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xx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
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
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
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
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
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
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
xx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
xx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
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
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
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
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
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
二是以采煤为主的地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之间的连接、贯通,加剧了水环境的失衡,造成了干旱增多,有河必干的环境。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山西省调研报告近期,我对山西省进行了调研,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发展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产业一直是该省的支柱产业。
然而,受环保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山西省的煤炭行业面临了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省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了对非煤产业的支持力度。
目前,山西省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环境保护由于长期以来依赖煤炭产业,山西省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该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关闭落后产能、推动能源清洁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
与此同时,山西省也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多地建设了大规模绿化工程,修复了生态环境,使得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社会文化在社会文化方面,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等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山西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戏曲表演、书法绘画等都得到了积极推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总结来看,山西省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该省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环境污染治理等。
因此,我建议山西省政府继续加大对非煤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本地特色文化,构建山西独特的文化发展模式。
以上即是我关于山西省调研的报告,请各位领导批准。
感谢!。
太原环境调研报告

太原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太原市的环境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为该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以及垃圾处理情况等方面。
二、背景介绍太原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该省的省会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太原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空气质量调研1.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太原市环境保护局提供的数据,对太原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调研。
收集到的数据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指数。
2.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
尤其在冬季,煤炭的燃烧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因此,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工业排放控制等。
四、水质状况调研1. 数据收集我们调查了太原市的主要水源地和供水系统,收集了关于水质的数据。
数据包括水中重金属、颗粒物和化学物质的浓度等指标。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太原市的水质状况整体上还是比较良好的。
主要水源地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
然而,一些小型水体和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水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水质的长期稳定。
五、垃圾处理情况调研1. 数据收集我们调查了太原市的垃圾处理系统,收集了关于垃圾处理的数据。
数据包括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处理能力以及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等。
2.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太原市的垃圾处理系统相对完善,包括垃圾焚烧和填埋等处理方式。
然而,垃圾分类和回收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改进。
目前,太原市的垃圾分类率较低,这导致了大量可回收资源的浪费。
因此,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宣传教育,并建立更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
六、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太原市的环境问题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水质状况以及垃圾处理等方面。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
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
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
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
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
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
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
1997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
2000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
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
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
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
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山西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现状分析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邻河北省,西接陕西省,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界河南省。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此外,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锌、铅等。
经济发展情况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和化工等。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山西的传统产业正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人口与教育状况山西的人口规模庞大,具备很好的劳动力资源。
省内的大学和职业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
医疗保障与社会福利山西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然而,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二、发展前景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技术制造业等,来减少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山西省应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与扩大对外开放山西省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投资限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山西投资兴业。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宽对外开放的渠道,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山西省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遏制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建立生态良好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策略与措施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山西省政府应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要紧问题

