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射频微电子学 之收发机架构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收发机结构(共30张PPT)

无线通信收发机结构(共30张PPT)
发射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制、上变频、功率放大和滤 波,来完成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转换。发射机的方案相对 接收机更为简单,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变换 法,即将调制和上变频合二为一,在一个电路里完成。二是
两步法,即将调制和上变频分开,先在中频上进行调制,然 后再将已调信号上变频到发射的载频上。
会降低中频输出的信噪比。
这无种线接 传收感利机器采网于用络抑二〔次W制S变N频〕频超是外当率差前式国干结际构上扰,备中受和频关提注的高、多输学 出中频信噪比。但高中频使具有
5V电压供电,接收机仅消耗19.
抑制要求相和同滤波Q器的值可的实现中性。频滤波器的绝对带宽变大,必然会降低相邻信
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热点研究领域。
波数字化,便可得到数字中频接收机,其结构如下图: 掌握:超外差式、零中频、低中频、数字中频等接收机的 直接下变频方案的原理框图 波,来完成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转换。 此,超外差接收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宜的中频频 要是依靠信道选择滤波器,因此高的中频降低了接收机的信 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的优点是电路结构形式简单、性能 同时本章又列举了接收发射机的根本指标,让读者比较全面的了解系统的特性,这对后面具体电路分析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本章在介绍无线通信收发机低噪声放大微弱的接收信号、输出足够的发射功率、搬移信号的频谱、调制各种载波等主要 功能和收发机的主 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阐述超外差式 、零中频、低中频、数字中频等接收机的结构和特点,最后介绍了集成收发机的发展趋势。 1917年,阿姆斯特朗创造了超外差式接收机,如今这种 有用的射频信号和镜像频率信号经过下变频后,频谱交 掌握:超外差式、零中频、低中频、数字中频等接收机的 2 无线通信接收机结构 2 无线通信接收机结构 11a/b/g,HomeRF,Bluetooth和ETSI的

射频通信电路- 发送、接收机结构

射频通信电路- 发送、接收机结构

)t

Vim 2
sin(LO
im )t
vB (t)

VRF 2
cos(LO
RF )t
Vim 2
cos(LO
im )t
vA shift 90o ( LO RF 0,LO im 0)got
vC (t)

VRF 2
cos(LO
RF )t
Vim 2
低通 滤波器
A
90o C
sin1t
中频输出
asscuomse1t: vRF (t) VRF added and tim滤低e波d通器by
cos
B
RF
t
cos LOt
, vim (t) Vim cos imt and sin LOt, got
vA (t)

VRF 2
sin(LO
RF
17
4·2·4 数字中频方案
第一次混频后的信号经放大直接进行A/D变换,然后采用 两个正交的数字正弦信号作本振,采用数字相乘和滤 波后得到基带信号。
优点:处理灵活
缺点:对A/D要求高:速度、分辨率(量化噪声)、动态范 围、线性度
2019/10/15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t. XJTU
措施:用变频器前端的滤波器BPF1滤除干扰频率信号
2019/10/15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t. XJTU
8
4·2·1 超外差式接收机
中频选择
灵敏度:中频高,镜像频率远离有用信号,利于 抑制镜像频率干扰,提高接收机灵敏度。

收发机的组成

收发机的组成

收发机的组成
《收发机的组成》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收发机这玩意儿的组成哈!你们知道吗,我有一次特别有意思的经历,就和收发机有关呢。

那回啊,我去一个朋友家玩,他呀,是个无线电爱好者,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收发机设备。

我看着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就特别好奇。

朋友就开始给我讲起收发机的组成啦。

他说收发机就像一个神奇的小盒子,里面有好多重要的部分呢。

首先啊,得有个天线,这天线就像是收发机的小耳朵,专门用来接收和发送信号的。

然后呢,还有个射频前端,这可是个关键的地方,就像个信号的小管家,把信号处理得好好的。

再就是调制解调器啦,它就像个翻译官,把信息进行转换。

还有电源部分呀,就像是收发机的能量小仓库,给它提供动力。

我一边听着朋友讲,一边盯着那些收发机看,感觉真的好神奇啊!我就在想,这么个小玩意儿,居然有这么多复杂的组成部分,还能让我们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太了不起啦!
从那以后啊,我对收发机就有了更深的认识,每次看到收发机,我都会想起那次在朋友家的有趣经历,想起收发机那些神奇的组成部分。

