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更 重 要 的是 他们 可 保持 冷 静 的头 脑 , 若 电梯检 验 操作 环 境 为正 在 施工 的建 筑 工地 , 现场 的 必 要 的组 织 和 协调 , 临时线 路 错 综复 杂 , 各 种 线路较 多 , 因 此容 易发 生短 路 、 漏 能够 快 速 发 现 工作 过 程 中可 能存 在 的危 险 因素 ,从 而 高 效、 顺 利地 完 成 检验 任 务 。因此 有效 提 高检 验人 员的 心理 电及火 灾 等事 故。 素 质 能够 提 高 工作 效率 , 同时 还 能够 降低 安 全 事 故 的 发 2 电梯检验伤害的防护措施 2 . 1机 械 伤 害 的防 护 措施 电梯 检 验 工作 人 员 进 入机 生 率 。 要 不 断提 高工作 人 员 的思想 素质 。 思 想素质 是检 验人 房作 业 前 , 要 充 分 了解 机 房 的作 业环 境 , 要和 转 动 的 设 备 反映 出检 验 员对 安全 的重 视 程 保持 一定 距 离 ,检 查 正在 转 动 的装 置 时严 禁 带手 套触 摸 。 员 工作 责任 心 的集 中体 现 , 度 , 在检 验 的 全过 程 中起 着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部 分检 验 员 盘 车 检 查 时 必 须 带 有手 套 , 这样 即使 盘 车 速 度 太 快 , 抱闸 认 为工作 中做 这样 那 样 的措 施太 麻烦 ,特 别 是 有 的工作 , 未能 抱死 , 转动 的盘 车 轮 也不 会 将手 划伤 , 在 此过 程 中 , 抱
及 弯腰 而使 头 部 受伤 。在 电梯 底坑 内作 业 时 , 应 熟 悉底 坑 检 验工 作 顺利 安全 实 施 的前 提 。 4 结 论 内 各部 件 位 置 ,在 安 全 的 位 置选 择 蹲 或 站 的姿 势 进 行 操 在 任 何 工作 中 , 安 全一 直 以来 都是 工作 人 员 的首 要任 作, 以防轿 厢 下行 至 底层 时 , 补 偿链 、 护 脚 板 及 电缆 等伤 及 务。 在 电梯检 验 过程 中 , 检 验人 员要 B - , J '  ̄ A J 提高 警惕 , 牢记 安 身体 。 全 责任 , 不 断提 高安 全 意识 , 要 严格 遵循 电梯 检验 的操 作 2 . 2 坠 落 伤害 的防 护措 施 当 需要 爬梯 时 ,工作 人 员 从 而确 保施工 人 员 的人 身安 全及 电梯 设备使 好防 滑性 能的胶 底 程序 , 全性 能 。 鞋 。 根据 设计 要 求 , 机 房平 台落 差在 0 . 5 m 以上 时 必须 加
电梯检验中控制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电梯检验中控制系统常见问题分析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电梯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关乎到乘客的安全和出行质量。
对电梯中控制系统的检验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检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对电梯检验中控制系统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相关人员对电梯中控制系统的理解和监管水平。
1. 故障代码显示在电梯中控制系统检验中,经常会出现故障代码的显示。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控制系统软件问题或者是电梯本身的机械故障所致。
在检验中,需要及时记录下故障代码,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快速处理,以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 电梯启动不顺畅电梯启动不顺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启动电机故障或者是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连接问题所致。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排除故障,调整电梯控制系统的参数和运行逻辑,确保电梯的正常启动和运行。
3. 楼层识别不准确电梯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楼层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控制。
在检验中,有时会出现楼层识别不准确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楼层传感器故障或者是控制系统中的逻辑判断错误所致。
针对这种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传感器的检测和更换,并对控制系统的逻辑进行优化和调整。
5. 电梯自动故障复位有时在电梯检验中会发现电梯控制系统自动发生故障复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控制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发生了故障或者是系统软件出现了异常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需要及时排查故障原因,并对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在电梯检验中,以上的这些常见问题可能会给电梯运行和乘客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便。
我们需要加强对电梯中控制系统的日常监管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梯中控制系统的常见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电梯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其对电梯中控制系统运行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电梯控制系统的检验和维护。
浅谈电梯底坑检验常见问题

浅谈电梯底坑检验常见问题发布时间:2021-04-15T09:49:12.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陈杨[导读] 摘要:电梯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垂直提升设备,现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电梯检验中底坑检验的常见问题,根据电梯相关设计规范和检验规则,提出了可行的整改建议,有效保障了电梯的安全运行。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摘要:电梯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垂直提升设备,现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电梯检验中底坑检验的常见问题,根据电梯相关设计规范和检验规则,提出了可行的整改建议,有效保障了电梯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梯检验;底坑检验;对重侧;缓冲器1 引言近年来,电梯在我国的应用呈逐年递增趋势,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平时电梯检验中,检修人员对制动器和门等部位的关注较多,而对底坑的检验重视程度不足。
底坑是电梯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的重要检验部位,底坑中包含较多的电气和机械保护开关,如限位开关、极限开关、限速器张紧开关、底坑急停装置、缓冲器开关等。
在电梯常规定期检测、监督抽查检验中,常常发现底坑中存在潜在风险和故障,而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在定期检验后疏于对底坑的管理,容易诱发电梯事故,威胁乘客的乘梯安全。
2 底坑检验常见问题分析2.1 限速器张紧轮装置问题限速器是监测电梯速度的重要部件,在电梯出现超速或失控危险时,电气开关被触发,切断控制回路,接着触发安全钳动作,将电梯制停在导轨上。
限速器张紧轮是为了拉紧钢丝绳,当限速器绳断裂或过分伸长时,在配重的作用下,悬臂触发电气开关动作,使得电梯停止。
