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一)

合集下载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妙语刺权贵

辜鸿铭妙语刺权贵

辜鸿铭妙语刺权贵“有比英格兰更加古老文明的一个地方,有比美利坚更生气勃勃的一个国家,有勇敢无畏的四万万五千万人啊,他们都热爱并追随着伟大的慈禧皇太后……”这是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的一个镜头:1900年夏,“庚子事变”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

辜鸿铭作为两湖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三大总督的特使,受张之洞派遣,与各国领事谈判“东南互保”事宜。

在与英国领事谈判时,他就用流利的英语朗诵了上面这首诗歌。

辜氏认为联军入侵,这是关系到民族气节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一定要对方先认错,才可商谈其他事宜。

至于对慈禧太后――即那拉氏的赞颂,则不但在这首诗中,在辜氏的一些著作如《读易草堂文集》中,亦多次称她“圣明远虑”,在《尊王篇》里,更是“盛称慈禧太后之才能”,可以与英国著名的女王维多利亚媲美。

辜氏在政治上固然比较保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甚至在报上发表文章“力诋革命”(李定夷《民国趣史》)。

那么,他是否果真相当佩服乃至推崇那拉氏呢?其实不见得!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故事吧:1902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十,是那拉氏的68岁生日,作为地方上的军政大员,张之洞自然也要为“太后万寿”大事庆贺。

于是,各衙署张灯结彩,大肆铺张,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

总督署则不但邀请各国领事,大开盛宴,还招来乐队齐奏西洋音乐,让大家高唱新编的《爱国歌》――所谓“爱国”,自然是爱大清帝国、爱它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了。

身为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自然也在座中“陪宴”,他忽然皱着眉头,对学堂监督梁鼎芬说:“满街都在唱《爱国歌》,怎么听不到有人唱《爱民歌》呢?”梁鼎芬是张之洞的亲信,他深知辜鸿铭思路敏捷而又才气过人,就说:“你为什么不试着编一首呢?”辜鸿铭略一思索,就高声吟诵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据说此语一出,“举座哗然”(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爱国歌》)。

由此可见,辜鸿铭对那拉氏的赞美,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向外人争国格:你美利坚固然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可咱们中国比你“更生气勃勃”;别以为你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有多高明,咱们中国也有“伟大的慈禧皇太后”呢!可是,对内就不同了,当众人庆贺那拉氏的生日,齐声高呼恭祝皇太后“万寿无疆”时,哪怕当着众多外宾的面,我也要给你个一针见血:支撑着种种繁华虚荣场面的,是“百姓花钱”“百姓遭殃”的严酷现实!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这两位封疆大吏,同时被清廷调到北京,任职于军机处。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辜鸿铭的十句经典名言,这些话语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见解,也深刻地反映出他对中国未来的关切和期许。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辜鸿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对国家和社会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身份如何低微,都要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个人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高度重视。

2. “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

”辜鸿铭非常注重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培养人才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

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3.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解放。

”辜鸿铭深信知识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而知识则赋予人们力量和解放。

他呼吁社会应该注重教育的普及,并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每个人。

4.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人民服务。

”辜鸿铭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做出积极贡献的过程。

5. “中国需要改革开放,需要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辜鸿铭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中国需要改变封闭落后的状态,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辜鸿铭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现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呼吁社会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7.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辜鸿铭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复兴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民族只有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8.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辜鸿铭主张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与世界各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他认为和平发展是中国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世界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1.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 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

3. 投资最重要的是学会承受亏损,而不是追求利润。

4. 真正的领袖,应当打造更多的领袖。

5. 融资不是创业的目的,而是实现创业目标的手段。

6. 好的团队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而不是从名校中挑选出来的。

7.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而不是赚钱。

8. 成功的秘诀在于让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人。

9. 懒惰会让你失去机会,但过度疲劳也会使你失去机会。

10. 学习不是为了谈论,而是为了实践。

辜鸿铭的经典句子

辜鸿铭的经典句子

辜鸿铭的经典句子
1.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已经六十有五,但是耳还不顺,心也还不顺,照此下去,要到一百岁才能实现孔子的理想。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 感恩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4. 记不住的,是过去;忘不掉的,是记忆。

