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术后断钉6例分析
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北医科大学人体解 剖学教 研室提 供 ) S - 00生物力 学试 。C S4 2 4 验机 ( 长春试验机研 究所 )位 移传感器 ( , 长春试 验机研 究所 ) ,
N — 0 0扭 转 试 验 机 ( 春 试 验 机 研 究 所 ) WS1 0 0 长 。
12 试 验 方 法 .
和关节囊 。将 所截 小腿 的胫腓 骨近端 用皮 质螺钉 自腓 骨 向胫 骨穿三皮 质骨固定 , 模拟上胫腓联合 。
12 2 标 本 的 分 组 和 生 物 力 学 测 试 : 有 标 本 随 机 分 为 2组 。 .. 所 足 外 翻 位 垂 直 压力 试 验 4具 , 转 试 验 4具 。足 外 翻 位 垂 直 压 扭
阿北医药 2 1 00年 1 2月 第 3 2卷 第 2 4期
Hee M dcl ora,0 0 V l 2D cN .4 b i e i unl2 1 , o 3 e o2 aJ
351 7
・
临 床 研究
・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螺 钉 固定 的生 物力 学研 究
孟利斌 王 福 川 张 国 J
的位 移 或 扭 矩
下胫腓联合 由胫腓骨远端 和下胫腓 韧带复合 体构成 , 下胫 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 骨折脱 位 的常见 并发损 伤 。踝 穴上横 向 螺钉 固定是临床上常用 的手 术方式 , 容 易导致 螺钉 断裂 、 但 胫 腓下联合骨化 、 踝关 节创 伤性关 节炎 、 踝关 节活 动度 变小等 并 发症 , 四皮质固定虽 然 固定牢 固 , 是 出现 并发 症 的几率 但 较高 , 三皮质 固定虽然能够模仿 弹性 固定断钉等并 发症发生率 低, 但是 固定 强度 稍差 , 因此 对螺 钉 固定 的皮 质 数 尚有争 论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研究进展李悦;李峰【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为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常伴随于踝关节骨折而发生,但也可出现单纯性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因此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式也较多,常见的有克氏针经皮复合固定、金属皮质骨螺钉、可吸收螺钉、缝线纽扣装置、下胫腓钩钢板、韧带重建等,但选取何种固定方式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就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is a common ankle injury, often accompanied by ankle fractures, but there may also be a single injury, so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There are also 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common are Kirschner pins Percutaneous compound fixation, lag screw, hook of distal tibiofibula, hook-plate or button-tuture to fixation,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etc. The type of fixation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natomy, biomechan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0【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手术;诊断;治疗;解剖;踝关节【作者】李悦;李峰【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吉首 416000;吉首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湖南怀化 418000;湖南医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湖南怀化 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胫腓骨远端稳定的重要结构,但下胫腓联合损伤经常被误诊、漏诊,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踝关节不稳、长期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
下胫腓螺钉固定

Tricortical Versus Quadricortical Syndesmosis Fixation in Ankle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wo Methods of Syndesmosis Fixation Per Hoiness, MD, and Kunt Stromsoe, MD, PhD J Othop Trauma,18(6),July 2004:331-337 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一枚4.5mm皮质骨螺钉通过4层皮质(n=30)VS2枚 3.5mm皮质骨螺钉通过3层皮质(n=34) 结果:术后1年后,两组在功能评分、疼痛和背伸等方面均 没有显著性差异
Maisonneuve fractures need syndesmosis screws.
Ⅳ, Distal tibiofibular diastasis without fractures
Does this fracture dislocation need syndesmosis screws?
Ⅱ,
Type B
Does this fracture dislocation need syndesmosis screws?
Syndesmosis screws were not necessary.
So, type A and type B fracture
dislocation usually need no syndesmosis screws.
McBryde等(1997)通过试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胫距关 节间隙上方2cm是最佳位置。
螺钉的方向?
水平?斜行?
