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分析术语

合集下载

润滑油性能评定类行业术语

润滑油性能评定类行业术语

润滑油性能评定类行业术语(1)粘度(Viscosity) 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

(2)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

在国际单位制(SI)中以帕.秒(Pa.s)表示。

(3)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

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流动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

在国际单位制(SI)中以平方米/秒(m2/s)或平方毫米/秒(mm2/s)表示。

(4)表观粘度(Apparent Viscosity) 表示非牛顿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特征所采用的术语。

亦称相似粘度。

(5)粘温系数(Viscosity-temperature Coefficient) 评价润滑油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粘温性的一个计算值。

粘温系数小,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6)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

(7)倾点(Pour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以摄氏度(℃)表示。

(8)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9)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

(10)苯胺点(Aniline Point)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和等体积的苯胺完全混溶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11)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根据所用测定器的不同,可分为闭口闪点和开口闪点。

(12)燃点(Fire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即会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油品性质及常用分析方法

油品性质及常用分析方法

油品性质及常用分析方法油品是指液态的石油及其衍生产品,例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不同种类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品性质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

1.密度和比重分析:密度和比重是油品的物理性质之一,用来描述油品的“浓稠程度”。

比重可以通过比重计来测量,而密度可以通过密度计来测量。

这两个参数可以用来计算其他重要的油品性质,比如粘度和闪点等。

2.闪点测定法:闪点是指油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的测定可以通过闭杯闪点法和开杯闪点法来进行。

闭杯闪点法是将待测油品装入闪点仪中,然后逐渐加热,当出现闪光或闪火时,读出该温度即为闪点。

开杯闪点法是将待测油品倒入开杯中,然后用火柴点燃其表面,当油品的蒸汽能够形成可燃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时,出现闪光或闪火即为闪点。

3.粘度测定法:粘度是指油品流动性的大小,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

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有绝对粘度法、相对粘度法和运动粘度法等。

绝对粘度法是通过测量油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的管道的流动速度来确定粘度。

相对粘度法是通过测量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滴流时间来计算粘度。

运动粘度法是通过测量油品在剪切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关系来确定粘度。

4.蒸馏分析法:蒸馏分析法是将油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蒸发,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将油品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油品的馏程和不同馏分的性质。

常用的蒸馏分析方法包括干蒸馏法、半微量蒸馏法和过量浸提法等。

5.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可以用来分析油品中的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

通过将油品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利用样品中不同化合物在固定条件下的插值率差异,可以分离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各种成分。

6.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分析油品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以上只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油品性质及其分析方法,实际上油品的性质和分析方法非常复杂。

石油产品分析

石油产品分析

车用乙醇汽油
凡向用户销售符合本标准的车用乙醇汽油所使用的加油 机泵和容器都应标明下列标志:
“E10乙醇汽油90号”、“E10乙醇汽油93号”、 “E10 乙醇汽
油95号”、 或“E10乙醇汽油97号”,并应标志在汽车 驾驶 员易看见的地方。 7 取样
取样按GB/T4756进行,取4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GB 18351-2004
项 目
车用乙醇汽油技术要求
质量指标
90号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大于 不高于 不高于 不高于 不高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90 85
93号 93 88 0.005 70 120 190 205 2 88 74
95号 95 90
97号 97 报告
试验方法 GB/T5487 GB/T503 GB/T8020 GB/T6536
3
L
润滑剂及有关产 品
L
4
5 6
W
B C

沥青 焦
W
B C
Waxes
Bitumen Cokes
二、石油产品及其分类
6大类石油产品中,各类产品还包含了不同 的石油产品,按国家标准又分为不同的组别。 石油产品 燃料 GB/T 12692.1-1990(F类)分类第1部分 总则 GB/T 12692.2-1990(F类)分类第2部分 船用燃料油品种
石油产品分析
一、目 录
1、 2、 石油产品及其分类 石油产品的概念 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分析及其标准 石油产品分析 石油产品分析标准
一、目 录
3、 石油产品的采样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的取样法 石油沥青取样法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油品分析_精品文档

油品分析_精品文档

油品分析一、引言油品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及家庭等领域。

油品的质量和特性对设备性能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进行油品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油品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油品的概述油品是从石油或天然气中提炼得到的可燃液体,主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油品的基本性质包括密度、粘度、闪点、凝固点和燃烧性能等。

