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雪孩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雪孩子》(通用14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雪孩子》(通用14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雪孩子》(通用14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雪孩子》 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通过运用多种形式,使幼儿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3.理解故事内容,记住重要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活动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目标要求,我确定本节活动的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设定的难点是: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活动准备:雪孩子图片、《雪孩子》PPT课件运用PPT课件是为了使生动鲜活的画面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边PPT出示雪人图片边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今天谁到我们班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引出故事。
我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目的.:(1)引起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2)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教师有感情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并提问:(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3)雪孩子去哪里了?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运用提问法,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
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
让幼儿知道雪孩子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
(三)运用PPT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感受雪孩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多段,让幼儿视听结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1.运用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课件第一段后,提问: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体验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善良勇敢、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
2、能够大胆地讲述故事情节,并尝试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
3、通过欣赏故事,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难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情感,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感受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四、教学准备1、《雪孩子》的故事书或相关视频。
2、雪孩子、小兔子等角色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景象,提问幼儿在冬天会做什么。
引出故事主题:“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叫做《雪孩子》。
”2、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提问如:“小兔子为什么要堆雪孩子?”“雪孩子和小兔子一起做了什么?”3、讨论与理解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讨论以下问题:“雪孩子是怎么救小兔子的?”“雪孩子变成了什么?”“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角色扮演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雪孩子、小兔子等角色,再现故事中的情节。
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5、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引导幼儿学习雪孩子善良勇敢、关心他人的品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讲述《雪孩子》的故事。
六、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倾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面。
2、通过幼儿的讲述和表达,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对雪孩子品质的感受。
七、注意事项1、在讲述故事时,声音要富有感染力,表情和动作要生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雪孩子》的故事录音或视频。
2. 教室布置成冬天的场景,如窗户上贴上雪花贴纸,地上摆放雪人玩具等。
3. 准备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道具,如胡萝卜鼻子、煤球眼睛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雪孩子》的故事录音或视频,引导幼儿聆听故事,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
例如:“你们看到了什么?”、“雪孩子是怎么做的?”等。
2. 情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将教室布置成冬天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冬天的特点,如“冬天有什么?”、“冬天的天气怎么样?”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雪景,发现雪的美丽。
例如:“我们家门口下雪了,你们看到了吗?”、“雪是什么颜色的?”等。
3. 故事表演:教师请几名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其他幼儿观看并参与故事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你们觉得雪孩子是什么样的?”、“你们想对雪孩子说什么?”等。
4. 角色扮演:在故事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邀请几名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如雪花、树枝等。
其他幼儿观看并参与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故事情节。
例如:“你们觉得雪花会说什么?”、“你们想和雪花做什么游戏?”等。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在冬天观察雪景、制作雪人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精选

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雪孩子》。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雪孩子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导孩子们感知和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
故事内容涉及到冬天、雪、孩子、家庭、友谊等元素,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2. 通过故事讲述和互动活动,引导孩子们体验家庭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3. 培养孩子们的听说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角色性格的把握、家庭和友谊的价值观的体验。
难点:故事中一些抽象概念的表达和理解,如“雪孩子”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故事课件、雪花贴纸、画纸、彩笔等。
学具:孩子们的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雪孩子》的故事课件,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雪孩子》的故事,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性格。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孩子们参与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3. 故事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就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讨论,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孩子们根据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雪孩子。
同时,教师可适时给予孩子们指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5.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通过作品展示,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雪孩子》冬天、雪、孩子、家庭、友谊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雪孩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雪孩子》大班教案(通用12篇)

《雪孩子》大班教案(通用12篇)《雪孩子》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学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随即板书课题:雪孩子。
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然后播放动画片: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2、翻开书,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雪孩子什么事情?三、看图自读课文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出示文中八张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四、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五、阅读新课,理解课文1、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⑴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老师再范读、再指名读。
引导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提问读了这个自然段里,你知道什么?(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⑵“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录问题的答案,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
雪孩子大班语言教案7篇

雪孩子大班语言教案7篇大家在讨论教案时,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雪孩子大班语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雪孩子大班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懂得长大了要多做积极有益的事情。
2、感受子字儿个富有韵律的特点,学习平、翘舌音。
活动难点:学习平、翘舌音。
难点剖析:作为大班幼儿,语言的发展能力大大提升,除了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外,还加入了平、翘舌音的学习。
在这首儿歌中,子字的平舌音与其他平、翘舌音的区别和发声方法,能准确到位的念准字音。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磁带、录音机、字卡等等。
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一、使用幼儿用书,幼儿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
二、学习儿歌1、教师朗诵儿歌,边提问边理解。
2、教师配上快板念儿歌。
3、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重点练习平、翘舌音。
三、教师续编儿歌,激发幼儿争做好孩子的积极性。
说说自己做过那些积极有益的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内容巧妙的续编子字儿歌。
在此次活动中我加入了快板的形式,将快板和儿歌相结合。
独特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活动的时间还有多的话,我们还可以加入快板欣赏,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儿歌,在幼儿欣赏儿歌的同时,教师着重将韵脚的自发音加重,让幼儿自己发现了儿歌的特点。
两遍欣赏后,不少幼儿都发现了押韵的特点,而且对子字的韵脚非常感兴趣,就是因为有了韵律,幼儿学起来就十分容易了,兴趣也很足。
教师在以后的几遍加入了快板的伴奏,幼儿这首儿歌时有节奏的,加入快板后,节奏感更强,幼儿的兴趣更强了,也让幼儿自己打快板自己念儿歌,气氛很活跃,学习效果也很理想。
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幼儿对子的韵脚感兴趣,念起来也很有劲,其他的句子学习就不如这个了,导致在朗诵的时候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雪孩子》教案优秀5篇-最新