5.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6.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7. 平凡的人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意义,不平凡的人生也可以过着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8. 心存感恩,生命会更美好。

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没有机会和机会擦肩而过。

10.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为了什么而存在。

狂儒辜鸿铭赏析8个句子

狂儒辜鸿铭赏析8个句子

狂儒辜鸿铭赏析8个句子辜鸿铭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他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拥有13个博士学位,是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辜鸿铭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作品,对传统文化相当推崇。

辜鸿铭>辜鸿铭的作品>英文专著:《尊王篇》《当今,皇上们,请深思!日俄战道德原因》《中国牛津运动故事》《中国人的精神》。

此外,辜鸿铭还常在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字林西报》《北京日报》《密勒氏远东评论》《华北正报》《泰晤士报》等英文报刊都是他批判西方,阐扬“周孔之道”的阵地。

>翻译作品:作为翻译家,辜鸿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狂儒”辜鸿铭名言1.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2.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3.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4.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5.没有知识上的门户开放,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扩展,而没有真正的心灵扩展,也就不可能有进步。

6.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

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7.儒家的本质爱,是责任感和荣誉感。

8.“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9.昏愦糊涂的英国佬将中国达官的腐化,视作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

辜鸿铭的名言警句

辜鸿铭的名言警句

辜鸿铭的名言警句
1.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是非常含蓄的,如果不是和一个深爱你的人在一起,那就会变得非常腼腆,非常含蓄。

2.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把自己说得很伟大,如果你把自己说得伟大了,就会显得很卑微。

3.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当一个人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活着。

4.中国人对女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漂亮。

漂亮女人的致命伤就是没有个性。

5.中国男人已经死了,只剩下一副骨架。

这副骨架还没有完全死透,就像一只活青蛙一样还在蹦来蹦去。

这就是中国男人最大的悲哀:不肯活着。

6.我不会忘记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你穿一件白色衬衫,打着一个白色的领结。

我一眼就看中了你,因为你的眼睛里有两颗黑色的葡萄。

我一直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你时,我就认定了你是我要找的人。

7.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孔子和曾子。

他们用最简单、最有价值和最完美的方法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

— 1 —
8.在我看来,女人有两种:一种是妈妈;一种是妻子。

— 2 —。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说的正是“狂生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生于马来西亚,母亲是英国人。

13岁随义父赴欧,后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国留学,皆获有学位。

第一个妻子为日本人,归国后在张之洞处做幕僚20余年。

因此,他自己说: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辜鸿铭生得高鼻大额蓝眼睛,一副欧人相貌,且饱喝西洋墨水,却生就了一颗尊孔读经的“中国心”,又加上其言行怪诞,故被人称为“狂生怪杰”。

生在南洋:辜鸿铭,1857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

他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是葡萄牙人和马来人的混血儿。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辜鸿铭在这里认了一位义父,是一个英国的橡胶园主,叫布朗。

1867年,辜鸿铭十岁的时候就跟着这位义父去了苏格兰。

据说辜鸿铭的父亲在临行前跟他说,希望你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而义父布朗跟他说,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各国的学者都在努力地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为自己国家学好中西文化。

学在西洋:辜鸿铭十岁就去了苏格兰定居,14岁去德国学习科学。

后来又回到了英国,就这样在欧洲晃来晃去,晃了十多年,通晓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

1873年,17岁的辜鸿铭,考入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

187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辜鸿铭又进入了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土木工程的学士文凭,可以说得上是文理兼通。

他后来还上了法国的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所以,辜鸿铭是一个横贯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人才。

这就是所谓学在西洋。

婚在东洋:1880年,辜鸿铭回到了马来西亚的故乡槟城。

1881年,辜鸿铭遇到了一位中国的外交家,也是语言学家,叫做马建忠。

他是著名的马氏文通的作者。

马建忠比辜鸿铭大了12岁,两个人见面讨论问题讨论了整整三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那些直扎人心的名言
【妾】
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宇,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辫子】
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辜续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当时许多北大的调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的辫子以便出名,但是考虑到他的脾气,谁也没敢动手。

