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祛痰的方子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一、组成白芥子(克)、苏子(0克)、莱菔子(9克)。
二、用法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
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吸用,不宜煎太过。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现代用法:三药捣碎,用纱布包裹,煎汤频服)三、歌括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四、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五、主治痰壅气滞。
咳嗽喘逆,痰多胸病,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六、方解本方原为老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
因年老中虚,运化失常,每致停食生湿,湿聚成痰,痰壅气滞,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脘病等症。
治宜顺气降逆,消食化痰。
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
三药均能行气,皆属治痰理气之常用药,合而用之,可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
临床应用时,观其何证居多,则以何药为君,其效尤佳。
然本方总属沉降行气消痰之剂,意在治标,若服后得效,则应兼顾其本。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痰之生也,或因律液所化,或由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
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
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
病因食积而起。
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
痰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
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
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
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成方便读》)。
半夏茯苓汤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

半夏茯苓汤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半夏茯苓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功效。
它是由半夏和茯苓两味中药组成的,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半夏茯苓汤的起源、药材的功效以及适应症等内容。
半夏茯苓汤是由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记录的,被誉为伤寒方的开山之作。
它具有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
半夏茯苓汤是中药理论中痰湿病证的经典代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半夏,又名天南星,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呕吐不止等症状。
茯苓,又称茯神,是一种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安神的药材。
它能够解除痰湿的困扰,舒缓胸闷症状,并且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热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半夏茯苓汤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
痰热咳嗽是指因肺热痰浊引起的咳嗽症状。
痰热咳嗽常伴有胸闷、口燥咽干等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半夏茯苓汤以其清热化痰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让人们重拾健康和舒适。
半夏茯苓汤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
首先,取半夏10克,用清水洗净后捣碎;然后取茯苓15克,同样用清水洗净备用。
接下来,将半夏和茯苓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
煎煮完成后,将药汁倒出来,分为几次服用,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
半夏茯苓汤的服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服用3次,每次5毫升;儿童则减半。
同时,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适当增减剂量。
在服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咨询。
尽管半夏茯苓汤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对于有湿证而无痰热证的患者,也不宜使用半夏茯苓汤。
总之,半夏茯苓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以其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功效,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是治疗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的良方,同时也是中药理论中痰湿病的经典代表。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化痰祛湿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生姜、甘草等草药,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它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引起的病症,如咳嗽、胸闷、消化不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的配方
•黄连:3克
•黄芩:6克
•生姜:3片
•甘草:3克
二陈汤的制作方法
1.将所有草药洗净后放入药锅中。
2.加适量清水,先煎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3.过滤药渣,取汁液备用。
二陈汤的服用剂量
•成人:每次服用一剂,分两次温热服用。
•儿童:按年龄酌量减少,建议儿童服用时遵医嘱。
二陈汤的作用及适应症
二陈汤主要作用于化痰祛湿,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慢性湿痰阻滞所致的咳嗽、咳痰、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陈汤的禁忌
二陈汤为经典中药方剂,大多数人可以安全使用,但有些特殊人群需要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肝病、肾病患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忌用。
二陈汤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量要准确,不宜超量。
•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二陈汤作为经典中药方剂,经过千百年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二陈汤的配方和剂量,为您的健康带来帮助。
柴胡祛痰汤疏肝理气化痰

柴胡祛痰汤疏肝理气化痰柴胡祛痰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痰湿积聚引起的胸痹,以及肝气郁结导致的疾病。
它通过疏肝理气,祛除痰湿,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起到了化痰的作用。
一、柴胡祛痰汤的药方组成柴胡祛痰汤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1.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毒解表的功效,能够舒缓肝气郁结所引起的不适感。
2.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水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痰湿导致的胸闷和咳嗽。
3. 龙骨: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可以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痰火上冲症状。
4. 人参:具有补气养阴,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5. 枳实:有燥湿利水,理气化痰的效果,对于改善痰湿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二、使用柴胡祛痰汤的适应症使用柴胡祛痰汤的适应症包括:1. 痰湿阻滞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胸痛、腹胀等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痰湿型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2. 肝郁痰阻:表现为脉络紊乱、胸脘痞满、嗳气等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肝郁化痰、肝痰互结等。
3. 情绪不稳定:由于肝胆失调引起的情绪波动,如易怒、焦虑、抑郁等,柴胡祛痰汤也可用于调理情绪。
三、柴胡祛痰汤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服用方法:一般以煎煮方式服用,将合适剂量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开后再小火煎煮一段时间,通常一剂中药可以煎煮两次服用。
2. 用量:剂量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3. 注意事项:柴胡祛痰汤属于中药方剂,患者在使用时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a.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b. 服药时遵照医生的指导,不可擅自加减剂量或中断服药。
