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与肺、脾、肝、肾等脏腑有关。
其中,肺虚、肺热、肺燥等病机是最为常见的。
肺虚咳嗽多见于老年人和体弱者,特点是咳声低微、多痰清稀;肺热咳嗽多见于年轻人,特点是咳声洪亮、咳痰稠黏有色;肺燥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特点是咳声干咳、咳痰少或无痰。
中医治疗咳嗽常常采用药食同源的方法,即通过调节饮食来辅助治疗。
例如,肺虚咳嗽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滋阴补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肺热咳嗽患者则应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石榴、菊花等;肺燥咳嗽患者应多食用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雪梨、石榴等。
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常常采用针灸、按摩、草药等方式治疗咳嗽。
例如,常用的药方有麻黄汤、桔梗汤、川贝枇杷膏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情志,认为情志不舒畅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在治疗咳嗽时也要进行情志调理。
总之,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十分深入,治疗咳嗽也注重综合调理,从多个角度入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 1 -。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哮喘、肺炎等。
在中医中,
咳嗽常常被视为肺和气道功能的异常,而治疗咳嗽也是中医临床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
根据中医理论,咳嗽可分为
虚实两种类型。
实咳是指由外感邪气、湿邪、热邪等引起的咳嗽,通常伴有喉痛、痰黄、
痰稠等症状。
虚咳是指由肺气虚弱、肺阴亏损、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的咳嗽,通常伴有干咳、喉干等症状。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药物方面,常用中药包括川贝、杏仁、银翘、百部等,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不同的中药组合,达到清热、祛湿、润燥等效果。
非药物疗法包括推拿、针灸、气功等,通过调整身体的气机和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自愈。
除了中药和非药物疗法,中医还注重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生活中
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异味、化学物品等刺激性物质;多喝温开水或鲜橙汁、柚子
茶等温和滋润的饮品,避免吃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品。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咳嗽强调药食同源、治疗因人因病,尽可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不
良反应,更注重整体调理和健康的促进。
咳嗽中医辩证论治

咳嗽中医辩证论治咳嗽是指从肺经喉发出"咳、咳"有声的症状。
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
“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见《素问·五脏生成篇》。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
《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
一、《内经》对咳嗽作了专篇论述《素问·咳论》指出;“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对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病,但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能引起咳嗽,并且表现不同特征,即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为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咳嗽的分型,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按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按咳嗽发病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
二、《隋·巢元方么诸病源候论》分类为十种咳《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指出:“又有十种咳。
一曰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
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
三曰支咳心下鞭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
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少阴是也。
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
七曰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 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桑杏贝母豉沙参,栀皮梨皮顿服珍, 清宣温燥润肺咳,外感温燥此方存。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温燥证)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 子肃肺止咳;南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 燥。 辨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舌干红苔少,加麦冬、北沙参;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痰黏难出,加紫菀、瓜萎 仁;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属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 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改 投清燥救肺汤。
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甘, 宣利肺气疏风咳,风邪犯肺姜汤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 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辨证加减:若咽痒咳嗽较甚,加细辛、五味子;鼻塞声重 较甚,加辛夷、苍耳子;咳痰黏腻、胸闷、苔腻,加法半 夏、厚朴、茯苓;素有寒饮伏肺,兼见风寒表证,治以疏 风散寒,温化寒饮,改投小青龙汤;表寒未解,里有郁热, 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 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 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咳嗽中医_精品文档

.
22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加减:若夹痰湿证--半夏、厚朴、茯苓;若寒包火证--麻杏石甘汤; 若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
——气虚,寒。
⑦痰粉红呈泡沫样者
——阳虚血瘀络伤。
⑧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
——肺热或阴虚络伤。
⑨咯吐脓血腥臭痰
——热壅血瘀之肺痈。
⑩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
——痰热。
11痰味甜者
——痰湿。
12痰味咸者
——肾虚。
.
21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疏风宣肺祛邪
调理脏腑(健脾,清肝,养肺补肾)
内伤 咳嗽 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
23
2.风பைடு நூலகம்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 爽,痰粘稠或稠黄。
兼次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 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加减: 咳甚 肺热 咽痛 夹湿 伤津 带血 夹暑湿
.
24
3.风燥伤肺
.
16
鉴别诊断
1.哮病、喘证
2.肺胀 病史长,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甚至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
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症。X线胸部 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
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者, 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 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咳嗽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咳嗽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
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
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
基本概述中医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
见《素问·五脏生成篇》。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
西医咳嗽(Cough)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
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的动作:来至呼吸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以外器官(如脑,耳,内脏)的刺激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与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传入。
经喉下神经,膈神经和脊神经分别传到咽肌,声门,膈和其他呼吸肌,引起咳嗽动作。
咳嗽动作首先是快速短促吸气,膈下降,声门迅速关闭,随即呼吸肌与腹肌快速收缩,使肺内压迅速上升;然后声门突然开放,肺内高压气流喷射而出,冲击声门裂缝而发生咳嗽动作与特别声响,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等也随之排出。
病理分类咳嗽主要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1.急性咳嗽:是指3周以内的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
病因包括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包括导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气管异物。
2.亚急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在8周以内的咳嗽称为亚急性咳嗽,原因较为复杂。
3.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可持续数年甚至持续数十年。
慢性咳嗽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胃食道返流、嗜酸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中医入门咳嗽