《雪孩子》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雪孩子》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雪孩子》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下大雪,孩子常常喜欢干什么?— 堆雪人。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雪孩子给你们认识。
二、看图自读文,检查自读情况。
1、看图小声的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一拼。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这篇课文有多少段?你哪段读得最好?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1、师出示生字卡片: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生字?师随机学新偏旁“子”2、强调多音字“着觉”。
3、指名小老师上台领读4、师抽查,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1、观察挂图1、2,图上画了什么?兔妈妈和小兔在做什么?﹙1﹚雪孩子是怎么样?﹙2﹚齐读一、二段。
﹙3﹚指名读,师评议,再读。
2、看图说话﹙挂图3﹚,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1﹚小兔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可开心了!谁来读?﹙指导读出开心的语气﹚。
﹙2﹚练习“又———又————的”说法。
3、小兔玩累了,就回到屋里休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变成了什么?﹙白云﹚5、思考:救小白兔时雪孩子知道自己会化掉吗?它为什么还要去救呢?﹙小组讨论﹚。
6、挂图8,雪孩子是怎么飞上天的?你知道吗?﹙雪化成水,水蒸气后形成云﹚。
7、请小朋友想想雪孩子会回来吗?什么时候?8、全班齐读。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真多!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雪孩子,和学到了一个新的偏旁“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与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写“瓜、衣、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写生字。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雪孩子精选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雪孩子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详细内容为“雪孩子”这一篇。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雪孩子与小花猫的友情故事,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雪孩子与小花猫之间的友谊。
2.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雪孩子与小花猫的情感变化,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音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雪孩子与小花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雪孩子》,让学生注意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雪孩子和小花猫,进行对话练习,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雪孩子与小花猫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
5. 作品展示(5分钟)学生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制作关于雪孩子和小花猫的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意。
六、板书设计1. 雪孩子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友谊主题2. 小花猫情感变化友情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完整的句子描述雪孩子与小花猫的友谊。
答案:雪孩子和小花猫在寒冷的冬天里互相陪伴,共同度过美好时光,他们之间的友谊令人感动。
2.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幅关于雪孩子和小花猫的画,展现出他们的友情。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画作,体现出雪孩子与小花猫的友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雪孩子》让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关于友情的绘本,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
雪孩子
沂源县实验幼儿园耿娜
教学理论依据
《雪孩子》以冬天的雪为背景,以雪人救小兔子的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活动。
《雪孩子》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大班的孩子是道德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雪孩子》这个故事从发生,发展到高潮,结束,情节线索非常明显,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教学策略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的捕捉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我分了四个过程,活动流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1、图片及提问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走进冬天
3、欣赏以及整体讲述故事《雪孩子》
4、延伸部分创作自己心中的冬天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能用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故事内容。
3、感受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看到了什么?(雪花)
2、多漂亮的雪呀!看着雪花你联想到了——(冬天)
二、走进冬天。
1、那你对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这教师提问的节奏可以快点,问题不用深入,幼儿自由发表)
2、能把你了解的冬天与众不同的特征跟大家说说吗?(冬天的特征:冷,衣着,动作,
雪,结冰,植物,动物冬眠……)
3、你最喜欢冬天里哪些特有的活动和游戏?
4、游戏范画,滑雪、跳绳、打雪仗……
4、在今年冬天有让你难忘的事吗?有好玩的事吗?说出来跟大家一起乐乐。
三、故事《雪孩子》
1、教师完整讲述。
2、看动画,教师提问。
兔妈妈为什么把小兔一个人留在家里?
兔妈妈为了小兔不感觉冷是怎么做的?
兔妈妈为了小兔感觉不孤独是怎么做的?
小兔睡觉时发生了什么事?
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
雪孩子最后变成什么了?为什么?
四、创作自己心中的冬天。
小结:我们可以画雪景,和雪有关的事还可以画人们,或者动物,植物,在
冬天特有的活动,变化……幼儿创作表现冬天,教师个别指导。
要求:画出你心中与别人不一样的冬天。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
引导幼儿运用表征法根据已有经验对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表征。
因为活动前幼儿已储备雪遇热融化,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初步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运用讨论法,让幼儿展开讨论,又运用表征法,引导幼儿表征,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活动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