元 的土地 质量与复
3.1评价方法 的选择
通过定性分 析 ,待复垦土地存 在多宜性 ,最终 复垦方 向的确定
本方案采用极 限法对复垦 区进行宜耕 、宜林 、宜草适宜性评价 。 需要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 因素 ,即综合考虑生态 因素 、政策 因素和 当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适宜性评价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适宜性评价摘要:依据拟损毁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可能损毁的状况,评定未来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土地复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对被损毁土地进行复垦,使其重新得到利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关键词:土地复垦、损毁、评价某煤矿为响应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做大做强的精神,决定在原30万t/a基础上进行技改。
该公司拟选用三处临时用地,作为技改的表土堆放场、临时工棚区和材料堆放场,现需要办理临时用地相关手续。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需对该煤矿临时用地单独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才能办理相关临时用地使用手续。
该三处临时用地范围独立于煤矿原工业场地以外,用地总面积1.5364hm2,其中水田0.7093hm2、旱地0.2632hm2、其他园地0.0302hm2、乔木林地0.1707hm2、采矿用地0.3765hm2,全部为集体土地。
截止目前,该临时用地还在办理用地手续阶段,未进行生产建设,无已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1)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影响复垦利用方向的因素较多,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损毁土地的适应性。
(2)实用性原则为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增强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方法尽量采用简单、实用的原则进行。
(3)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原则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应以最小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原则,兼顾区域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发挥土地复垦的整体教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O 0年 4月
Ap 2 0 r 01
土 地 复 垦 适 宜 性 评 价 方 法
王 . 南林 业 科 技 大 学 环 境 工 程研 究 所 , 南 长 沙 4 0 0 ; 1中 湖 1 0 4
2 中 国机 械 国 际工 程 设 计研 究 院 , 南 长 沙 4 0 0 ) . 湖 1 0 7
摘
要 : 以 土地 复 垦 适 宜 性 评 价 研 究 的 发 展 为 主 线 . 重 介 绍 了 5 方法 , : 限 条 件 法 、 数 和 法 、 糊 综 合 着 类 即 极 指 模
评价法 、 可拓 法 、 T 神 经 网络 模 型法 。通 过 对 不 同方 法 的 优 缺 点 进 行 分 析 比较 , 对 土 地 复 垦 适 宜 性 评 价 研 究 人 并 的最 新 发 展 趋 势 进 行 了 预 测 和 展望 , 土 地 复 垦工 作 提 供 了有 效 的丁 具 。 为
关 键 词 : 土地 复 垦 ;适 宜性 评 价 ;评 价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1 4 X1 .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2 X( 0 0 0 — 0 5 —0 1 7 —9 3 2 1 ) 4 1 4 5
Co m e a y o e h d o u t biiy e a u to f l n e l m a i n m nt r n m t o s f r s ia lt v l a i n o a d r c a to
Ab t a t: n e e sver v e ofm e ho ors t biiye l ton oflnd r cam a i a e en e sr c A xt n i e i w t dsf uia lt vaua i a e l ton w spr s t d.I g ne a , n e r l t r r i e b sc m e ho he e we e fv a i t ds:e t e e c dii et od,um fi ex m e hod,uz y c m pr he sve a s s m e x r m on ton m h s o nd t f z o e n i se s nt m e ho ex e i e ho nd a tfc a u a t t d. t nson m t d a r iii lne r 1ne wor e hod.The b sc t ss, s i tvead nt g nd diad km t a i he i ditnc i va a e a s — v nt ge ofe c yp e ho a a a h t e of m t d wer s u s d, lo t v opi r nd o a e a aton s t biiy e l ・ e dic s e a s he de el ng t e f l nd r clm i uia lt vaua
Ke r :a e l a i n; u t biiy a s sm e ; vaua i e hod y wo ds lnd r cam to s ia lt se s nt e l ton m t
土地复垦是保 证土地 资 源可持续 利用 的重要 途 径之一 , 土地 复 垦适 宜 性评 价 又是 土 地 复垦 项 目 而 投 资前期 工 作 的 中心 环节 和项 目决策 的依 据 , 在 它
Cha gs a 41 00 n h 0 4, H un n,Ch n a i a;
2 Ch n c i e y I t r a i n lEn i e rn sg n s a c n tt t ,Ch n s a 4 0 0 。Hu a . ia Ma h n r n e n t a g n e i g De i n a d Re e r h I siu e o a gh 1 0 7 n n,Ch n ) i a
to r n r uc d. Thi ilbebe fcalf e ea c r o c i n we e i t od e sw l ne ii or r s r he st om pr hen iel e sv y und r t nd e c y fm e ho e sa a h t pe o t d a t r i e t e s und m et od f nt r t d m a g nd de e m n h o h ori eg a e na em e f l d r clm aton s ia lt v ua i nto an e a i u t biiy e al ton.
W A N G u n H a ,W A NG ng Pi ,XI Lix a 。,W AN G i E — i ng Lu nng (1 I tt eofEn r m e alEn ne rng, Ce r lSo h U n v r iy o . ns iut vion nt gi e i nt a ut i e st fFor s r n c no o e ty a d Te h l gy,
第3 0卷
第 4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Ce t a o t ie st fF r s r & T c n l g o r a n r l u h Un v r i o o e ty o S y eh oo y
4 Vo1 3 N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