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巩固辅导第四篇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4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Word版含解析

第 21 课“地质之光”李四光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李四光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的事迹。

掌握李四光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认识李四光为中认识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国地质学奠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理解李四光以优异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建立光芒楷模,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一、修业生涯1.少年时代:1889 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后入武昌高等小学堂学习。

2.留学生涯(1)留学日本: 1904 年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

(2)留学英国:袁世凯登台后,辞去高官,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后学习采矿、地质。

3.归国效劳:1920 年归国,先任教于北京大学,后担当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

[ 特别提示 ]辞掉高官,“再读十年书”,彰显了李四光对科学的执着,集中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精神。

二、第四纪冰川1.发现第四纪冰川(1)发现: 1921 年,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邻近发现第四纪冰川古迹。

(2)意义: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随和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创办地质力学: 20 世纪 20 年月起,先后发布《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等著作,创办地质力学。

三、丢掉贫油的帽子1.指导石油开采(1)背景:解放早期,石油严重欠缺。

(2)依照:地质力学。

(3)成就:从 20 世纪 50 年月后期至 60 年月,接踵找到大庆、成功、大港、华北等大油田。

(4)意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地质力学理论获得有力的证明。

2.地位与评论(1)我国优异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首创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定者。

(2)周恩来高度评论李四光“是一面旌旗,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特别提示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优异贡献。

在李四光的身上,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激烈的爱国心和自尊心、激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博览群书的人品特点。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3-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3-岳麓版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 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遗迹
科北学极家考冰察川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芬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 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冰川遗迹,渺无所闻。”
李四光认为:“让事实说话”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 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一甲)午留学中之日路战: 争时,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 要。会本造船21(、、21二造采船我 ,吃、、11)99回留船矿专已使了留2100国学年年学经, 是 业中败,,之英日学就 不 ,国仗在从-路国本-英整日得行立了不。:,,国本理一有的志再…学改获学习自学年自钢。学遭…成实造然回地人铁中成采业受为科国船质救教矿;国后外实学,::国硕后版,要虽要国现为为士任教但钢 然 为欺儿国国后湖造回材北开我铁 地 国凌时国军船矿、现, 大 家。的,政在就 物 建心在府北实认得 博 造愿大业为靠 , 一,地部质部,采 但 流选系长光矿 是 舰择任。教授。 部 科3、部学长19落。50年后,。克服如重果重我困科难们学,救自回国到己新不中国能,找任矿中华,人将民共来和就国地质 是给洋人当矿工建。设新中国
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周恩来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谢谢
尊重打“科破洋学了神一话,个”“让事实说话”石油的勘科探学精摘提神掉供能贫;源油保帽障子
地质力学
铀矿资源 发展核能事业
地震预测 地质灾害测防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拔高训练第九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拔高训练第九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拔高训练第九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A、虫筳科化石鉴定B、冰川学C、地震的预测和预防D、古生物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94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他是首位进入该学会的中国会员。

该学会吸收詹天佑为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A、曾经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B、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并在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C、与在华的英国工程师建立了合作关系D、在铁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自1988年发行以来,共有30位科学家入选。

李四光作为此套邮票第一组人物入选的理由是( )A、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B、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C、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D、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 )A、日本留学B、英国留学C、国内任教D、英国讲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农政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②从国家政策角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③借鉴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④吸收、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练习题【含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练习题【含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立志要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制度
③感受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④发愤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孙中山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
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材料一: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一一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材料二:詹公不是一个圣人,更不是一个超人,祗以其时政府用人不疑,环境配合的好,而又适连用得其人,负责者得运用其智慧与经验,发挥团队精神,为本国工程师争一口气。功成名立,造福国家,自非偶然.
C、学习地质构造理论,为祖国寻找石油
D、学习采矿技术,为祖国开发矿藏
【答案】:
【解析】:
“通例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人……一览可知,免寻索也。”按此体例编撰药物学著作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
【解析】:
以下图片都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有关。其中体现了京张铁路在减缓坡度方面的独特设计的是
D、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缓慢发展
【答案】:
【解析】:
詹天佑虽然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一生劳苦,呕心沥血,但终未实现其初建路网的梦想,以致抱恨终天。究其原因,根本在于( )
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
B、帝国主义的刁难
C、政府的万般阻挠
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解析】:
关于《农政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复习特训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复习特训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复习特训第六篇第1题【单选题】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 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A、科考做官B、读书应试C、编修本草D、终生行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修建滦河大桥使年轻的詹天佑迅速崭露头角,这是因为①他体现出吃苦能干的优秀品质②是在英、日、德工程师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完成的③这是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④施工中完全采用了西方先进技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关于《农政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②从国家政策角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③借鉴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④吸收、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 )A、日本留学B、英国留学C、国内任教D、英国讲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48年,李四光发表的《新华夏海的起源》( )A、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概念B、标志着地质力学的正式确立C、创立了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某中学生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本草纲目》,他借阅后虽然有许多读不明白的地方,但通过阅读他①初步了解到了《本草纲目》的基本内容和特点②认识到祖国古代传统医药学的博大和精深③为李时珍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④成为一个精通医术的科技青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岳麓版历史选修4课件:第5单元-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