然而在现场常常发现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失效的情况,电气开关失效,悬臂式张紧装置的配重已经向下垂落,由于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开关倾斜,无法被触发,导致无法判断钢丝绳状态,以至于无法得知限速器绳是否有足够张力,倘若电梯失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又如电气安全装置安装的位置为动作摆臂的相反方向,导致安全装置无法动作。
浅谈电梯检验维修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浅谈电梯检验维修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电梯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与检验都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电梯检验与维修的安全及注意事项方面进行浅谈。
1.安全:电梯检验需要检测电梯的各个部位,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操作人员最好穿工作服,并带上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2.注意:进行电梯检验前一定要仔细查看电梯的机房及井道内的情况,了解电梯结构、参数等情况,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报修。
3.打开电梯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太快太急,以免出现故障。
4.对于电梯电气系统的检查,应在断电情况下进行,以保证安全。
操作人员应使用安全工具进行检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5.对于电梯载重量进行检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流程,保证安全。
检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6.在进行电梯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必要时应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尤其是涉及到电路、电子设备等方面的维修和检验,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7.电梯检验过程中,需要清理电梯周围的杂物和灰尘,以免影响电梯的使用。
1.电梯维修时,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需要进行高空维修,则必须固定好脚手架和绳索,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2.在电梯维修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用硬物碰撞电梯内壁,以免损坏电梯结构。
3.在维修电梯时,必须按照电梯安装和维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4.维修过程中,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维修信息,及时了解维修工作的状态,以便及时调整。
5.电梯维修过程中需注意清理洁净,保证电梯维修后的使用质量。
6.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汇报,不得随便盲目操作。
7.在单位内,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条例,增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
总之,电梯检验与维修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重视和规范操作。
同时,每个使用电梯的人员也应注意电梯安全的意识,不随意乱动电梯按键或开启电梯门,做到有序使用电梯。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日常使用中,电梯检验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安全和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一、安全意识培养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梯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梯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并具备灵敏的安全意识。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效地进行电梯检验工作,并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培养安全意识的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检验工作人员对于电梯安全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佩戴安全装备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时,检验人员需要佩戴相关的安全装备,包括头盔、安全鞋、手套等。
头盔可以保护头部不受外部碰撞,安全鞋可以保护脚部避免外部损伤,手套可以防止手部受伤。
佩戴这些安全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2. 工作设施的安全保障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时,需要确保工作设施的安全保障。
比如梯笼、井道、门套、导轨等工作设施的安装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不得有松动、断裂、变形等情况,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
电梯井道必须设置防护栏杆,确保检验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会掉入井道,保证其人身安全。
3. 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在进行电梯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检验仪器,比如测距仪、电压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这些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对于保障电梯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检验人员需要对这些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三、防护措施1. 安全警示标识在电梯检验现场,应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危险”、“禁止通行”、“注意安全”等标识,提醒相关人员在检验现场时注意安全。
浅谈电梯检验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8卷第2期黑龙江科学Vol. 82017 年 1 月HEILONGJIANG SCIENCEJanuary 2017浅谈电梯检验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梁伟翥(哈尔滨市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哈尔滨150001)摘要:随着我国电梯工业的不断发展,电梯的使用功能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
尽管如此,电梯伤害事故还时有发生。
基于此,既要不断加强电梯检验工作,也要时刻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针对电梯检验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 探讨。