目前意见基本一 致:平行于胫距 关节面且向前倾 斜25~30度
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9 . 3例 , 6 男 5例 , 2 女 8例 。年龄 l ~7 4 2岁 , 均 3 。 伤 原 因 : 通事 故 伤 3 平 7岁 致 交 2例 , 砸 伤 7例 . 伤 4 扭 2例 。 坠落 伤 1 , 中开放 性 损伤 2例 其 2 5例 。 伤 到就诊 时 间 3 i 受 0m n~2 , 均 6h 5d 平 。根据
作 者单位 : 1 0 广州市 .中山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黄埔院 区下 50 0 7
肢骨科
本组 9 3例获 随访 , 随访 时间 8 月 ~5年 , 均 个 平 l 月 。未发 现切 口和伤 口感 染 , 中 2例 出现断 钉 6个 其 现象 。 骨折愈合时间为 l ~1 周 , O 8 弃拐全负重活动时 间为 8 l 8周 , 均 1 。 组优 5 平 6周 本 1例 , 2 良 7例 , 可 1 , 3例 , 良率 8.%。 2例 差 优 39
实 用医学 杂志 20 年第 2 08 4卷第 2 期 4
踝关 节 损 伤 中下胫 腓 联 合 分 离 的诊 断 和 治疗
余 世 明 胡俊 勇 李 占春 曾宪 尚 雷 磊 徐 栋 梁
摘 要 目的 : 讨踝关节损伤 中下胫崩 联合分 离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 : 用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 探 } 采 治疗
踝 关 节 损 伤 中下 胫腓 联 合 分 离 9 3例 , 中旋 后 外 旋 型 3 其 9例 , 前 外 旋 型 1 旋 9例 , 前 外展 型 2 旋 7例 , 直 压 缩 型 8 垂
例。 结果 : 组 9 本 3例 。 随访 8个月 5年 , 5 例 , 7例 , l , 3例。优 良率 占 8 .%。结论 : 优 1 良2 可 2例 差 39 明确的诊 断
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

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引言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而踝关节骨折则是比较常见的外伤之一。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治疗一直是外科医生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该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特点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一种复杂的骨折伤。
该类型的骨折以骨折的形态复杂、损伤严重、愈合周期长等特点而闻名,常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神经损伤,治疗难度较大。
由于损伤力矩的作用,该类型骨折易发生内固定材料失效的情况,影响了治疗效果。
对于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二、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的原理和技术要点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该方法通过手术将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从而达到复位和稳定骨折的目的。
在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时,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手术操作,将螺钉成功固定在骨折处,避免了骨折的二次移位和愈合延迟。
在手术技术方面,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确保骨折部位清洁并且无感染;②确定螺钉的正确位置和长度;③适当操作减少手术伤害和提高手术成功率;④确保术后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康复训练。
三、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据统计,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手术并发症率低,恢复期短,并且不易复发。
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

下胫腓螺钉固定联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周文彬① 【摘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与下胫腓韧带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顺昌县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胫腓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
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较术前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aird-Jackson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较对照组(18.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与下胫腓韧带修复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虽会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及手术时间延长,但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下胫腓螺钉固定 下胫腓韧带修复 doi:10.14033/ki.cfmr.2023.33.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3-0122-05 Clinical Effect of Lower Tibiofibular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Joint Fracture Combined with Lowe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ZHOU Wenb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3): 122-12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er tibiofibular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ankle joint fracture and lowe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Method: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nkle joint