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部解剖 精品

合集下载

咽的解剖

咽的解剖

咽筋膜间隙pharyngeal fascial space 口咽部左侧 横断面示意图
13
五.咽淋巴组织
1.咽淋巴环
Waldeyer: 内环:
扁桃体 tonsil 咽侧索 lateral pharyngeal band 淋巴滤泡 lymph follicle 外环 内环
管扁桃体
Eustachian tonsil
喉入口laryngeal inlet 会厌谷vallecula epiglottica 梨状窝pyriform sinus 环后隙postcricoid space
室带
声带
舌根 会厌
会厌谷
杓状会厌襞 楔状结节
喉入口
梨状窝
声门裂 小角结节 喉咽、喉口后面观 杓间切迹
环后隙
11
喉咽部
梨状窝
纤维镜像
梨状窝
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
颅底下面观
8 鼻咽癌像
鼻咽癌侵犯眼眶鼻腔
鼻咽癌侵犯颅神经
鼻咽癌局部扩散
鼻咽癌颅内转移
9
二.口咽oropharynx(中咽mesopharynx)
前壁:
咽峡faux 舌根root of tongue 舌扁桃体Tonsilla lingualis
口腔顶盖为腭, 前2/3是硬腭,后1/3是软腭. uvula 口腔下方为舌和口底部, 舌前2/3是舌体,后1/3是舌根.
咽pharynx
咽部矢状剖面观
2
咽 喉 正 中 矢 状 断 面 示 意 图
咽pharynx
喉larynx
3
咽的分部
依与鼻腔、口腔 和喉腔的毗邻关系, 咽部分成三部分: 鼻咽nasopharynx、 口咽oropharynx、 喉咽hypopharynx

口腔颌面部解剖_图文

口腔颌面部解剖_图文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 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 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 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第五节腭裂(Cleftpalate)

第五节腭裂(Cleftpalate)
神经和肌的附着点 以改善软腭的生理功能,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 术后的软腭要有适当长度、相当高度以及灵活的动度 手术方法简便 确保患儿安全
手术年龄--有争议
国内外一致认为: 1岁左右 术后的语音效果 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主要有两种意见:
主张早期手术,8~18个月
正确的发音习惯 获得软腭肌群的较好发育,建立良好的腭咽闭合 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不是决定性因素,可以
通过外科和正畸的方法得以矫治 颌骨发育不足的矫治效果好于腭裂语音的治疗
效果
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接受
主张学龄前手术,5~6岁
手术和麻醉较困难,手术危险性较大 手术加重了对颌骨发育的阻碍
术前准备
体格检查:生长发育、体重、营养状况、心、肺、有无 其它先天性畸形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全身器质性疾患。
实验室检查:胸片、血常规、出凝血时间、EKG、听力 胸腺肥大——术前三天口服激素 口腔颌面部炎症——预先治疗 扁桃体过大——摘除 保持口鼻腔清洁,清除病灶
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腭咽肌瓣转移术
1.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
适用软腭过短,先天性悬雍垂缺少,腭裂 二期手术
利用咽后壁粘膜肌瓣翻转移至软腭部,以 延长软腭,改进腭咽闭合,改善发音
咽瓣的蒂置于上方,其长度比一般为2:l 或3:1;宽度约为咽后壁宽2/3
2.腭咽肌瓣转移术
适用于咽腔横径过大者,或腭裂二期手术。 腭咽肌瓣的蒂应在上方。
如见有明显的出血点应缝扎止血;量多者应 回手术室探查彻底止血。
3.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完全清醒4h后,可喂少量糖水; 术后流质饮食1-2w; 半流质1w; 2-3w后可进普食。
4.每日清洗口腔 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 禁哭闹,防止创口裂开; 术后8-10d抽除两侧松弛切口内碘仿纱布; 术后2w拆线,或任其自行脱落。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四)咬he关系、he与牙弓关系:临床上, 常以正中he作为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 基准。在正中he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 于同一矢状面上;上颌牙超出下牙颌的外侧, 即上前牙覆盖于下前牙的唇侧,覆盖度不超 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于下后牙的颊 侧。牙弓关系的异常可表现为:he 关系的 异常,如反he、开he、深覆he 。
专业课程设置: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 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 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 腔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 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
临床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 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牙 病);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
口腔医学教育:
国外:1839年美国巴尔第摩牙医学院—招生2人. 国内:1917年:华西协和医科大学牙医学院—川医.
1934年:上海震旦大学牙医学院,1952与上海 牙医专科学校合并—上二医.
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四医大. 1943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北医.
现状: 36个口腔医学院系,42个卫校设有口 腔系.
(4)牙髓(pulp):牙髓是位于牙髓腔内
的一种疏松结缔组织,除根尖孔外,其周围 被牙本质所包围,牙髓包含有细胞、纤维 和基质。
牙髓腔:位于牙体的中部,是一个与牙 体外形相似但又显著缩小的空腔。腔的 周围为牙本质覆盖,腔内被牙髓组织充 满,髓腔朝向根颈及牙冠的一端扩大成 室称为髓室,朝向牙根的一端缩小成管 称为根管,又名髓管,根管末端开口处, 称为根尖孔,此孔为牙髓至牙周间隙的 通道。
(2)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 体,在牙本质中央髓腔内充满牙髓组织。 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 比骨组织稍高。牙本质含的无机物约为重 量的70%,有机物为20%,水为10%。 牙本质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 小管中有来自造牙本质细胞的细胞突,通 过此进行营养代谢。

