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多级逆渗透系统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及性能优化

多级逆渗透系统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及性能优化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转化为可使用的淡水的过程。
由于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级逆渗透系统作为一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应用和性能优化对于实现高效的淡水生产至关重要。
多级逆渗透系统是一种连续的逆渗透过程,主要由海水预处理单元、脱盐单元和回收处理单元组成。
在首个逆渗透膜单元中,海水经过压力处理以提高逆渗透膜的寿命,并进行初步的去除悬浮固体和微生物等。
随后,海水进入脱盐单元,其中包含多个逆渗透膜单元。
每个单元都具有一层逆渗透膜用于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无机物质。
最后,回收处理单元用于处理透过逆渗透膜的水,并使其达到可用的淡水标准。
多级逆渗透系统在海水淡化系统中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与传统的热再生蒸发技术相比,多级逆渗透系统具有更低的能耗。
其逆渗透膜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工作,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其次,多级逆渗透系统可以同时去除海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逆渗透膜具有较小的孔隙尺寸,可以有效地去除盐分和溶解固体,从而提供优质的淡水。
此外,多级逆渗透系统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可适应不同规模的淡水生产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级逆渗透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一些优化措施。
首先,海水预处理阶段的有效净化是保证多级逆渗透系统正常运行和延长逆渗透膜使用寿命的重要步骤之一。
常用的预处理方式包括颗粒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等。
这些预处理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减少对逆渗透膜的污染。
其次,逆渗透膜的选择对多级逆渗透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逆渗透膜的材料、孔隙结构和通透性等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水质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根据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变化,适当调整多级逆渗透系统的操作参数,如进水压力、流量和处理时间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除了性能优化,多级逆渗透系统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逆渗透膜的膜污染是一个关键问题。
RO膜NF膜应用指南

RO膜NF膜应用指南RO膜和NF膜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
RO膜(反渗透膜)能够有效除去水中的溶解质、悬浮物和有机物质,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生产、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NF膜(纳滤膜)具有介于RO膜和超滤膜之间的分离范围,可以有效除去有机物、胶体、溶解盐等,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饮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RO膜和NF膜的应用指南。
一、RO膜的应用指南1.海水淡化:RO膜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艺中,将海水中的盐分、溶解物和有机物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淡水。
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应选择具有较高的盐分阻抗和水通量的RO膜,并根据实际水质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调节。
2.饮用水生产:RO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溶解物、悬浮物和有机物质,用于饮用水的制备。
在饮用水生产中,应根据原水水质选择适合的RO膜,并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等,以提高RO膜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3.工业废水处理:RO膜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等,净化废水。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根据废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RO膜,并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气浮法、沉淀法等,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4.农田灌溉:RO膜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水源的处理,去除灌溉水中的溶解盐和有机物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的影响。
在农田灌溉中,应选择适合的RO膜,根据灌溉的水质和水量确定系统的设计和操作参数。
二、NF膜的应用指南1.饮用水处理:NF膜可以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溶解盐和微生物等,提供纯净、安全的饮用水。
在饮用水处理中,应根据原水水质选择适合的NF膜,同时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等,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2.废水处理:NF膜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有机物和溶解盐等,净化废水。
在废水处理中,应选择适合的NF膜,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气浮法、氧化法等,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反渗透在海水淡化中应用最终版讲解

反渗透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 聚酰胺
反渗透膜的特点
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 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 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 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 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 制膜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脱盐率 产水量 回收率
反渗透膜的性能指标
中国海水淡化膜发展
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外来企业建厂、投资
2009年,包括膜制品、装置和相关工程的中 国市场约有250亿人民币(全世界大概有450 亿美元左右);其中水处理占整个分离膜市 场的85% 从事其研究的科研人员从数量上来讲也是世 界首位
水过滤膜发展状况
