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史之John Steinbeck

合集下载

john steinbeck的写作风格

john steinbeck的写作风格

John Steinbeck(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关注而著称。

他的写作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 现实主义:斯坦贝克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他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现象。

2. 简洁明了:斯坦贝克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句子结构清晰,用词简单易懂。

这使得他的作品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和欣赏。

3. 对话生动:斯坦贝克擅长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他的对话真实、生动,能够深入人心。

4. 情感真挚:斯坦贝克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关注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象征手法:斯坦贝克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题。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葡萄藤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反映了人们在艰难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6. 自然主义:斯坦贝克的作品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决定作用。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以此来突显人物的坚韧和勇敢。

美国文学中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美国文学中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美国文学中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美国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展示美国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

一、马克·吐温(Mark Twain)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以幽默和讽刺的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视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和种族歧视现象。

二、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巨匠,他以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和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大海的搏斗,通过对人性、毅力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坚韧。

三、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国南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思考。

他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著称,探讨了种族、阶级和家庭关系等重要议题。

四、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爵士时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描绘了上层社会的繁华与堕落。

他的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财富、爱情和美国梦的探索,揭示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五、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她以其对种族、性别和历史的关注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她的代表作品《亲爱的》和《宠儿》通过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的刻画,探讨了种族歧视和自我认同等重要议题。

六、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斯坦贝克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关注农民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

美国各文学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美国各文学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美国各文学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但是它在这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十分辉煌的。

美国文学业已形成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使它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美国历史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

美国殖民主义时期三个代表诗人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美国第一位作品得以发表的女诗人。

她出生于英格兰,1630年时随父亲和丈夫来到北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诗的风格与同时代的英国诗人John Donne、Edward Taylor有相似之处。

她最著名的诗集是《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1650),这也是她生前出版的唯一诗集。

一般认为,她最优秀的诗作,主要收录于她去世后由罗杰斯选编的《布雷兹特里特诗集》(Several Poems 1678)。

《写在我家失火之际》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反映出殖民时期生活的侧面,《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面临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诗人内心深处肉体与灵魂、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斗争。

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1644?-1729年)美国清教派牧师和诗人。

他被公认为美国19世纪前最重要的诗人。

在他有生之年仅发表过两首诗歌,直到1937年人们研究他的手稿时才认识到他那虔诚的诗歌的优美绝伦。

像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以及其他英国玄学派诗人一样,泰勒擅长运用精心选择的暗喻和丰富而唯美的比喻,也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措辞和比喻。

《爱德华·泰勒诗集》(1939年)收录了他的杰作,包括写于约1685年的《上帝对其选民有影响的决定》,和写于1682-1726年的《内省录》(Preparatory Meditation)中的部分。

John_Steinbeck_and_The_Grapes_of_Wrath 2

John_Steinbeck_and_The_Grapes_of_Wrath 2

--- Reaching and settling down in California, they met with bitter resistance from the local landowners --- Working in the migrant labor camps in California, life proved to be a misery of poverty and dislocation: Evils are widespread and wrath is about to overwhelm patience
--- On the road, before their eyes are: a. Unspeakable pain and suffering on the road; b. Frequently occurring deaths c. A universal landscape of decay and desolation
• •
• •



斯坦贝克一生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 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30年代前后。以 《相持》(1936)和《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1939)为代 表。后者是作家创作的高峰。也是20世 纪美国文学的经典。该作品曾获普利策 奖,由此作家名声国内外。 40年代是他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在这 个时期里,由于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财富的增加,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发 生了变化,他的主要作品《月亮下去了》 (1942)、《珍珠》(1947)以颂扬 开朗、乐观的生活方式来比衬贬社会中 的倾扎和狭隘的现象,其中心主题是探 讨金钱、文明和人性的关系。 50年代初,斯坦贝克离开加州迁居 纽约。这一时期的创作受生物学上的 “生命循环论”的影响较大,写出了两部 长篇小说《伊甸园以东》(1952)和 《烦恼的冬天》(1961)。前者用写实 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善与恶的斗争,后者 描写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表现了作家对 美国精神危机的忧虑。他认为:“战后 的美国社会是富有了,但产生了一种厌 倦情绪、一种消耗性的病态。