中医入门咳嗽咳嗽,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
无论是在季节交替时,还是在受到外界刺激后,都可能会出现咳嗽。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咳嗽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认识。
中医认为,咳嗽的发生并非仅仅是肺部的问题,而是与人体的多个脏腑功能失调都有关系。
就如同一个复杂的机器,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首先说说肺。
肺主气,司呼吸,就像是人体的“风箱”,如果肺受到外邪的侵袭,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就会导致肺气不宣,从而引发咳嗽。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没有做好保暖,寒气侵袭肺部,就容易出现咳嗽。
这种咳嗽往往伴随着咳痰清稀、鼻塞、流涕等症状。
除了肺,脾也与咳嗽密切相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就会停聚,化为痰液。
痰液上贮于肺,就会引发咳嗽。
这种咳嗽,常常会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再者,肾也在咳嗽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呼吸浅表、动辄气喘、咳嗽无力等症状。
尤其是老年人,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常常会因为肾气亏虚而导致咳嗽久久不愈。
此外,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也可能引起咳嗽。
中医讲,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气上逆犯肺,也会引发咳嗽。
这种咳嗽,可能会在情绪波动时加重,同时还伴有胁肋胀痛、心烦易怒等症状。
了解了咳嗽的病因,那中医又是如何诊断咳嗽的呢?中医诊断咳嗽,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
望诊,就是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咳嗽的声音、呼吸的频率等;问诊,则要详细询问咳嗽的时间、性质、诱因,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切诊,也就是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比如说,咳嗽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音清脆,多为燥热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多为肺热;咳嗽时作时止,多为风邪犯肺。
再结合舌苔脉象,比如舌苔薄白,脉浮紧,多为风寒咳嗽;舌苔黄腻,脉滑数,多为痰热咳嗽等等。
在治疗咳嗽方面,中医有着丰富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瘤、结节病压迫气管等
• 声音嘶哑:声带、喉、喉返神经病变:声带炎、喉炎、
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等
• 鸡鸣样咳嗽:连续性阵发性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声:
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气管受压等
• 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极度衰竭、声带麻痹
4.痰癿性状和量
咳痰
咳痰:是呼吸道内(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或 肺泡内癿渗出物)癿病理性分泌物,借助咳 嗽排出体外。
临床上借助痰液癿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炎症:痰液可检出病原菌
病因
1.呼吸道疾病 从鼻咽部到小支气管整个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时,
均可引起咳嗽。如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受刺激 性气体(如冷热空气、氯、溴、酸、氨等)、粉尘、异 物、炎症、出血不肿瘤等癿刺激,均可引起咳嗽。
伴随症状
大量脓痰:见于支扩、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和 支气管胸膜瘘
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气管不支 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癌所致癿气管不支气管丌完全 阻塞等杵状指(趾):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 肿、脓胸、支气管肺癌等
心窝部烧灼感、反酸、饭后咳嗽明显:提示胃食管 返流性咳嗽
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
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干性咳嗽。见 于:
• 急、慢性咽喉炎、喉及肺结核 • 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肿瘤 • 胸膜疾病 • 二尖辨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咳嗽的性质: 湿性咳嗽: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见
于: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 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 • 支气管胸膜瘘等
(2).气味 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染
伴随症状
发热:多见于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胸膜炎、肺 结核等
胸痛:多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肺梗塞 和自发性气胸等
呼吸困难:见于喉水肿、肿瘤、支气管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 水肿、气管不支气管异物等
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支气 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支气管结石、肺含铁血黄素
(1).性状 粘液性——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浆液性、泡沫样——肺水肿 脓性——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上层——泡沫
支扩、肺脓肿:分层痰 中层——浆液或浆液脓性
下层——坏死组织
血性——支扩、肺结核、肺癌等。 粘液脓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4.痰癿性状和量
(2).痰量:数毫升至数百毫升丌等 • 痰量增加→病情进展 • 痰量减少→病情好转 • 痰量减少,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支气管引流
2.咳嗽时间与节律 突发性咳嗽:
• 常见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气管不支气管异 物、百日咳、支气管结核、气管或支气管 分叉部受压迫刺激(如淋巴结结核、肿瘤或 主动脉瘤)等
• 咳嗽变异性哮喘:少数支气管哮喘,也可 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在嗅到异味或夜间更 易出现,而并无明显呼吸困难
长期慢性咳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见 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等
体位改变时加剧:清晨起床或夜间睡眠时 咳嗽明显: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和肺脓肿等,咳嗽往往于清晨或夜间变动 体位时加剧,并伴咳痰
夜间加剧:左心衰竭、肺结核夜间咳嗽明 显,可能不夜间肺淤血加重及迷走神经兴 奋性增高有关。
餐后咳嗽:不进食相关癿咳嗽,不季节无 关,见于胃食管返流病。
3.咳嗽癿音色
丌畅,痰液潴留 • 日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沫样痰:弥漫性
肺泡癌
5.痰癿颜色不气味
(1). 颜色
黄绿色、翠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 粉红色泡沫样痰——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砖红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粉红色乳状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痰白粘稠、牵拉成丝难以咳出——真菌感染 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棘球蚴病(包虫病) 日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沫样痰——弥漫性肺泡癌
咳嗽与咳痰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咳嗽
为呼吸系统疾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见癿症状
保护性反射动作:
机体可借咳嗽将呼吸道内有害分泌物及其它异物排 出体外,具有清除呼吸道刺激因子、抵御感染癿作 用。
病理现象:
频繁癿咳嗽影响工作和生活,并造成胸痛等痛苦,
咳嗽
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属病理现象
气胸、肋骨骨折、流产、尿失禁、咯血、伤 口裂开…
2.胸膜疾病 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胸膜受刺激如自发性或外
伤性气胸、胸腔穿刺等。
病因
3. 心血管疾病 左心衰竭:肺淤血、肺水肿 肺栓塞:右心及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或羊水、气栓、
瘤栓,肺泡不支气管内漏出物或渗出物,刺激肺泡壁 及支气管粘膜 4. 中枢神经因素
从大脑皮质发出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人可随意 引致咳嗽或抑制咳嗽反射 脑炎、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