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

合集下载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的护理PPT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的护理PPT
此类损伤可能发生在运动、交通事故或跌倒中。
了解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定义与病因 常见病因
包括外伤性损伤、慢性过度使用或老年性骨质疏 松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了解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定义与病因 流行病学
这种情况在特定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运动员和老 年人。
适宜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率。
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以促进整体 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谢谢观看
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进度,调整护理计划。
疼痛管理与康复
疼痛管理与康复
疼痛管理策略
采用药物治疗、冷敷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需注重患者的疼痛反应,适时调整用药。
疼痛管理与康复
康复训练
开展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下肢力量和灵活性 。
康复计划应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
疼痛管理与康复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康复过 程中的压力。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患者 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了解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定义与病因 2. 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 3. 疼痛管理与康复 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5.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定 义与病因
了解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的定义与病因 什么是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是一种与下肢相关的损伤, 通常涉及胫骨和腓骨的损伤或分离。
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 如何进行临床评估
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疼痛级别及功能障碍 。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来量化疼痛程度。
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 护理目标
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恢复功能。
设定短期和长期护理目标,以确保全面康复 。

胫腓联合分离诊断标准

胫腓联合分离诊断标准

胫腓联合分离诊断标准
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检查:踝关节前方触诊可发现胫骨前移、错动,有压痛,被动内翻、外翻疼痛加剧,膝关节活动正常,腓骨有异常活动。

2.X线检查:可见胫骨前移、距骨倾斜或旋前,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狭窄,无骨端破坏。

3.CT检查:可精确判断前后关节腔内有无碎骨片,关节有无脱位。

4.核磁共振检查:能发现细微的关节腔内脂肪信号变化,对判断关节损伤、断裂等有帮助。

如果符合以上标准,就可以诊断为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治疗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治疗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治疗梁志刚;王树录;李建群;孙晓军;张艳泽【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05(014)003【摘要】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是踝关节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Lauge-Hansen分型中旋前一外旋型Ⅳ度中,下胫腓分离的可能性为100%,只不过有些在原始X线片中未能显示,如果施以外展与外旋应力拍踝关节正位片,则可以得出明确的诊断。

在正常情况下,下胫腓联合为适应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活动,而有相应的轻微增宽与变窄的活动。

对于下胫腓分离,传统的方法是用螺钉将下胫腓联合固定,但由于内固定限制了下胫腓联合的生理活动,因此在术后约10周左右将内固定物去除,否则内固定物因承受应力而弯曲或折断,也会影响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总页数】2页(P230,240)【作者】梁志刚;王树录;李建群;孙晓军;张艳泽【作者单位】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寿阳,045400;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寿阳,045400;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寿阳,045400;寿阳县人民医院,山西,寿阳,04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分离微创治疗外固定钳的设计及使用 [J], 邓强;赵道洲;尤从新;史文宇;王亚宁2.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J], 仲文军;柳国信;程安崎3.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J], 张鹏程;王世松;杨健4.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J], 陈能;何其泉;高同庆5.锁定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 [J], 赵洪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探讨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探讨