纳滤:国内纳滤膜市场的规模大约是反渗透 市场规模的1/10,内资企业只有2~3家能够生 产纳滤膜,生产和产品性能都显不足,尚未 批量生产,有待拓展。
“膜法”海水淡化对预处理的要求及对策
简而言之,“膜法”海水淡化 对预处理的要求首先是低残留 ,无论有机物、微生物还是胶 体;再就是稳定,这主要是指 胶体的稳定。这两点已经在淡 水反渗透工程中大量使用多介 质和细砂过滤器的成功效果所 证明,在过滤器中亚稳态的颗 粒在充分碰撞长大而被截留,
从而保证了产水的稳定。
反渗透:2005世界反渗透膜产量4000万平方 米,销售额达5亿美元,2010年世界产量约为 5500万~6000万平方米
超滤与微滤膜
超滤和微滤:超滤和微滤膜是我国分离膜 的第一大产业,制造厂商多达100多家, 是我国膜产业中企业数、产品种类、型号 最多,产量最大,是能与国外产品抗衡的 领域。8家规模化企业的微孔滤膜合计产能 已超过3000万平方米/年,5家代表性企业已 售出的超滤、微滤膜的合计处理水量约为 510万平方米/日。
反渗透技术在海水中淡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应用组长:海水淡化膜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去掉,使其成为可以直接饮用或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的淡水。
由于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快,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其中,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水淡化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膜技术是指利用半透膜的分离原理,通过对溶液进行过渡过膜分离,完成对物质的分离和净化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选择性地限制某些物质的通过来实现分离和净化的效果。
在海水淡化领域,膜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RO)、电渗析膜(ED)、纳滤膜(NF)和超滤膜(UF)等。
反渗透膜,也叫逆渗透膜,是一种常见的膜技术。
它是利用高压在半透膜两侧形成化学势势差,驱动水由高浓度方向向低浓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海水中的盐分的分离和净化的。
RO的应用因其高效、无污染和能耗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RO技术已经成为了海水淡化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电渗析膜是利用电场在离子交换膜中引起的电动势差和离子浓度梯度的作用,从而完成离子的分离。
在海水淡化领域,ED技术往往结合其他膜技术使用,能够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效果。
ED技术通过电场驱动,能够将高浓度、高电荷的离子去除,降低了RO 的进水浓度和运行成本。
纳滤膜和超滤膜是利用不同孔径的半透膜来分离分子量、分子构型不同的物质。
纳滤膜能够去除颗粒物和有机物,优势在于对于较大的分子、胶体和乳液等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而超滤膜则更为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蛋白类等物质,因此在预处理海水中的颗粒物、胶体物的过程中,这两类膜技术常常应用。
除了以上膜技术外,气泡空化膜技术也在海水淡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原理是将水从底部注入,同时加压送入空气,形成密集的气泡流,使得水体产生剧烈的流动和混合,加强了水体与膜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水分离效果。
总之,膜技术作为高效、环保、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海水淡化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渗透法在海水淡化方面应用

渗透法在海水淡化方面应用1、反渗透法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标志着现代膜科学技术的诞生。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半透膜的两个槽内,分别为淡水和盐水,在自然状态下,淡水由于渗透压力逐渐通过半透膜向盐水移动,盐水变稀,这就是渗透现象。
当渗透进行到盐水一侧的液面达到某一高度而产生一个压头,从而抑制淡水进一步向盐水渗透,渗透的自然趋势被压头所抵消达到平衡,这种平衡压力叫渗透压。
与渗透现象相反,在盐水侧加以压力P,且该压力大于渗透压时,盐水中的水分子克服渗透压而透过半透膜进入水,盐水浓缩,淡水增加。
这就是反渗透现象。
为使反渗透装置正常运行,盐水侧的压力必须高于渗透压H,一般情况P在4-7MPa范围内。
将反渗透排放的高压浓海水输送到脉冲涡轮机或回程离心泵中,由此获的能量提供给海水高压泵的电动机使用,可以使反渗透淡化海水的单位电耗从9千瓦时/立方米降到4千瓦时/立方米。
图1:反渗透法原理2、海水淡化装置简介威海电厂海水淡化系统采用如下流程:原海水、加NaOCl系统、加PAC、系统、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加NaHSO3、阻垢剂系统、5μ保安过滤器、高压泵、—级反渗透装置、—级淡水池、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二级淡化水池、淡化水泵、化学车间水处理混床、锅炉补水,见图2。
威海电厂一级反渗透为2列布置的RO,每列反渗透支架上都装有1套出力各为52m3/h的RO膜元件,每套都配置保安过滤器一台,高压泵及能量回收装置各两台,每列R/O装置设有两台出力65m3/h、110kw的丹麦格兰富BMET46—9/8型不锈钢增压及能量回收一体泵;每列配置102根SWHRF—380膜组件,安装在17个FRP的压力容器内,每个压力容器内6只膜,设计R/O系统回收率在40%以上,运行压力6.3MPa,一级产水含盐量低于350mg/l(25℃),并满足生活用水标准。
因一级反渗透产水PH偏低,所以在一级产水进入生活水箱时应加NaHCO3调PH值,加NaClO消毒杀菌。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在海上船舶舰艇供水中的应用技术探究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在海上船舶舰艇供水中的应用技术探究随着全球海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海水淡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岛、船舶舰艇等海上供水领域。
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舰艇的供水系统中。
本文将探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在海上船舶舰艇供水中的应用技术。
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利用反渗透膜和高压泵的原理,将海水中的盐分、杂质等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分离,得到淡水。
相比传统的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设备体积小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船舶舰艇行业的青睐。
首先,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的适应性强是其在海上船舶舰艇供水中的重要优势。
采用反渗透技术,可以处理各种不同浓度的海水,无论是沿岸航行还是远洋航行,都能满足船舶舰艇不同水源的需求。
此外,反渗透装备通常由模块化的设备构成,便于进行安装和维护,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船舶舰艇。
其次,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的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通过反渗透膜的高度选择性渗透作用,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杂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除去,得到纯净的淡水。