原来这些小小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呀!哈哈,收发机可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呢!。

射频与通信集成电路-无线收发机结构

射频与通信集成电路-无线收发机结构

无线接收机结构 —— 零中频
2) 存在的问题
(1) 本振泄漏(LO Leakage)
LO
泄漏
» 如果本振信号是差分的,
则泄漏到天线端会相互
抵消。
RF BPF LNA
LPF
LO
(2) 偶次失真干扰(Even-Order Distortion)
» 混 频 器 的 RF 干扰信号
口 与 IF口 的 隔
有用信号 LNA
混频: 更数学地看问题
混频原理 ─ 实信号的Fourier变换:正负频率分量同时存在且互为共轭
x(t) X () x(t)e jt dt
X () X ()
cos(ct) [ ( c ) ( c )] sin(ct) j[ ( c ) ( c )]
─ 复信号可能只存在单边频率分量
– LNA »低噪声,在不造成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抑制后 续电路噪声
无线接收机结构
– RF Filter 2 » 抑制由LNA放大或产生的镜像干扰 » 进一步抑制其它杂散信号 » 减小本振泄漏
– Mixer » 下变频器 » 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 低的噪声
c(t)
x(t)
cos(ct)
1 2
[
X
(
c
)
X
(
c
)]
x(t ) sin(ct )
j [X 2
(
c
)
X
(
c )]
x(t)e jct X ( c ) x(t)e jct X ( c )
结论:时域相乘 => 频域卷积 => 频谱搬移
混频
上变频(正弦载波幅度调制):基带 射频

射频电路原理框图

射频电路原理框图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 低通滤波器滤掉鉴相器输出的高频成分,以防止高频谐波对 VCO 电路的影响。在鉴相器中,参考信号与VCO 分频后的 信号进行比较。 • VCO 是一个电压一频率转换装置,它将电压的变化(鉴相器 输出电压的变化)转化为频率的变化。VCO 输出的信号通常 是一路到其他功能电路;另一路回到分频器作取样信号 • 4)、压控振荡器(VCX0):同上描述。 • 5)、稳压器(Regulators):作为芯片内部的稳压器,将 输入电池电压转换成内部电路所需的工作电压。
• 天线匹配网络(L604、C611、C614):主要是完成主板与 天线之间的功率匹配,以使天线的效率尽可能高。 射频连接器(J600):又叫同轴连接器或射频开关,作 用主要是为手机的测试提供端口。其内部是簧片的接触结 构,相当于一个机械开关,通常状态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当射频线探头插入射频连接器时,簧片一端将与主板的天线 通路断开,而与射频线探头接触,此时手机与测试仪器之间 就通过射频连接器与射频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具体结构见图 2。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无顶针插入时, 簧片处于接触状 态,信号由天线 接收至主板
射频头顶 针插入时 将簧片断 开,信号 有综测仪 连接至主 板
图2:射频连接器内部结构及开关方式
射频电路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
• 2、双工滤波器(U601): 双工滤波器是一种无源器件,内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 接收滤波器,它们都是带通滤波器。作用是将接收射频 信号与发射射频信号分离,以防止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 机造成影响。由于发射信号总是比接收信号强,而强信 号对弱信号有抑制作用,会使接收电路被强信号阻塞, 使接收的弱信号被淹没,引起接收灵敏度下降。所以接 收滤波器就是阻止发射信号串人接收电平,当然,也有 一并拒收天线接收到的接收频段以外的信号;而发射滤 波器则拒绝接收频率段的噪声功率及发射调制信号。

