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3例疗效分析

节 间隙变 窄、骨性 关节 炎。 2结 果
2例 。受伤至来 院就诊 时间05 6h 0 .~3h ,平均1. 。 O h 5
1 . 2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取 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仰 卧踝 关节中立位 ,上 气囊止血
带 ,行 切开复位 、内固定手术 ,开放性 骨折 、脱位患者先 对开放处进
行彻底 冲洗 、清创 。先行踝关节后 外侧 切 1,注意避开腓 浅神经 ,以 2 1
重建钢 板或解剖钢板及 螺丝钉固定整复 后的外踝或腓骨 下骨折 ,如伴 有 后踝 骨折需复位 固定 ,则在 同一切 口显露并整复后 以1 2 ~ 枚弧形切 口暴露 内
踝 ,复位后 以空心 螺钉或钢板 内固定 ,常规修补有撕 裂的三角韧带 。 检查 下胫腓复位情 况 ,进一步 固定下胫腓联合 ,在位 于踝关节水平 间 隙上方2 c ~3m的腓骨后外 侧处 ,平行于胫 距关节面用 l .~45 枚3 5 . mm
片 )胫 骨前结 节与腓骨 重叠大于 1m 0 m,胫骨切 迹面与 腓骨 内缘 相距 小 于5 m,如上述 重叠 及相距 间 隙出现异 常 ,临床应 考虑 为下胫 腓 m
前_ 夕展型 1N ,旋 后_ 1 夕旋型骨折8 ,旋前- 例 夕旋型4 。其 中三踝骨 例
折 1例 ,双踝 骨折9 ,单踝骨 折3 。开放性骨 折3 ,闭合性 骨折 1 例 例 例
的解剖 关系 ,不 良反应 少,可早期 进 行踝 关 节功能锻 炼 ,疗 效确 切。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志 MoenJunl f nert rdt nl hns n s r e in 0 1Jn 2 ( ) dr ora o It ae Taioa C ieea dWet nM dc e2 1 a , 0 1 g d i e i 检查 。病 理 结 果 : 腺癌 2 3例 、 癌 1 鳞 3例 、 细 胞 肺 癌 4例 、 小 肺
3 1 切 开 复位 内 固 定 步 骤 及 固 定 方 法 先 考 虑 腓 骨 重 建 。 . 手 术 自腓 骨 开 始 进 行 复 位 , 据 外 踝 骨 折 情 况 , 择 腓 骨 合 适 根 选
内 固定 物 。如 果 为 A 型 中外 踝 尖 端 骨 折 , 于 骨 块 较 小 , 由 可
2 结 果
关 节稳 定 性 下 降 , 疗 处 理 不 当 可 导 致 踝 关 节 创 伤 性 关 节 炎 。 治
踝 关 节 骨折 的治 疗 已得 到 大 多 数 临 床 医 生 的 重 视 , 下 胫 腓 但
联 合分 离 容 易被 忽 视 。20 0 5年 3月 一2 0 O9年 7月 , 院 收 治 本
3 讨 论
12 手 术 方 法 .
