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
物理:《专题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离开家乡十年了,我从未忘记我家的院子,也从未忘记因为院子而衍生出来的一切。因为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我在这里度过了最难忘的童年,这里的一草一木,河流田地,方言乡音,还时时 在脑海中放映。我不能忘记她,也无法忘记她。
秋季所有的菜都收完了,菜的叶子也枯透了,干巴巴的秆茎伏在木棍上,萧条而无奈。我和哥哥来到这里,这里就成了我们玩耍的地方。夏季他被保护的神秘一过,现在本来的棍当做敌人,在地里生龙活虎地练武。一边学着武侠片里的英雄,一边笑哈哈。把那些木棍全部都打到了,似乎就是杀死了敌人,最后骑在土墙上,当做自己的马 儿,嘴里念着哒哒哒哒哒哒。一个下午的快活全得益于这神秘的菜地。但我们担心祖父回来会责备,不料祖父回来捡起来所有的木棍,堆在了旁边,来年还可以重新利用。
高一物理弹力、摩擦力知识点归纳及力合成分解办法详解附巩固提升练习测试题

7.弹1.产生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形变 ( 挤压或拉伸 ) 。
2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详细状况以下:(1)轻绳只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 .(2)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
(3)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沿杆。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相关。
○1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由自己的资料、积等决定, x 为形变量,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 L 与原长 Lo 的差:不可以将 x 看作弹簧的长度L力长度、截面x=|L-L 0| ,○2 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依据运动状态,利用均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例 2 小车的例子就说明这一点。
【例 1】以下对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不可以走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其他物体施加力后,才能遇到反作使劲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例 2】对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重心必定在该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此中心处C.用一根悬线挂起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必定经过物体的重心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例 3】以下图,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一固定一质量为 m的球,则当小车静止时和以加快度 a 向右加快运动时杆对球的弹力大小及方向怎样 ?(4)面与面、点与面接触的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以下图,球和杆所受弹力的表示图。
摩擦力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种,它们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是邻近的。
.1.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圆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 ( 滑动摩擦力 ) 或相对运动的趋向 ( 静摩擦力 ) 。
注意:不可以绝对地说静止物体遇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遇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弹力、摩擦力

弹力、摩擦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1.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仅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用手握着一只圆柱形杯子处于静止状态,当手握杯子的力增大时()A.杯子所受的摩擦力增大B.杯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C.杯子所受的摩擦力减小D.杯子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为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运动的方向相反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无关4.如图所示,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它们通过不打滑的皮带转动,轮的转动方向见图.在B轮上带有负载,P、Q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则关于P、Q所受的摩擦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A.P所受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上B.P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下C.Q所受的是静摩擦力,方向向下D.Q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向上5.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6.如图所示,条形磁铁A、B质量均为m,C为木块,它们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F1、F2与重力mg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mg,F2=2mgB.F1>mg,F2=2mgC.F1>mg,F2=mgD.F1=mg,F2>2mg7.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
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11k g m B. 12k g m C. 21k g m D. 22k g m8.(2009年浙江卷16)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 ()0>q 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0k 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
物理:《专题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农户为了生产与生活,需要许多的必备的农具与用具。自然经济的农业,处于一家一户的独立的小农经营,这就要求农户置有基本的农具与用具;然而,限于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借助于 互相串借。盈丰体育
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农具有:牲畜、车辆、犁杖、锄头、镰刀、石磙、木铣,等等。
牲畜,东北地区主要使用马、骡子、驴、牛等,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在辽宁地区,二马或骡以及三驴拉动一付犁杖,在黑龙江地区,则需三马或骡方能适应当地土质。使用牲畜的成本很高, 购置时费用就较高,日常喂养花费也大,而且它们做工的时间有限,大多时间是闲散状态。
车辆:随着社会的进步,农用车辆也从笨重的大铁车,改进为带轴承、轮胎的胶轮车。大铁车,轮子很结实,但很笨重,它的轮子连着车轴一起转动,极不灵活。花轱辘车,则轻便多了,它不单车轮 改进为多幅条轻巧的样式,而且采用细车轴固定,轮子转动的方式,摩擦力大大减小了。到了胶轮车出现的时候,车轴的摩擦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也减小了,载重与速度大有提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弹力与摩擦力基础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图1一、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判断弹力的方向,理解胡克定律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摩擦力大小的求解方法二、学习过程(一)弹力的产生及判断问题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吗?1、物体的 发生变化,叫形变。
物体发生形变后 的性质,叫弹 性。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而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称为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和 。