(整理)唇腭裂.

(整理)唇腭裂.
⒌腭裂:两侧腭突未能与前腭和鼻中隔接触融合。
⒍上唇正中裂:中鼻突间充质组织发育不足,使形成人中和前颌骨、前腭的上颌间充质组织不足或缺乏。
四、病因:Etiology
胚胎期口腔各突起发育障碍,具体不清,多基因与环境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阈值学说。
㈠遗传因素:
1.个体的易感性超过某一阈值界限,将会发生唇腭裂。
2.与患者血缘关系近者,易感性增大。
[答疑编号502334050102]唇腭裂(CLP)是儿童头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系多基因与环境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胚胎期口腔各突起发育障碍的疾病。该病可导致颅颌面的软组织与骨组织的多种复杂畸形,需要多学科的不断的综合序列治疗,方可达最终满意的疗效。
(2)环境影响后评价。
一.
(3)机会成本法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参考文献:⒈小儿外科学(第三版).卫生部规划教材.
㈦父母年龄:生育年龄>35岁,危险性增高。
㈧流产史:流产儿中发生率高。发病与母亲的流产史有关。
㈨家族性:有家族背景的占28%。
三、发病机制:
Mechanism
㈠胚胎学(插入图片):
⒈上唇人中、前颌骨及前腭的形成:中鼻突(第6周)→融合→上颌间组织→上唇中1/3(人中)、前颌骨、前腭。
⒉上唇与上颌骨的形成:中鼻突(第7-10周)→相互融合→与上颌突、侧鼻突融合→上唇、两侧上颌骨融合。
⑸正畸与矫形修复医师:
①重点研究牙的发育;
②协助进行各阶段与手术前后的牙颌正畸与矫形。
⑹耳鼻喉科医师:
观察随访中耳情况,6月起,定期检查,必要时行鼓膜开
窗或中耳置管、鼻腔整形手术。
⑺语音病理学家:
①制定语音矫治时间表,进行语音治疗。
㈡序列治疗的基本程序:

腭部解剖

腭部解剖

4.粘膜下层。
5.鼻腔面粘膜。
(三)腭咽闭合
腭帆张肌:紧张腭帆,扩大咽鼓 管,直角绕过翼钩。
腭帆提肌:上提软腭,咽侧壁内 移。主要参与腭咽闭合。
腭舌肌、腭咽肌和悬雍垂肌。
腭咽闭合及其作用
腭裂
腭裂减轻张力措施 1、肌肉分离松解
2、翼钩凿断 翼内外板之间劈开
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最后 磨牙的腭侧,约相当腭中缝至龈缘 之外、中1/3处。
粘膜凹陷。 腭前神经和腭大动脉 腭大孔麻醉。
蝶骨翼突钩
pterygoid hamulus
上颌最后磨牙后内侧约1—1.5cm 处,触摸此处有一骨质隆突。
腭裂手术
硬腭层次及结构特点
黏膜 黏膜下层(在中线无) 骨膜 骨
开口处,其内侧为颌下腺导管走 行的表面标志。
舌下区内容及排列
、 1.舌下腺及颌下腺深部:。 2.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舌神经在经
舌骨舌肌前缘处,螺旋式绕过颌下导管, 由外上绕至下内,向舌侧行进,并发出 分支。上述舌神经与颌下腺导管的交叉 处,多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舌侧,也可 变动在第二双尖牙到磨牙后区之间。
3、腭腱膜剪断
4、游离腭大血管神经束
舌下区 sublingual region
舌下区的境界
又称舌下间隙 上:舌和口底粘膜 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面及两侧:下颌骨体内侧面 后部:舌根
表面解剖标志
舌系带 舌下肉阜,为颌下腺导管及舌下
腺大导管的共同开口处。 舌下襞,为舌下腺众多小导管的
二软腭二软腭softpalatesoftpalate表面解剖标志表面解剖标志腭凹palatinefoveola可作为总义齿基托后缘的标志palatinevela软腭后缘悬雍垂uvula腭帆中央的条状突起腭舌弓palatoglossalarchpalatopharyngealarch扁桃体窝腭扁桃体fauces腭帆舌腭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二组织层次及结构特点二组织层次及结构特点1