采用连续 硬膜外 麻醉 , 中使用止 血带 , 术 以
减 少 出 血 , 术 野 保 持 清 晰 。手 术 选 用 内外 踝 标 准切 口 , 复 使 先 位 外 踝 骨 折 , 据 骨 折 情 况 采 用 松 质 骨 螺 钉 或 克 氏针 张 力 带 根 固定 , 以及 腓 骨 远 端 解 剖 钛 板 固定 ( A型 、 B型 ) 直 型 钛 板 固 或
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Tnt r a a d e n i a i n i t c n e l u S r WS nd x e n l f x t o wi h l t n S r WS e n l n b hi d f x t o w h a c lo s C e a e t r a i a i n t p a e a d C e we e e f r d n p t e t . r p r o me o 42 a i n s
Af r f x to i s f xe w t a c w n he di t l i i f b l r y d s s s i d s l i i f b l r s n e mo i s n t l Al e t i a i n, t wa i d i h s r e o t s a t b o i u a s n e mo i f it t b o i u a y d s s s wa u s ab e. l a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伤 口感染 , 关节功能无影 响。结论
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 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 可恢 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 的解
剖关系 , 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 , 踝 并可获得满 意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三踝 骨折 ; 下胫腓联 合分离 ; 骨折固定术 , 内
中图 分 类 号 : 8 .2 R6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2 7 2 0 ) 1 0 1 0 R6 34 ; 8 . A 10 0 8 (0 9 O —0 6 — 3
w r n l e .Reut T efl w u a rn ig f m 9 t 2 ( n a ea eo 6 5± . ) o ts h c in e a a zd e y s l h l — pw s a g o o 4 a v rg f1 . 0 4 m nh .T e i i o s oo n r n s
lrl a n no C O Z e —u I a ,G O y - i H N A— ig O a —u i a g me tu in i A hny ,LU Y h U 0 f ,C E i n ,G U S nh a , e u r
O Y NG Y e i ,Z A i ( etf O t p ei ,C a ghn optl f l t eo d U A u- n p g H NG We D p r o adc h n zegH si i e t Scn o h s aA a d o i
锁扣带袢钛板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微创㊁骨水泥渗漏率低㊁疗效确切的优点ꎬ但其安全性仍需大样本进行远期观察ꎮ参考文献:[1]㊀范学辉ꎬ董智勇ꎬ霍明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ꎬ2015ꎬ21(11):965-968.[2]㊀HUANGZꎬWANSꎬNINGLꎬetal.Isunilateralkyphoplastyasef ̄fectiveandsafeasbilateralkyphoplastiesfor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meta ̄analysis[J].ClinOrthopꎬ2014ꎬ472(9):2833-2842.[3]㊀李小宏ꎬ张有为ꎬ刘列ꎬ等.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8ꎬ21(2):150-152.[4]㊀薛海鹏ꎬ郝延科ꎬ吴燕ꎬ等.骨填充囊袋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ꎬ2017ꎬ57(46):86-88. [5]㊀CHENCꎬLIDꎬWANGZꎬetal.Safetyandefficacystudiesofver ̄tebroplastyꎬkyphoplastyꎬandmesh ̄container ̄plastyforthetreat ̄mentof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preliminaryreport[J].PLoSOneꎬ2016ꎬ11(3):e0151492.[6]㊀盛斌ꎬ袁友超ꎬ刘向阳ꎬ等.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ꎬ2017ꎬ27(9):806-811.