关键词:电梯;检验;问题;安全;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TU 85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17)02 -0148 -02Three problems in elevator inspectionL IA N G W e i-zh u(H a rb in In s titu te o f M ech an ical and E le c tric a l E q u ip m e n t S upervision and In s p e c tio n , H a rb in 150001, C h in a )Abstract : W 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 ent o f elevator in d u stry in C h in a , the fu n c tio n o f elevator is constantly updatedand pe rfected . N everthe less , elevator damage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som etim es . Based on th is , it is necessary to con stantly strengthen the elevator in spe ction and do a good jo b o f supervision and m anagem ent . T h is paper m a in 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hree problem s that should be p a id atten tion to in elevator in sp e ctio n .Key words : E le v a to r ; T e s t ; P ro b le m ; S afe ty ; S trateg y ; A na lysis要求制造单位对电梯进行整机质量保证。
电梯现场检测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于电梯使用是越来越多。
在电梯运行中,电梯安全对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做好电梯现场检测,更好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本文主要对电梯现场检验技术和电梯现场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现场检测;电梯事故在电梯运行中,电梯事故的发生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电梯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加强电梯现场检测,及时发现电梯存在的风险因素,更好的保证电梯安全稳定运行。
1电梯现场检验技术1.1目视检测目视检测主要用于电梯外观检查,通过手动各种功能开关的动作试验以及利用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和塞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检查或试验电梯相关设施和零部件设置的有效性、功能开关的可靠性以及各种安全尺寸的符合性。
1.2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漏磁检测技术电梯曳引钢丝绳检测的探头采用了永久性磁铁,钢丝绳内穿过磁铁,通过霍尔元件或感应线圈等探伤传感器采集漏磁场的变化信号,检测信号经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由计算机采集和判别,钢丝绳运行的位置由光电编码器编码后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位置编码器发出的脉冲信号计数。
1.3导轨无损检测常用的电梯导轨无损检测方式有激光测试法、线锤法两种。
线锤法以5m的磁力线锤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电梯导轨侧面及顶面的测量。
该方法通过对电梯每列导轨工作面的检查来确定导轨是否发生偏移和损坏,以铅垂线测量值间偏差比较来满足电梯正常运行要求。
而激光测试法则要将激光器测距装置固定在导轨的某一段,通过将激光距仪测量信号传输到电脑中来达到导轨运行情况的分析,来了解电梯导轨扭曲度与线性度。
1.4噪声测试技术噪音测试技术通过对传感器的声压级测量来实现对电梯噪音的测量,进而实现对电梯运行状况的检测。
实际测量方法如:当传感器固定在距地面1.5m的位置,与声源距离1m的位置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至少要设置3个测试点,噪音测量值取其中最大。
2电梯现场检测存在的问题2.1检测条件不符合要求与其他特种设备检测不同,电梯检测具有动态等特点。
浅谈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及检测现场的安全管理

浅谈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及检测现场的安全管理2 3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新乡分院河南新乡 4530004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长垣分院河南长垣 453400摘要:电梯已经成为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所以安装电梯以及运行电梯是施工的重要工程之一,人们的出行都要依靠电梯来实现,因此施工过程中,电梯安全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在电梯投入使用之前,施工团队都会对电梯进行质量检测,只有电梯质量符合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
但施工团队不能避免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所以施工团队在对电梯进行检测时需要预想很多情况的发生,这样才能够全面保障人们的安全与生活。
关键词:电梯;检测工作;安全管理1电梯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电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故障,一方面是电梯机械系统出现故障,例如,润滑不良和螺栓松动等问题。
另一方面是电气系统故障,主要是因为回路短路和断路问题,电气回路中的电气元件入线和出线部位,压接螺钉出现松动问题,或焊点也会引起回路短路或者断路。
此外,电气元件的绝缘材料出现老化和失效等问题,都会导致线路短路。
电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事故,如坠落事故,出现这类事故可能是因为轿厢操作不当。
出现剪切挤压事故,发生这类事故可能是因为电梯失控或者短接门锁等原因。
冲顶和蹲底事故也是比较常见的,控制系统故障和超载以及曳引轮磨损等问题引发这类故障。
实施电梯检验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电梯出现上述故障,保障电梯设备的性能,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落实电梯检验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检验电梯设备的零部件和分支设备,在检验过程中技术确定电梯设备的技术故障和隐患问题,及时处理故障,保障电梯设备的安全性。
总之,电梯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电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以促进电梯设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梯检验检测的工作内容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包括日常巡查、自行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商业建筑的普及,电梯已然成为建筑物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梯作为建筑物中主要交通工具,无论是商用建筑或者住宅楼使用的电梯,其在使用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