不同类型的油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测试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三、油品分析的方法1. 物理分析物理分析是通过测量油品的物理性质来评估其质量和特性。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密度测定、粘度测定、闪点测定和凝固点测定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油品的流动性、挥发性和耐低温性能等。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油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组分含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油品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杂质和添加剂等。

3. 其他分析方法除了物理和化学分析,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油品分析。

例如,超声波分析可以评估油品中的气体含量和杂质分布情况,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检测油品中的热点和异常现象等。

四、油品分析的应用1. 质量控制油品分析在质量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油品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及是否适用于特定的应用。

例如,对于汽车发动机油品,可以通过粘度测定和闪点测定来评估其润滑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2. 故障诊断油品分析也可以用于故障诊断。

油品中的杂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对设备的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对油品进行分析可以检测设备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例如,在润滑油中检测到过高的金属元素含量可能意味着设备出现磨损或密封失效等问题。

3. 环境监测油品分析在环境监测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各种有机污染物。

通过对这些废水和废气中的油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油品分析方法

油品分析方法

油品分析1 油品相关术语解释1.1.闪点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开口闪点——用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以℃表示。

闭口闪点—用规定的闭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以℃表示。

1.2.燃点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即会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1.3.机械杂质机械杂质——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

1.4.破乳化值破乳化值——油品从油水乳化液中分离能力的量度值,以分钟表示,min。

1.5.水溶性酸或碱水溶性酸或碱——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1.6.运动粘度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用厘斯表示,mm2/S。

1.7.水分水分——存在于石油产品中的水含量。

1.8 .酸值酸值——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毫克KOH/克油表示。

1.9.灰分灰分——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碳化后的残留物质经煅烧所得的无机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附:主要润滑油常规五项重量指标L—TSA防锈汽轮机油主要指标表2-1抗磨液压油主要指标表2-2中负荷工业齿轮油指标表2-32 油品的取样方法2.1. 取样工具2.1.1 取样瓶500mL~1000mL磨口取样玻璃瓶,并应贴标签。

取样瓶先用洗涤剂进行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冷却后,盖紧瓶塞。

2.1.2 注射器应使用20mL~100mL的全玻璃注射器(最好采用铜头的),注射器应装在一个专用油样盒内,该盒应避光、防震、防潮等。

注射器头部用小胶皮头密封。

注射器的准备:取样注射器使用前,按顺序用有机溶剂、自来水、去离子水洗净,在105℃温度下充分干燥,或采用吹风机热风干燥。

干燥后,立即用小胶皮头盖住头部待用(最好保存在干燥器内)。

油品分析概述课件

油品分析概述课件
政府对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 相关产业带来市场机遇,企业需要关注政策动向 ,调整战略布局。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竞争者数量增加,企业需 要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市 场竞争。
产业链整合
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 成产业链整合,提高整体 竞争力。
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速,企业需要关注国际 市场动态,拓展海外业务 。
油品污染防控技术手段
加强油品生产管理
01
控制原料质量、优化生产工艺、严格产品检验,确保油品质量

强化储存和运输管理
02
选用合适储罐、定期检查储罐状态、采用专用运输工具,防止
污染物侵入。
提升在线监测技术
03
应用光谱分析、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油品状态,及时发现
污染迹象。
治理措施和经验分享
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污染物,采用过滤、脱水、除菌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油品质量标准法规
回顾国家关于油品质量标准的相 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 油产品质量标准》等,明确油品
质量的基本要求。
油品市场监管政策
介绍国家对油品市场的监管政策 ,如油品生产、销售、进口等环 节的监管措施,强调油品质量监
管的重要性。
油品质量抽检政策
阐述国家对油品质量的抽检政策 ,包括抽检频率、抽检项目、抽 检标准等,以确保市场上的油品
01
02
03
04
质量监控
通过对油品进行定期检测,确 保其质量符合规定标准,保障
设备正常运行。
故障诊断
通过对油品中的磨损金属、污 染物等进行分析,判断设备磨
损状况和故障原因。
节能降耗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馏程——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性的温度范围。