(接收日期:2019-12-24)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2.007 方法与应用 锁扣带袢钛板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TightRopetitaniumplateinthetreatmentofanklefracturewithdistaltibiofibularsyndesmo ̄sisinjury叶永志ꎬ李家德ꎬ林㊀斌ꎬ陈永志ꎬ钟永翔YEYong ̄zhiꎬLIJia ̄deꎬLINBinꎬCHENYong ̄zhiꎬZHONGYong ̄xiang关键词:踝骨折ꎻ韧带损伤ꎻ锁扣带袢钛板㊀㊀Keywords:anklefracturesꎻligamentinjuriesꎻTightRopetitaniumplate中图分类号:R684.7ꎻR687.4ꎻR687.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2-0174-01㊀㊀2015年6月~2019年2月ꎬ我科采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治疗37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ꎬ效果满意ꎬ报道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㊀本组37例ꎬ男24例ꎬ女13例ꎬ年龄19~57岁ꎮ左侧25例ꎬ右侧12例ꎮ均为WeberC型ꎮ骨折Lauge ̄Hansen分型:旋前外旋Ⅲ度17基金项目:温岭市科技局科技项目(编号:2017C311135)作者单位: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ꎬ浙江温岭㊀317523作者简介:叶永志ꎬ男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创伤㊁骨病㊁骨肿瘤研究ꎬE ̄mail:173343662@qq.comꎻ钟永翔ꎬ男ꎬ主任医师ꎬ通讯作者ꎬ主要从事脊柱㊁关节㊁创伤㊁显微外科研究ꎬE ̄mail:zyx099@126.com例ꎬ旋前外旋Ⅳ度18例ꎬ旋前外展2例ꎮ伤后至手术时间2h~10dꎮ1.2㊀治疗方法㊀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手术ꎮ先用钢板㊁螺钉复位固定内外侧骨折ꎮ牵拉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ꎬ若腓骨外移>3mmꎬ则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或重建韧带ꎮ直视下复位下胫腓联合ꎬ用1枚1 5mm克氏针临时固定ꎬ从踝穴上约2cmꎬ在腓骨前后缘中点平行踝穴位置打入导针ꎬ导针向前成角约30ʎꎬ钻透胫骨后ꎬ透视了解导针位置ꎬ满意后用空心钻钻孔开隧道ꎮ移除导针ꎬ利用牵引导丝把带袢钛板从腓骨侧引到胫骨侧ꎬ并使胫骨侧的钛板紧贴胫骨内侧骨皮质表面ꎬ缓慢收紧腓骨侧的FiberWire线ꎬ保持下胫腓联合复位状态完全锁定腓骨侧的钛板ꎬ线尾穿过周围软组织后剪掉残余线头ꎮ固定后关节稳定ꎮ术后石膏功能位固定3周ꎮ2㊀结果㊀㊀患者获5~30个月随访ꎮ术后未见创口感染㊁皮肤坏死㊁骨不连等并发症ꎮ骨折均愈合ꎬ时间8~17周ꎮ末次随访根据Baird ̄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27例ꎬ良7例ꎬ中3例ꎬ优良率91 9%ꎮ3㊀体会㊀㊀TightRope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有以下优点:①组织相容性好ꎬ无明显排异反应ꎻ②手术方便ꎬ无需打结ꎬ节省手术时间ꎬ一般能在1个止血带周期结束手术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ꎻ③Fib ̄erWire线强度能轻松承受自身重量ꎬ无螺钉固定后负重时的断钉现象ꎻ④关节的稳定性能恢复到正常ꎮ(接收日期:2019-08-18)471 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Aprꎻ23(2)。
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26例分析

用钢板 螺钉 固定, 要求尽量做到解剖复位 , 外踩有 向外 1。~ 0 l 。的外翻 角,固定时应将钢板预弯塑形 , 5 强调外踝坚强 内固
骨长短肌前缘显露外踝 , 整复后用相应 的钢板或拉力螺钉 固定
内踝 用 前 缘 弧 形 切 口, 复 后 用 螺 钉 或 钢 丝 张 力 带 固 定 。 胫 整 下
腓联合 固定方法: 在下胫腓联合上方 2 c 用 1 枚 35 m  ̄3m, ~2 .m 或者 45 . mm全螺 纹螺钉 自后外 向前 内倾斜 2  ̄3 。穿过 2层 5 0
・1 8 ・ 1
21 0 0年 9月 学术版 下半 月 总第 2 7期 1
C iaH a h h n el t
・
临床研 究 ・
1 拔 出下 胫 腓 全 螺 纹 螺 钉 , 渐 负 重 功 能锻 炼 , 0周 逐 6个 月 后 视 X 线 情 况 手 术 取 出 内置 物 。
2 结 果
・
临床研 究 ・
20 月学 版下 月总 2 期 CnHa 0 年9 术 半 第 1 haeh 1 7 i t
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 2 例分析 6
林 龙 袁欣华 熊文化 351 ) 10 0 ( 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医院 3 50 ) 1 18 0 ( 宁波市第二 医院 2
腓骨皮质和 1 层胫骨皮质, 向与胫骨下关节面平行, 方 不做加 压, 拧紧程度 既能阻止腓骨外移又不造成踝穴挤压, 如腓骨骨
折位置较 高则下胫腓联合单独 固定 。双踝骨 折是先外踝后 内
踝部骨折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2 1 踝部骨折的分类 .