fracture combined with lowe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who admitted to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Shunchang Coun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3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43 case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lower tibiofibular screw fixation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received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repai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pain level, ankle joint range of motion, ankle joint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had mor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longer surgical tim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ospital stay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At 3 months,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plantar flexion and 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 of ankle joint in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Baird-Jackson score and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 score in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2.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8.6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ower tibiofibular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kle joint fracture and lowe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may increas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prolong surgical time, but it can reduce patients' pain, promote ankle joint mobility, improve ankle joint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nkle joint fracture Lowe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y Lower tibiofibular screw fixation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repair First-author's address: Shunchang County Hospital, Shunchang 353200, China①顺昌县医院 福建 顺昌 353200- 122 - 踝关节骨折多由外界暴力作用导致,患者踝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影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使关节稳定性丧失,出现踝部疼痛、肿胀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畸形,且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严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1]。
下胫腓联合损伤PPT课件

7
一般资料
下胫腓钩组
Suture-button组
例数
20例
14例
性别
男14例,女6例
男8例,女6例
年龄
21~69岁,平均34.4岁
24~44岁,平均28.7岁
损伤机制
扭伤12例,坠落伤5例,交通伤3例 扭伤9例,坠落伤3例,交通伤2例
下胫腓钩与Suture-Button技术修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比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芦浩
1
下胫腓联合
下胫腓前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骨间韧带 横韧带
2
下胫腓联损伤
• 多继发于踝关节骨折 10% • 少数单独发生 • 距骨向外侧移位1mm 改变关节接触面积42%
创伤性关节炎
3
下胫腓联合损伤
• 急性损伤 金标准:下胫腓螺钉
4
• 操作简单
下胫腓螺钉
• 固定坚强,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 坚强固定导致生理性的微动丧失 不能早期负重 螺钉断裂
5
弹性固定
• 下胫腓钩(LINK)
• Suture-Button技术(Smith&Nephew)
6
弹性固定
• 回顾性分析2种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
• 2005年1月至2013年9月的34例患者
螺钉非拉力螺钉,位置螺钉
10
Suture-Button组
11
12
13
14
术后治疗
术后2d
踝关节被动活动
术后2w
踝关节主动活动
术后6w
负重足靴保护下部分负重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05-07T14:35:27.8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作者:张代松朱厚军[导读]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张代松朱厚军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山东烟台 265600摘要: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方式。
手术内固定方式多样但目前各存争议,尚无统一。
静态螺钉固定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但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且需二次手术取出。
