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起风了》影评

合集下载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首先,在写入正文之前,满怀崇敬之情,先向动漫大师宫崎骏致敬。

感谢他的这么多部经典的电影,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无限的奇幻、欢乐、感动以及温暖暖的爱。

——题记《起风了》这部动画电影是宫崎骏先生的收山之作,想来十分伤感。

艺术家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知今后还能否有让我们如此为之动容的动画出现?回想我最早接触的宫崎骏先生的作品,是他的著名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在以前听同学讲宫崎骏先生的动画怎么怎么好,心里并不以为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了一小段《千与千寻》,我就被彻底地征服了,然后成为了宫崎骏先生的忠实崇拜者。

现在来详细地讨论这部最终之作—《起风了》。

这部作品跟宫崎骏之前的作品,是有一些差别的。

这次的主角堀越二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的航空工程师。

以往作品的主角以及故事背景往往是虚构的,故事会借用一些超自然的神力,不过故事背景一定是来源于现实背景,只不过宫崎骏先生把背景艺术化了,使得影片变得奇妙。

但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相当的现实化,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影片讲堀越二郎从小就立志要造出优秀的飞机,在其成长过程中,他始终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从一而终。

但是在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军国主义盛行,二郎一边制造飞机,一边也陷入了苦恼之中。

他开始只是一个单纯地喜爱航空机的少年,但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他又不得不陷入了“是否应该制造(杀人机器)零战”的深刻苦恼的泥淖中。

影片中他与本庄的对话写道:“日本要和谁打仗?”。

“中国,苏联,英国,法国,美国。

”。

“日本会灭亡”。

“管他呢,我们又不是军火商,我们只是想制造出优秀的飞机而已”。

最终他还是无法放弃设计制造飞机,这是他儿时就怀揣的梦想啊。

影片一边在写二郎成长为航空工程师的过程,一边又细致描写了他与不幸的结核病少女菜穗子的相遇与爱情。

他们最初的邂逅是在火车上,两个少年同时走出车厢透气,因为起风了吹走了二郎的帽子,菜穗子冒险给他接住了帽子,两个少年得以相识。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在观看了电影《起风了》后,我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主题,给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表现方式感到困惑和不满。

电影以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的生平为蓝本,讲述了他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追逐梦想、追求爱情的故事。

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帧都可以被截图当作壁纸。

导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以及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

特别是二郎梦中的那片高原,如梦如幻,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久石让的配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氛围,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然而,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涉及到了战争题材,我才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表现方式产生了疑问。

电影中对于战争的描绘过于美化。

虽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但是对于战争的起因和后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

观众看到的只是二郎对于飞行的热爱,以及他在战争中的种种经历,而对于战争的本质和影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种对于战争的美化,容易让观众产生误解,认为战争只是一种浪漫的冒险,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残酷和痛苦。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郎被描绘成一个完美的人物,他聪明、勤奋、有梦想,而且还有着坚定的信念。

然而,这种过于完美的形象让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其他人物,如二郎的竞争对手,却被描绘得过于负面,缺乏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容易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偏见,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显得过于拖沓和冗长。

例如,二郎与菜穗子在疗养院的相处过程,虽然表现了两人之间的爱情,但是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这种情节的拖沓,容易让观众感到厌倦,影响了电影的整体节奏。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问题,《起风了》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的画面、音乐和主题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触动。

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不要让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我们的世界。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在一个闲适的周末,我重新观看了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起风了》,这部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深刻的主题,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影片从崛越二郎儿时的梦境开始,那是一个关于飞天的梦。

他对飞行的热爱和向往,贯穿了整个故事。

进入学校后,二郎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外文杂志,学习飞机设计,甚至在梦中与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相遇,追逐着他的脚步。

这种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上学的路上,二郎结识了菜穂子,然而他们并没有保持联系,直到多年以后才重逢。

二郎在学校是最刻苦的学生,在三菱公司也是最认真的员工,他一心设计飞机,工作了五年。

期间,他还去德国学习环游西方,增长了见识。

二郎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飞机试飞成功。

然而,他也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他的梦想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在战场上造成的破坏时,他的良知开始隐隐作痛。

影片中,二郎和菜穂子的爱情故事也令人感动。

他们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尽管菜穂子身患肺结核,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但他们依然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他们在黑川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一刻,他们的爱情如烟花般绚烂。