踝 关 节 骨 折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的 临 床 治 疗 及 探 讨

1 浙江省平 湖市中医 院,浙江 . 平湖
顺’ 胡 士其 ’ 冯

洛阳 4 10 702
3 4 0 ;2 河南省洛 阳正骨医 院,河南 120 .
【 摘 要 】: 目的 :介 绍踝 关节骨折合并 下胫 腓联合分 离的临床手术和 非手术治疗 ,并对 治疗后踝关节 功能进行 评估 ,进 而探讨推 荐此类病 情的诊断及治疗方 法。方法 :通 过对 入院患者 的筛 选,分别通过 手术和非手术 治疗 ,术后踝关 节功能评定参 照T k k r 评分 。 aau a 评估 内容包括踝 关节 功能,行走有无疼痛 ,x 线示 骨折解剖复位及愈合情 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 随访 1 42 个 月,非手术治疗组优 良率 2 6 9.% O 4 。手术 组优 良率9 . % 5 0 。随访 时踝关 节x 线片未发现植入物松动 、移位 、断裂及螺钉拔 出等迹 象。结论:踩关节骨折合 并下胫腓联合 分离术前诊断,手术和 非手 术正确 区分及恰 当治疗对患者 的踝关节功 能恢复至关重要 ,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 【 关键词 】:踩 关节;下胫腓联 合:骨折 ;临床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 8 . 2 63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8 l9 3 0 7 8 1 2 1 )0 一 1—
踝后外侧 作弧形 切 口,显 露后踝 并整复后 ,用 1 枚松质 ~2 骨 螺 钉 行 内 固定 , 同 一切 口显 露 外 踝 和 腓 骨 远 段 , 用A I 3 O/ 管状 钢板或窄动力加压钢 板 ( C )于远端预弯 ,固定整 复 DP 后的腓骨骨折,注意保持外踝 与腓 骨干 形成的1 。 5外翻 0~l。 角。 ( 图 I 见 —I~ I ) 。整 复 下 胫 腓 联 合 后 ,用 一 拉 构将 I I 腓 骨 向外 侧 轻 轻 拉 动 ,如 出 现 胫 腓 联 合 间 隙 明显 加 大 ,提 示 有 踝 关 节 不 稳 ,须 行 胫 腓 联 合 螺 钉 固定 . 定 方 法 为 于 踝 固 1 临床 资料 关 节 水 平 间 隙 上 方 2 3 m 腓 骨 后 外 侧 , 以平 行 于 胫 距 关  ̄ c的 1 1 一 般 资料 . 节 面且 向前倾 斜2 。 3 。 向穿过 腓骨两 层皮 质至胫 骨 , 5~ O方 本组 患者共9 例,男4 例 ,女4 例 。左 踝5 例,右躁 固定 1 2 7 5 5 枚直径 为3 5 . 较长 皮质 骨螺钉 ,同时注意螺钉尖 . ~4 5 3 例 ,双踝 4 。年龄 l 岁~6 岁 ,平均3 . 岁。其 中坠落 部 接 近 但 不 达 到 胫 骨 另 一 侧 骨 皮质 ( 图 I—I I ) 。对 3 例 6 4 87 见 I ~ I I 伤 l 例 , 压 砸 伤 8 , 挤 压 伤 1 例 , 碰 撞 伤 2 例 , 扭 伤 3 年老 体 弱 、骨 质疏 松 患者 则穿过 4 9 例 3 2 0 层骨 皮质 ,于 踝关 节背 例 。职业大 部分为工人、农 民及体力劳动者 。根据L n e a g — 伸 l 修补 下胫腓联 合韧带 。如 合并 内踝骨折 ,可于 内踝 O位 H n e 分 类 法 … : 旋 后 一 外 旋 型 2 例 , 旋 后 一 内 收 型 1 内后 侧 做 一 弧 形 切 口 , 整 复 并 维 持 骨 折 对 位 后 用 1 2 松 a sn 7 6 ~ 枚 例 ,旋前一外 旋型 1例 ,旋 前一外展 型1 例 ,垂直压 缩型 质 骨 加 压 螺 钉 固 定 , 若 内踝 骨 块 较 小 , 用 克 氏 针 加 钢 丝 行 8 1 2 例 。 。对 于 下 胫 腓 下 前 、 后 韧 带 及 骨 间 韧 带 完 全 断 O e i —w b r 高度 以及与下胫腓联合、胫距关节 之间的关系而将踝关节骨 裂无法 吻合修 复时 ,则选用腓 骨长肌 腱重建下 胫腓联 合韧 折 脱 位 分 为三 型 : I , 外踝 骨折 低 于胫 距 关 节 水 平 , 下 胫 带 。对 于 开 放 骨 折 、 脱 位 , 开 放 骨 折 处 行 彻 底 冲 洗 、铺 无 型 腓联合无分离 ,本组 5 ,占5 5 ; I型 ,外踝骨折位 于下 菌 巾和清 创 ,首 先对创 口处骨 折整复 固定 ,若清 除关节 内 例 .