例1、如图1所示,细绳下悬挂一小球D ,小球与光滑的静止斜面接触,且细绳处于竖直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斜面对D 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B .D 对斜面的压力竖直向下C .D 与斜面间无相互作用力D .因D 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判定斜面对D 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2、(多选)如图2所示,绳下吊一铁球,则球对绳有弹力,绳对球也有弹力,关于两个弹力的产生,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对绳的弹力,是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绳的B .球对绳的弹力,是绳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绳的C .绳对球的弹力,是绳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球的D .绳对球的弹力,是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于球的 练习1、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B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C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D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练习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拿一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细杆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问题2:如何确定常见的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的方向?例3、作出如图3中物块、球、杆等受到各接触面作用的弹力示意图。
物理必修一 3.2 3.3 弹力 摩擦力 基础知识+练习题精编版

3.2 3.3 弹力、摩擦力【基础知识】一、弹力方向问题弹力由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出,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具体地说:1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接触面上的弹力大致有以下几种: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与平面垂直;B.点与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或切面);C.点与点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公切面。
二、静摩擦力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具有,而没有发生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接触面上有、具有。
3.大小:由二力平衡可知,在物体未被推动时,静摩擦力大小随,但始终。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
4.方向:与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时,接触面上产生的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接触面上有、发生。
3.大小:滑动摩擦因数与有关。
5.方向:与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
【针对训练】一、弹力方向1画出下列各图中A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2按下列要求画出下图中物体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
(1)图: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2)图:墙壁对球的支持力(3)图:大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4)图:半球形碗内壁对杆下端的支持力和碗边缘对杆的支持力(5)图;墙和地面对杆的弹力3在一根长l o=50cm的轻弹簧下竖直悬挂一个重G=100N的物体,弹簧的长度变为l1=70cm。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若再挂一重为200N的重物,弹簧的伸长量将为__________cm。
4两条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弹簧,连接后竖直悬挂。
在其中点和下端同时挂上一个重G的小球,则两弹簧的伸长之和为( )A.2G/k B.G/k C.3G/k D.G/2k二、摩擦力及其方向的判断(产生条件)1.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2.如图所示,F 作用在M 上(1)若M 、m 保持静止,试判断M 与m 、M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情况。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练习弹力重力摩擦力专题

弹簧专题1、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1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2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3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4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2、L 3 、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 .L 2>L 1; B. L 4>L 3; C .L 1>L 3; D. L 2=L 4.2.如图30所示,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重物质量为m ,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 拉着弹簧秤,使其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 A.mg; B.mgmm m+0; C.F mm m +00; D.F m m m +0 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铁块1、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铁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有一水平力F 拉铁块2,当两个铁块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速运动时,两铁块间的距离为( ) A .k g m k m m F m L //)(1211μ+++ B .k g m L /1μ+C .)(/211m m k Fm L ++D .k g m L /2μ+4.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静止时物块A 位于P 处.另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从A 的正上方Q 处自由下落,与A 发生碰撞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A 、B 一起向下运动,将弹簧继续压缩后,物块A 、B 被反弹.下面是有关的几个结论:①A 、B 反弹过程中,在P 处物块B 与A 相分离 ②A 、B 反弹过程中,在P 处物块B 与A 仍未分离 ③B 可能回到Q 处 ④B 不可能回到Q 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 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 连接,且m 、M 及M 与地面间接触光滑.开始时,m 和M 均静止,现同时对m 、M 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和F 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 、M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 ① 由于F 1、F 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② 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 1、F 2大小相等时,m 、M 各自的动能最大③ 由于F 1、F 2大小不变,所以m 、M 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④ 由于F 1、F 2等大反向,故系统的动量始终为零A . ① ③B .① ④C . ② ④D .③ ④6.如图34,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紧靠墙壁,在木块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F,使弹簧压缩,当撤去外力后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弹簧和B的机械能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的动量守恒; C.A离开墙壁后,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壁后,系统机械能守恒。
物理:《专题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201911)

规律总结:1.本题中有两个关键性词语应予以重视: “轻质弹簧指不计弹簧质量”;“缓慢”指匀速运 动且速度大小很小.