而当菜穂子从高原医院出来时,她为了在二郎面前展现最美好的一面,几乎用尽了生命的力量,这种爱的双向奔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电影中的画面也十分精美,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作壁纸。

尤其是那些关于飞行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飞行的自由和美妙。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出色,久石让的音乐为影片增色不少,让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场听觉的盛宴。

然而,影片中也反映出了一些传统的思想和观念。

例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存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倡导男女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此外,电影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起风了》的叙事风格简洁而深沉,没有过多的台词和情节转折,却通过细腻的画面和音乐传达出了强烈的情感。

影片开篇,二郎在梦中飞翔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飞行梦想在那一刻种下。

此后,二郎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幅画卷展开,他在工作中的执着、爱情中的温柔、面对战争时的矛盾,都被一一展现。

电影中的爱情线索同样动人,二郎与菜穗子在火车上的相遇,在疗养院的相处,他们的爱情在疾病和战争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菜穗子的离世让人感到悲痛,但她的坚强和乐观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画面精美绝伦,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宫崎骏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美丽,电影中的山川、田野、星空等场景都令人陶醉。

同时,他也善于营造紧张和压抑的氛围,比如战争场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在人物塑造方面,二郎的形象略显单薄,但是菜穗子的形象却非常丰满。

她的坚强、善良和乐观,给观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其他角色如二郎的父亲、菜穗子的父亲等,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音乐也是《起风了》的一大亮点,久石让的配乐为电影增色不少。

主题曲《风筝》的旋律优美动听,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

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然而,《起风了》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观众认为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发展有些拖沓。

此外,电影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有些简单化,没有深入探讨战争的根源和意义。

《起风了》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它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还有深刻的主题和情感。

电影通过描绘二郎的成长和爱情,展现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尽管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优点依然足以让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在电影《起风了》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堀越二郎和同事们一起开飞机零件自助研讨会,他提议在飞机制造中加入一种“平头锚钉”。

这一细节让我不禁联想起《半泽直树》中那些专注于小零件开发的公司,他们依靠手指的触感制造每一件产品。

推动这些零件不断革新的,并非政策抉择或经济利益,而是对事物本身的重视和做好事情的毅力。

而这种专精的职人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存在,也被宫崎骏在影片中精彩地呈现了出来。

《起风了》是宫崎骏根据开发零式战机的堀越二郎的故事改编而成,堀越二郎本人因担任零式舰上战斗机的设计主任而声名远扬。

宫崎骏将堀越二郎与小说家堀辰雄合二为一,塑造了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仍能保持探索初心的工程师形象。

宫崎骏并未以战争为背景描绘残酷的生离死别,而是通过堀越二郎的个人经历、梦想、奋斗和美好爱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同时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堀越二郎身上时,不难发现宫崎骏试图通过他展现日本人特有的倔强和坚持。

电影中的日本贫穷落后,无法购买先进的德国技术,因此自主研发成为唯一的出路。

堀越二郎从小就对飞机着迷,沉醉于飞行机体的零件之中,在自己的脑海世界中不断坚定着目标。

他进入飞机设计院,见证了日本飞机的多次失败,也经历了自己设计的飞机一次次失败。

但他在每一次失败中都进行细微的调整,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次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堀越二郎在晚上工作,一只手拿着刻度尺,另一只手握着生病的妻子。

在那一瞬间,一个男人的坚韧与对妻子的深情都得以展现。

爱情部分是宫崎骏对堀辰雄自传小说《起风了》的再创作,堀越二郎和妻子菜穗子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的悲伤。

电影中的两次地震桥段,一方面为两人相识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醒着观众世事的无常。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感受到了彼此心灵温暖的悸动。

菜穗子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在每个起风的日子里,二郎都会想起他的爱人,那个如风一般的女子永远留在他心中,这种“死即是生”的浪漫也是日本创作者所特有的美学理念。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影评在观看《起风了》的三分之一时,我误以为它的背景是黑船开国时期。

直到故事过半,我才发现原来它讲述的是二战。

仅仅是这个误解,就充分说明了这部电影在其自身的叙事中是如何对自己进行美化的,以至于观众会误以为日本是那个被一炮轰开国门的倒霉蛋。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影片并非完全是一部日本工程师从零突破技术封锁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反战的镜头。