% I 胫腓联合水平 ,其下胫腓 联合有5 % 0 损伤的可能性 ,本组 3 粉碎游 离骨片后 遗有骨 缺损 ,则取 自体髂骨植 骨 ,内固定 8 例 , 占4 . % I 型 ,腓 骨 骨 折 高 于 下 胫 腓 联 合 水 平 ,此 型 器 选 择 和 固 定 方 法 同上 , 同时 修 补 断 裂 的 肌 腱 韧 带 。本 组 13 ; I I 均 有 下 胫 腓 联 合 韧 带 损 伤 ,本 组 5 例 , 占5 . % 4 3 2 ,所 有 踝 关 有2 例合 并 内踝 处软组织缺损 , I期采用足 内侧皮瓣 转移修 节 损伤 患者 均 加 拍 应 力 位 及 小 腿 内旋 2 。 踝关 节 正 位 片 。 O 位 复 。 术 毕 于 关 节 腔 放 置 负 压 引 流 ( 续 2 h 4 h 。术 毕 持 4 ̄ 8 ) 1 2 治 疗 方 法 . 常规 正 位 、侧 位 、应 力 位 、 外 旋 侧 位 摄 X 片 。2 例 未行 下 线 2 1 2 i 非 手 术 治 疗 本 组 共 3 例 , 选 择 就 诊 时 问早 ,肿 胫腓 联合 固定 者,术后小腿 “ ”形夹板石膏0位固定5 . . 2 U 。 ~6 胀 相对较轻 ,单纯 内外踝骨 折合并 下胫腓联 合分离 或三踝 周 ( 制动 2 ,2 周后 白天去 除夹板 被动运动1 次 ), 周 ~3 ~2 骨 折合并距 骨脱位 同时有下 胫腓联合 分离 ,经 闭合 手法整 4 周去除石膏逐渐 负重,6 周视x 46 ~8 线片情况负重锻炼 , 复 能达到复 位 目的 者。其方 法是在硬 膜外或 坐骨神经 及股 固定 顺 序 :后 踝 、外 踝 或 内踝 、下 胫 腓 联 合 。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下 ,根 据 骨 折 脱 位 的不 同 类 型 , 在 助 手 牵 引 下 ,采取相 应的手法 使骨折 脱位及下 胫腓联 合分离 复位 , 视 复位 后 的位 置 , 以超 踝 夹 板 固 定 踝 关 节 于 中立 、 内 翻 或 外翻位 ,或用 “ ”形石 膏固定 ,即用1 c 宽的石 膏绷带 l u 5m 2 层 ~1 层 ,内衬石 膏棉,长度 因肢体 长度而 宜,在维 持 良 6 好 的复位情况 下,从小腿 中上段 内侧 ( 或外侧 )起 ,经 内 踝 ( 外踝 )、足底 、外踝 ( 内踝 )至小腿外 侧 ( 内 或 或 或 侧 )中上段 。根 据骨折不 同类型 ,在保 持踝关节 中立 、内 翻或外翻 位 的情 况下 ,用 纱布绷 带缠绕 固定 ,或 用短腿 石 膏靴固定 。1 周后肿胀消退更换石 膏 。6 周拆除石 膏,行 ~8 功 能锻 炼 。 图I —I 术 前 图 I I 术 后 —l 图 I I 术 后 -I I 1 2 2 手术治疗 对踝关节骨折 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用 手法 1 2 3 中药外洗 石 膏拆 除后行 中药外洗 ,组方 :桑 桂 .. . . 不 能达 到复位 目的的 ,或 复位后单 用外 固定不能 维持 良好 枝 1 g 5 、川 红花 1g 2 、川牛膝 1 g 5 、乳香没 药各 1g 5 、川木 瓜 复位效 果的 ,或 是开放性损 伤 的选 用手术 治疗 。手 术采取 1 g 5 、羌 活独活1 g 5 、川萆解 1g 2 、海桐皮 1g 5 、补骨脂 1g 5、 连续硬膜 外麻醉 ,使用气囊 止血 带 。对 于闭合骨 折脱位 , 伸筋 草2 g 0 、当归1 g 5 、川续断 1g 5 、艾 叶2 g 0 、透骨草2 g 0、 处理各处损 伤按 下列程序 ,即后踝 、腓骨 ( 外踝 )、下胫 威灵仙 1g 5 、秦艽1g 以上药物加水30 m ,煮沸后 以文火 2、 00l 腓 联合和 内踝 后踝 骨折块 累及关节 面大 于1/4 内踝 、 及 再煮约5 i ,待降温 至5 ℃一 6 ℃时 ,将 患肢 浸泡于药 液 mn O O 胫 骨前唇骨 折者均 可用吸收 螺钉 、松 质骨 螺钉固定 ,于外 中 ,用 毛 巾外 洗 ,配 合 主 动 踝 关 节 活 动 ,每 次 1— 3m n 5 0 i,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标准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和肿胀:患者往往会感到小腿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在行走和负重时。