2.初馏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馏程测定中,当第一滴冷凝液从冷凝器的末端落下的一瞬间所记录的温度,以℃表示。

3.终馏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馏程测定中,其最后阶段所记录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4.冷滤点——在规定条件下,20毫升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5.水分——存在于石油产品中的水含量。

6.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7.闭口闪点——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8.开口闪点——用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9.实际胶质——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发动机燃料的蒸发残留物,以mg/100mL 表示。

10.中和值——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统称,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以中和一定质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之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11.酸度——中和100毫升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要的KOH毫克数,以mgKOH/100mL油表示。

12.酸值——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要的KOH毫克数,以mgKOH/g油表示。

13.水溶性酸或碱——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14.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g/cm3、kg/m3或g/mL表示。

15.视密度——用密度计测密度时,在某一温度下所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以g/cm3、kg/m3或g/mL表示。

16.标准密度——石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温度(我国规定为20℃)下的密度。

以g/cm3、kg/m3或g/mL表示。

17.燃灯法硫含量——通过油品在灯中燃烧并用碳酸钠水溶液吸收其燃烧生成气的办法测得的油中硫含量。

18.烟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标准灯中燃烧时,不冒烟火焰的最大高度,以mm表示。

19.粘度——油品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

20.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通常以mm2/s表示。

油品分析文档

油品分析文档

油品分析1. 引言油品分析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分析工作,旨在对不同类型的油品进行性能和成分的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石油行业的原油采购、油品质量监控以及石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油品分析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

2. 常见的油品分析方法2.1 密度测定密度是衡量油品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常见的密度测定方法包括密度计法、浮子法和振荡管法。

密度测定可以根据油品样品的密度值,判断其纯度和成分。

2.2 粘度测定粘度是衡量油品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其值直接影响润滑油、液压油等润滑性能。

常见的粘度测定方法包括旋转粘度计法、滑模粘度计法和圆锥粘度计法。

粘度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稠度和流动性能。

2.3 含水量测定含水量是衡量油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煤油和柴油等燃料油品。

常见的含水量测定方法包括库仑滴定法、蒸发法和红外干燥法。

含水量测定可以判断油品是否受到水分污染。

2.4 硫含量测定硫含量是衡量油品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硫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紫外荧光法、氧化法和X射线荧光法。

硫含量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2.5 热值测定热值是衡量燃料油品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热值测定方法包括卡尔计量法、氧弹法和爆炸法。

热值测定可以评估油品的能源价值和燃烧性能。

3. 油品分析仪器和设备3.1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常用的油品分析仪器,其通过样品的挥发性分析来测定油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气相色谱仪可以实现多组分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3.2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可以通过被测样品吸收、散射和透射红外辐射的强度来分析油品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仪能够快速获取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辅助定性和定量分析。

3.3 质谱仪质谱仪可以通过样品分子的碰撞解离提供样品的质量和结构信息。

质谱仪能够对油品分子进行碎片化和质量测定,提高油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油品分析的应用4.1 原油采购油品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原油的物性和质量,帮助石油公司进行原油采购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液分析常见术语油液分析目的(1)润滑油品的合理选用及质量监督;(2)监测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发现造成润滑故障的原因。

(3)指导科学维护及改善设备润滑。

油液分析不仅仅是检测油品质量好坏,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设备的润滑状态,科学指导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油液分析主要测试项目品质检测色度、粘度、水分、闪点、总酸值、总碱值、不溶物、残碳、倾点、水分离性、泡沫特性、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积碳、FTIR、锥入度、滴点、四球试验等污染监测颗粒计数、滤膜分析、漆膜倾向指数(VPR)等磨损分析光谱元素分析、PQ指数、直读铁谱、分析铁谱、滤膜分析等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精制程度、油品衰变和污染情况。

测试方法: GB/T 6540/ASTM D 1500、SH/T 0168(GB/T 6540色度范围:0.0 ~8.0,超过8.0表示为D8.0)。

密度:指在规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g/cm3或kg/m3 表示。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同样粘度或同样分子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测试方法:密度计法(GB/T 1884/ASTM D 1298)和比重瓶法(GB/T 2540)和SH/T 0604/ASTM D 4052(该方法要求试样量少)。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常用的是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 (cst)。

