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灌区灌溉设施与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灌区灌溉设施与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灌区灌溉设施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灌区灌溉设施和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对灌区灌溉设施和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一、灌区灌溉设施和技术的现状1. 灌溉设施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渠道、灌溉设备和灌溉管网。
在灌溉渠道方面,传统的开沟灌溉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封管灌溉方式取代。
在灌溉设备方面,喷灌和滴灌技术逐渐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灌溉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也得到了改善,协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2. 灌溉技术的现状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关注灌溉效果,也考虑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问题。
目前,滴灌技术和微喷灌技术成为主流,能够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分浪费。
此外,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灌区灌溉设施和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灌溉设施和技术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灌溉设施和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传感器对土壤湿度、气候变化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灌溉量和时间,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微喷灌、滴灌、喷雾灌溉等,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减少水分浪费。
此外,通过利用雨水和循环利用废水等手段,也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 能源节约型灌溉设施的应用能源也是灌溉系统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发展能源节约型灌溉设施和技术,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灌溉系统供电,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2023年节水灌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节水灌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节水灌溉是指在保证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水量和提高灌溉效率的一种灌溉方式。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和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节水灌溉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探讨。
一、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我国政策的引导,节水灌溉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截至2019年,我国节水灌溉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行业年增长率达到15%。
据中国土地调查规划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
二、市场需求分析1.政府政策支持随着我国水资源紧缺和节水意识的逐渐增强,政府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例如,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将节水灌溉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
此外,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财政补贴、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等。
2.农业需求农业是节水灌溉的主要应用领域,因为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水肥一体、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的需求增加,这也促进了节水灌溉市场的不断扩大。
3.环保需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减少农业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这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也促进了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分析1.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国内节水灌溉市场主要由农业科技公司、农机设备生产厂家、水资源管理公司和农资配套服务提供商等企业组成。
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强生种业、九州通、田森股份等。
此外,国际节水灌溉企业也在我国市场上积极开拓影响力。
2.产品竞争节水灌溉行业内产品种类有很多,如滴灌、微喷灌、地膜覆盖、喷淋灌等。
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因此,节水灌溉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上需要加强技术革新和产品差异化,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3.市场价格竞争市场价格也是节水灌溉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较好,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投入,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具有一定的先进水平。
具体表现在:1.压力灌溉技术的应用:压力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灌溉效率,使土壤湿度均匀、渗透效果好,节约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土壤水分状态,实现高精度、低水耗的水稻灌溉,创造出的水库灌溉、小型集雨灌溉、微灌(滴灌等)技术,能够实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份量和时期的自动控制。
3.遥感技术的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得到的植被参数、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数据等基本信息,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可以提高水稻的灌溉管理效率,达到减少灌溉水量的效果。
4.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人工降雨技术能够在主要生长期下降雨,有效减少水稻田间水分的流失,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趋势: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持续加剧,水资源成为必须有效管理和保护的关键资源。
如有以下发展趋势:1.采用新技术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
2.科学调控水稻生长周期和灌溉制度,提高水稻抗旱性和适应性。
3.结合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实现限水灌溉和精准灌溉,优化耕地利用结构。
4.选用抗旱品种组合或基因工程改造优质品种,提高水稻生产力和抗旱性能。
5.无极调控技术的推广,实现灌溉水与要求的土壤湿度的一致性,获得高效、稳定的产量收益。
6.预测和监测灌溉水需求,建立太阳能、生物、化学等各类有机质肥料回收系统,实现灌溉与肥料等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7.坚持节约用水,科学保护水资源,配合灌溉制度和管理政策,建设区域性的智能水稻生产基地,推进农村归属和产业结构合并。
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保证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愈发迫切。
在这一背景下,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节水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农业节水技术的现状1. 灌溉技术的改进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耗领域之一。