2. 功能性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跛行,甚至无法行走。

3. 体征: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检发现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减少,或者是小腿长度增加。

4. X光或MRI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胫腓联合的分离。

以上四项标准中,只要满足三项,并且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就可以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分离。

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医院和医生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预后 较 好 。若 化 疗 生 存 期 为 1年 , 剂 量 联 合 化 疗 放 疗 可 大
延 长 患者 的生 命 3 4年 ,0 可 存 活 5年 。这 些 治 疗 常 可 ~ 3 导 致 严 重 的不 良反 应 如 放 射 性 坏 死 、 质 脑 病 和 痴 呆 。 发 白 病 时 有 多 个 病 灶 及 有 脑 膜 播 散 者 预后 差 。神 经 系统 病 变 临 床 表 现 , 内影 像 学 改 变 , 颅 自行 或 用 激 素 等 治 疗 后 可 有 一 段
参 考 文 献
1 李友泉 , 广迎. 朱 原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 瘤 诊 断 与治 疗 进 展 . 中国 神 经 肿瘤 杂 志 ,0 8 6 4 :7 -7 . 2 0 , ( )2 02 4
但 周 围脑 水 肿 比淋 巴瘤 明 显 ; 多 发 性 硬 化 和 淋 巴瘤 都 常 ④
4 吴 康 智 , 建 民 , 献 民 , .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 瘤 临 床 杨 宋 等 原 和 病理 分 析 . 二 军 医大 学 学 报 ,0 4 2 ( ) 6 76 8 第 2 0 ,5 6 :8 —8 .
5 Co t . r n o M , h n i r y h ma o he c n sa H F a c Ha n M Prma y l mp o f t e — t a ne v u s s e : c i ia — a h l g c l n i r l r o s y t m a ln c lp t o o ia a d mmu o i t — n hso c mi a t d o e u op y a e . q Ne r p i u a r 2 6 6 he c ls u y ft n a t s c s s Ar u 0 sq i t , 00 , 4 ( :7 -8 , 4) 9 6 9 2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诊断标准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诊断标准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诊断标准要写一篇关于“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诊断标准”的文章,而且还要带点儿幽默感,确实是个挑战。

不过,让我们来用简单的语言,把这件事讲得轻松些。

1. 什么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韧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拗口?其实它就是我们小腿骨间的那条韧带,连着胫骨和腓骨。