2.因为弹簧的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所以当弹 簧的弹力增加(或减小)ΔF时,弹簧的再长(缩短) 量Δx=ΔF/k.
3.要注意弹簧所处的状态(拉伸和压缩状态),否则 容易产生错解和漏解.
专题 弹力 摩擦力综合问题
教材课程解读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 象进行求解的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 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 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 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 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 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 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
且我今死 员外郎 启高帝求景先同行 犹不能伏理 遣人夜掩取坦之 颖胄为侍中 文集二十卷 "六弟五人至大官 "迁太子舍人 位司徒左长史 为《伐社文》以见其志 四年 依据深险 会上暂卧 乃去 及卒 今日所求 高帝在领军府 如何 武帝时镇江州盆城 城内皆梦群蛇缘城四出 何足不除 武 帝车驾临哭渚次 《齐书》六十卷 融与之游 多见信纳 唯出太极四厢 给班剑二十人 "因悲恸不自胜 跂床垂脚 复在兹日 独受旨云 蒨辌车 "常吟讽之 扬州刺史 以要酬答 迁江州刺史 "先是贵人以华钗厨子 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 永定元年 追寻平生 数年然后能行 丹阳尹 哭泣过度 阐文 勒兵斩之 行释菜礼 洞彻字体 曰 若不信 天监初降爵为子 见谌为崇 立寨自保 辄恸绝 时人号为萧痖 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 道中收遥光所虏之余 "答曰 书与颖胄 永明元年 七岁 此自然理 上华林园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级基础巩固题
1.如右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悬挂在竖直悬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接触面均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C的重力
B.B对A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C.斜面对D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D.D对斜面没有压力作用
答案:D
解析:C与桌面不接触,因此C对桌面无压力,A、B间无挤压,也就没有弹力;D与斜面仅接触而无挤压,故D与斜面间无弹力.
2.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2mg B.μ1Mg
C.μ1(m+M)g D.μ2mg+μ2Mg
答案:A
解析:有许多同学认为计算时应用到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此题的一大陷阱就在于此.如下图所示,由于长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应当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不能用μ1F N来求解,而是要通过受力分析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来求.木块对木板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f2=μ2mg,对长木板来说,水平方向除了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f2=μ2mg外,还受到水平地面对它向左的静摩擦力F f1,这两个力平衡,因此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首先研究木板和木块组成的整体,不考虑其内部作用力,对整体而言,其静止于水平地面上,没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所以和地面之间没有静摩擦力;再单独研究小木块,因为弹簧压缩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弹簧对小木块有一个向左的推力,根据受力平衡,得出M 对m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选项A 、D 正确.
4.质量为m 的杆AB ,处于静止状态,A 端用细绳竖直悬挂,B 端放在地板上,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杆B 端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B 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B .B 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
C .B 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沿细杆AB 斜向下
D .B 端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答案:D
解析:假设B 端和水平面是光滑的,则杆AB 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则B 端和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即不受摩擦力.
B 级 能力提升题
5.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 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F 1,拉力F 2和木块的重力G ,则动摩擦因数μ应等于
( )
A.F 2+G F 1
B.F 2F 1
C.G F
D.F 1+G F 2
答案:A
解析:因为木块匀速向下运动,说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从竖直方向可以判断,墙壁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F 2+G ;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判断,墙壁对木块的压力大小等于
F 1,根据滑动摩擦力表达式F =μF N ,得μ=F 2+
G F 1
,故正确答案为A. 6.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设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 ,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用的水平拉力为
( )
A .2μmg
B .4μmg
C .5μmg D.52μmg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求法和平衡条件的应用,求解物体所受摩擦力时,要注意物体有几个面与其他物体接触,有几个接触面就可能受几个摩擦力.将黑毛巾匀速拉出时,黑毛巾的四个面都要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根据滑动摩擦规律可以知道:自上而下黑毛巾四个面受到的正压力为0.5mg、mg、1.5mg、2mg,由F f=μF N有拉力F为F=μ(0.5mg+mg +1.5mg+2mg)=5μmg,即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力为5μmg.故正确答案为C.