传统灌溉方法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分损失与浪费,而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灌溉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减少了浪费。
2. 土壤水分调控技术土壤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而农业节水技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水分来实现节水的效果。
例如,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剂、覆盖物和保湿层等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从而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有效调控。
3. 高效农田管理技术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
农业节水技术推动了高效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如土壤改良、植被覆盖、旱作耕种和合理施肥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农田的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二、农业节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慧农业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节水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细化监测和管理,可以提高农业节水技术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农民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2. 节水农产品的推广在农业生产中,选择耐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推广节水农业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利用。
未来,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节水农产品的推广,这既有利于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3. 生态水文建设的完善生态水文建设是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湿地恢复、水库调蓄等措施,可以优化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水文建设将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推动。
节水灌溉国内外发展现状

节水灌溉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节水灌溉技术研发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和应用。
二、节水灌溉设备制造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节水灌溉设备的制造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高性能、低能耗的节水灌溉设备,如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节水灌溉工程实施
节水灌溉工程是实现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已经建设了大量的节水灌溉工程,如滴灌工程、喷灌工程等,这些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建设。
同时,一些地区还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质量。
四、节水灌溉政策推动
为了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国内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节水农业发展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节水灌溉教育普及
为了提高公众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和意识,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节水灌溉教育普及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发布科普文章等,旨在提高公众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和意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灌溉方式得到了改善。
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和滴灌,这些方式存在着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水资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逐渐被引入,如喷灌、微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水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智能化灌溉技术应用广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灌溉系统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新趋势。
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实时数据,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运行,实现精准浇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再次,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完善。
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技术、滴灌技术、旱作水稻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灌溉技术也将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智能化灌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灌溉系统将不断完善,实现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灌溉。
未来的农业灌溉将更加依靠智能化系统,实现农田的精准管理。
二、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主流。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未来农业灌溉的主流。
未来的农业灌溉将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采用更加先进的节水技术,实现农田的高效节水灌溉。
三、生态灌溉技术将受到更多关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灌溉技术将成为未来农业灌溉的重要方向。
生态灌溉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现如今,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农业灌溉技术显得愈发重要。
农业灌溉技术在农田的水资源供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1. 传统灌溉技术传统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和洪水灌溉。
这种技术在灌溉效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导致水分浪费以及土壤的盐碱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也存在较大的压力。
2. 现代化灌溉技术现代化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灌溉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其中,滴灌、喷灌和微灌等技术以其节水、减少土壤盐碱化的特点成为农业灌溉的主要选择。
这些技术通过将水分直接供给作物根系区域,能够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灌溉效果。
3. 智能化灌溉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灌溉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趋势。
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测等手段,智能化灌溉技术可以实现对灌溉水量、灌溉时间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农业灌溉的水平和效率。