这个韧带就像是小腿的保护神,负责保持骨头的稳定。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韧带坏了,就好像你家门的门锁坏了一样,门可能随时就会甩开,不安全啊!2. 损伤的常见情况2.1 常见的损伤方式咱们平时走路的时候,脚踝可能会突然扭伤,导致下胫腓联合韧带受伤。

这种情况在打篮球或者跑步的时候特别常见。

有时候,你在街上走得正嗨,结果一不小心踩到石头,就可能扭到脚踝,这时候韧带就受了伤。

这种感觉就像你把大树的根部扯断了,脚踝立马肿得像气球一样。

2.2 损伤的表现那么,韧带损伤了会有什么表现呢?首先,疼痛是最直接的信号。

脚踝疼得厉害,走路都变成了蹒跚学步的小宝宝。

而且,受伤的地方通常会肿起来,摸上去还会有点儿热乎乎的。

严重的时候,连站都站不稳,就像是在沙滩上踩了个大坑。

3. 如何诊断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3.1 医生检查到医院一查,医生会先问你是什么时候受的伤,受伤的过程是怎样的。

接着,他们会让你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抬脚、转脚踝等等,看看你能不能完成。

这就像是小测试一样,看看你的脚踝是否还能“听话”。

3.2 影像学检查为了更准确地判断韧带的损伤程度,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X 光或MRI。

X光可以显示骨头有没有问题,而MRI则能更清楚地显示韧带的状态。

就像给你的脚踝拍个“全景照”,看看里面的状况如何。

4. 治疗和恢复4.1 初步处理受了伤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赶紧处理伤口。

你可以用冰袋敷在伤处,帮助消肿,减轻疼痛。

接着,记得要尽量休息,不要再用伤了的脚去跑步或者走路。

就像是给你的脚踝放个假,让它好好休息一下。

4.2 康复训练等到伤势稍微好一点儿了,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些康复训练,帮助脚踝恢复力量和灵活性。

超声与磁共振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对照研究

超声与磁共振在下胫腓联合分离中的对照研究
维普资讯

9 52 一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 0 0 7年
第2 3卷 第 1 2期
Ch i n e s e J Ul t r a s o u n d Me d Vo l 2 3 No 1 2 2 0 0 7
超 声 与磁 共振 在 下胫 腓 联 合 分 离 中 的对 照研 究
d i s r u p t i o n . Me t h o d s Twe n t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i n j u r e d a n k l e s r a d i o g r a p h i c a I l y f o u n d s y n d e s mo s i s d i s r u p t i o n a n d
l i m bs a s t he p os i t i v e gr oup ha d t he wi d t h of t he s p ac e be t we e n t he t i bi l a nd f i bul a a t t he l e ve l of 1— —2 E r a 良 叶 传 江 梅 勇 姚成 刚 方佳 王 国选
摘 要
目的 通 过 超 声 与 磁 共 振 在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中 的对 照研 究 ,探讨 超 声 在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中 的诊 断 价值 。 方法 对2 O例 急性 踝 部 损 伤 , x 一 线 均 提 示 踝 部 骨 折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分 离 患 者 , 用 高 频 超 声 检 测 双 下 肢 不 同平 面 下胫 腓 骨 间 隙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p r o b e t h e s o n o g r a p h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d i s t a l t i b i o f i b u l a r s y n d e s mo s i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
所谓下胫腓联合损伤系指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结构损伤,踝穴变宽,距骨
向外或向后脱位。

踝关节损伤后,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应行常规X线检查,在前后位X线片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1cm水平,下胫腓间隙>5mm或胫腓重叠在前后位X线片上<10mm,表明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

有时常规X线检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原因是有时骨折或脱位自行复位,或经急救复位,而于原
始踝关节X线片中并不显示下胫腓联合增宽,故很容易忽视下胫腓联合损伤的
存在,导致治疗上的失误,当X线片上发现与临床资料不一致时,应摄特殊位X 线片或做应力摄片。