7.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当木块不受拉力时(F=0),桌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F f=0).
当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F较小时.木块仍保持静止,但出现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静摩擦力,其大小与F相等,方向相反.
随着水平拉力F不断增大.木块向右运动的趋势增强,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直到水平拉力F足够大时,木块开始滑动,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达最大值Ff m.在滑动之前,由木块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知,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F f始终与拉力F等值反向.即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
木块滑动后,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它稍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在木块继续滑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故正确答案为D.
8.如右图所示,重400N的大木箱放在大磅秤上,箱内的小磅秤上站着一个重600N的人,当人用力向上推木箱的顶板时,两磅秤的示数将
()
A.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减小
B.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增大
C.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不变
D.小磅秤和大磅秤示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磅秤的示数是由于人给磅秤的压力(弹力)产生的,压力不变,磅秤的示数就不变;压力小示数小;压力大示数就大.人向上用力推木箱顶板时,人对小磅秤的压力增大,小磅秤的示数增加.由于小磅秤放在大磅秤上,虽然人给木箱力,但并没给大磅秤增加压力,所以大磅秤的示数应不变.
本题创新之处是对多个物体间产生弹力的问题,应找好施、受力物体,逐一分析,不能混淆.
9.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6kg,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水平力F=30N.那么,A、B间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滑轮和绳的质量均不计,g取10m/s2)
答案:15 30
解析:首先讨论A 、B 是否滑动.认为A 、B 间最大静摩擦力可用滑动摩擦力表示为μmg =18N.同理,B 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6N ,把A 、B 看为整体,F <36N ,B 相对水平
面静止.把A 隔离出来,F 2
<18N ,故A 相对B 静止.由于A 、B 都静止,所以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隔离A ,分析水平方向受力有T 和f 1,f 1=T ,T =F 2
,f 1=15N ;把A 、B 看做一个整体,分析水平方向外力有F 和f 2,f 2=F =30N ,则A 、B 间摩擦力大小为15N ,水平面对B 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10.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答案:A
解析:由题意,P 相对桌面向右匀速运动,相对于Q 向右匀速运动.以P 为研究对象,P 受到Q 对它的滑动摩擦力F 1=μmg ,方向向左;Q 通过绳对P 的拉力F 2=μmg ,方向向左;桌面对P 的滑动摩擦力F 3=2μmg ,方向向左.所以F =F 1+F 2+F 3=4μmg .
11.如图所示,主动轮A 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 按图示方向匀速转动,物体m 随水平皮带匀速运动,则
( )
A .物体m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 .物体m 不受摩擦力
C .主动轮上的P 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 .从动轮上的Q 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答案:BCD
解析:物体m 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A 错误,B 正确;在主动轮上是轮子带动皮带一起转动,皮带阻碍轮子转动,主动轮上的P 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施力物体是皮带,C 正确;在从动轮上是皮带带动轮子一起转动,故从动轮上的Q 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施力物体是皮带,D 正确.
12.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甲、乙两物体分别施加水平向右、向左的拉力F 1和F 2,且已知F 1=5N ,F 2=3N. (1)如果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求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及地面对乙的静摩擦力的
大小和方向.
(2)如F 2的方向改为水平向右,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求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及地面对乙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1)甲在水平方向受乙的静摩擦力F f1和拉力F 1作用,F f1=F 1=5N ,方向向左;把甲、乙看成一个整体,可知地面对乙的摩擦力F f2=2N ,方向向左.
(2)F ′f1=F 1=5N ,方向向左;F ′f2=8N ,方向向左.
C级高考模拟题
13.(2008·高考广东理科基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力为零
D.人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