同时,反渗透装备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船舶舰艇在海上航行中,供水质量的稳定对船员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反渗透技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第三,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在船舶舰艇上的应用具有节约能源的优势。
相比其他海水淡化技术,反渗透技术的能耗较低。
在船舶舰艇航行中,能源是一项宝贵的资源,采用反渗透装备可以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提高航行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除了上述优势外,反渗透海水淡化装备在船舶舰艇供水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反渗透膜容易受到水质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的污染,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在反渗透装备中加入一系列预处理设备,如颗粒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以保护反渗透膜的稳定运行。
其次,高压泵在反渗透装备中的能源消耗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泵的能效。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一种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工艺,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反渗透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反渗透膜技术的原理和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的一种分离技术。
半透膜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薄膜,能够选择性地通过溶剂分子而阻隔溶质分子。
在海水淡化中,反渗透膜技术通过施加高压将海水推向反渗透膜,从而使得水分子能够通过膜的微孔,而溶质,包括盐分、微生物、重金属等,则被拦截在膜的表面。
这样,就能够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有效地去除,得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淡水。
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具有高效性。
由于反渗透膜的微孔非常细小,通常小于0.0001微米,可以有效地拦截盐分和微生物,因此能够得到非常高纯度的淡水。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率提高至90%以上,而且还可以同时去除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其他有害物质。
这意味着反渗透膜技术可以生产出与自然淡水质量相当的高品质淡水。
其次,反渗透膜技术具有能源效益高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蒸馏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反渗透膜技术使用的能源要少得多。
传统的蒸馏技术需要大量的热能来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而离子交换技术则需要大量的电能来驱动离子交换过程。
而反渗透膜技术只需一个相对较低的压力来驱动水分子通过膜,因此能够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反渗透膜技术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反渗透膜技术的设备相对较小,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块组合,以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水质要求的海水淡化工程。
另外,与传统技术相比,反渗透膜技术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可以通过更换部分膜元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些特点使得反渗透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此外,反渗透膜技术也存在挑战和局限性。
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法工艺的应用

关键词:电厂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法工艺;技术应用1概述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印发了《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19万吨/日以上。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温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气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
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
反渗透为国际海水淡化主流技术,《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8版)》显示:到2018年全球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占总产能的65%,多级闪蒸占21%,电去离子占7%,电渗析占3%,纳滤占2%,其他占2%。
2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法介绍反渗透法诞生于1953年,又称为膜法。
它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其作用是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
反渗透膜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具有半透性能的薄膜。
最常用的是中空纤维和螺旋卷式两种。
根据膜材料或成膜工艺又可分为非对称反渗透膜、复合反渗透膜。
目前反渗透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为3~5年。
反渗透膜组件质量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膜性能的好坏,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过程中节能和高脱盐是两个需要满足的问题[1]。
经过多年来技术研究,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对膜、泵、能量回收装置等不断研究更新,装置的平均耗能已经减少至原来的五分之一[2]。
反渗透本体部分主要由反渗透组件和高压泵两大部分组成。
反渗透所需能耗主要用于提供反渗透过程所需压力上,为了降低淡化水的操作费用,通常在浓盐水排放管线上安装能量回收装置。
3应用实例山东莱州电厂规划容量6×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工程现已正式运行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本期正在扩建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
海水淡化系统是莱州电厂配套项目,利用发电厂的电力以及海水取排水设施生产淡水,以作为电厂锅炉补给水和其它工业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相变、耗能
海水
结晶法
脱盐
膜法
冷冻法 ……
反渗透(RO)
电渗析(ED) 纳滤(NF)
无相变、节能
淡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他
陈金婷等. 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现状. 天津化工. 28 (2014) 10-12.