口解讨论-腭裂

口解讨论-腭裂

单瓣术
依上法拨断翼钩,并将腭腱膜或连同鼻侧黏膜剪断,这 时整个腭黏骨膜瓣就可以向后方推移,从而达到了延长 软腭之目的。然后将腭裂边缘剖开形成创面,分层缝合 软腭。如果硬腭后缘鼻侧黏膜不剪断,可在软腭裂隙两 侧鼻侧黏膜作Z形黏膜瓣交叉,以达到延长鼻侧黏膜。 最后将黏骨膜瓣前端与腭骨后缘的膜性组织缝合数针, 以固定黏骨膜组织瓣。用碘仿纱条油纱布填塞两侧切口 及腭骨组织暴露创面,敷料可用缝线(或用护板)固定之 。
腭裂——口解讨论
口腔三班
2017
前言
FOREWORD
一男性患儿,3岁,出生时即 发现腭部裂开,自腭垂至切牙孔 完全裂开。试从解剖学角度分析 ,患儿可能出现症状和常用手术 方法的解剖学基础。
目录/Contents
发病机制
02
常用手术方法 临床症状
01
03
01
腭裂的发病机制
腭部的形成始于胚胎第47天,两侧腭突从前 向后发生融合,在胚胎54天左右完成。所以腭裂 的表现形式轻者仅有悬雍垂裂和软腭裂,重者则 软硬腭均有裂开。
腭裂整复手术的基本原则
利用裂隙邻近的组织瓣封闭裂隙、延长软腭,将移位组 织结构复位,以恢复软腭的生理功能;利用咽后壁组织 瓣增加软腭长度和咽侧组织瓣缩小咽腔宽度,以改善腭 咽闭合。
腭成形术基本手术操作 (图8)
常用的腭成形术有单瓣 手术、多瓣手术(以两瓣 常用)、梨骨瓣手术、岛 状瓣手术、逆向双“Z” 形瓣手术、提肌重建术 等。咽成形术有咽后壁 组织瓣手术和腭咽肌瓣 手术等。
单瓣术
单瓣术:亦称后推或半后推术(push-back operation), 适用于软腭裂。该方法由Dorrance(1925年)首先提出, 后经张涤生改进,2次手术1次完成。 手术方法:先在一侧翼下颌韧带稍内侧起,绕过上颌结 节的内后方,距来龈缘约2~5mm处沿牙弓弧度作一弧 形切口,至对侧翼下颌韧带稍内侧为止。然后剥离整个 黏骨膜瓣。此种切口,腭前神经、腭降血管束不能切断 ,只宜游离之。如前端的弧形切口在乳尖牙部位(成人在 前磨牙部位)即弯向对侧,称为半后推切口(图9),此类切 口,由于腭瓣较小,故可将神经、血管束切断,并结扎 之。

口腔颌骨解剖PPT精选文档

口腔颌骨解剖PPT精选文档
1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maxilla):
(一)外形:上颌骨的解剖 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 四突。
2
1.上颌体:分为前外面、后面、上面、内面。
(1)前外面:又称脸面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 方0.5㎝处椭圆形孔,孔 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尖牙窝 :
3
(2)后面:又称颞下面。 颧牙槽嵴 : 上颌结节 :
18
1.下颌体:成弓形,具有内、外面及上下缘。
外面:正中联合: 颏 结 节: 颏 孔: 外 斜 线:
19
பைடு நூலகம்
内 面:
上下颏棘: 内 斜 线: 舌下腺窝: 二腹肌窝: 颌下腺窝:
20
上缘:
位于牙槽突的边缘,又称牙槽突。
下缘:
又称下颌下缘。
21
2.下颌支:分前、后二突及内外两面 前突(喙突): 后突(髁状突):
11
12
13
14
15
上颌骨抵抗外力的结构基础:
1.三对支柱 2.拱形结构 3.窦腔作用 4.牙槽骨夹层作用
16
(三)上颌骨的血供 神经支配 淋巴回流: 1.血供:来自颌内动脉分支 2.神经支配:上颌神经 3.淋巴回流:广泛.颌下,咽后,颈深淋巴结.
17
二.下颌骨(mandible):
(一)外形: 水平:下颌体 垂直:下颌支
27
(3)上面:又称眶面,构成眶下壁之大部。
4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管长约1.5㎝) 眶下孔
5
(4)内面:又称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
上颌窦:
翼腭管:
翼腭管长约3.1㎝ 管内有腭降动脉及腭神 经通过。
6
2.四突:额突、颧突、腭突及牙槽突 (1)额突: (2)颧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硬腭的骨膜、粘膜下及粘膜
连接紧密
腭裂手术时,常将此三层视为一整
体而称粘骨膜。粘骨膜作为一整体 从骨面掀起,形成一个血运充足、 耐磨抗压的组织瓣,用以修复腭裂。