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大 量临床 病例 的手术实 践 , 已公认 , 现 踝关节内 、 外侧结构恢 复稳定 是踝 部骨折 治疗 的关 键 , 尤其 是, 踝关节 的内侧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着非 常重要的 作用 。距骨稳定性 主要 是受三 角韧带控 制 所 以 , 3, 内踝 骨 折应 当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 , 可用松质骨螺 丝钉 或张力带 固定 , 慎用单 纯克 氏针内 固定 。如 骨折块较小 , 可用两 枚交 叉克氏针张力带法进行 固定 , 同时探 查 三角韧带 , 损伤 必须 给予修补。腓 骨骨折应 给予解剖复位 , 复腓骨长 度并 坚强 恢 内固定 , 可用 4孔或 6孔接骨 板 固定腓 骨骨 折 , 胫腓联 合 下 横向固定 的螺 丝钉可 以为接 骨板 的螺丝钉之 一。慎用髓 内 针固定 , 因髓 内针不 能很 好 地恢 复腓 骨 的解剖结 构 和稳 定 性 。如腓 骨骨折不 能完全解 剖复位 , 则外踝短缩 、 距骨移位 、 踝关节不稳定从而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所 以 , 为了完全 适合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 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J u n fChn s e p eS He t d c l o r a o i e e P o l a h l l
J n. 0 8 u 20
Vo . 0 S 1 2 HM No. 2 1
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 其损伤机 制较
为复杂 。如 临床处 理不 当, 易引 起严 重 的踝 关 节 功能 障 容 碍, 临床骨科 医师应高 度重视 。从 19 9 9年 一2 0 0 6年共完 成 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的手术治疗 10例 , 2 现就 有关问 题分析总结 如下 :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论文

关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有关治疗。
方法通过研究2002年——2009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28例。
结果根据28例患者的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评定疗效。
本组优20例,良5例,一般3例。
优良率为89.3%。
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力争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是提高踝关节损伤疗效,恢复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足踝关节;损伤脱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30-01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骨折。
踝关节是人体较为复杂的关节,当遭受意外的较大暴力时,出现骨折脱位,经常合并韧带损伤。
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关节,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早期活动。
我院2002年——2009年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28例,总结报告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28例,男17例,女11例。
年龄23-61岁,平均41岁。
病因:高处坠落15例,交通肇事8例,建筑工地砸压伤5例。
左侧16例,右侧12例。
其中单纯性踝关节骨折16例,双踝骨折8例,三踝骨折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内脏损伤先行处理6例。
1.2发生原因下胫腓联合由下胫腓诸韧带及骨间韧带紧密连结而形成。
下胫腓联合分离往往由踝关节受到强烈外力造成外翻外旋损伤而导致,经常造成程度不等的踝关节脱位,直接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
首先是踝关节内侧结构紊乱,包括受伤肢体韧带损伤或内踝骨折。
其次造成该肢体下胫腓相邻韧带损伤,如后踝撕脱骨折,这些外力所致损伤都会影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表面上是一种骨折或几种骨折,但实质上的联合损伤是比较严重的。
1.3诊断依据和方法通过影像学对比正常及损伤踝关节,具备专业知识的骨科及影像学医师均可判断,正常胫骨前结节和腓骨重叠约8毫米,下胫腓联合间隙为3毫米,内踝与距骨之间的间隙为3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结果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远期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全部病例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断裂等情况。
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通过切开复位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多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三角韧带等其他损伤,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导致慢性疼痛、创伤性踝关节炎以及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
因此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要求是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和有效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文探讨了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14年10月我科共收治35例急性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32岁。
摔伤扭伤15例,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6例,按Lange-Hanson分类:旋后外旋型17例,Ⅱ度6例,Ⅲ度7例,Ⅳ度4例;旋前外展型10例,Ⅱ度6例,Ⅲ度4例;旋前外旋型8例,Ⅲ度3例,Ⅳ度5例。
伤后手术时间5 d~11 d,平均7 d;10例患者合并后踝骨折,其中5例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大于25%。
1.2手术方法手术切开复位按照内踝、后踝、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顺序固定;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大于25%均予以拉力螺钉固定,外踝骨折采用1/3管型或重建钢板置于外侧固定,内踝骨折骨块使用拉力螺钉固定。
