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寓言的特色鞭贾翻译【唐】柳宗元共20页
2019-2020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五单元第19课《鞭贾》附解析

2019-2020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五单元第19课《鞭贾》附解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何还会有人趋之若鹜?徒有其表,腹内草包,为何朝廷还要任用那些伪饰求官者?以鞭喻人,一针见血,柳宗元用生动的文笔,刻画出了一个牟取暴利、弄虚作假的骗子和一个只重外表的富者形象,讽刺了当时官场的不良风气。
也警戒当政者,涂饰染抹、佯装有才者不可用。
否则,就会像那个买鞭者,最终招致祸患。
寓言轻松,寓意却深刻,在哈哈一笑间让我们深思。
知识链接背景资料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遂成此文。
文白对照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市上卖鞭的人,如果有人问鞭子的价格,应该是五十的,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一定说五万。
还价五十时,他就笑弯了腰;出价五百就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
五千就大怒;一定要五万然后才同意。
鬻:卖。
贾:价格。
宜:适宜,相称。
复:还价。
伏:俯伏、趴。
以:用。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有富家子弟,去市场买鞭子,花了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拿出来向我炫耀,看看鞭梢卷曲不顺;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看他的鞭行,一去一来不相承接;看他的鞭节朽黑无纹,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用指头掐鞭子,指甲陷没进去,不知有多深;举起来轻飘飘的若挥虚焉。
样子,像没有拿东西一样。
适市:去市场。
适,往、到……去。
夸:夸口,夸耀。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看看鞭梢卷曲不顺。
首,头,梢。
拳蹙,弯曲,皱缩。
遂,顺遂。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
握,把柄。
蹇,歪。
仄,倾侧。
植,同“直”。
行水:有的说是鞭行。
《鞭贾》译评

《鞭贾》译评作者:覃业朝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4年第4期覃业朝【原文】市之鬻①鞭者,人问之,其贾②宜五十,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③仄而不植。
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云者。
”余乃召僮爚④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⑤下。
马相踶⑥,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选自《柳宗元集》卷二十)【注释】①①鬻(yù):卖。
②贾(gǔ):价格。
③蹇(jiaň):卷曲、不顺利。
④爚(yuè)明亮的火光。
这里活用为动词,烧。
⑤坂(bǎn):坡。
⑥踶(dì):踢。
【译文】市场上有个卖马鞭子的人,假如有人问他多少钱一根,本来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要五万。
还价五十,他就笑弯了腰;还价五百,遂有一点恼火;还价五千,则大怒;一定要给五万他才卖。
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上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
看看那个鞭稍,卷缩着不舒展;看看那个握柄,也凹凸不平,歪斜不直;鞭子的纹理,一去一来不相承接;它的鞭节腐朽墨黑而没有纹路;用手掐一下,指甲全都陷进去了,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举起它,轻飘飘的,好像没有挥动什么东西一样。
我说:“你为什么不惜五万买这样一条鞭子?”他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颜色黄而有光泽,况且卖鞭子的人还说……”我就召唤仆人烧热水去洗鞭子,鞭子一遇热水就缩成干瘪的样子,显出苍白的颜色。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五单元第19课鞭贾+Word含解析

第19课鞭贾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敢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是暂时的,只要不被它左右。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
不拒众流方为英雄本色。
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
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选自豆丁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风华正茂的你,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
革新派,可惜呀!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胎死腹中。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每当我仰望你时,落日城楼,雁叫声里,彼情彼景,彼岸彼生,人生,不过是落英纷披的无言逝水上一片时光的秋叶,于秋声萧瑟的月夜复续一阕安魂的悲歌,徒使后人复哀后人而已。
无论要走多少楼廊,巷陌深深或者层层石阶,暮色沉沉我都只因遇见你。
回望阳光流淌的方向,你,孤独与敏感,无奈复凄惶,失助而又渴望,这就是矛盾的你呵。
而我呢?也只不过像个落魄的过客,在你曾经的土地上作短暂停留,在这个灿烂纷纭的世界里追逐繁华,追逐流俗,而那些伟大的思维,那些璀璨的文字,也已经离开了我,越来越远了。
在这条不息的岁月之流上,我又遗失了什么?幻灭的又是什么?仰望柳宗元透过历史与时间那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我仰望着你!我似乎都能听见你呼吸的声音,你吟哦的声音,你心跳的声音,连同那些在历史的阵痛中触发的丝丝哀伤,一并冲击着我的心脏,让我无法忘怀,不能自已。
溪,还是永州的那条愚溪,楼,还是那座高远而荒陌的柳州城楼;只有文字还是自由的,那是一枝畅达痛快无可顾忌的笔墨。
尽管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你谦恭有加,小心翼翼,汲汲惶惶,畏惧不已,甚至有时连自己的学术人格都不敢树立起来,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真的,我知道,如果你真的移开流连在驿道上的那双渴盼的眼睛,安居于这百越之地,旷达地登高望远,你也许就不再是柳宗元了!正因为你是你,性不谐俗,不为世用,你的思想,才让我肃然起敬。
鞭贾原文及翻译