在阅读踝关节正位X片时,我们首先应看胫距和距骨与内
外踝之间的间隙是否相等。

正常情况下关节间隙两侧皮质骨线应平行,通常宽
度不到3mm,若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超过3mm,表示下胫腓联合损伤,距骨向外移位。

Rose等认为在没有腓骨骨折的情况下,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是判断下胫腓
联合分离最可靠的X线表现。

为了解下胫腓之间是否有损伤,需摄内旋20o正位相(Mortiseview),在内旋20o位时,前结节和后结节外缘成重叠影,正常下胫
腓联合的宽度不超过3mm,若大于5mm则表示下胫腓韧带损伤。

摄外翻位应
力像,若间隙明显增宽,更表明下胫腓韧带损伤。

另外CT检查或螺旋CT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较复杂的伤情,MRI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特殊类型的损伤
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旋前-外旋型骨折,被列为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脱位Ⅲ度以上损伤。

临床常见征象是内踝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最
高可达腓骨颈,腓骨近端而漏诊。

因而若发现单纯后踝骨折,内踝骨折或三角
韧带损伤不合并外踝骨折时,体检中发现下胫腓联合或前关节囊处存在有压痛
时,必须摄小腿全长X 片,以确认是否有腓骨近端骨折存在。

本组有4例,腓骨近端骨折及时被发现,均得到正确处理。

Dupuytren骨折被列为Lauge-Hansen旋前-外展型Ⅲ度骨折脱位,包括内踝
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下胫腓韧带完全损伤或后踝撕
脱骨折,外踝不同水平骨折,腓骨骨折部位高至中上水平,此损伤距骨向外移
位较大,下胫腓韧带及骨间膜广泛损伤。

3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
下胫腓韧带损伤后,直接缝合修复非常困难,通常采用固定下胫腓的方法
使下胫腓韧带得到间接修复。

我们认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指征是对腓骨和内踝
固定后仍存在下胫腓联合不稳定。

目前,下胫腓螺钉一般选用
3.5mm-
4.5mm皮质骨螺钉。

固定的高度对韧带的修复有所影响,AO组织建议在踝关节水平间隙之上2-3cm,我们认为固定螺钉的位置不应超过踝关节水平间隙上
4cm,因为过高会减弱对下胫腓联合的控制,而且会增加螺钉的剪力。

螺钉方向
平行于胫距关节面且向前倾斜25o-30o,螺钉贯穿三层皮质(腓骨两层,胫骨一层)。

螺钉贯穿三个皮质的优点是,在踝关节背屈时,腓骨正常外旋将不受影
响。

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术中注意牵拉腓骨,测试下胫腓固定的稳定
性,以便及时调整。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下胫腓联合在负重或背伸时腓骨向外旋转并纵向移
动。

病人下胫腓联合手术固定后开始练习行走时,由于负重及踝关节背伸导致
腓骨纵向移动,产生了对固定螺钉的剪力。

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目的维持下
胫腓的正常位置,而不应对其加压,因为加压螺钉会使下胫腓联合变窄,从而
导致踝关节背伸受限。

因此,固定下胫腓联合时使用拉力螺钉、螺栓等固定器
材容易导致断裂。

另外,固定下胫腓联合时踝关节的位置也会影响踝关节的功
能。

距骨前宽后窄,固定时踝关节跖屈位,则固定过紧,从而导致踝关节在背
伸时距骨对下胫腓联合产生非生理性压力,使固定螺钉松动或断裂。

我们认为
踝关节背伸5o时固定下胫腓联合比较适宜。

患者开始负重,在螺钉周围有X光透亮区,表面螺钉松动后允许腓骨正常活动,但由于内固定物限制了下胫腓联
合的生理活动,因此在手术后8-12周左右应将内固定物去除,否则内固定物因
承受压力而弯曲或折断,也会影响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