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章语⾳ ⼀、知识: 1、语⾳是⼈类发⾳器官发出来的具有⼀定意义的声⾳,是语⾔的物质外壳。
2、语⾳具有三⽅⾯的性质:物理性质、⽣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的物理性质包括⾳⾼、⾳强、⾳长、⾳⾊四要素。
4、汉语语⾳系统⾥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
5、在普通话⾥,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长。
6、⾳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不同的⾳⾊。
7、⼈类的发⾳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肺部和⽓管是发⾳时⽓流的动⼒器官;声带是发⾳时振动⽓流的主要器官;⼝腔和⿐腔是发⾳时⽓流的共鸣器官。
8、语⾳的社会属性是语⾳的本质属性。
9、⾳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单位,就是最⾃然的语⾳单位。
10、对⾳节进⾏分析,可以得出最⼩的语⾳单位⾳素。
11、⾳素可以分成元⾳和辅⾳两⼤类。
12、在⼀种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语⾳单位叫⾳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的符号的是《汉语拼⾳⽅案》。
14、国际⾳标是国际语⾳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套记⾳符号,它表⾳细致,⾳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的⼯具。
15、发⾳时⽓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不响亮,⽓流受到阻碍的⾳素是辅⾳。
发⾳时⽓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响亮,⽓流不受任何阻碍的⾳素是元⾳。
16、⼀个⾳节开头部分的⾳叫声,⽤来表⽰声的字母叫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中,辅⾳声母有21个,还有⼀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声母的⾳节。
17、⼀个⾳节声母后⾯的部分叫韵,⽤来表⽰韵的字母叫韵母。
普通话语⾳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
有:开⼝呼、齐齿呼、合⼝呼、撮⼝呼。
19、声调是指⾳节读⾳⾼低升降的变化,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
声调的⾼低升降主要决定于⾳⾼。
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
⼀种调类的实际发⾳,也就是声⾳的⾼低升降叫调值。
⼀种⽅⾔有⼏种不同的调值,就有⼏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现汉期末复习提纲

现代汉语Ⅱ期末复习1、语法定义: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构造规则,是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和句子的规则。
分为:词法—研究词的构造、词的词形变化、词的语法分类。
句法—研究短语的构造、短语的语法分类。
语法与语音、词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语言的组合规则、物质外壳、建筑材料)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2、语法单位语法单位:从语法的角度划分出的语言单位。
同一语言单位,当它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时,可分属不同的单位。
如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当它作为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词汇单位;当它作为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语法单位。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提出汉语共有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
句群一般作为语用学的单位来考虑。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也可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可成句。
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3、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由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成,句法成分凭句法关系定名。
如:“他来”是由代词“他”和动词“来”组成的句法结构,“他”和“来”发生陈述关系,即主语和谓语两个句法成分发生了主谓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填空)△1分名词性和谓词性语义类型有施事、受事、中性= 谓语—陈述主语(主谓语构成陈述关系)—动语—表示动作,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成分,与宾语相依存→(宾语是动词分类的主要依据,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
)宾语—表示人/物/事在动语后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语义类型有施事、受事、中性~~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分限制性和描写性“的”()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分限制性和描写性“地”[ ]补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的补充成分分结果、情态等“得”< >中心语—被修饰的成分分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
《现代汉语》第二章知识点:语音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
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
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
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
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作者:————————————————————————————————日期:《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
语言了解定义语言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必考现代汉语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说采纳北京话的音系),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用其词汇),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必考的,尤其会考填空题。
必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3.方言了解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地方话。
4。
必考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 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数最多吴方言以苏州话(也有说上海话的)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这个比较特殊,注意一下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5.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1。
语音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这其中,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例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
2.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调不同,音高不同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在语音里的表现主要是轻、重音和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里的轻声的音长比一般的音节短很多音色又叫音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3.音节在语音一章还会重点讲音节定义:这会出填空题的.音节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听觉上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里,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4、音素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很多人会分不出一个音节里面有到底几个音素。
《现代汉语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现代汉语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第一部分复习应考基本要求1.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大家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面貌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掌握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现代汉语2》的学习内容包括语法、修辞、语言运用三部分,这三章内容特别活,需要灵活掌握的分析性内容很多,这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
2.考核方式:现代汉语2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题类型及比重:试卷类型及分数比例分别为:单项选择10分,综合分析题30分,问答题40分,评改病句20分。
第二部分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1.命题依据:现代汉语教案大纲和中央电大多种媒体教材,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复习应考资料(1)教材:由张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与之配套的辅导教材是胡吉成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