【皇权】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为人所诟病处。

可有谁注意过,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的。

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也是有骨头的。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历史可能已经证明辜鸿铭主张皇权是错的。

可在当时,他却足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日本就是现成的例子。

保留皇权,并不等于拒绝现代化。

消灭皇权,也不等于就自动实现了民主。

中国的皇帝被打倒了,可是那些参与打倒了皇权的人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呢?复辟,内战,再复辟,再内战。

没有了皇帝,中国就陷入了人人都想用枪杆子争当皇帝的混乱局面。

人人争当皇帝,受苦的只有百姓。

【小脚】
‚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

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

‛辜鸿铭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辜鸿铭喜妇人小脚。

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读报】
辜鸿铭在英国街头故意倒着拿报纸看,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说:‚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

‛辜汤生就回嘴说:‚你们英文太简单,正着读显不出本事。

‛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把英国人都惊呆了。

【骂人】
辜鸿铭曾经在一次参加大型宴会时遇到外国记者,记者问:‚怎么稳定中国政局?‛他回答:‚办法很简单,把现在座中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的政局就会安定些。

‛官员们听了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没人能骂过他。

【枪】
‚许多世纪以来,我们中国惟我独尊的不以武力而用智慧管理国家,为什么现在会遭到你们这些白种人的轻视和欺凌呢?因为你们发明了枪.那是你们的优点。

我们是赤手空拳的群众,你们能够把我们完全毁灭,你们只知道用你们那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却不晓得我们中国人有机械方面的天才,不晓得在这国度里有四万万世界上最务实最聪明的百姓。

当黄种人会造和你们白种人一样的枪炮,而且和你们射的一样准时,你们将面临什么呢?你们喜欢枪弹,你们也将被枪弹判决!‛
【文明】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辜鸿铭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
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
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

【袁世凯】
袁世凯出身行伍,喜欢强调自己没学问但是善于实干。

他曾经向德国公使吹嘘说:‚张中堂(张之洞,是探花出身)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

‛袁世凯的幕僚将这件事得意地告诉辜鸿铭。

辜鸿铭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


袁世凯称帝之后,辜鸿铭怒骂:‚袁世凯之行为,尚不如盗跖贼徒,其寡廉鲜耻无气义乃尔耳。

‛后来又直接称呼袁世凯‚贱种‛。

袁世凯很生气,但是辜鸿铭名声太大,不敢迫害,只能收买,老辜又不肯接受。

袁世凯一死,辜鸿铭在北京家中大宴宾客,庆祝袁氏归天。

【上课】
辜鸿铭对北大学生宣布他的约法三章:‚第一,我进来时,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

第二,我向你们问话或你们向我提问,你们都要站起来。

第三,我指定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的不能坐下。


正式上课这天,学生们见辜鸿铭站到讲台上,不带讲义教材,滔滔陈述起来,他说:‚我讲英文诗,要你们首先明白一个大旨,即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大雅。

而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威尔士……等七国国风。


就这么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
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最后辜鸿铭告诉他们:‚像你们这样学英诗,是不会有出息的。

我要你们背的诗文,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才行。

不然学到头,也不过像时下一般学英文的,学了十年,仅目能读报,伸纸仅能写信,不过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终其一生,只会有小成而已。

我们中国的私塾教授法就很好,开蒙不久,即读四书五经,直到倒背如流。

现在你们各选一部最喜爱的英诗作品,先读到倒背如流,自然已有根基,听我讲课,就不会有困难了。

而且,我们中国人的记忆力是很不错的,中国人用心记忆,外国人只是用脑记忆。

我相信诸君是能做好的。


学生们只有依着他的意思,日夜用功背诵洋诗。

待到上课时,学生们用中文问他,他用英文答复你,倘若用英文问他,他偏偏又用中文答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