4、城市化建设的潜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人民生活向小康生活迈进,山西的城市化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动,耕地减少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道路硬化面积急剧扩展。一些城市缺乏科学的宏观计划,盲目上马一些新项目、大项目,大量采取地下水,结果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欠缺,工农业进展与环境爱惜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比例严峻失衡,缺乏整体计划,排污、治污力度不强的问题尤其突出。
③土地荒漠化进展迅速,直接阻碍了农林牧业可持续进展。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三种现象统称为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被以为是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危机。山西由于气候干旱,再加上大风天气多,在晋西北、晋西地域,土地沙质荒漠化进展专门快,仅在晋西北沙化面积就有1006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并以每一年10米的速度向南扩展,最近几年来沙尘暴和扬尘天气大为增加确实是专门好的例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引发土地沙漠化的要紧缘故。全省现有土地盐渍化面积5370平方千米,要紧散布在中部各大盆地,占盆地面积的15%
二、环境治理和生态爱惜存在的要紧问题
1、水资源是环境治理和生态爱惜的要紧“瓶颈”
山西的优势在煤,短处在水,煤和水的关系是典型的“木桶理论”型关系。在自然资源丰度上,山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在历史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高耗水、高污染尤其是破坏水资源的采掘工业成为山西的主体产业,水资源消耗、损耗量逐年增加,同时通过污水排放等途径,污染破坏了大量水源,加速了山西水资源的衰减进程。如2006年,全省的煤炭产量是5.8亿多吨,按挖一吨煤要损耗2.5吨水计,一年因挖煤而损耗的水量就达14亿吨以上,现有水资源已经愈来愈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了。在现有的河水资源中,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受到了污染,受污染的河道长达3753千米,其中超三类污染河道占67.2%,严峻污染超五类水占总河长的45.8%。而积全省之力,耗十年之功才完成的引黄工程,耗资130亿元,现在引来的水只是3亿吨,久远看来也不到7亿吨。目前,全省供水量已经占到水资源总量的77.3%,在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量已达20亿立方米左右,已有22个城市、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估量到2020年,全省缺水将达到50亿立方米。
山西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

山西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作者:普布次仁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1期1 当今山西省环境现状基本概况山西省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给山西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现代化举措有目共睹。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能量, 促进了当今社会的持续前进发展。
与此同时,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开始扩大, 影响深刻,特别是现代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越来越大, 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各种交通工具, 特别是机动车辆燃烧汽油, 柴油等排出大量的尾气, 污染大气, 所产生的光化学烟雾使受害者加速衰老, 缩短人体寿命、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行中发出的噪声直接破坏了居民的安静环境和产生其他副作用。
现代农业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表现在滥用土地资源、使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渡放牧导致草原沙化,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次生盐渍化, 化学药物的使用造成污染, 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问题。
人类对周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对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现代工业、科技业发展迅速,有利就有弊,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发展规律,致使环境污染恶化, 还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处理这些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制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需要做到总结经验教训,依照自然规律行事,这样做才可以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2 当今山西省环境基本问题分析近年来,全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山西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获得了璀璨的成绩,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山西省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要采取大措施使山西的环境面貌有大改观。
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削减排污总量为主线,大刀阔斧地对重点污染源实行摧枯拉朽式的整治,取缔、关闭、治理、改造,多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一、内容简要:1、山西的基本状况2、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4、山西省采取的措施及办法5、现状及遗留问题6、提出解决方案二、前言:*作为山西人,总是听到一些关于山西环境问题的讨论,总觉得不是滋味,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山西在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也看到山西正在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以往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三、正文:山西的基本状况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万。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全省山脉很多,大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
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
汾河纵贯全省。
是省内的主要河流,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
地理上依山傍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
主要矿藏有煤、铁、铝。
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
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亿吨。
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山西环境污染居全国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世界污染第一。
其环境问题很复杂,兼有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沙尘暴、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一、内容简要:1、山西的基本状况2、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4、山西省采取的措施及办法5、现状及遗留问题6、提出解决方案二、前言:作为山西人,总是听到一些关于山西环境问题的讨论,总觉得不是滋味,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山西在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也看到山西正在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以往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三、正文:山西的基本状况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全省山脉很多,大部地区海拔达 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
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
汾河纵贯全省。
是省内的主要河流,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
地理上依山傍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
主要矿藏有煤、铁、铝。
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
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
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山西环境污染居全国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世界污染第一。
其环境问题很复杂,兼有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沙尘暴、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山西地处内陆山区,降水较少,但出于黄河沿岸,且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处于山西内,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黄河水逐年减少,尤其是上个世纪时,黄河曾多次断流,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也多年多处断流,几近干涸。
除此之外,山西每年都有多处水源干涸,且山西的地下水也逐年减少。