(2)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出版的期末复习指导(3)平时作业册(4)同时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网上发布的教案辅导文本、IP电视等教案媒体进行复习。
3.考核内容的层次要求考核的教案内容具体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重点掌握为教案重点内容,要求全面领会、吃透教案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着重于技能运用的考核;一般掌握为次重点内容,要求对所学内容作一般性认识,比如阐述定义、内容要点等;一般了解内容有所认识即可,不纳入考核范围。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从理论上透彻理解重点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要多训练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即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语言结构,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语言的特点;具备辨别能力,一是能分辨语言事实的异同;二是能辨别正误,正确使用语言。
第三部分期末复习范围(具体参考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第四部分重点辅导内容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本节要求认识理解什么是语法,初步认识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语法规律的概括性、稳定性特点。
现代汉语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第五章语法第六章语用第一章绪论【单选】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判断、术语解释】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方言。
【单选、多选】现代汉语方言及代表性地点方言:(1)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即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上海适为代表。
(3)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也叫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6)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8)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9)晋语,以太原话为代表。
(10)平话,内部分歧较大,可以分为两片,柳州以南为桂南平话,以南宁亭子平话为代表;鹿寨以北为桂北平话,至今尚无公认代表。
【单选,简答】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
古代的书面语即文言最初必定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汉魏以来,因写文章的人往往沿袭和模仿先秦的语言,所以书面语就不再跟口语一起变化了,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抗礼了。
白话最早可见于公元5世纪左右南朝产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五代的说唱文学变文产生后,口语的痕迹就更加明显。
到了12、13世纪,出现了用白话写的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如诸宫调、南戏、金元杂剧、元散曲等。
元末明初以来,开始大量出现用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
到了晚清,现代汉语共同的书面语话文已经成熟。
【单选、多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它以北室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适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简答】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1)没有复辅音。
现代汉语中“eng”“ing”当中的“ng”不是复辅音,是一个辅音,只是以两个字母来表示。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完整word版)语言学教程[第二章语音]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word版)语言学教程[第二章语音]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bbfb6d71fe910ef02df8c6.png)
第二章语音复习笔记I.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定义1.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生、传递和感知。
2.语音学研究的三大领域(1)发音语言学研究语音的发生。
(2)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物质特征。
(3)感知语音学(或听觉语音学)研究语音的感知。
3.音系学音系学研究的是语言的语音系统。
换句话说,音系学研究的是说话人为表达意义而系统地选择语音的方法。
Ⅱ.发音器官1.发音器官是人体参与语音发生的那部分,包括肺、气管、喉、鼻和口。
2.清音在发音过程中,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这样所发出的音叫做清音。
3.浊音在发音过程中,发音时声带振动,这样所发出的音叫做浊音。
4.国际音标(1)国际音标是一个标准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语音描述系统。
(2)它的基本原则是用不同的字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发音.(3)经过几次修正,目前国际音标仍然被语音学家和语言学家广泛使用.Ⅲ.辅音和元音1.定义(1)发音时,声道的某些部位受到压缩或阻碍后,使得气流在口腔里转向、受阻或完全被阻塞,由此产生的音叫做辅音。
(2)发音时,声道不受任何压缩或阻碍,因此不会有气流的紊乱或停滞,由此产生的音叫做元音。
2.辅音(1)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①发音方式指发音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气流经过声道的某些部位时的方式。
②发音部位指声道的哪些部位发生气流摩擦、狭窄化或阻碍.(2)辅音的分类①按发音方式分类,辅音可分为爆破音、鼻音、擦音、近音、边音、颤音、触音和闪音以及塞擦音。
爆破音:[p,b,t,d,k,g]鼻音:[m,n,n]擦音:[f,v,o,6,s,z,J,3,h]近音:[w,J,j]边音:[l]颤音:[ts,dz,tr,dr]②按发音部位分类,辅音可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音、齿龈音、齿龈后音、卷舌音、硬腭音、软腭音、小舌音、咽音和声门音。
双唇音:[p,b,m]唇齿音:[f,v]齿音:[0,6]齿龈音:[t,d,n,s,z,j,l]齿音后音:[f,3]硬腭音:[j]软腭音:[k,g,n]声门音:[h]3.元音(1)基本元音基本元音是指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固定不变的元音特质,目的是为语言中实际存在的元音描述提供一个参照框架。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期末复习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汉语和现代汉语概念是重点)1、汉语的概念: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既有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重点记概念)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5、现代汉语方言分布:(记七大方言的名字)●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a..华北、东北方言。
b.西北方言c.西南方言d.江淮方言●吴方言:第二大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也以上海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浙一代。
杭州城区吴语有“官话”色彩。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还存在新湘语和旧湘语的差别。
新湘语(通行在长沙)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大。
老湘语有三套色音。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分布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以及浙江温州。
其中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也有分布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备注: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书P9四、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
6、现代汉语的特点如下:书P10(一)语音方面:总特点:音节界限分明,音乐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备注:单音节为基本的语言(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占优势(三)语法方面:(还没深入学,理解记忆)书P11(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性质(三个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语音语音部分是现代汉语学习的一个难点。
应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识记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能用国际音标记录汉语语音,能分析和拼写普通话音节,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
声母、韵母、声调三节为全章重点。
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
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掌握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能够理解音高与声调的关系,音强与重音、轻音的关系。
