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抗菌剂主要品种及应用
塑料抗菌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塑料抗菌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抗菌剂是具有抑制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通常在聚合物材料中添加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抗菌剂成份可以制得功能性新材料,如抗菌塑料、抗菌纤维等,其中塑料是抗菌剂应用最广的领域,因此抗菌剂成为倍受关注的新型塑料助剂品种之一。
抗菌剂通常分为无机、有机、天然和高分子四大类。
在国外日本抗菌剂开发与应用居国际领先地位,2003年日本抗菌塑料几乎覆盖通用和工程塑料所有品种,抗菌塑料制品产量超过10万吨/年,其中主要采用无机抗菌剂,主要生产公司有石冢硝子、品川燃料、东亚合成、松下电子等公司;日本已将今后发展的目光投向欧美国际抗菌产品市场,预计海外市场将是国内市场的10倍,他们也极大关注中国抗菌塑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主要品种及应用研究抗菌剂主要分为无机、有机、天然和高分子四大类,目前我国开发主要是无机抗菌剂,在其他领域也有所研究。
1.无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是采用含有抗菌性金属负载在一定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合金化或者化合而成。
钛系抗菌剂,主要以TiO2这类能被光催化激活的材料为主。
日本在TiO2光催化抗菌材料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目前日本东陶等多家公司开发的含有银离子、铜离子及TiO2光催化抗菌瓷砖和卫生洁具已经大量投放市场。
中国建材研究院采用将纳米TiO2用包覆剂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不仅在紫外线照射时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在微光下也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目前纳米TiO2作为高效抗菌剂,可应用于卫生洁具、水处理、抗菌建材和涂料等方面。
银系抗菌剂,该系列抗菌剂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品种,尤其是解决了银系抗菌剂的颜色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根据制备工艺和载体不同,银系抗菌剂包括以下几大主要品种:沸石类抗菌剂,制备该类抗菌剂时,交换工艺控制比较严格,如果金属水溶液浓度过大,会在表面积银颗粒而堵塞沸石孔道,从而影响沸石的抗菌性能和表观性能。
国内海尔科化公司开发了KHFS-ZS系列复合无机抗菌剂和抗菌母粒就属于沸石类银系抗菌剂,应用于家电等材料上,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
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分析报告

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作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抗菌聚丙烯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其在医疗器械、食品包装、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本文旨在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本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将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市场规模、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等方面的分析。
接着,将深入分析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应用领域、主要需求方和需求趋势等方面的探讨。
随后,将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主要企业情况、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分析。
最后,将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对本报告进行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的全面分析,将为读者呈现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全貌,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本次市场分析报告的目的和意义的阐述。
可以简要描述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也可以说明本报告的意义在于帮助行业内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促进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本报告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在文章引言部分,我们概述了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信息。
在结论部分,我们对抗菌聚丙烯专用料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进行了展望,总结了本报告的重点观点和结论。
我们相信本报告的内容对于相关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抗菌剂的分类及应用

抗菌剂的分类及应用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抗菌剂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1. 酚类抗菌剂:如苯酚、三氯生等,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壁,具
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2. 醛类抗菌剂:如福尔马林、戊二醛等,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和核酸,
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人体有毒性。
3. 铵盐类抗菌剂:如苯扎氯铵、苯甲酸氯己定等,主要作用于细胞膜
和细胞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4. 多肽类抗菌剂:如链霉素、青霉素等,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5. 磺胺类抗菌剂: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嘧啶等,主要作用于细菌
代谢途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剂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领域:抗菌剂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广泛应用于临床。
2. 食品领域:抗菌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如亚硝酸盐、山梨酸钾等。
3. 化妆品领域:抗菌剂可以防止化妆品受到细菌污染,如苯氧乙醇、苯甲酸等。
4. 农业领域:抗菌剂可以防止农作物受到病菌侵袭,如多菌灵、氯氰菊酯等。
然而,抗菌剂的过度使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易产生耐药性、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总之,抗菌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种类和用量,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塑料助剂的选择与应用高分子材料用添加剂(PolymerAdditives)属于