然而,在法西斯同盟的历史背景下,这一切都变得具有讽刺意味。

电影中展现了日本人的家园被烧毁,经济萧条导致民众食不果腹,以及对日本技术落后的感慨和悲哀。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侵略战争下无辜民众的哭号,这使得影片的“反战”主题充满了自怜自伤的意味。

归根结底,这部影片的国家属性过于强烈。

相比之下,《幽灵公主》《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都是在剔除了国家属性的情况下,以一个自然公民的视角发出了对爱与和平的呼喊。

即便是《红猪》,波鲁克也有“让我去做法西斯,不如做一只猪”的言论,甚至为此甘愿背负叛国罪的罪名。

而《起风了》则是一部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作品。

它描绘了日本的贫穷、技术落后以及对飞机的渴望,让男主角仅仅在口头上宣称“飞机不是武器,而是美丽的梦想”,而在行动上却做出了与红猪截然相反的选择,并且还让观众认为这种行为是情有可原的。

《起风了》讲述的是日本人的悲哀,而非世界的悲哀,更不是战争的悲哀。

在两个小时的片长里,我们看不到日本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思和悔悟,只能看到大量关于日本人落后于他国的屈辱、突破技术封锁的渴望、生活的贫困、受到列强压迫的无奈,以及日本人为了梦想而勇敢奋斗的场景。

而对和平、美好的追求,以及反战的主旨,在这部影片中只不过是镶边的花朵,如得了结核病的女主角一般,转瞬即逝。

尽管我依然是宫崎骏老爷子的粉丝,但我不得不对这部名不副实的作品感到失望。

艺术是无国界的,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

即便艺术家有国界,但在他的艺术王国中,国家尤其是一个罪恶的国家,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宫崎骏《起风了》影评(精简版)

宫崎骏《起风了》影评(精简版)

宫崎骏《起风了》影评宫崎骏《起风了》影评宫崎骏《起风了》影评作者:卡斯蒂亚公爵作为2016年日本影坛的话题大作,《起风了》不仅以120亿日元延续了吉卜力的票房神话,也同时顺理成章地摘得了当年日本年度票房的桂冠,比位列次席的《海贼王剧场版Z》高出了将近一倍。

之所以《起风了》能有如此收获,恐怕最大的原因是宫崎骏宣布这会是他的收山之作,日本的动画教父金盆洗手,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去电影院捧捧场吧。

现在看来,虽说根据宫老爷子经常「口不应心」的习惯,《起风了》是否其最后一部长篇还在两说,但毫无疑问,这是他迄今第一部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编的作品。

正是由于加入了真实性和历史性的因素,使得这部动画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没有了以往宫崎骏作品中那些妖魔鬼怪以及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幻想,却也保留了他一贯的画风和对天空与飞机的挚爱。

换句话说,《起风了》是宫崎骏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折衷,在观照历史的同时亦不乏合理的虚构。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这句出自梵乐希诗作《海滨墓园》中的诗句是本片的主旨,透过将历史人物堀越二郎和堀辰雄合而为一的主角,不单描绘出个人在时代激荡中的爱与梦想,更是折射出日本整个国家在那段时期的起伏飘摇。

「堀越二郎」的飞机梦与日本自关东大地震至二战间的崛起相互交织,演绎了一场极富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家国梦。

日本人的勤奋、努力和纪律性是世界公认的,也造就了这个国家在关东大地震以及二战战败后的两次复兴,而堀越二郎的梦想恰好与第一次复兴相契合,日本战争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堀越提供了学以致用、成就梦想的巨大舞台。

虽然堀越的零式战机最终被用于战争,但就内心而言,他的愿望只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包括堀越同卡普罗尼贯穿始终的超时空对话,以及他和同事在德国参观的段落,都表现出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甚至那一代日本人对于先进技术的渴求与赶超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影片中的堀越和荧幕外的宫崎骏也是合而为一的。

受家族的影响,宫老爷子对飞机无比痴迷,却又对战争异常反感,这种矛盾性在堀越身上同样得到了体现。

起风了

起风了

《起风了》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起风了》开篇看到飞机的那一瞬间,让我想起了新海诚的云彼,后面的剧情也证实了我的联想。