反渗透(RO)
稀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淡水 稀溶液
海水 浓溶液
渗透压差 = 水压差
改性醋酸纤维素
羟丙基醋酸纤维素
通量:18.5L/m2h 脱盐率:98.0 %
提高通量 R= or
or H
(条件:盐含量3.5 g/L, 操作压力 2.0 MPa, 温度 30oC)
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共混
通量:12 L/m2h 脱盐率:>99.0 %
or H (条件:盐含量3.0 g/L, 操作压力 3.0 MPa, 温度 20 oC) 丙酮/二氧六环
通量低,耐氯性差
U.S. Patent 4,039,440[P]. 1977-8-2.
芳香聚酰胺RO膜
哌嗪与均苯三甲酰氯
水相
哌嗪
界面聚合
聚砜UF
油相 (正己烷)
均苯三甲酰氯
通量:137.5 L/m2h 脱盐率:68 %
(条件:盐含量35 g/L, 操作压力 10.0 MPa, 温度 25 oC)
反渗透膜 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2014.11.11
How much water we have?
total water fresh water
available fresh water
available fresh water
海水淡化
water crisis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
海水淡 化方法 蒸馏法
聚酰胺层 聚砜UF膜 无纺布
芳香聚酰胺RO膜
1977年,Cadotte等人第一次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RO膜
油相 (正己烷)
甲基间苯二异氰酸酯
界面聚合
聚砜UF
水相
聚乙烯亚胺
通量:10.5L/m2h 脱盐率:>99.5 %
(条件:盐含量35 g/L, 操作压力 10.0 MPa, 温度 25 oC)
半 透 H2 O 膜
渗透
Osmosis 低能耗 高效 高纯度 操作简单
半 透 H2O 膜
Δπ
P外压
半 透 膜
H2O
H2O
渗透平衡
Osmotic equilibrium
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 高性能的RO膜
膜材料
1 醋酸纤维素
2 芳香聚酰胺
醋酸纤维素(CA)
价格较高 耐氯性较差 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 耐压,低压操作,脱盐率高、 通量大
醋酸纤维素
or H
相转化法制备不对称CA RO膜
20% CA/丙酮 涂覆于玻璃板
溶剂挥发
0 oC,3-4 min
高脱盐率:98.3% 高通量:10.8 L/m2h
(条件:盐含量 3.5%, 操作压力 10MPa)
热处理
75-80 oC 水浴1h
冰水凝固浴
1h
Loeb S, Sourirajan S. Adv.Chem. Ser.1963,(38):117.
1:1共混 5:3
水处理技术 (1992) 52-58. / Desalination. 61 (1987) 211-235.
芳香聚酰胺RO膜
1970年,美国杜邦公司推出由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反渗透膜。 线型结构,通量小,不耐压 制备具有交联结构的芳香聚酰胺RO膜 界面聚合:利用两种反应活性高的单体在两种互不相溶 的溶剂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
东丽 UTC系列 RO膜
Patent Application No. 4277344 (1981)
全芳香聚酰胺RO膜
其他聚酰胺RO膜单体
胺类
酰氯类
醋酸纤维素类RO膜与聚酰胺类RO膜对比
醋酸纤维素类RO膜
价格低、易得 耐游离氯(次氯酸,消毒) 耐热性差(30oC)易降解 操作压力大,通量较小
芳香聚酰胺类RO膜
J. Membr. Sci., 36 (1988) 297-313
全芳香聚酰胺RO膜
间苯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
水相
间苯二胺
界面聚合
聚砜UF
油相 (正己烷)
均苯三甲酰氯
通量:41.6 L/m2h 脱盐率:>99 %
(条件:盐含量 2 g/L, 操作压力 1.5 MPa, 温度 25 oC)
陶氏 FT-30 RO膜 杜邦 X-20 RO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