《鞭贾》
原文:
市之鬻鞭者,与人为市,籍上观也。
黄其衣而白其口,修其眉而赤其足,操鞭而市者也。
马者披肩,牵马者鞭策之,立于门,视而笑之。
既而贾者三献,两匹其直,赤光居一,疑有德色,辞以劳人,即日束还。
出处: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
翻译:
市场上的卖鞭人,与别人做买卖,登记观望着。
穿黄衣白口,眉毛修长,脚赤手红,拿着鞭子在市场上叫卖。
马毛稀疏,拉马的人用鞭子抽打它,站在门前,看着它并对它嘲笑。
过了一会卖鞭的人三次献鞭,两匹是次品却价值昂贵,红色的光芒在其中一匹上隐约闪现,似乎有德行颜色,以辛劳人的理由辞谢,当天就捆绑着带走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柳宗元《鞭贾》(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柳宗元《鞭贾》(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鞭贾柳宗元①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③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1]汤以濯之,则遫[2]然枯,苍然白。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其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注】[1]爚(yuè)汤:烧热水。
[2]遬(sù)然:形容时间很短。
20. 可填入第④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A. 焉B. 乎C. 哉D. 耶21. 下列各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A. 其贾宜五十B. 其节朽黑而无文C. 则蹇仄而不植D. 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22.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3. 联系文意,概述第③段中“富者不悦”的原因。
24. 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20. B21. D22.画线句用了整散结合的句式,以铺陈的形式展现了鞭子的实际情况。
“视其首……视其握……”用了整句写了鞭子的顶端蜷曲不舒展,手握部分歪斜不笔直。
“其行水者……其节……举之……”用相对灵活的句式表现了鞭子的纹理、关节以及举起的重量,从各方面展示了鞭子的徒有其表。
表明了卖鞭子的人的弄虚作假,以及富人光看表面而导致上当。
高中语文 第19课《鞭贾》名师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代词,这样,如此 形容词,是, 对,表示同意
连词,然而,但是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___烧_____ ②今之栀.其貌,蜡.其言_用__栀__子__染_ 色;用蜡涂抹
(2)动词的活用 动词活用作名词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__把__柄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则遫然枯,苍然白.__变__白____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2)则遫然枯,苍然白
(“_植__”_同_“__直_,”___与__“__曲__”__相) 对
(“_遫__”_同_“__速_,”_____极__短__时__间) , 极快速
2.一词多义
名词,商人 名词,价格
动词,还价 副词,又,再 形容词,夹层的,双层的 动词,恢复,还原
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并称“____”,是“____” 的倡导者。
子厚 韩柳 古文运动
二、给下列字注音 鬻( ) 蹙( ) 翱( ) 濯( ) 栀( ) 坂( )
蹇仄( )( ) 遨( ) 蹊( ) 曷( )
yù cù jiǎn zè piào zhuó sù zhī bǎn dìhé
三、解释加点的字 1.市之鬻鞭者( ) 2.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 3.余乃召僮蝓汤以濯之( ) 4.向之黄者栀也( ) 5.余曷不至于公卿( ) 6.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 7.恶有不折其用( )
动词,到 动词,出嫁 动词,适合 副词,刚才 名词,朝廷 动词,朝见 使……朝拜 名词,朝代 名词,早晨
形容词,顺
副词,于是,就
连词,因此
读xiāng,副词,互相 读xiàng,动词, 辅佐,帮助
柳宗元寓言的特色鞭贾翻译【唐】柳宗元

• 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 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 那柄,歪斜不直;鞭子的缨,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 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没进去, 不知道它有多深;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却,表转折)不爱五万?”曰: “吾爱其黄而泽,且贾云者……”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爚 汤:yuè,火光,这里作动词,烧。汤:热水。濯:读音 zhuó,洗),则遬然枯(遬:读音sù,快速),苍然白。 向之黄者栀也(栀:zhī,栀子树的果实可以做黄色染料), 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 乐坡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 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柳宗元
1.柳宗元寓言的特色
寓言:主要是通过讲一个故事,寄寓或说明一种道理。 寓言文学从先秦一直发展到柳宗元手上才成熟起来。其 寓言颇有特色。
第一,强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的有机结合。在特
定的政治环境中,柳宗元把寓言当作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手段,故其 寓言均有明确的目的性。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
思考
探究讨论: 柳宗元寓言故事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1.展示背景材料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
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 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 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
作者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 借卖鞭买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
思考
2.围绕着这条鞭子,鬻鞭者和买鞭者各有何特点? 关注文中对这两个人的描写。
(1)对买鞭者——富家子的描写:爱其黄而泽,事实真相面前, 不悦且犹持之三年,其到后来大击而鞭折并坠地受伤。从这些描 写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修《鞭贾》

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 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 壤,无所赖者。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 技于朝者,当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 其分则反怒,
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断成五六 节。马互相踢打不断,摔倒在地上,受了伤。看 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 依赖。
统,又借鉴佛教寓言、六朝以来的杂文和小说的 某种技巧,创造性地将其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更富 文学意味的新文体.
2,柳宗元寓言的特色 第一,强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哲理性的有机 结合.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柳宗元把寓言当作一 种特殊的政治斗争手段,故其寓言均有明确的目 的性.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
所说的染成黄·色的外貌、上蜡的光泽的说法 拿到现今来说,用商贾的伎俩求证与朝廷,适合 官员的能耐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超过其能耐 就开心,(只)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就恼怒,
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 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 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 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 之患者乎?
• 试翻译下面划线的词语
• 1、鞭贾 • 2、市之鬻鞭者 • 3、其贾宜五十 • 4、则伏而笑 • 5、适市买鞭 • 6、持以夸余 • 7、则拳蹙而不遂 • 8、庶人安得共之! • 9、将何往而非病? • 10、将何适而非快? • 11、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1、商人 2、卖 3、价格 4、连词表修饰 5、到 6、 拿 ;连词表目的,来 7、弯 曲;顺 8、老百姓 怎么 9、忧 愁 10、到……去,前往 11、美景
如果柳宗元不是被
贬到永州,就不会有 “永州八记”的问世。 柳宗元的被贬,实在是 他个人的不幸,却是中 国文学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