塑料助剂的选择与应用高分子材料用添加剂(Polymer Additives)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
按照分子量大小和玻璃化温度的大小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纤维、塑料、橡胶,相应的就有纤维用助剂、塑料用助剂、橡胶用助剂等。
这三类助剂没有严格的区分,可以相互使用,在品种上也有相互交叉,但在选择上只有一条,即“适用”,要适应制品材料、适应加工工艺、适应使用环境等。
一、塑料助剂的类别塑料助剂是一类可保证高聚物树脂通过加工工艺或赋予塑料制品以特定功能的添加剂。
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依据相应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1、根据定义:加工助剂、功能性助剂凡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可保障树脂抵御热、氧、剪切等因素破坏,或改善树脂的加工性的助剂统称为加工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
可赋予塑料某一特定功能或使用性的助剂称为功能助剂,如:抗静电剂、防老化助剂、阻燃剂、爽滑剂、抗菌剂等。
某些助剂在两类助剂中均有作用,这样存在着类别上的重复,比如成核剂即可有助于缩短成型周期、有利于脱模,还可提供刚性、透明性和挺性等外部功能特征,兼具两种助剂的作用。
同样的还有抗氧剂、爽滑剂等。
2、反应型、添加型反应型助剂多使用于带官能团的树脂结构中,如环氧树脂、聚酯、聚酰胺、不饱和树脂等,其本身结构也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结构的单体。
如阻燃剂中的四溴双酚A、DOPO及其衍生物等。
利用自身结构体现功能性,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化学反应的为添加型助剂。
3、树脂品种对应的助剂:根据使用的树脂不同,而使用的助剂相应品种也不尽相同,主要有聚烯烃类助剂、PVC助剂、聚酯用助剂、尼龙用助剂。
比如PVC用热稳定剂、PVC用增塑剂、尼龙专用光稳定剂、聚酯耐水解剂等。
针对不同的树脂,所用的助剂体系也不相同。
PVC用流滴剂体系和PE用流滴剂体系和EV A用流滴剂体系之间由于这两种树脂极性的不同就有很大的区别。
而易水解的树脂响应比聚烯烃等非水解树脂要用到耐水解剂。
半结晶性树脂对成核剂的响应性比非结晶性树脂的响应性要高,等等。
塑料防霉标准

塑料防霉标准一、概述塑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但在潮湿、温暖和含有霉菌的环境下,塑料容易受到霉菌侵蚀。
霉菌会在塑料表面生长,并可能渗入材料内部,导致表面污染、变色和结构损坏。
因此,塑料防霉性能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塑料防霉标准的制定和测试方法。
二、防霉标准1.等级划分:塑料防霉标准通常将防霉等级分为0-4级,其中0级表示无防霉性能,4级表示最高防霉性能。
等级划分主要依据霉菌生长的速度和程度,以及材料对霉菌的抗性。
2.测试方法:为了评估塑料的防霉性能,通常采用以下测试方法:(1)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模拟潮湿、温暖的环境,并接种不同种类的霉菌,观察霉菌在塑料表面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抗霉菌生长能力和耐久性,评估其防霉性能。
(2) 户外测试:将塑料样品放置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潮湿、温暖和含有霉菌的场所,如厨房、浴室等。
定期观察霉菌在塑料表面的生长情况,记录样品变色、结构损坏等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耐久性和抗霉菌能力,评估其防霉性能。
(3) 加速老化测试:在高温、高湿和紫外线的条件下,模拟长时间的老化过程,以加速塑料的劣化。
通过测试老化后的塑料样品,评估其防霉性能的保持程度。
三、防霉剂为了提高塑料的防霉性能,通常会添加防霉剂。
以下是常见的防霉剂种类及其作用:1.抗菌剂:抗菌剂能够抑制霉菌生长和繁殖,通过干扰霉菌细胞膜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或抑制酶活性等作用机制发挥防霉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等。
2.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热量,降低塑料表面的温度,从而抑制霉菌生长。
同时,紫外线吸收剂还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塑料材料的破坏,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防霉涂料:防霉涂料是一种涂覆在塑料表面上的涂层,能够隔离霉菌与塑料表面的接触,防止霉菌侵蚀。
防霉涂料通常由抗菌剂、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四、应用领域塑料防霉标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医疗、食品包装和家用电器等。
抗菌塑料的种类、应用与检测方法总结