约翰斯坦贝克的事迹 美国文学巨匠的奋斗历程

约翰斯坦贝克的事迹 美国文学巨匠的奋斗历程

约翰斯坦贝克的事迹美国文学巨匠的奋斗历程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生动的描写而著称,广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的事迹,以及他在文学道路上的奋斗历程。

约翰斯坦贝克,190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场,从小家境贫寒。

然而,他却拥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好奇心,对世界充满了想象力。

年轻的约翰斯坦贝克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他的兴趣广泛,涉猎包括历史、科学、哲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卓越的作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约翰斯坦贝克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海洋生物学。

他在大学期间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自己的创作。

然而,他的创作未能获得太多的关注和认可,这使得年轻的约翰斯坦贝克面临巨大的挫折。

然而,约翰斯坦贝克并没有被失败击倒。

他积极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并决心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

他毅然放弃了海洋生物学的专业,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约翰斯坦贝克开始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创作,他深入人民的生活,观察社会的现象,并将这些真实的故事转化为文学作品。

约翰斯坦贝克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愤怒的葡萄》,该作品于1939年出版,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小说以大萧条时期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农民家庭为背景,描写了他们面临的艰辛和困苦。

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愤怒的葡萄》的成功使约翰斯坦贝克声名鹊起。

他被誉为美国文学的巨星,广受赞誉。

接下来的几年里,约翰斯坦贝克陆续创作了《杂鱼》、《东京百万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独特的文学才华。

同时,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描写过于悲观,缺乏对人性的积极展示。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约翰斯坦贝克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的经典语录

约翰斯坦贝克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的经典语录

约翰斯坦贝克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的经典语录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是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还传达了他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以下是约翰斯坦贝克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的经典语录,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他的智慧和哲思。

1. "人们所需要的是希望,而不是物质。

"约翰斯坦贝克深刻理解人们内心的渴望。

他认为,人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只有保持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才能真正面对现实,积极应对。

2. "人类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约翰斯坦贝克关注于人类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摆脱困境,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3.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胜利是保持自我并活出真我。

"约翰斯坦贝克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自我。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保持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无论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如何,只要坚持信仰,并保持真实的自己,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4. "人性的善良是无穷的,只有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光芒。

"约翰斯坦贝克对人性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相信人性本善,并认为无论多么黑暗的时刻,人们内心深处总会存在着善良和正义的火花。

只有在面临困难和挑战之际,我们才能看到人性的光芒。

5. "社会不应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每个个体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约翰斯坦贝克批判了社会对个体的标签化和歧视现象。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业、种族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社会应该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和尊重。

6.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超过了对现实的忍受。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
John Steinbeck
约翰· 斯坦贝克
Character profile (人物简介) John Steinbeck ( 1902-1968)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American literature. 1902, Steinbeck wa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California. In December 21, 1968, 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
约翰·斯坦贝克,20世纪美国作家。1902年, 斯坦贝克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1968年12月 21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Representative works (代表作品)
"Of Mice and Men" "the grapes of Wrath"
“The Forgotten Village”
“The of mice and men", not only art display conflict pastoral village life and the cruel reality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reflects the people's true feelings of living conditions.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ouse and the human is often lost" -- it is the portrayal of human survival situ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tragic conno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works to make it into a modern fable that represents the universal experience.