测试方法:透明油品采用GB/ T 265(顺流毛细管)、深色油品采用GB/T 11137(逆流毛细管),以上方法对应ASTM D 445。

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表征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粘指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

粘度指数可通过计算得到,方法为GB/T 1995/ASTM D2270。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水分含量,通常为质量百分数。

测试方法:GB/T 260/ASTM D95。

对于水分要求比较高的油品如变压器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等,应采用卡尔菲休试剂进行微量测试,单位为mg/kg,测试方法有ASTM D6304、ASTM D1744。

微量水分测试时,如果直接滴定,可能由于添加剂和其它成分(如氧化产物等)的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建议采用加热炉装置,将水分蒸出后再滴定。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闪点也越高。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COCFP)GB/T 3536 / ASTM D 92和闭口杯法GB/T 261/ASTM D93(PMCCFP)。

试样量少的试验方法:SH/T 0768/ASTM D 6450(CCCFP)/ASTM D3828。

对于闭口闪点低于40 ℃的试样,则用ASTM D 56(Tag 泰克)测试。

总酸值(TAN):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用mgKOH/g表示。

总酸值包括强酸值和弱酸值。

测试方法:GB/T 4945 / ASTM D 974;GB/T 7304/ ASTM D 664 TAN来源:油品中呈酸性的添加剂、氧化生成的有机酸、外界进入的酸性物质(必要时测试PH值)。

一般基础油的TAN很低,如果润滑油中加入了ZDDP、极压添加剂和防锈剂等呈酸性的添加剂,新油酸值可能比较高(如高品质发动机油TAN可能在2.0以上)。

总碱值(TBN):在规定条件下滴定时,中和1g试样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高氯酸或盐酸的量,以当量mgKOH/g表示,称为润滑油或添加剂的总碱值。

TBN表示试样中有机/无机碱、胺基化合物和金属盐类等的含量。

测试方法:SH/T 0251 / ASTM D 2896;SH/T 0688/ ASTM D 4739。

不溶物:主要包括油中杂质如金属颗粒和粉尘等、油品氧化生成的胶质等、燃烧产物如积碳等。

不溶物有:石油醚不溶物、正庚烷不溶物、正戊烷不溶物、苯不溶物等。

由于溶剂溶解能力不同,所以测试结果有差异。

测试方法:离心法GB/T 8926(ASTM D 893);滤膜法:ASTM D 4055 (常用5µ m滤膜,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如 1.2 µ m 、0.8 µ m等孔径滤膜)。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试油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测试方法:GB/T 3535/ASTM D 97。

凝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测试方法:GB/T 510。

水分离性:表示油品从油水乳化液中分离出来的能力,以min表示。

测试方法:GB/T 7305/ASTM D1401。

注意不同粘度应采用对应的试验温度(即54℃或82℃)。

如果混入少许表面活性剂,则水分离性能迅速下降;如果油中固体颗粒含量高也会导致水分离性差,可用1.2 µ m的滤膜过滤后测试验证。

泡沫特性:是指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及泡沫的稳定性。

润滑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到振荡、搅动等作用,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形成气泡。

因此要求评定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性(ml)和泡沫稳定性(ml)。

测试方法:GB/T 12579/ASTM D892。

评定小气泡从油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则采用空气释放值(SH/T 0308/ASTM D3427)指标。

铜片腐蚀:金属表面受周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而被破坏称为金属的腐蚀。

工业润滑油主要采用铜片腐蚀( GB/T 5096/ASTM D130)来评定油品的腐蚀性能。

液相锈蚀:评定油品阻止与其接触的金属部件生锈的能力,测试方法:GB/T 11143/ASTM D 665,有A法(蒸馏水)和B法(合成海水)。

蒸发损失:油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蒸发损失与油品的挥发度成正比。

诺亚克法测试:SH/T 0059,试验条件: 250℃下加热1小时。

氧化安定性:石油产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汽轮机油采用旋转氧弹法测试,对应的测试方法:SH/T 0193/ASTM D2272。