第四章 射频微电子学 之收发机架构

第四章 射频微电子学 之收发机架构

第四章 4.1 概述
发送﹑接收机结构
发射部分
天线公用器
接收部分
通信机基本结构
射频级基本结构
结构方案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发送、接收机的
主要指标
射频发射级的基本组成及完成功能
①产生正弦载波 ②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调制 ③将通带信号搬移到所需的频段 ④放大到足够的功率并发射 ⑤不干扰相邻信道 限制频带 通带信号(已调波) 上变频
A cos( c t )
调频 调相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模拟信号 数字调制——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
衡量调制解调器好坏的主要性能指标
1.抗噪声抗干扰能力
2. 调制方式的频谱有效性
在保证传输速率和质量条件下,使用带宽越小越好 3.调制方式的功率有效性 线性功率放大器?
放大已调射频信号,可用
非线性功率放大器?
2dB
-12 13 20.1 11
6dB
100 7 14.1 5
12dB
5 12 15 100
5dB
100 7 10
10dB
3.系统指标分配与计算
电路设计前,必须进行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合理确定接收机﹑发射机的整机指标
依据:通信环境﹑通信距离﹑工作频段﹑调制方式等一系列因素
2. 将系统指标分配到各个单元模块,定出单元模块合理的指标值 分配原则: ① 根据各部件的物理可实现性, ② 根据每个部件的指标对整机的影响 3. 在选定了各模块的集成电路芯片后,
优点:可避免I / Q两路的不一致
难点:对A/D变换器要求很高 转换速度高、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小的噪声 、 线性度很高 、要求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4.3 发射机方案
一. 直接变换法

第05章 收发机结构

第05章 收发机结构

c(t)=cos(ωLOt) C(ω)=π[δ (ω + ωLO)+δ (ω − ωLO)]
Ch.5:11 of 42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镜频对下变频的影响
RF+Image cos(ωLOt)
IF+Interference |ωLO — ωIM |=ωIF |ωRF — ωLO|=ωIF
造成干扰
Ch.5:3 of 42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接收机或发射机是一个系统,系统级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更 重要的意义 决定总体大小、功耗、性能 协调各电路模块,确保达到指标 收发机(Transceiver) 结构对IC设计的影响 电路的复杂度 各级电路的工作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线性度、功耗 收发机结构对集成度和成本的影响 PCB线路的复杂度 片外元件,尤其是高Q值滤波器、谐振器的费用 元件安装( 焊接) 的成本 电路调试的费用
Ch.5:16 of 42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超外差接收机 (1)

超外差(Super-heterodyne) 结构 本振频率≠射频中心频率,两者之差为中频频率 使用混频器将高频信号搬到一个低得多的中频频率后再 进行信道滤波、放大和解调,解决了高频信号处理所遇到 的困难。 依靠周密的中频频率选择和高品质的射频( 镜像抑制) 和 中频( 信道选择) 滤波器,精心设计的超外差接收机可以达 到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动态范围,因此长久以来成为 了高性能接收机的首选
Ch.5:28 of 42
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
零中频接收机 (3)

DC 偏移(DC Offset)
由于信号频谱在直流处,所以DC偏移的影响很严重,

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

第四节射频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射频电路组成和特点: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在中频内部。

RXI-PRXQ-PRXQ-N(射频电路方框图)1、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接收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结构:(如下图)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塑料封套螺线管(外置天线)(内置天线)作用:a)、接收时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

b)、发射时把功放放大后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2)、天线开关:结构:(如下图)手机天线开关(合路器、双工滤波器)由四个电子开关构成。

900M收收GSM900M收控收控900M发控GSM900M发入GSM(图一)(图二)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a )、 完成接收和发射切换;b )、 完成900M/1800M 信号接收切换。