john Steinbeck的介绍

john Steinbeck的介绍
John Steinbeck(1902-1968)
王安然
-
Life Experiences
• John Steinbeck w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Depression writers.
• He was born in Salinas, California in 1902. • His father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and his
• He had done many jobs such as a farm labor, a seaman, a news reporter, a bricklayer, a chemist’s assistant, a surveyor, and a migratory fruit-picker.
-
His friend
• In the 1930s and 1940s, Ed Ricketts strongly influenced Steinbeck's writing.
• He frequently took small trips with Ricketts to give himself time off from his writing.
-
His friend
• Ed Ricketts: an American marine biologist, ecologist, and philosopher.
• best known for Between Pacific Tides (1939), a pioneering study of intertidal ecology, and for his influence on writer John Steinbeck, which resulted in their collaboration on the Sea of Corte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A. is the world’s greatest rivervalley
fringed with mountains and hills, U.S.A. is a set of big-mouthed officials with too man bank accounts…but mostly U.S.A. is the speech of the people” 2. Three experimental writing techniques: 1)Biographies: about the famous Americans who emerged as “benefactors” of mankind, to indicate the energy America could produce
Novels in 1930s
Writers who made their names in 1920s
continued to produce great works Young southern writers, such as Porter, Welty and McCullers, came to the stage John Dos Passos and John Steinbeck Novels of the “hard knocks” generation, “children of the depression” Popular novels, such as Gone With the Wind(1936)
Structure
Three Parts:
chap.1—chap.10 Draught in Oklahoma Chap.13—chap.18 The Epic Trek Chap.19-chap.30 Life in Californi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vel and Bible:
2) Newsreels:
a montage of newspaper headlines,
ex of popular songs. 3) Camera Eye: representing a disembodied sensibility interpreting experience or thought in a pur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e arrangement of chapters Vs. “The Exodus”
The image of grape
1) symbol of anger Vs. “Deuteronomy”;



“Jeremiad”; “The Revelation”: “那天使就把镰刀 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丢在上帝忿怒的 大酒窖中。” 2)symbol of abundance: Rose of Sharon Rosasharn’s last selfless behavior Ma Joad: “We are the people” Image of the stillborn child
Trilogy of U.S.A.
Contents:
the trilogy presents a near-authentic
fictional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 which began from the Gilded Age Theme: individu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welfare struggling against the crushing power of “machines”, such as Army, Law, Corporation, Party, City or Communism.
John Dos Passos (1896-1970)
“Architect of History”
Chicago (1896) Harvard (1912-1916) One Man’s Initiation:1912 (1920) His political outlook
Major Works
themes
Criticism on injustice and exploitation The triumph of humanity
John Steinbeck (1902-1968)
Salinas California (1902) Stanford(1919-1925) Nobel Prize (1962)
Major Works
1929-1934: Cup of Gold (1929); The
Pastures of Heaven(1932); etc. 1935-1939: Tortilla Flat (1935); Of Mice and Men (1937); The Grapes of Wrath(1939), etc. 1940-1968: Pearl (1947); East of Eden (1952); Travels with Charley (1962), etc.
Novels of the “children of the depression”
James T. Farrell (1904-1979): 18 novels and
200 short stories Studs Lonigan trilogy: Young Lonigan (1932); The Young Manhood of Studs Lonigan (1934); Judgment Day(1935) Features: naturalistic tradition; solidity of detail
Lecture Twenty-three
The 1930s•Dos Passos• Steinbeck
Social background in 1930s
A period of economic disaster and physical
wastel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Oct. 24.1929) the paradox in the capital system with the result of people’s doubt about it
Writings in 1920s: Three Soldiers(1921);
Streets of Night (1923); Manhattan Transfer(1925); etc. Writings in 1930s: Trilogy of U.S.A.: The 42nd Parallel (1930); 1919(1932); The Big Money(1936) District of Columbia: Adventures of a Young Man (1939); Number One (1943); The Grand Design (1949)
John O’Hara (1905-1970):
Appointment in Samara(1934) (Julian English) Features: honest recording but in the lack of artistic control Limits of novels of the “children of the depression”: Too much time-bound and space-bound without the assertion of confidence and courage in man
Characterization: 11major characters and over 30 minor ones to illustrate the theme, such as Richard Ellsworth Savage, Mac McCreary. Style: 1. simple diction, impressive images, rhythmical sentences and parallels
Major Features of the 1930s’ Literature
Content:
Social involvement and concern
about the society Technique: the revival of naturalism and realism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