重点掌握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理解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二、语音单位识记语音的各级单位及其含义。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ng[ŋ]。
有的辅音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
重点掌握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理解汉语传统的音节分析方法: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并能够具体分析实例。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三、记音符号了解记音方法的历史。
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的结构及其用途。
掌握国际音标的有关知识。
掌握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方案字母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声母重点掌握声母的发音,并能够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每一个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同时要能够具体分析每一个辅音的发音情况,能够写出每一小类的具体成员。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的方式上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同时要能够具体分析每一个辅音的发音情况,能够写出每一小类的具体成员。
二、声母辩正一般掌握声母的辨正,重点掌握尖团音,n与l区分,f与h的区分,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c、s、g、k、h改成j、q、x,以及浊音清化问题。
能够读准普通话零声母字。
第三节韵母一、韵母的发音了解普通话有39个韵母,韵母的主要构成及其在结构上的分类。
重点掌握单元音韵母的概念及其发音状况。
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识记元音舌位图,要牢记于心。
一般掌握复元音韵母和鼻音韵母含义及具体实例。
按照结构分类,韵母可分为:1.单元音韵母:舌面元音单韵母与舌尖元音单韵母两种。
单元音韵母通过看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来区别。
注意区别邻近的发音特征;舌尖元音单韵母属于特殊韵母:-i和er。
2.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3.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 的和带舌根鼻音ng的两类。
二、押韵和韵辙掌握押韵的概念。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一般了解两个概念,即十三辙和十八韵。
三、韵母辨正一般掌握韵母辨正。
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理解调值和调类的基本含义,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重点理解普通话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理解调值是每一调类的实际读音的高低变化。
调值的语音特点有两个:其一,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其二,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
掌握赵元任创制的标记声调法:五度标记法。
二、普通话的声调熟知普通话四类声调的基本调值。
三、古今调类比较一般了解古今调类的演变及其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古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关系。
四、声调辨正明确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能够理解并举例说明古人声字的改读。
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熟练掌握音节概念。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肌肉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汉语中一个汉字读出来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熟练掌握普通话音节结构方式及其特点。
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每个音节至少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拼音声母和韵母连读成一个音节叫拼音。
了解拼音应注意的问题:声母要用本音;声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要念准韵头。
了解拼音的方法有三种:声韵两拼法,声介与韵身合拼法和三拼法。
一般掌握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1.熟练掌握并能够描述y、w的用法。
2.隔音符号的用法,能够熟练运用隔音符号。
3.省写,能够熟练运用省写规则。
4.标调法,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标调规则。
5.音节的连写和大写,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
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
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第六节音变掌握音变含义。
音变是指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里谈的音变是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
需要重点掌握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
一、变调熟练掌握变调的概念。
在语流中,因为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能够辨别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注意无论何种变调都是临时发生变调,所以给该字标调时仍然标注其原声调。
1.上声变调情况比较复杂,应能够熟练掌握上上相连和三上相连、在非上声前的变调以及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变调情况。
2.去声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
3.“一、不”变调有以下几种情况:单独念或用在词句末尾和“一”在序数中;在去声前;在非去声前;嵌在相同动词中间;“不”在补语中。
4.“七、八”变调,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
其余念阴平原调值55。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等。
二、轻声1.熟练掌握轻声的概念,能够辨别轻声。
轻声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注意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并非属于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
注意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
2.熟练掌握并能够实际运用轻声词。
如:助词和语气词、部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重叠式的后一音节、构词后缀“子、头、们”等等。
3.重点掌握轻声的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别意义和区别词性。
三、儿化1.熟练掌握儿化概念。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2.儿化韵的发音熟练掌握儿化音变规律。
3.儿化的作用重点掌握儿化的作用并能够举例说明:①区别词义②区分词性③表示细小、亲切、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熟练掌握各种条件下“啊”的音变规律。
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1.音位及其归纳方法重点掌握音位的概念。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音位”是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辅音音位”是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声调音位”是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指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
2.音位变体一般掌握音位变体的概念。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并能举例说明音位与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类别与成员)的关系。
3.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一般掌握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熟练识记普通话的元音音位与其音位变体、普通话的辅音音位与其音位变体、普通话的声调音位与其音位变体。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一、朗读熟练掌握朗读的注意事项:第一,要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二,要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
朗读要用普通话;朗读语言必须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朗读应注意句中的停顿,声音的快慢、轻重以及高低的变化。
二、语调掌握语调概念,各种具体语调的运用。
如停顿、重音、句调。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
理解重音的分类:①语法重音②逻辑重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句调的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熟练掌握语音规范化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语音规范化主要是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来确立和推广标准音。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
1.确立正音标准。
注意北京话产生异读词的原因:文白异读;方音影响;讹读影响;背离规律。
2.推广标准音就是要求我们发音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