逻辑电路根据手机工作状态分别送出控制信号(GSM-RX-EN ;DCS- RX-EN ;GSM-TX-EN ;DCS- TX-EN ),令各自通路导通,使接收和发射信号各走其道,互不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在较低的频率上调制,再上变频到发射频率 优点: 较低频率处调制容易,正交两支路易一致 缺点:对上变频滤波器要求高
4.4无线发射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GSM系统的主要性能
(1)发射频率:移动台发送 基站发送 (2)双工间隔:45MHZ (3)载波信道间隔:200KHZ (4)多址方式: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 (5)调制方式:最小偏移调制(GMSK) (6)信道比特率:42kbps 890~915MHZ 935~960MHZ
《射频微电子学》
预备知识--调制、滤波、变频的概念
缓冲 高频振荡 倍频 高频放大 调制 传输线 声音 话筒 音频放大 (直流电源未画)
无线电发射机
混频原理
(以调幅为例 )
高频放大 fs fo fs 本地振荡 混频 fo–fs=fi
中频放大 fi
检波 F
低频放大 F
超外差式接收机
在保持相同调制规律的条件下,将输入已调信号的 载波频率从fs变换为fi的过程称为混频。 在接收机中, fi称为中频。一般其值为
3.系统指标分配与计算
电路设计前,必须进行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合理确定接收机﹑发射机的整机指标
依据:通信环境﹑通信距离﹑工作频段﹑调制方式等一系列因素
2. 将系统指标分配到各个单元模块,定出单元模块合理的指标值 分配原则: ① 根据各部件的物理可实现性, ② 根据每个部件的指标对整机的影响 3. 在选定了各模块的集成电路芯片后,
二次混频超外差接收机实例
f RF 881MHz
f IF 1 45MHz
f IF 2 455KHz
f LO1 881 45 926MHz
f LO 2 45 0.455 44.545MHz
4 .2. 2直接下变频方案(零中频方案)
方案特点:中频为 IF 0
优点:可避免I / Q两路的不一致
难点:对A/D变换器要求很高 转换速度高、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小的噪声 、 线性度很高 、要求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4.3 发射机方案
一. 直接变换法
本振
调制和上变频合一 在发射频率上调制
缺点: 发射频率 = 本振频率,发射的强信号会影响本振源 改进
sin
cos
二. 两步法
滤波器不理想
滤波器
0 IF
LO RF
产生组合频率 P LO q RF
变频器引起的寄生通道干扰 非线性 器 件 滤波器
0 IF
LO RF
①输入端没有其它干扰信号 组合频率 pLO qRF IF F
当 F 小于中频带宽时,通过滤波器输出
v s (t ) V (t ) cos RF t
v L (t ) V (t ) cos LO t
调制与解调
本课程传输的信号 基带信号——欲传输的信息,频谱集中在较低频率(数字、模拟)
载波——正弦、高频
已调波——携带了信息的高频窄带信号(或称通带信号)
3.1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
调制——基带信号加载到正弦载波的过程 调制的结果——得到已调波 解调——从已调波中恢复基带信号的过程
LO RF
IF 0
方案优点:① 不存在镜像频率,无镜频信号干扰 ② 可用低通滤波器选择信道 ③ 易解决匹配、线性动态范围等问题
直接下变频方案存在的问题 1.本振泄露 关键原因: 本振频率与信号频率相同 2. LNA偶次谐波失真干扰 漏过、形成干扰
两个频率 相近的干扰
非线性的偶次项 引起的差频 0
高中频和低中频的利弊
高中频——镜像频率远离有用信号,滤波容易 优点: 利于抗镜频干扰 低中频—— 相同Q值条件下,中频滤波器窄带 优点:利于选择信道、稳定的高增益
选择
中频 兼顾 两者
两者兼顾最佳方案——超外差式二次混频方案
3.二次变频方案
射频滤波器 I 中频 滤波器 II 中频 滤波器
I 中频采用高中频值,以提高镜象频率抗拒比 II中频采用低中频值,利于提取有用信道 中频选择原则 抑制邻道干扰 三个滤波器的功能、中心频率与带宽 总增益= 低噪放增益+ I中频 增益+ II中频 增益 (主要增益级)
A cos( c t )
调频 调相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模拟信号 数字调制——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
衡量调制解调器好坏的主要性能指标
1.抗噪声抗干扰能力
2. 调制方式的频谱有效性
在保证传输速率和质量条件下,使用带宽越小越好 3.调制方式的功率有效性 线性功率放大器?
放大已调射频信号,可用
非线性功率放大器?
调制 解调
已调波的特点:带宽一定远小于中心频率
为什么要调制 (1)在无线系统中,为了有效地辐射功率。 (2)在有线系统中,同轴线对于高频提供了有效的屏蔽, 使得高频信号不致泄漏。 (3)无线电高频可提供较大的通信容量。