二、农业灌溉技术的前景1. 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应用随着智能化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田的灌溉将更加精准,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智能化灌溉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精确施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未来农田灌溉的主流。
滴灌、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减少水分浪费和土壤盐碱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田的用水效率。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向节水农业方向发展。
3. 智慧农业的兴起智慧农业将农田灌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这种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灌溉设施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灌溉设施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补充土壤水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灌溉设施和技术对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灌溉设施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灌溉设施现状:灌溉设施主要包括灌溉管道、水泵、喷灌器具等,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设施完善程度:随着技术进步,灌溉设施逐渐完善,从简单的人工灌溉,到如今的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
设施的完善度对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2)设施覆盖面积:全球范围内,灌溉设施的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农田灌溉设施不断建设并逐渐普及。
然而,仍然有很多地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建设灌溉设施,导致农业生产受限。
(3)设施管理和维护: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地区存在设施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情况,亟待加强。
2. 灌溉技术现状:(1)传统灌溉技术:包括浇水、旱田灌水以及水库引水等,由于操作简单便捷,仍然广泛运用于部分农区。
然而,传统灌溉技术存在水资源浪费、用水不均等问题,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现代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滴灌、雨水收集等,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灌溉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现代灌溉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发展趋势分析1. 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灌溉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数据分析和自动控制,智能化灌溉系统可以实现精确浇水、节省用水和提高农田管理效率。
2. 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分利用率,适用于节水农业生产。
3. 新能源驱动:传统的灌溉设备多依赖化石燃料,对能源消耗较大。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倾向于利用新能源驱动灌溉设施,如太阳能、风能等,以提高灌溉设备的环保性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 2006-7-24 信息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灌溉水利用现况•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世界第6位•水资源人均占有:2200立方米,世界第109位•亩均占有:1888立方米,占世界平均的4/5•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50%•农业用水量:40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80%•灌溉水利用率:40%•单方水生产粮食:<1公斤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灌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600万ha增加到4800万ha,而且预计到2000年还将增加533万ha,在占全国总耕地面积近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量近2/3的粮食。
但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即60%灌溉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白白被浪费掉,而发达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80-90%。
因此随着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五十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就开展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此文仅对以下我国目前几项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概述。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传统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
和土渠输水相比,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使毛灌溉定额减少30%,同时节能25%左右。
由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一次性投资较低(约150-200元/亩),要求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特别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经济状况和土地模式。
该技术在平原井灌区的成功实践显示出其将来良好的推广前景,已被列入水利部和农业部农业节水工程中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达267万ha(1ha(公顷)=15亩=1万m2)(4000多万亩),预计到2000年管灌总面积将达到566万ha(8500多万亩)。
我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自五十年代开始试点应用,但因技术设备不配套,以及当时农村技术经济条件较差而未能大面积推广。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为了节约用水,这项节水技术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高度重视,迅速在北方平原井灌区发展起来,并在“七五”期间做为国家科委重点项目,从系统规划设计、管材管件、配套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成套的成果,并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壁纹PVC管、薄壁PVC管、PVC缠绕管、水泥沙管、石灰混凝土管、现浇混凝土管等低压管材和配套管件,并开发出数十种管道灌溉用出水口和给水拴及安全保护装置,制定了平原区低压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及管材施工工艺。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由于节水节能而深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田间仍沿用传统的沟畦灌,造成田间水的利用系数较低,需要进行田间配水系统例如移动多孔闸管的定型配套,中加合作“河北旱作农业项目”引进改造的与出水口配套的地表多水门管道灌溉系统已完成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具有节水节能省地优点,有望成为我国北方井灌区与低压输水灌溉配套的田间配水系统。
二是适用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管件、安全保护装置及简易量水装置等都很不配套,需要进一步定型,逐步达到标准化、系列化、工厂化生产。
三是渠灌区、水库自流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适应条件、规划设计优质大口径低压管材管件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扩大该技术推广区域。
二、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专门的系统(动力设备、水泵、管道等)将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将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喷洒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式。