④粘骨膜移动性小
粘骨膜缺损,难以直接关闭创口。
二、软腭 soft palate
表面解剖标志
腭凹
palatine foveola 可作为总义齿基托后缘的标志
舌下区的境界
又称舌下间隙
上:舌和口底粘膜
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面及两侧:下颌骨体内侧面
后部:舌根
表面解剖标志
舌系带 舌下肉阜,为颌下腺导管及舌下
腺大导管的共同开口处。 舌下襞,为舌下腺众多小导管的 开口处,其内侧为颌下腺导管走 行的表面标志。
舌下区内容及排列
腭中缝最前端的粘膜隆起,两中
切牙间的腭侧粘膜上。 切牙孔 鼻腭神经血管 局麻标志,侧缘剌入粘膜。
腭皱襞 palatal rugae
自腭中缝前部向两侧呈辐射状的
软组织嵴。 缓冲
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
硬腭中央,黏膜薄而缺乏弹性 上颌隆突是在硬区前部,有时出
现骨质隆起 缓冲
1.口腔面粘膜。 与硬腭黏膜延续
2.粘膜下组织,含较多的粘液腺 组织疏松,炎症时易水肿。
3.腭腱膜及腭肌。 腭腱膜-软腭前1/3,由腭腱帆张
肌的腱膜组成 软腭后2/3为5对腭肌所在,并前 续腭腱膜
4.粘膜下层。
5.鼻腔面粘膜。
(三)腭咽闭合
腭帆张肌:紧张腭帆,扩大咽鼓
、 1.舌下腺及颌下腺深部:。 2.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舌神经在经 舌骨舌肌前缘处,螺旋式绕过颌下导管, 由外上绕至下内,向舌侧行进,并发出 分支。上述舌神经与颌下腺导管的交叉 处,多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舌侧,也可 变动在第二双尖牙到磨牙后区之间。

3.舌下神经及舌下神经伴行静脉 舌下神经走行在舌骨舌肌浅面与舌下腺 下端的下内侧之间,其浅层有筋膜将舌 下神经与舌下腺分隔。所以在单纯摘除 舌下腺时,一般是不会暴露舌下神经的。
腭大孔
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上颌最后
磨牙的腭侧,约相当腭中缝至龈缘 之外、中1/3处。 粘膜凹陷。 腭前神经和腭大动脉 腭大孔麻醉。

蝶骨翼突钩
pterygoid hamulus
上颌最后磨牙后内侧约1—1.5cm
处,触摸此处有一骨质隆突。 腭裂手术
管,直角绕过翼钩。
腭帆提肌:上提软腭,咽侧壁内
移。主要参与腭咽闭合。
腭舌肌、腭咽肌和悬雍垂肌。
腭咽闭合及其作用
腭裂
腭裂减轻张力措施
1、肌肉分离松解

2、翼钩凿断

翼内外板之间劈开
3、腭腱膜剪断
4、游离腭大血管神经束
舌下区 sublingual region
腭帆
palatine vela 软腭后缘
悬雍垂
uvula 腭帆中央的条状突起
腭舌弓 腭咽弓
palatoglossal arch palatopharyngeal arch
扁桃体窝,腭扁桃体
咽门
fauces 腭帆、舌腭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二)组织层次及结构特点
腭部解剖生理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palate
主讲人:黄海云
一、硬腭
hard palate
(一)表面解剖标志
腭中缝: Palatine raphe
硬腭中线上纵行的粘膜隆起。
粘骨


4.舌下动脉:舌下动脉走行在舌下腺下端 的内侧面与颏舌肌、颏舌骨肌之间。

谢谢!

硬腭层次及结构特点
黏膜 黏膜下层(在中线无) 骨膜 骨

①粘膜下层
前部少量脂肪,无粘液腺;后部
则有较多的腭腺。 腭腺肿瘤发生在后腭部。
②软组织 腭中线薄,两侧近牙槽骨部分显
著增厚。在腭部浸润麻醉时,多 在两侧近牙槽骨的粘膜下注射; 做腭两侧松弛切口时,尽量靠近 牙龈切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