弹性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师使用,但引起的内固定下沉、骨溶解及电线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弹性固定;Suture-botton下胫腓联合是由连接胫腓骨的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骨间韧带和胫腓横韧带构成的复杂复合体,其功能是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维持关节在轴向,旋转及前后方向的应力平衡(1)。
在踝部损伤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例可达5%-10%。
下胫腓联合损伤可导致踝穴间隙增宽,腓骨向外移位,距骨外旋或侧方移位,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极易导致踝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
因此,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胫距关节力线及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节(2)。
近年来,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已成为骨科医师共识,但其固定方式仍争议较多,本文将对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方法效果、并发症予以阐述。
1静态固定静态固定多采用螺钉固定,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首选术式,曾被认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通常是术中直视下将下胫腓解剖复位,AO 建议螺钉位置在关节面上2-4cm,平行关节面且垂直于胫骨,从后外向前内倾斜25-30°植入。
余斌峰(3)等运用皮质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踝关节骨折,固定效果满意。
但研究表明,这种刚性固定稳定了关节,却影响了下胫腓关节的生理微动,是造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的重要内在因素,其比例可达10-2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0月第36卷第5期临床军医杂志(ClinJMedo伍c)‘835・观察其收效甚微,故本组病例治疗中只把利尿脱水用于辅助治疗手段。(4)前房成形术:对本组病例中3例4眼脉络膜脱离患者,在应用以上治疗1周后无效,瞳孔不易扩大,眼压不高,B超检查确诊为脉络膜脱离,我们采用了前房成形术;于睫状体平部切开放液后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使前房恢复,治疗3例4眼病人,1次治愈2例2眼,1例2眼两次手术治疗皆失败,最后仍用加压包扎1周并全身应用激素后前房逐渐恢复正常(本病例在术中注入黏弹剂后显微镜下见周边虹膜360度环形粘连,用虹膜恢复器进入前房做了房角分离)。有报告手术结束时前房内注人BSS液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J,我们体会到在青光眼高眼压不能控制时急诊手术中完成巩膜瓣后于10点位或2点位角巩缘内1171111做一隧道形辅助切口,一是可快速降低眼压,使手术中并发症降低,二是青光眼手术完成后从此切口向前房内注入过滤空气或黏弹剂在前房内保留时间长,更利于前房形成,且更方便安全。另外如前房内注入空气或黏弹剂偏多、或眼压过高也可从此切口放液。参考文献:[1】张健,郭丽,王丽华,等.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治疗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1):37—39.[2]谢中华,王梅.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处理[J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3:62—63.[3]廖武,曾广川,李瑜明.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6):447—448.[4]隆习军,赵佳良.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144倒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2):198—199.(收稿日期:2008-07-07)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术后断钉6例分析黄藏,姜世平,王建云(武警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二外科,广东深圳518000)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术;螺钉断裂中图分类号:R683.42下胫腓联合分离因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固定胫腓联合,故目前大多倾向手术治疗…。2003年1月q008年1月我科治疗涉及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78例,其中有6例出现下胫腓联合横向螺每斯裂,占7.7%。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18—54岁,合并踝部骨折70例,其中单踝骨折21例,双踝骨折32例,三踝骨折lO例,腓骨骨折7例;其损伤机制按Lange—Hanson分类,旋后外旋型33例,旋前外旋型21例,旋前外展型24例。1.2手术方法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及程度,采用三种手术方法:(1)单纯下胫腓联合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33例);(2)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固定,经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7例);(3)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8例)。1.3结果随访时间3—63月,平均19月。螺钉断裂6(6/78)例,占7.7%,其中2枚螺钉穿过胫腓骨3层皮质,4枚螺钉穿过胫腓骨4层皮质,6枚螺钉全部为直径3.5mm