这也突显了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我市登记在册电梯施工单位100多家,由于各个公司的技术力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对条例和检规认识和理解不够。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监督检验不按程序走,TSG T7001-2009第五条规定,实施电梯安装、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报监督检验,这条规定要求电梯的安装是监督检验也就是从开始安装到完成安装的检验,而以前的验收检验是在安装完成后检验,新的要求强调的是过程检验,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检验人员看到电梯安装过程的一些隐蔽工程,也可以反映出电梯安装的整体过程,有利于检验工作的完善。
而实际检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才申报监督检验。
第二,维保单位超资质维保,有的维保单位对此项问题不重视或是不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中电梯的获准类型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有许多单位由于自身的实力等原因在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取得获准类型是不同的。
机电类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分类分级表中,A级:技术参数不限,B 级: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t的乘客、载货、液压电梯、杂物电梯以及所有技术参数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C级:额定速度不大于1.75m/s、额定载重量不大于3t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以及所有参数的杂物电梯、自动人行道和提升高度不大于6m的自动扶梯。
例如:某维保单位的维保资质证中维保获准电梯类型有: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三种,维保级别C级,现场检验中我们发现他所维保的电梯类型中有液压电梯、杂物电梯,还有额定速度为2.0m/s的乘客电梯,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他的维保资质证中电梯类型没有液压电梯、杂物电梯,C级维保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不能超过1.75m/s。
所以这种超资质维保显然是严重违反规定的。
第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混乱,根据相关规定,A级资质的安装、维修单位需要作业人员证40个,B级需要作业人员证30个,C级需要作业人员证15个。
由于电梯公司的工资待遇、工作强度等原因导致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人员流动性很大,还有一些个人挂靠单位以及借证的等等情况存在,导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混乱,例如:使用单位与A维保单位签订了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现场检验的时候发现现场配合检验的维保人员的证件是B维保单位的等等情况。
第四,大修、改造的概念不清,《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
行)》对电梯的施工类别(改造、大修)进行了划分,
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
部件调整参数调整
改造以下部件变更型号、规格,致使右栏列出的电梯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不管左栏所列部件是否变更,致使以下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
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重大维修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但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重大维修作业: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导靴、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
维修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但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型号、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维修作业:
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靴、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液压泵站、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梯级或踏板、梯级链、滚轮(主轮、副轮)、扶手带
日常维护保养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需要通过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型号、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维修作业:
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靴、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梯级或踏板、梯级链、滚轮(主轮、副轮)、扶手带
从表中可看出右栏列出的12项参数发生变更则认定是改造作业。
那么表中所列出的24种电梯零部件变更规格是否也认定为改造作业呢?例如:某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对其维保的品牌为OTIS电梯更换了莫扎克的控制柜,这种作业应该认定为改造还是大修?由于个人对规定的理解不同,这种情况还是存在异议的。
希望能够出台相关的细化规定,也便于检验人员更好的掌握。
第五,施工单位的自检能力,TSG T7001-2009第三条规定,电梯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的结论,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
第六条规定,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记录或者报告,对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适量以及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及其实物的一致性负责。
从上述两条规定中可以看出,施工和维保单位的自检报告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维保单位对此没有高度重视,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应付检验机构以及自检报告的填写,内容与实际不符,数据与现场不符等等问题。
我想,对这个问题作为我们检验机构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
只有施工和维保单位做好自检,对自检工作重视起来。
我们的工作压力才能减轻,也能免除人机不匹配的尴尬局面,同时减轻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更好的体现监督二字。
同时也能顺利向检规修订的第三阶段迈进。