山西的到城市中有至少六成水资源不足,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百米,全省22个城市和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省中等干旱年预计缺水将达50亿立方米。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危机,26条主要河流中有88%以上的断面受到污染,62%的断面失去使用功能。
水环境恶化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
除其发源地雷鸣寺断面为二类水质外,整条汾河再没有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而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则分别达到5个和14个。
城市地下水有六成不达标,在开展地下水监测的10个城市,共监测水井56眼。
有67.9%的水井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水井中主要超标项目为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和氨氧,其污染分担率之和占95.1%。
受污染的水体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2、空气污染:山西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据山西商报报道,山西省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约10吨二氧化硫排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全省11个省辖市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达到国家规定的适合人居环境的最低标准——二级标准。
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51.64万吨,烟尘为112.19万吨,工业粉尘为69.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和第四位。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占到56.7%,其次为颗粒物占32.3%,二氧化氮占11.1%。
在对环境空气中苯并芘进行检测发现,太原、清徐、临汾、孝义部分区域空气中苯并芘平均浓度明显超标,最高值超标达9倍。
此外,山西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无严重超标,到处是煤灰沉降,浮尘严重,窗台桌椅等不到一天就可以落满灰尘。
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及北方沙尘影响,沙尘暴现象及其严重。
山西的天空一年四季几乎都笼罩着一层暗黄色。
据调查,山西省会太原空气质量再到多数情况下为中轻度污染,污染严重时可达重度污染等级,不是以人类居住,3、水土流失,生态资源破坏及荒漠化: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土地由泥沙黄土淤积而成,结构松散,级易受到风化,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特有地形。
近几年来,山西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情况日益加重,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
特别是晋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滥挖、滥采、滥垦、滥牧导致了国土资源和植被的严重破坏。
该地区风沙持续时间长,每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40天以上,6级大风天数达到60天以上,最高达150多次。
频繁的大风使当地土壤风蚀严重,每年春季平均每亩要刮走4-8立方米土壤。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在山西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从秦汉时期开始,山西的森林大面积被砍伐,近几个世纪,破坏更是与日俱增,每天都有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有一些生物灭亡或濒临灭亡。
山西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直接影响到山区生态系统平衡。
现在的山西整体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全国沙漠化防治重点省份之一,不再是山清水秀,裸露的地皮伴着干裂的风,吹进人们受伤的心灵。
论山西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情况一、内容简要:1、山西的基本状况2、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4、山西省采取的措施及办法5、现状及遗留问题6、提出解决方案二、前言:作为山西人,总是听到一些关于山西环境问题的讨论,总觉得不是滋味,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山西在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但同时我也看到山西正在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以往在不久的将来,她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
三、正文:山西的基本状况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全省山脉很多,大部地区海拔达 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
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
汾河纵贯全省。
是省内的主要河流,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
地理上依山傍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
主要矿藏有煤、铁、铝。
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
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
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存在的环境问题山西环境污染居全国首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世界污染第一。
其环境问题很复杂,兼有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沙尘暴、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水资源短缺及污染:山西地处内陆山区,降水较少,但出于黄河沿岸,且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处于山西内,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黄河水逐年减少,尤其是上个世纪时,黄河曾多次断流,汾河作为山西的母亲河也多年多处断流,几近干涸。
除此之外,山西每年都有多处水源干涸,且山西的地下水也逐年减少。
山西的到城市中有至少六成水资源不足,目前山西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近百米,全省22个城市和70个县城缺水,4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省中等干旱年预计缺水将达50亿立方米。
另外,水资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危机,26条主要河流中有88%以上的断面受到污染,62%的断面失去使用功能。
水环境恶化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
除其发源地雷鸣寺断面为二类水质外,整条汾河再没有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而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则分别达到5个和14个。
城市地下水有六成不达标,在开展地下水监测的10个城市,共监测水井56眼。
有67.9%的水井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水井中主要超标项目为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和氨氧,其污染分担率之和占95.1%。
受污染的水体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严重超标。
2、空气污染:山西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据山西商报报道,山西省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约10吨二氧化硫排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全省11个省辖市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达到国家规定的适合人居环境的最低标准——二级标准。
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51.64万吨,烟尘为112.19万吨,工业粉尘为69.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一位和第四位。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占到56.7%,其次为颗粒物占32.3%,二氧化氮占11.1%。
在对环境空气中苯并芘进行检测发现,太原、清徐、临汾、孝义部分区域空气中苯并芘平均浓度明显超标,最高值超标达9倍。
此外,山西省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无严重超标,到处是煤灰沉降,浮尘严重,窗台桌椅等不到一天就可以落满灰尘。
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及北方沙尘影响,沙尘暴现象及其严重。
山西的天空一年四季几乎都笼罩着一层暗黄色。
据调查,山西省会太原空气质量再到多数情况下为中轻度污染,污染严重时可达重度污染等级,不是以人类居住,3、水土流失,生态资源破坏及荒漠化: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其土地由泥沙黄土淤积而成,结构松散,级易受到风化,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特有地形。
近几年来,山西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情况日益加重,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
特别是晋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滥挖、滥采、滥垦、滥牧导致了国土资源和植被的严重破坏。
该地区风沙持续时间长,每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40天以上,6级大风天数达到60天以上,最高达150多次。
频繁的大风使当地土壤风蚀严重,每年春季平均每亩要刮走4-8立方米土壤。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在山西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从秦汉时期开始,山西的森林大面积被砍伐,近几个世纪,破坏更是与日俱增,每天都有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有一些生物灭亡或濒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