抗菌塑料的种类、应用与检测方法总结抗菌塑料的评估塑料抗菌评估方式:在其表面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来测试。
抗菌和防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抗菌塑料一般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所以通常未作明确区分。
ISO22196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关方商定 JISZ2801GB/T31402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抗菌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同上 同上 抗菌活性值R>2 相关方向定 JC/T939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同上 >99%>90%国内外常见的抗菌测试标准中,通常以抗菌活性值或者抗菌率来表征抗菌性能,抗菌活性值R=2时,相当于抗菌率为99%,R=3时,相当于99.9%,一般认为抗菌率达到99%时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而防霉测试一般是让霉菌在28°C,RH(90+5)%条件下,培养28天,检测其生长面积来评估。
ISO846望物作用03W毛壳毒、宛氏拟青毒等 JISZ2911抗毒性试验方法 黑曲霉、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 毛壳毒、宛氏拟青毒 ASTMG21GB21551.2合成聚合物材料防毒性能 家用电88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 塑料防毒性能试验方法 黑曲毒、绳状青瑾、绿粘帚琴、球毛壳零、出芽短梗霉 黑曲毒、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毛壳毒、宛氏拟青霉、土曲霉 黑曲毒、绳状青毒、绿粘帚毒、球0级或1级GB24128 毛充毒、出芽短梗写5脂显微镜下观察未见生长内眼可见,但生长面积(10%轻度生长,生长面积在10-30% 只有防霉要求达到。
级或I 级,才表示该塑料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
抗菌塑料是具备抗菌功能的塑料,需要同时达到作为塑料使用时的性能要求和抗。
级 1级 2级菌要求。
目前国内外抗菌塑料的检测标准主要有ASTME2149(2010)>ISO22196(2007)>JISZ2801(2006)›QB/T2591(2003)›JC/T939(2根据抗菌塑料的亲疏水性、形态结构和抗菌剂的类004)和GB21551.1(2008)o型,可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塑料抗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塑料抗菌剂的添加对塑料制品抗菌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抗菌剂在塑料中的应用效果,为塑料制品的抗菌性能提升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塑料材料:ABS、PVC、PET、PE、PP等2. 抗菌剂:无机银、锌和有机复合抗菌剂,石墨烯抗菌剂,抗菌母料3. 实验仪器:塑料改性设备、注塑机、吹塑机、细菌培养箱、细菌计数器、电子天平等三、实验方法1. 抗菌剂添加量确定:根据不同塑料材料和抗菌剂种类,确定添加量范围,如ABS、PVC、PET、PE、PP等塑料材料添加0.4%-0.8%,石墨烯抗菌剂添加0.5%-1.0%,抗菌母料添加1.0%-2.0%。
2. 抗菌剂混匀:将抗菌剂与塑料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 塑料制品制备:通过注塑、吹塑等工艺制备抗菌塑料制品。
4. 抗菌性能测试:将制备好的抗菌塑料制品放置于细菌培养箱中,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使用细菌计数器对细菌数量进行统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无机银、锌和有机复合抗菌剂对塑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无机银、锌和有机复合抗菌剂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当抗菌剂添加量为0.5%-0.8%时,抗菌率可达99.9%。
与未添加抗菌剂的塑料制品相比,添加抗菌剂的塑料制品在细菌培养箱中细菌生长缓慢,数量明显减少。
2. 石墨烯抗菌剂对塑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石墨烯抗菌剂的塑料制品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当抗菌剂添加量为0.5%-1.0%时,抗菌率可达99.9%。
石墨烯抗菌剂在塑料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无机银、锌和有机复合抗菌剂,这是因为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3. 抗菌母料对塑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添加抗菌母料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当抗菌母料添加量为1.0%-2.0%时,抗菌率可达90%以上。
抗菌母料在塑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 不同抗菌剂对塑料抗菌性能的影响比较通过对无机银、锌和有机复合抗菌剂、石墨烯抗菌剂、抗菌母料三种抗菌剂在塑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石墨烯抗菌剂具有最佳的应用效果。
新型塑料添加剂(IV):光触媒型无机抗菌剂

新型塑料添加剂(IV):光触媒型无机抗菌剂季君晖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1摘要介绍了几种光触媒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光触媒抗菌剂抗菌机理制备方法进展自东京大学藤岛昭教授和桥本和仁教授等发现TiO2具有光催化能力,在光或环境能量作用下TiO2具有分解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以来,光触媒型抗菌剂就迅速发展起来。
研究表明可用作光触媒抗菌剂的材料主要为N型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CdS、WO3、SnO2、ZrO2等,其中TiO2是目前最常见的光触媒型抗菌剂,尤其是锐钛型TiO2。
该材料毒性低,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
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具有即效抗菌效果,如银系抗菌剂的效果发挥需要24hr 左右,TiO2抗菌作用发挥仅需1hr左右。
由于TiO2抗菌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催化作用进行的,本身并不象其他抗菌剂会随着抗菌剂使用逐渐消耗而慢慢效果下降,所以光触媒抗菌剂具有持久的抗菌性能。
光触媒抗菌剂无毒、无特殊气味、无刺激性,本身成白色,而且颜色稳定性好,高温下不变色,不分解,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因此光触媒抗菌剂也成为了抗菌材料研究热点之一。
1995年光触媒制品首次在日本面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包装、化妆品、纺织品、日用品、高分子材料及建材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藤岛昭教授预测,到2005年世界上有关光触媒及其相关出品的价值可能超过1兆日元。
一、光触媒抗菌剂的抗菌机理目前光触媒抗菌剂主要为锐钛型TiO2抗菌剂,其抗菌机理是基于光催化反应使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有机物分解而具有抗菌性能。
锐钛型抗菌剂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当TiO2吸收波长小于等于387.5nm的光子后,价带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并按下反应式形成带负电的高活性电子e cb—,同时在价带上产生带正电的空穴h vb+。
在体系内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