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思考能力和养成学习习惯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有直接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学质量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在本文中,本人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和新课程要求,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如下看法。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一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二、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性在于它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其内容实质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有社会生活领域的初步应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宗旨是从世界观和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作用,在于它给青少年既提供树立革命理想的理论依据,又提供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让青少年具有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支柱,它让青少年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在两个方面,思想政治课必须并且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这种作用,是任何别的课程都不可替代的。

三、明确教学目标、讲授新知识。

教师在运用“先行组织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若是上高一的政治课,就要注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高中的学习习惯,特别需要老师给出知识框架的引导,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宏观的把握。

在上高年级政治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高年级学生此年龄段的记忆特点和学习方式来调整上课内容量。如今,多数学校开始普及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能有效帮助教师减少板书、节省时间,使得教师能方便的展示材料和引用。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的方便,就频繁使用大段的材料和引用,虽然这对课本内容补充很丰富,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吸纳量。教师应该要根据经验,抓重点,抓重要细节,分析时可以少用材料、最好是一题多角度分析,对课本的黑体字、重点等要删繁就简,适合学生记忆。绝对不能因过多灌输引发学生的厌烦感。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重点、次重点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选择教学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谈话法和讨论法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所在,从而真正爱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报刊、收听广播,让大家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和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教师也适时地开展一些社会小调查,比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等有关内容,并且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性的反复实践和探索,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会不断更新,我们课题组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5月

[2]滕英兰.实践生命情感教育,构建和谐政治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03期

[3]赵再锋.试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4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