硫酸盐灰分:在规定条件下试样碳化后剩余的残渣,用硫酸处理,并热至恒重的质量(质量分数)。

测试方法:GB/T 2433/ASTM D 874。

机械杂质: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测试方法:GB/T 511。

机械杂质在0.005%m/m以下被认为是“无”。

锥入度:衡量润滑脂稠度及软硬程度的指标。

有不工作锥入度、工作锥入度、延长工作锥入度之分,通常测试工作锥入度。

测试方法:GB/T 269/ASTM D217(有全尺寸锥入度、1/2锥入度和1/4锥入度,测试温度:25±0.5℃。

滴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后润滑脂随温度升高而变软,从脂杯中流出第一滴液体(或油柱)时温度,称为滴点(℃)。

测试方法:一般滴点GB/T 4929/ASTM D566和宽温度滴点GB/T 3498/ASTM D2265。

前一种方法测试的最高温度为250 ℃。

宽温度滴点测试最高温度为330 ℃,有些润滑脂可能无滴点(如复合皂基、脲基脂等)。

机械安定性:润滑脂受机械作用后其稠度改变的程度,一般用前后锥入度差值来表示,测试方法:润滑脂滚筒安定性测定法SH/T 0122/ASTM D1831。

抗水淋性:表示润滑脂对被水淋出的抵抗能力。

测试方法:SH/T 0109/ASTM D 1264。

傅立叶红外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从分子角度分析润滑油的变化,因此FTIR在润滑油品质检测方面可实现以下功能:(1)与新油比较,确定润滑油的衰变原因和程度,如氧化度、硝化值、硫化值、抗氧剂和抗磨剂的消耗及水分、燃料稀释、乙二醇和积碳的污染(ASTM E2412)(水分测试下限:1000ppm;乙二醇含量超过200ppm应警告);(2)判断两种油品是否类型一致或变化;(3)初步判断润滑油的类型。

前一种属于定量分析,后两种属于定性分析。

定量计算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计算法、用油与同牌号新油差谱后再计算。

推荐差谱后计算。

积碳:一种黑色或灰黑色的固体碳状物,生成于柴油机的高温部位,由于分散剂的作用,积碳以非常细小颗粒(一般<0.2µm)均匀地分散在油中。

主要危害:粘度迅速增加、堵塞油道和过滤器、加速活塞环磨损和油泥的形成。

测试方法:FTIR、热重分析( TGA )、斑点试验等。

积碳迅速增加原因:窜气、低空/燃比、空气温度低、长时间怠速、换油期延长。

污染度:单位体积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物的含量。

污染度评定方法:重量分析法和颗粒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通常用mg/L(mg/100ml)表示,测试方法:ISO 4405(与滤膜法不溶物类似,采用1.2 µ m滤膜)。

该方法由于只能反映油液颗粒污染物总量,而不能反映颗粒大小和尺寸分布。

颗粒分析法目前有自动颗粒计数法、滤膜堵塞法、显微镜法。

自动颗粒计数类型:遮光型、光散射型等。

磨损分析:通过分析油样、过滤器、磁塞中固体颗粒的成分、含量及尺寸等信息,探究设备的磨损机理、磨损部位、磨损原因及预测磨损发展趋势。

磨损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光谱元素分析、磨粒浓度(WPS)、PQ指数及铁谱分析等。

必要时,还可借助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确定微区中颗粒的成分)。

光谱元素分析:测量油液中磨损金属、污染元素及添加剂的成分及含量,连续监测可以得出部件摩擦副的磨损趋势及添加剂的消耗情况。

目前常用于油液分析中元素分析设备:旋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RDE-AES/ASTM D6595)、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ASTM D5185-用过的润滑油、ASTM D4951-新油)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

PQ指数:可测量油液中铁磁性颗粒的含量,一般与元素分析配合使用,提高故障探测率。

直读铁谱分析:可以获得大磨粒读数DL 、小磨粒读数DS 及组合参数磨粒浓度WPC和磨损烈度指数IS,用于判断润滑油中铁磁性颗粒变化趋势。

分析式铁谱:通过在双色显微镜下观察油中磨粒图像,判断磨损类型和磨损原因。

滤膜分析:通过滤膜收集一定量油样中固体颗粒,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判断油液中主要颗粒的类型、尺寸和污染度等级。

与颗粒计数器相比,滤膜分析用于测试污染度等级时,费用低且不受油液水分、色度和气泡的影响,而且可确定主要颗粒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