和宫崎骏相比新海诚的动漫电影让我有一种等待剧情,穿越过乱的感觉。

同样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以梦想为主线,诉说对理想的追求与奋斗,在同样采取顺序、倒叙、插叙手法时,宫崎骏做到的是穿插不乱,丝丝缕缕都能让人连贯,而新海诚的云彼看了两遍才有了点头绪。

的确,一部好的动漫,不是一遍就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深意,但是那种纯真淡然却让人回味的感觉是宫崎骏作品看第一遍我就能收获到的;而新海诚的作品让我有种等待剧情的感觉,当然在他的作品里那种纯净的思想不比宫崎骏差,但总感觉一次性信息量过大,第一遍接受不了,多看几遍才能感受到与宫崎骏相当的功力。

所以自己更喜欢宫崎骏那种循序渐进,每一遍所得到的深意在延伸前面的时候又不会与前面重复或突兀。

自己看新海诚第一部动漫电影是《秒速五厘米》,我从高三毕业到大二,前前后后看了大概有六七遍才算看懂了六七分,的确和自己成长有关系,思想的成熟会早点理解剧情,但是我记得《千与千寻》是小学五年级左右就看过,那时的理解能力是极差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并没有觉得过去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者说第一遍看过的感觉在后续观看时没有重新得到的。

从画风上来说,新海诚的画风的确干净的像一面可以滴水的镜子,清澈见底,但过于光亮反而让我感觉出浓浓的电脑特效;相比宫崎骏的画风,画风虽不是那种滴水清澈的那种,却也不失细腻。

他们的画风就像玻璃,新海诚是那种光滑表面的玻璃,宫崎骏则是毛玻璃,与光滑玻璃相比,毛玻璃在具有通透干净的同时又不失柔和之美。

一花一世界,我是比较喜欢宫崎骏的画风的,这就像自己喜欢泼墨山水而不那么喜欢工笔画的原因,新海诚的画风就像工笔画,画的的确很真切,就是因为这种过于真切感让它失去了那种轻柔清新自然的感觉。

昨晚看了第一遍《起风了》,并不是惊艳,而是一种延续,延续以往的感觉,那种淡淡然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起风了》影评
《起风了》根据堀辰雄的同名小说《风立》改编而成,堀越二郎是世界著名的工程师和飞机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军用飞行器,而这其中又以舰载零式战斗机最为知名,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立下了奇功。

堀越二郎从小梦想成为飞机设计师,历经童年、学生时代、工作时期不断努力,甚至为了工作忽略了爱情。

最终爱人菜穗子随风而逝,他也在困难中一步步取得成就。

宫崎骏说“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愿望,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奋进之人的故事。


这是一部给成人看的剧情动画电影。

虽没有超现实主义、没有奇幻魔法的动漫效果、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除了二郎在梦中的一幕幕场景外,动画基本上是忠于现实的,电影中流露出的反战信息让人很佩服老爷子的立场和正能量。

一个喜欢制造研究飞行器的人却不喜欢战争,这是矛盾的,所以,飞行的梦就是一场噩梦收场,看到自己制造的飞机在战争中坠毁,心理该有多痛?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想制造出完美的飞行器,可却被用于战争。

还是更喜欢主线之中的励志和爱情线,二郎对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的坚持到底,有梦想的人真好,永远都充满力量并且有奋斗目标。

有金字塔的世界和没有金字塔的世界,你选哪个?二郎选择的是有金字塔的世界,有金字塔就意味着有残酷的竞争。

要维持金字塔的结构就注定有大量砖瓦在最底层,而最顶端只有寥寥几块砖瓦。

用金字塔代表一个社会架构,底层的人事穷苦劳累的状态,而且还是大多数人在这一阶层,越往上越高端,富有的有权力的都在上层建筑,维系这样的平衡就需要残酷的竞争和淘汰。

也许这部电影真的不够梦幻美好,甚至看完之后还让人唏嘘不已,人类是矛盾的生物,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突破,一方面用这些创新制造杀戮和战争,制造飞机的莱特兄弟的初衷是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而在二战时期,飞机却成为大型杀伤武器帮助法西斯屠杀了多少无辜的人民。

和鸟儿一样飞翔时人类的梦,飞机的制造让这个梦接近现实,而残酷的现实就是战争时期人民食不果腹时军方还要用大量资金去打造杀人武器。

电影批判了
现实,当然也因为贴近现实批判现实而让整部电影主题沉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