(4) 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克服信道缺陷
调制的方式
正弦载波 调幅
第四章 4.1 概述
发送﹑接收机结构
发射部分
天线公用器
接收部分
通信机基本结构
射频级基本结构
结构方案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发送、接收机的
主要指标
射频发射级的基本组成及完成功能
①产生正弦载波 ②完成基带信号对载波的调制 ③将通带信号搬移到所需的频段 ④放大到足够的功率并发射 ⑤不干扰相邻信道 限制频带 通带信号(已调波) 上变频
400
–23 dBm
600
–26 dBm
1200 –32 dBm
1800 –36 dBm
(5)杂散辐射
9KHZ~1GHZ
250nW (–36dBm)
1~12.75GHZ
1W(–30dBm)
935~960MHZ
4PW(–84dBm)
(6)互调衰减
(7)相位误差 一个时隙内,相位误差的方均根应不大于5,峰值小于20
②当输入端伴有干扰信号时 V1m cos 1t V2 m cos 2t 组合频率 LO (21 2 ) IF 通过滤波器输出 三阶互调干扰
镜像频率干扰——重要的寄生通道干扰
什么是镜像频率? 后果如何?
消除镜像频率干扰的方法:不让镜频信号进入变频器 滤波器实现难点? 前端滤波器滤除 射频滤波器通带做不窄 解决方法: 提高中频
f i f o f s 其中fo是本地振荡频率。 其中,fi大于fs的混频称为上混频, fi小于fs的混频称为下混频。
BW fs Q
混频是一种频谱搬移现象,其实现依赖于本地振 荡信号与输入信号的乘法运算。 调制输入信号 v s (t ) V (t ) cos RF t 本地振荡信号 vo (t ) cos LO t
1.发信机技术指标
(1)平均载频功率 (2)发信载频包络 (3)射频功率控制 (4)射频输出频谱
调 制 谱 性 能
例:移动台 0.8W (29dBm)
相对载波功率(dB) 相对载频的偏移(KHZ)
100
+0.5
200
–30
250
–33
400
–54
600~18 00
–54
瞬态 频谱 性能
允许的最大电平 相对载频的偏移(KHZ)
IF
为什么要将接收到的射频频率降低? (1) 为了解决选择性 GSM通信系统 两个概念
频带 信道
特点: 信道带宽 下行频带: 935 ~ 96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 远比 每个信道: 200KHz 载频小 结果:射频段选择信道非常困难 要求滤波器Q值极高 措施:降低频率选信道 上行频带: 890 ~ 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2dB
-12 13 20.1 11
6dB
100 7 14.1 5
12dB
5 12 15 100
5dB
100 7 10
10dB
主要指标:频谱、功率、效率
射频接收级的基本组成及完成的功能
①从众多的电波中选出有用信号
选频、滤除干扰
放大
②将微弱信号放大到解调器所要求的电平值 ③将通带信号变为基带信号 接收机的主要指标: 解调
灵敏度、选择性
设计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射频部分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 选用合适的调制和解调方式
抗干扰性能好、频带利用率高、功率有效性好
(8)频率精度
0.1ppm(110–7)
2. 接收机指标
(1)灵敏度
(2)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 (3)互调响应抑制 (4)邻道干扰抑制 (5)杂散辐射
(1)灵敏度:静态–102dBm,BER10–5 (仅列举一个数据) (2)阻塞: 113dBV (3)互调特性:70dBV(–43dBm) (4)杂散抑制:70dBV (5)杂散发射:9KHZ~1GHZ≤20nW(–57dBm) 1~12.75GHZ≤20nW(–47dBm)
超外差接收机各级功能
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放大 变频器——频谱搬移
中频放大——选信道、主增益级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缺点 ——变频器引入众多的组合频率干扰 变频功能——频谱搬移
LO RF
基本实现方法
LO RF
产生众多组合频率的原因?
非线性器件不是 理想平方律特性 非线性 器 件
0 IF
v IF (t ) vC (t ) v B (t ) VRF cos( LO RF ) 输出抑制了镜像频率
t)
mi
OL
V ( soc mi t) FR 2
OL
V ( soc FR ) t( Cv 2
4.2.4 数字中频方案
特点:将第二次混频和滤波数字化
混频原理图
乘法器的输出 v v V (t ) cos t cos t o s RF LO V (t ) [cos( RF LO )t cos( RF LO )t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