拉力螺钉。2“分析与讨论2・.1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腓骨位于胫骨后外侧,胫腓联合皱襞、骨连接形成的穹隆高度(顶部距关节面水平)约12mm,韧带连接高度(顶点距胫距关节面水平)约44mm【2J。因此我们认为螺钉位置应距踝关节面水平2—5e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并向前侧倾斜25—30。。在正常步态下腓骨与胫骨间有轻微的相对活动,使腓骨相对胫骨外移的力量大小尚不确定"],Scoa[41发现在负重时腓骨相对胫骨发生纵向移动,约5—10mm,同时腓骨外旋,这样将对固定的螺钉产生剪力及横向分离的拉力,使螺钉疲劳断裂。因此我们认为螺钉应于术后8~12周及时取出,减少螺钉断钉发生。2.2手术操作因素多数人认为2枚螺钉固定比1枚螺钉固定更为可靠,我们认为2枚螺钉固定理论上比一枚螺钉固定牢固,但实际操作中从断钉患者x线片分析多数患者两枚螺钉不在一平面内,造成受力不均,从而导致其中某个螺钉容易断裂,而手术中两枚螺钉完全在同一平面内手术难度较大。踝关节过度背屈固定将使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相反踝关节跖屈固定将使踝穴变窄,限制术后踝关节活动,增大断钉几率,因此我们认为固定螺钉时应使踝关节背屈5。为宜。Griend等口1认为螺钉穿透4层骨皮质将提高稳定性,负重后即使不取出螺钉,不会影响踩关节功能,只会造成螺钉松动。因此我们认为手术中螺钉穿透4层皮质,外露胫骨内侧皮质外1—2螺纹,即使发生断钉也能从胫骨侧取出。2.3内固定材料本组发生断钉的均为直径3.5mm拉力螺钉,直径4.5mm螺钉无一断裂,因此我们推断在相同固定时间内直径相对较粗的螺钉断钉率相对较低。可吸收螺钉的早期生物力学性能基本与金属螺钉等同旧1,即早期起到坚强固定,有助于下胫腓韧带修复,而且吸收螺钉避免了二次手术,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减轻了患者家属护理负担,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对于新鲜的单纯下胫腓联
万方数据・836.临床军医杂志(Clin
JMedOt矗e)2008年10月第36卷第5期
合分离的患者,我们认为可吸收螺钉是首选治疗方式。2.4术后康复及护理我们主张内固定后石膏托固定3周,有助于韧带修复,减少断钉发生。部分患者认为内固定足够稳定,自行拆除石膏,早期负重活动,增加断钉概率。2.5取钉时机取钉以术后8—12周为宜,过早取钉不利于韧带愈合,过晚则会限制踝关节活动,韧带联合生理功能永久障碍,关节功能恢复受到影响,同时螺钉松动,断钉机会增加。于距踝关节面水平2—5cm,平行于胫距关节面并向前侧倾斜25—30。,踝关节背屈50进针,选取直径4.5mm拉力螺钉,术后石膏托固定3周,术后8~12周即行内固定取出,有助于减少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的断钉率。参考文献:[1]undsjoU.Operrativetreatmentofanklefracturedislocation:Afoilow—upof306/321consecutivee4t∞s[J].ClinOrthop.1985,199:280—284.[2]朱傻峰,沈海琦.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学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5):402—404.[3]StiehJB.Anklefraem他swithdiastasis[J].InstrCourseLeet,1990.39:95—103.[4]ScottBD.Mechanicaleomiderationsforthesyndesmosis∞Ⅻ[J].JBoneJointSurg(Am),1997,76:1548—1554.[5]GfiendRV,MichelsonJD.Fractureoftheankleanddistalpartofthetibia[J].JBoneJointSurg(Am),1996,78:1772—1783.[6]CoxS,MukherjeeDP,OgdenAL.“a/.Distaltibiofibulm。syn—desmosisfixationAeadavefis,simulatedfracturestabilizationstudycomparingbioabsorbaleandmetallictinglegcrwfixation[J].JFootAnkleSurg,2005.44(2):144—151.(收稿日期:2008删-20)高压氧疗联合经股动脉穿刺溶栓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王丹,果春第(』7放军第12医院内三科,新疆疏勒844200)关键词:高压氧;股动脉穿刺;糖尿病足;溶栓中图分类号:R459.6R587.1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j}发症之一,主要是指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它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或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达20%以上…,最终结局常常是截肢或死亡。本研究通过高压氧疗配合溶栓治疗DF患者4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科2005年1月_2006年8月期间住院2DM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分泌学》阻1标准。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7—69岁,平均(58.4-11)岁,病程(10±4.5)年。人选条件:(1)糖尿病诊断时年龄均在40岁以上;(2)有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水疱或溃疡、坏疽;(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足背动脉有狭窄、内膜增厚、血栓形成或血流速度减慢。1.2方法检查患者足部病变的范围及程度,用Wagner分级进行评价并记录。以2:1比例按人院先后次序和wag—ner分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按标准体重计算,总热量控制在102.2~119.4KJ/(kg・d)],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有脓肿或足趾坏疽者手术切开或坏死组织清除;禁用抗凝、扩JfIL管、降脂等药物。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还给予高压氧疗,治疗压力为0.2mPa(2ATA),加压20rain,稳压55rain,面罩吸氧15rain,中间休息2次,每次休息5rain,减压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给予尿激酶lO万U/d加生理盐水20ml经股动脉穿刺推注,1次/d,连
续10d。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创面愈合/>8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创而愈合≥40%;无效:病。hl『改善不明显,或虽有改善但创面愈合<40%,病情继续进展,创面继续扩大,组织坏死需截肢者。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多个样本率比较,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7例,显效率72.5%,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60%,两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i4-5)
2.2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形成情况治疗组83%患者在10d内形成,其中2例患者深达肌』¨:溃疡基本愈合。而对
照组仅有52%患者在治疗10d后有新肉芽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DF患者存在m流动力孕的异常变化,即长期高血糖、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