其中6例患者术中探查见深层三角韧带损伤时,予以先修复三角韧带;最后,将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后检查是否稳定,若需要螺钉固定,采用直径3.5 mm的螺钉在距踝关节面2~3 cm平行胫距关节面向前倾斜25°~30°,进钉时保持踝关节背屈5°;下胫腓拉力螺钉经钢板或单独贯穿三层皮质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石膏外固定、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术后3 d行踝关节被动背伸及屈曲运动,3 w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2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2 w,平均15
w;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疼痛、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优30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91%),2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
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钢板螺钉外露及斷裂等情况。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及踝部韧带结构损伤,尤其是内侧三角韧带断裂。
现在的研究已表明踝关节内侧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1]。
而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内侧结构中最重要的稳定结构,但三角韧带修复却存在争议;Geissler等[2]认为浅层三角韧带主要控制距骨的外翻,深层三角韧带防止距骨外移。
Burns等[3]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切断下胫腓联合韧带后,如内侧结构完整,则下胫腓仅轻度增宽,胫距接触面积及关节峰值压力均无明显变化,但三角韧带的张力明显增加。
如同时切断三角韧带,则下胫腓联合明显增宽,胫距关节面接触面积减少39%,关节峰值压力增加42%。
可见三角韧带才是控制下胫腓联合和距骨稳定的重要结构。
李凡[4]的生物力学实验也证实:固定内、外侧骨性结构后,修复三角韧带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与固定下胫腓联合不修复三角韧带相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修复三角韧带比固定下胫腓联合更重要。
但也有不同观点,Amendola的临床研究表明[5]:只要将腓骨与距骨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恢复内侧解剖关系,即可以使三角韧带获得愈合;只有当三角韧带进入关节内并阻止距骨复位时,才有显露三角韧带的指征。
依据上述理论,本组病人术前结合损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怀疑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术中均探查三角韧带,发现6例患者合并有深层三角韧带损伤,术中予以修补,术后恢复优良。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与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构成,下胫腓联合是一种微动连接,可随踝关节运动而出现相应运动,这使踝穴既保持紧固又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使踝关节保持稳定[6]。
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的最佳位置是在距胫距关节近端2~3 cm,由后外向前内成角25°~30°置入。
下胫腓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是我们常用的固定方法,但采用固定3层皮质还是4层皮质仍存在争论。
Karapinar 等[7]认为,采用3层皮质螺钉固定比4层皮质螺钉固定的术后踝关节功能更加稳定。
Moore等[8]研究认为:3层皮质固定或4层皮质固定均可,但患者术后不遵医嘱而过早负重,则3层皮质固定复位失败率较高。
费骏等[9]研究认为无论是3层皮质还是4层皮质固定均能使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和刚度较正常有所增加,其中4层皮质固定所提供的应力强度高于3层皮质固定,但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通过螺钉固定使踝关节应力强度增加,但同时也限制了腓骨的旋转活动,踝关节活动范围变小。
长时间固定会导致螺钉松动,甚至断裂。
因此不应过分强调螺钉坚强固定,否则会影响踝穴对距骨的顺应性调节。
我们本组病人均采用3层皮质螺钉内固定,术后8~12 w未取出下胫腓拉力螺钉,随访并未发现螺钉断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等情况。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导致慢性疼痛、创伤性踝关节炎以及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
我们采用的钢板联合下胫腓拉力螺钉固定此类损伤取得不错的临床结果,是一种简单
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Mazur JM,S chwartz E,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t 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9,61:964.
[2]Geissler WB,Tsao AK,Hughes JL.Fracture and injuries of the ankle.In:Rockwood CA,Greens DP,Bucholz RW,et al.Fractures in adults[M].4th ed.New York:Lippincot t-Raven,1996:2201-2254.
[3]Burns WC,Prakash K,Adelaar R,et a l.Tibiotalar joint dynamics:indications for the syndesmotic screw-a cadaver study[J].Foot Ankle,1993,14:15.
[4]李凡,方煌,勘武生,等.踝關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45-548.
[5]Amendola A.Con troversie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ndesmosis injuries of the ankle[J].Foot Ankle,1992,13:44.
[6]汤峰,王勤业,徐忠良,等.缝合锚弹性固定生理重建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466-5471.
[7]Karapinar H,Kalenderer O,Karapinar L,et al.Effects of three orfour codex syndesmotic fixation in ankle fracture[J].J Am PodiatrMed Assoc,2007,97(6):457-459.
[8]Moore JA Jr,Shank JR,Morgan SJ,et al.Syndesmosis fixation:a comparison of three and four cortices of screw fixation without hardwareremoval[J].Foot Ankle Int,2006,27(8):567-572.
[9]费骏,赖震,魏威,等.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12):114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