岳麓版历史选修4课件:第5单元-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

【解析】 B、C 两项分别为李时珍、詹天佑的成就,故排除。李四光学成 回国,报效祖国,最能体现其“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故选择 D 项。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考察第四纪冰川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大庆油田
材料二
李四光对第四纪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
地质力学 理论得到有力的证明。 (2)使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地位评价
地质力学 的创始人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 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__________
奠基者。
辛亥革命 的老同志,为社会主义 2.周恩来评价李四光“是一面旗帜,是__________
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甩掉贫油的帽子,中国不是贫油国。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 研究,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根据他的建议, 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 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使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 论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 1921 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 现了第四纪冰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李四光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通过材料二说明李四光发现 第四纪冰川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地质力学 等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 (2)在第四纪冰川、微体古生物、__________
2.第四纪冰川的确立 (1)发现:1921 年,李四光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地质之光”李四光-“黄冈赛”一等奖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地质之光”李四光-“黄冈赛”一等奖

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教学设计一、导学:先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阅读课文并思考,提出问题,以备课中咨询和讨论。

阅读与思考纲:1、在阅读中理清李四光求学经历、科学成就及报效祖国的概况。

2、理解重要的概念,由李四光不同时期的具体事实来总结出他的个人品质。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主要方法: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2)难点:从李四光不同时期的不同选择,具体的事实来总结他的个人优秀品质,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教学主要方法情境教学法、信息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归纳概括法、合作探究法。

4、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结构和过程(一)导入课程展示图片:“科技发展实现中国梦”“十九大“创新”相关话题境内报道高频词统计图”。

中国梦是中国十四亿人的梦,而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中共十九大“创新”相关话题高频词汇统计图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们打下的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把对李四光的理解和现实联系起来,并且上升到“科教兴国”的高度去理解。

高中历史人物评传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素材(pdf)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人物评传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素材(pdf)岳麓版选修4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一、李四光生平简介
潘云唐《李四光》中的论述:
选自潘云唐《李四光》,《中国地质》,1986年第1期,第29—30页。

二、李四光和第四世纪冰川研究
景才瑞刘会平《论李四光教授对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之贡献》中的论述:
选自景才瑞 刘会平《论李四光教授对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之贡献》,《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年第3期,第99—103页。

三、李四光及其地质力学
潘贤君《李四光及其地质力学》中的论述:
选自潘贤君《李四光及其地质力学》,《辽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第1期,第71—74页。

四、驱散“中国贫油论”的迷雾
陈群段万倜等《李四光传》中的论述:
选自陈群 段万倜等编著《李四光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第294—306页。

五、周恩来与李四光
刘正英《三十年相知为兴国——周恩来与李四光》中的论述:
选自刘正英《三十年相知为兴国——周恩来与李四光》,《福建党史月刊》,1998年第1期,第35—3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岳麓版
巩固辅导第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 诗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
A、科考做官
B、读书应试
C、编修本草
D、终生行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他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春节联欢晚会“英伦配”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

《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
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
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詹天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②曾经留学美国③曾经参加保路运动、组织保路同志会④曾经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铁壳轮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勘探石油②重大工程建设③寻找铀矿④预测和预防地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875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工业革命成果未传入中国②清政府腐朽落后③人们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④中国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不少仁人志士远涉重洋,奔赴欧美、日本等地寻求新知,对中国社会
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留学运动开始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俄国十月革命后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医术精湛,李时珍被皇族楚王聘用。

B、李时珍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等请教。

C、李时珍曾亲口尝服曼陀罗花酒。

D、李时珍晚年时,《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戚继光,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 )
A、取得社会的支持
B、为人生的理想执著地追求
C、认识自己的长处
D、避开自己的短处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

《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

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

在他72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

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

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

——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受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

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

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

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

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

他赴北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

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时珍的科学创造,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刺激,更受到明代中后期文化领域掀起的革新思潮的鼓舞。

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历代医学、药物学,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从而完成了《本草纲目》。

他把1892种药物分为16部,依次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最后是“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排列次序,富有实用科学价值。

——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材料二: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

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

“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

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

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述《本草纲目》反映的李时珍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同时指出了李时珍取得成就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据材料二,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他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探究方法?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学到李时珍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摘自于一教师的《李四光》教学提纲
材料二: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答案】:无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