喷灌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可人为控制灌水量,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并且适应于任何地形和作物。
和传统地表灌溉方法相比,喷灌可节水30-50%,而且灌溉均匀,质量高;节省耕地7-10%以上;节省劳力50%。
推广先进的喷灌技术实现农田喷灌化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技术在“九五”期间将格外受到重视,而且国家将在经济财力和政策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发展喷灌技术,但由于当时农村经济能力差、土地分散经营和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原因,直到80年代喷灌面积始终徘徊在66.7万ha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七五”期间,水利部引进了奥地利鲍尔公司的摇臂式喷头、薄壁铝管、薄壁热浸镀锌钢管生产线,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技术引进和科技人员攻关对提高设备质量,促进喷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90年代全国约已形成喷灌面积80万ha(年实喷面积达55-60万ha),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喷灌方式多以轻小移动机组为主,约占50-60%,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分别占10和20%左右,大型喷灌机控制面积较小,基本上为进口机,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农场和垦区。
当前我国喷灌设备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按喷灌面积的发展速度推测,“九五”期间年需求轻小型喷灌机5万台,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需要,但在产品种类、材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我国生产的PY 系列的喷头能量利用率只有76-80%,比引进的奥地利喷头低10-14%。
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喷灌关键设备耐久性差;移动式喷灌快速接头漏水严重;缺乏提高灌溉均匀度的控制设备;缺乏可靠的加压和自动调压设备;喷头、控制系统等设备规格型号少,系列化程度低。
这些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喷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根据预测,1991-2000年全国新增喷灌面积60多ha,但从各地区发展趋势和有关规划看,喷灌方式多以轻小型喷灌机组为主,造成喷灌机拥有量增长快,但喷灌面积增长较慢,不能充分发挥喷灌节水技术的作用,着眼于我国农业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方向,应对适应井泵集中供水情况的大中型喷灌机如指针式、滚动式、平移式喷灌机进行研究、生产和普及推广,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喷灌面积和大幅度推广劳动生产率非常必要。
我国目前喷灌面积仅占同期有效灌溉面积的1-2%,大大低于80年代末以色列50%和美国40%的先进水平,即使按有关预测目标本世纪末达到130ha,所占比例也仅2-3%,仍是很低的。
因此应广泛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喷灌节水技术。
我国喷灌的发展趋势为:(1)低压节能;(2)多目标利用;(3)适应农民联户经营或土地较大规模集中经营的普及型大中型喷灌机;(4)改进设备,提高性能;(5)产品日趋标准化、系列化。
三、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相对最为省水的灌溉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它是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它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作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及养分)。
微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微灌一般比地面灌溉节水30-50%,比喷灌节水15-20%)、节能和增产效果,对土壤、地形和作物种类适应性强,并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具有诱人的推广应用前景。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发展微灌技术,到目前已经发展面积2.3万ha,其中滴灌面积约占一半。
主要经过了引进、消化和试制、设备和理论上深化研究和改进、研制、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多方努力和攻关,改进和研制出了一批新的微灌设备如等量滴灌设备、脉冲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渗水头、调压器和施肥器等,建立了一批微灌技术示范基地,主要应用于果树、瓜果、保护地蔬菜和高价值经济作物上,如唐山的燕山滴灌技术示范点,山东烟台的滴灌和威海的微喷灌技术示范点,辽宁苹果滴灌示范点。
河北廊坊微灌示范区和山西运城渗灌示范区等,这些示范区(点)的运作和经验带动了我国微灌技术的研究并大大推动了我国微灌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灌设备和管理机制。
我国微灌技术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微灌设备种类少,性能差,生产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材质不耐老化;二是微灌系统抗防堵塞研究不够深入,过滤设备等水净化装置种类少,造成了微灌系统的报废;三是我国目前的微灌主要集中在果菜等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微灌技术及适应设备亟待研究解决。
我国微灌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为:①设备种类多样化、低成本、节能和适合推广普及;②微灌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及耐用可靠;③微灌自动化和多目标利用(如施肥和施用化学药剂);④微灌防堵塞的材料(如塑料)配方。
四、节水的地面灌水技术地面灌水技术又称重力灌水法,传统的地面灌溉主要有三种方式:畦灌、沟灌和漫灌。
地面灌溉是我国灌溉的主体,98%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水,因为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灌溉定额大,输水损失严重,灌溉水分布均匀度低,而且随着近年来能源紧张状况的不断加剧,迫使人们重视地面灌水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种节水的地面灌溉技术,例如优化畦田规格、利用激光平地技术进行水平畦灌、涌流灌溉和膜上灌等。
我国从70年代开始进行节水的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2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平整土地,推广小畦灌溉或沟灌是最早采用的改进技术,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已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我国科技工作者也对膜上灌和涌流灌(Surgeirrigation)的节水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地面灌溉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尤其是畦田规格、单宽流量灌溉定额等节水因素优化,制定灌溉技术方案从而节约水量。
由于改进的地面灌溉技术简便实用、易于推广,对节水和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起了很大作用。
虽然我国在地面节水灌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深化研究的方面,包括地面灌水技术的节水机理、各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适应条件、灌溉均匀度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各种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优化组合方式。
另外波涌灌溉和激光平地水平畦灌等先进技术应用尚属空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和推广。
地面灌溉技术改进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激光平地等技术进行精细平地,促进田间水均匀分布。
2、田间灌水设施自动化。
3、研究应用地面灌溉自适应控制系统,形成灌溉早期入渗速度、行水时间、停水时间和灌溉效率的水管理系统。
4、建立区域供水管理体系,采用计算机、电算、遥感等新技术和系统工程学理论进行水管理,并实现重建轻管向重改重管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