c.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d.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e. 对于体弱、久病、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结:柴胡祛痰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疏肝理气,化痰祛湿的方式改善痰湿引起的胸痹和肝气不舒的症状。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01咳喘、痰多、食欲不好,有一个既经济又实惠,又有效的方子,叫三子养亲汤,用上它,效果来得非常明显,咳喘减少了,痰也少了,食欲也增大了。
此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
韩天爵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南征北战。
南方的山岚瘴气,北方的风雪苦寒,久之老人开始掉牙齿、掉头发,胡子发白,日渐衰弱。
向朝廷辞官,奈何不准,只好强打精神,坚守岗位。
于是韩天爵放弃功名,苦学中医,父亲出征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为父亲看病,侍奉汤药。
后游历大江南北,名声大振。
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历史故事。
话说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亲看病。
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
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天爵并不想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
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汤后,仍是甘美可口的,而且性味平和。
02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
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都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
三味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
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喝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
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
为什么韩天爵能构思出这个方子呢?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他不但有一片赤诚的孝心,而且能够把这片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力图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受益。
正是如此精诚的心,才构思出这个千古良方!03这个方子有什么作用呢?方中所用白芥子属于温化寒痰药,它不但能温肺利气,而且善散“皮里膜外之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
二陈汤,又称为二陈湯,是中医经典的药方之一,以其清热化湿、祛痰止咳的
功效而闻名。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人体内部疾病的一种主要病因,而二陈汤则被广泛运用于化痰祛湿的治疗。
基本组成
二陈汤的基本组成包括黄连、大黄两味,主要功效在于清热化湿、祛痰止咳。
这两味药物的搭配,相辅相成,将病邪从体内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适应症
二陈汤适用于湿热痰盛所致之痰湿证,主要治疗湿热瘀滞、痰湿内蕴引起的痰
湿证候,具有清热、化湿、祛痰的功效。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
临床应用
二陈汤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在选择二陈汤
作为治疗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伍其他药物,调整剂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用方法
二陈汤为中药汤剂,在服用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一般来说,每日服30毫升左右。
在服用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用23
次,每次服用15
保持清淡饮食。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陈汤。
2.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二陈汤前应咨询医生。
3.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4.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通过对二陈汤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陈汤作为一种具有清热化湿、祛痰
止咳功效的经典配方,在治疗湿热痰盛所致的痰湿证上具有显著疗效。
在使用二陈汤时,应慎重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除痰剂二陈汤二陈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义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炙甘草、白前、茯苓、桂枝、紫苑、桔梗加上生姜,水煎服,日一剂。
整方合用,能够起到健脾燥湿、宣肺理气,温化白痰,促痰排出的功效。
2. 橘红化痰颗粒:主要由橘红、瓜蒌、陈皮、浙贝,紫苑、半夏、款冬花、橘梗、苦杏仁等药物共同组成,主要用于患者因为咳嗽导致的咳白痰、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状,橘红、半夏、陈皮等药物具有较好的祛痰效果,且药性平和,对于人体的刺激性较小。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祛痰的方子,很多人经常少抓了两味药!
在祛痰的一众方子中,有一个方子不可不知,而且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个方子就是著名的二陈汤。
说起二陈汤的时候,就会想起《汤头歌诀》中的那句话——“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从这个歌诀中可以看出,二陈汤也就四味药而已。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二陈汤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方子,而这个方子的确是有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四味药。
然而,方子后面还有一句话,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上药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也就是说,真正的二陈汤,是应该有生姜和乌梅两味药的,一共是六味药。
那么,二陈汤究竟有些什么用呢?这个方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痰湿内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湿痰证,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为主要症状的,是二陈汤的适用范畴。
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二陈汤为何被称为二陈,主要是方中的半夏和橘红二味药犹如陈酿一般,越陈越好,这在中医的《六陈歌》里曾提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而这个方子里同时用到了两味需要越陈越好的药材,所以被称之为“二陈汤”。
二陈汤这个方子的组合,还是比较精妙的。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为臣药。
二者搭配,堪称一绝,一是剂量的相等,不仅相辅相成,还可以增强燥湿化痰的作用,还能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的治病密码;二是半夏、橘红两味药以陈药为佳,去掉过燥的弊端,妙不可言。
二陈汤中的茯苓也是恰到好处,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中加上生姜,目的是为了制约半夏的毒性,同时还能协助半夏完成化痰降逆、和胃止呕的使命;方中加乌梅一个是何道理呢?乌梅能够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配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最后一味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在使用二陈汤时,若遇到兼夹症状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加减化裁了。
比如治疗湿痰,可酌情加入苍术、厚朴等药,以增燥湿化痰之力;在治疗热痰的时候,可加入胆南星、瓜蒌等药,以清热化痰;在治疗寒痰的时候,可加入干姜、细辛等药,以温化寒痰;在治疗风痰眩晕的时候,可加入天麻、僵蚕等药,以化痰熄风;在治疗食痰的时候,可加入莱菔子、麦芽等药,以消食化痰;在治疗郁痰的时候,可加入香附、青皮、郁金等药,以解郁化痰;在治疗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等症的时候,可加入海藻、昆布、牡蛎等药以软坚化痰。
综合来看,二陈汤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既能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又能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巧妙的完成了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妙用。
在临床使用二陈汤时,应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等症为辨证要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二陈汤性燥,所以燥痰者慎用;还有吐血、消渴、阴虚、血虚等症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